双碳目标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新思路

2023-06-06 01:07姜懿珊陈炳才
开放导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制度建设

姜懿珊 陈炳才

[摘要]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能效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差距较大。原因在于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二次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中制造业占比高,能耗高;循环经济效率较低,节能减排政策落地力度小,缺乏价格约束机制;以现价汇率计算的GDP使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被低估等。应大力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和比重,发展智能电网与局域电网,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改善制造业结构,切实提高能效;以绿色发展提高能效,注重发展氢能制造、CCUS技术等;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和潜力转化为实际升值;完善能效制度建设,提高用电梯度价格,以更好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能源效率    能源强度    绿色发展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F4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3)02-0101-08

[作者简介] 姜懿珊,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绿色金融;陈炳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绿色金融。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在2005年前后达到峰值即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如美国和日本分别在2007年和2005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不同于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下降,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则持续上涨,2005—2021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量高达81.95艾焦,涨幅为108.26%。

从能源消费占比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1979—2021年间,美国、欧盟、德国及日本分别下降了11.85%、10.96%、3.46%及2.61%。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则持续上升:从1979年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6.07%提高到2021年的26.49%,提高了20.42%(表1)。

2021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但我国经济规模只有177341亿美元,不及美国233151亿美元的水平,只有美国和欧洲GDP总和404925亿美元的43.8%。

从能源效率来看,尽管十多年来我国能源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增长了93.3%,远高于同期的美国、欧盟、德国和日本,也高于新兴经济体的印度,但是2021年我国每艾焦产生的GDP只有1125亿美元,与日本、德国、美国、欧盟相比(表2),分别低119.82%、196.98%、84.18%、147.38%,差距悬殊。从能源强度指标也能看出我国的差距,2021年我国每万亿美元消耗能源近9艾焦,而美国、欧盟、德国、日本不及我国一半(表3)。

由上可见,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费总量均高居世界第一,但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如何弥补现有差距?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二、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与发达

国家差距较大的原因

1.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二次浪费严重,导致能效低下

首先,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转换效率低下。我国煤炭消费比重自2010年以来虽然持续下降,但是2021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仍高达56%(表4),而原油、天然气、水核风电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8.5%、8.9%、16.6%,三者之和不及煤炭消费占比。煤炭长期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品。然而,我国的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能源损耗严重,表现为:第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较广且煤层埋藏深,先天条件占优的露天煤矿比重不到12%,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煤炭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露天煤矿多、煤层厚,开采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少。第二,我国目前仍存在众多中小煤炭矿井,开采条件受限、安全事故多发,制约了煤炭能源开采效率。

其次,煤炭开采中,二次能源损耗问题严重。由于技术设备和采矿方法落后,我国煤矿的回采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露天煤矿开采中的“边帮压煤”①情况严重。以鄂尔多斯为例,其露天矿之间形成的边帮煤、空白区等零星资源,总量已超过5亿吨,占我国2021年原煤产量的1/8左右。不仅如此,原煤入洗比例低也是造成能耗浪费的原因之一。原煤中一般含有10%—20%的矸石,如果未加洗选,直接供给锅炉燃烧,锅炉热效率会随着燃料灰分增加而降低,造成能耗二次浪费,从而降低煤炭能源利用效率。

2. 制造业能耗占比高,下降幅度慢

我國制造业能源消耗占比高,与增加值占比水平不匹配,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2020年,我国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占总体能源消费的68.62%,其中制造业的能源消费量占比高达56.12%,高于一、三产业能源消费占比之和(表5)。然而,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占比大与其所产出的增加值占比地位极不相称。2020—2021年,整个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均不超过40%。可见,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巨大,能源产出效率低。其中重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制造业集中度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导致个体产品缺乏品牌、知识产权、技术和附加价值竞争力,加之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利润微薄,带来工业增加值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引致行业能效难以整合提升。

从产值比重和耗能比重变化来看,2021年第二产业占经济比重为39.43%(表6),比2010年下降7.24个百分点,但同期能耗却只下降了3个百分点,严重影响能源效率水平的改善,说明制造业附加价值增长与能耗增长相比,边际倾向趋于下降。从国际比较来看(表7),中国的制造业占比远高于全球平均数,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大是必然的结果。2021年,中国制造业占比27.44%,远高于全球17.01%的水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明显差距。

3. 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低,节能减排措施操作性不足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不小差距。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也是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早在2013年,德国就实现了较高的生活垃圾回收率。近年来,德国的垃圾循环利用率始终保持在65%以上,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已超过410亿欧元,生产行业的垃圾被重新利用的比例平均达50%。与发达国家的废旧物资回收产业相比,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尚处于市场化成长阶段。2022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率将不低于35%,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60%”。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循环利用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节能减排政策实操性不足,也影响能源效率提升。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提出“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然而,现阶段政策的执行效果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到能源循环利用效率的提高上。对比发达国家,德国更侧重不同能源消费阶段的特征,针对不同市场主体,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法规。一方面,在生产环节,《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规定生产制造者必须负责回收包装材料或委托专业公司回收,从法律上确保了包装材料的充分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在消费环节,《循环经济及废弃物法》要求消费者一开始就要考虑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终结时将发生的问题,规定消费者的分拣义务,鼓励减少垃圾体量。对比而言,我国在政策制定上需要更细分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指标,并放在优先位置,且政策深化和落地实施仍有提升空间。

4. 汇率因素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我国能源效率因汇率因素被低估。能源效率指标中的经济规模是现价汇率计算以美元表示的GDP,故汇率估值也是影响能源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上,往往也以购买力平价汇率来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

从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能源效率来看,2021年我国每艾焦达1732亿美元,比现价汇率指标改善近54%,远远好于德国、欧洲和日本。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虽然不似现价汇率的能效差距那么突出,但依然较大,比美国、德国、欧洲、日本分别低42.78%、119.98%、51.73%和75.64%,甚至比印度低66.51%(表8)。

以购买力平价GDP来计算的能源强度(表9),2021年我国为5.77艾焦/万亿美元,比以现价汇率GDP计算的能源强度8.89艾焦/万亿美元下降了3.12艾焦,改善幅度為35.1%,但与欧盟、德国、日本相比,改善幅度不算突出。可见,虽然我国单位GDP能耗存在因汇率低估而导致的虚高,但能源利用效率总体来看仍相对偏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我国能源价格水平相对较低,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对能源价格不敏感,个人、家庭和社会对节能降耗不重视以及缺乏能效约束制度和标准等,也是导致我国能效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三、“双碳”目标下提升

我国能效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和比重,降低碳排放

煤炭消费占比较高,是能源效率相对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达成“退煤”共识。德国承诺在2030年完全退出煤炭的使用;波兰、加拿大等国表示将在2030—2040年间逐步淘汰煤电。2022年,印度尼西亚承诺在2031—2060年期间,逐步关停并淘汰煤电厂。我国完全“去煤”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应有计划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力争在未来10年内,将煤炭消费占能源比重下降10%以上。

一是推进煤矿绿色智能化开采。做好废弃煤矿的生态环境修复,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损耗和转化中的浪费,以电能替代散煤燃烧。基于煤矿开采的历史数、传感器集成网络,推进煤炭开采的智能化建设,提高煤炭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二是从政策上明确,2024年起不增加煤炭总量消费和生产,在碳达峰前安排煤炭减产和减煤发电计划。2030年后,应明确每年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降低幅度,2035年后逐渐停止煤炭发电电厂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煤制氢等新型煤炭利用方式。煤制氢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已在化工和化肥行业有数十年的应用。煤制氢技术备受主要煤炭消费国关注,印度在2022年更新的NDCs(为实现减排所制定的国家自主计划)中提到,正在考虑将煤炭转化为氨和氢等清洁能源。煤制氢在未来具有广泛的需求,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美国的 Great Plains Synfuel 和 Coffeyville 工厂以及我国的中石化齐鲁工厂都能从煤、焦炭或沥青中生产氢气,总产能约为每年60 万吨氢气。

(二)发展智能电网、局域电网,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因电网不兼容以及智能化水平不够,存在弃风、弃光伏发电乃至弃小水电的情况,这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使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提高不及预期。同时,不少投资建设风电、光伏发电、小水电的民营企业,在发电入网上面临很多具体问题。有鉴于此,建议:

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智能电网。风电、光伏发电虽然存在不稳定性,但并不影响电网系统的运转。关键是要建立智能电网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电网体系,实现用户与电网的互动,同时配以化石能源调节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德国家家户户都可以实现太阳能发电,且每户发电都直联入电网,故电网问题是技术问题,不是难题。德国2021年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费的18%,没有发生因可再生能源不稳定而造成电网运行不正常的状况。

二是建立局域智能电网,并进行联网。对于地方的风电、光伏发电以及小水电,在不能进入国家电网的情况下,根据其发电特征,建立局域电网,然后对局域电网进行联网,条件成熟时,并入区域国家电网。同时,根据减碳和降碳要求,尽快对各地供电进行重新配置,加强中西部地区电网与东部、沿海省市的输配电合作。不断推进电网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储能化建设,当风能和太阳能供应不足时,利用储能技术和化石能源发电,及时发电、补电,提高电网兼容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柔性、韧性。

(三)大力改善制造业结构,切实提高制造业能效

1. 积极推进制造业现代化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APP等技术多应用于消费端,生产领域尤其是制造过程应用不足,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存在巨大差距、制造业附加价值不高的重要原因。如果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推动冶炼、锻造和产品制造的技术、设备改进,推进生产过程和流水线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不仅可以缩小产品性能和设计与国际的差距,也可以提升设备制造和流水线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从而提高产业能效。

2. 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产品

近年来,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兴工业产品增长迅速。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上年增长67.9%;光电子器件产量达1.2万亿片,比上年增长24.1%;太阳能电池2.3亿千瓦,增长42.1%。此外,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以及智能设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产品不仅技术先进,市场需求也巨大,附加值极高,有利于提高能效。因此,要逐渐提高中高端制造业比重,减少乃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附加价值低、技术落后的低端制造产品和企业,提高整体能效水平。

3. 提高制造业的品牌价值和效应

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存在低价、杀价竞争现象,其价格甚至低于国内,缺乏品牌效应。要在优势家电、机电等行业,打造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效应,建立行业协会,消除杀价竞争现象。利用芯片、传感器等技术,将优势制造业推向智能化、物联网化生产和售后管理,以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

4.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制造业能效

首先,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更高排放要求的制造业产品和技术标准,淘汰部分落后企业。同时,将本地具有供求关系、产业链关系的制造业企业更多迁移、集中到产业园区,大大降低企业之间的物流和能耗。其次,规划和设计好交通运输网络站点。地方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仓储园区等要靠近港口、铁路、码头等,同时协调码头、机场、高铁站、码头、汽车站之间的链接,尽量减少过度运输。再次,降低原材料进口,要求各种矿石、大豆等原料在国外进行初级加工后再进口,不仅能降低海运能耗,也能大大降低国内的冶炼、初加工能耗。

(四)以绿色发展提高能效水平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要求的提高,尤其是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碳边境调节税的开征,消费化石能源的成本越来越高,可能造成我国能效的再次降低,因此,我们要走绿色创新发展道路,以低碳发展提高能效水平。

1. 大力发展氢能制造

氢气作为工业原料,对于合成氨和高附加值化学品(HVC)必不可少。氢还是涡轮机的冷却剂,是发电机、焊接和热切割的保护气体,也是食用油和脂肪精制品加工的催化剂。在钢铁工业中,氢可作为替代焦炭的还原剂等;作为燃料,可以生产电池,用于火车、飞机、轮船、发电等。日本甚至提出利用氢气在发电(燃料电池、涡轮机)、运输(汽车、航运、飞机、铁路等)和工业(炼钢、化工、炼油等)等各个领域实现脱碳。英国采取“双轨制”方法制造“绿色”氢气、“蓝色”氢气,集中用于化学品生产和炼油厂。

我国制造业占比较高,要提高能效,必须在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大力发展绿氢和蓝氢技术,并进行氢能运输、储存、管道、加氢站网络建设,加大氢能技术研发和投资,扩大氢能应用领域,徹底改变制造业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结构。

2. 大力发展碳捕捉和利用存储(CCUS)技术

碳捕捉和存储(CCS)成本较高,可行性不足。但是碳捕捉和利用存储(CCUS)技术可以从化石燃料中生产低碳氢,并运用于机械、轨道交通、船舶潜艇和航天等动力系统,以及制作燃料电池,或将捕获的二氧化碳改造成液体后定向输送到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开发的地质层中,提高石油采收率(EOR)和煤层气采收率(ECBM),可以逐渐解决碳捕捉利用的商业化问题。国际能源署(IEA)高度重视CCUS在推动实现净零排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英国塔塔化学欧洲公司(Tata Chemicals Europe,TCE)建设了英国首个工业规模的碳捕获与利用(CCU)示范工厂,生产高纯度碳酸氢钠,每年可捕集多达40000吨二氧化碳,并将使工厂的碳排放量减少11%,TCE向全球60多个国家出口60%的碳酸氢钠产量。

3. 实行绿色转型发展,降低能耗

首先,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要将此理念渗透并应用到经济体系的各个部门,以提高全环节的能效意识。在各个部门全方位推行应用绿色元素,如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加速绿色转型。

其次,完善绿色制造标准。可以从生产端把控能源利用效率,切实降低能耗。一方面,加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快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重点领域标准制定,推动各行业内的普遍应用,创建重点标准试点项目,提升绿色制造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以标准体系的建成激发社会团体、企业标准化的活力,促使各行各业的市场参与主体按照绿色标准进行生产生活,从生产端控制能源消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再次,建立绿色生活消费体系。一要打通行业通道,提高绿色产品的流通性,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健全绿色产品的供应机制;二要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直销或与实体企业合作经营绿色产品和服务,鼓励利用“互联网+”推广绿色产品,推动开展二手产品在线交易,满足不同主体多样化的绿色消费需求。

(五)在经济稳增长中提振人民币汇率走势,强化和实现升值预期实现

根据购买力平价评估的能效与现价汇率评估的能效差距很大,这也说明汇率升值可以改变能效差距。那么,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升值预期和趋势呢?这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国际收支平衡以及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国家综合竞争力、货币的国际化地位等因素。

近两年,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大体在6.3—7.3元之间波动,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曾经从8.27元升值到6.09元左右。2018年,美国对我国加征25%的进口关税,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如果美国取消加征的关税,人民币汇率可能升值到贸易摩擦前的水平。从国际收支顺差来看,我国长期处于顺差,没有出现逆差,人民币汇率可以保持基本稳定。2023年以来,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为6.9元左右,远低于1994年汇率改革之前的人民币汇率5.76元的水平,而当下我国经济的竞争力、科技发展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能力,比1994年汇率改革之前已经大大提高。我国长期经济增长也高于美国的经济增长,未来10年内,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有可能超过美国。因此,长期来看,我国人民币兑换美元存在升值的潜力和趋势。

但潜力成为现实需要两个条件来实现:一是科技竞争力大幅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美国不相上下;二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至较高水平,成为诸多国家的计价、支付、结算、投融资货币。一旦这两个条件得到改善,乃至其中的一个条件出现重大利好,人民币汇率就会大幅度升值。如通过双边和多边的主权货币支付结算、投资和融资协定,两国或者多国之间进行主权货币计价、支付结算,相互允许银行进入本国外汇交易和本币拆借市场,允许相互以本币跨境投资和融资,就可以不使用美元,也不需要巨额的美元储备,足以保障汇率稳定,乃至趋向实现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水平。

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中国能源产品的进口成本、提高出口收益,从而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当然,汇率升值和货币国际化、提高能源效率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高质量发展,使我国产品成为稀缺品、不可替代品,就可以要求他国进口我国产品必须使用人民币,融资也使用人民币,人民币自然就有了国际地位。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美元利率趋向提高,人民币基础利率相对较低,具有利率优势,应积极推动人民币境外贷款和融资,以此带动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支付、结算,逐步提高人民币地位,使人民币汇率升值潜力和预期转变为现实。

(六)完善能效提高配套制度建设,提高能效管理水平和质量

1. 将能效考核纳入能源立法,提高能效的权责配置

目前,在我国相关能源法中,虽然已提出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的目标,但效果仍不理想。因此,一要完善能源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将能效提高作为重要的考核或约束指标,改变当前法律政策中能效强调不足的状况;二要健全清洁低碳能源相关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供电、供热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建立和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相关技术标准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碳减排量等核算标准,淘汰部分高污染、高耗能和技术落后的制造业企业;三要强化能源标准在质量能效上的体现,修订常规能源生产转化和输送利用能效相关标准,助推和规范资源综合利用、能效提升。

2. 强化循环经济的开发和利用

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其能耗大大低于原材料使用的能源消耗,可以显著改善能效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加强资源循环和再利用政策制定与落实。2022年以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针对资源循环和再利用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如《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2022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通知》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循环再利用领域的政策空缺,但这些文件的权威性和约束性不强,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一是强化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理念,推广减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生产法,制定重点行业循环型企业评价体系;二是进行生产园区绿色化改造,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向“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换;三是完善资源循环利用责任制度、再生产品和再生原料推广使用制度及一次性消费品限制使用制度,明确企业在循环利用方面的责任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推进绿色信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践行绿色循环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加快建设绿色生活制度体系,制定细化节能减排相关措施

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习惯做起。积极督促各行业、企业及各社会参与主体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其一,针对具体行业,规范各细分行业关于节能减排的工作细则,制定针对行业内部的具体法规方案,强化行政部门监管、指引的执行力度;其二,针对企业,促使企业形成日常规范的节能减排管理,落实节水节电、办公资源节约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自查,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奖惩办法,强化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企业绩效和主要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严肃问责;其三,对于社会、家庭、单位,督促各地方政府积极制定切实的节能减排条例,鼓励市民采取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使用节能减排的绿色产品,增强绿色出行激励有效性。其中,应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在生态环保和气候行动中的作用,通过开展“向塑料袋SAY NO”“光盘行动”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活动,以及环保教育进课堂、青年环保文化节、环保公益大赛、环保主题辩论赛、摄影大赛等形式,鼓励、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4. 发挥价格机制作用

市场经济的经验表明,价格是引导企业和市场行为最有效的工具。我国能效低,与国际差距大,问题在于我国价格体系中,企业、家庭、个人对用电、能耗价格不敏感,而仅仅重点关注汇率、利率、税率等,导致能源消费的定价不合理。如2019年我国工业用电价格为每度0.635元,而OECD国家为0.908元,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用电为0.759元;我国居民用电为0.542元,OECD国家为1.352元,新兴工业化国家为0.766元。一个廉价而普遍使用的物品、商品,如果没有价格和数量的控制,很容易被毫无节制地利用。无价的水、空气、土壤,会导致使用时不计成本,因此而造成对水、空气、土壤的污染,带来生态环境恶化。建议在目前区分低峰、高峰用电的同时,对企业、单位用电实行基础配额,配额内为基础价格,超额用电按照用电比例确定价格,如超出5%,价格提高1倍;超出10%,价格提高1.5倍;超出20%,价格提高2倍。如此,可以促使企业提高配额内的能效,减少对超出配额的过度用电。

[参考文献]

[1] Greg Kelsall.煤制氢[R].国际可持续碳中心,2021:109.

[2] 国家统计局.工业实力持续增强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EB/PL].[2022-09-15].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209/t202209151888235.html.

[3] Mathilde Fajardy,Niels Berghout,徐冬,等.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R].国际能源署,2022.

[4] 乔英俊,黄海霞,姜玲玲.发达国家碳中和主要行动及对我国的启示[J].石油科技论坛,2022,41(1):38-49.

[5] 张晋陶,刘伯荣.煤炭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1):16-20.

[6] Zhou N, Levine M D, Price L. Overview of current energy-efficiency policies in China[J]. Energy policy, 2010, 38(11): 6439-6452.

[7] Bao Z, Ferraz D, do Nascimento Rebelatto D A. Energy efficiency and Chinas sustainable carbon neutrality target: evidence from novel research methods quantile on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J]. Economic Research-Ekonomska Istra?ivanja, 2022, 35(1): 6985-7007.

New Ideas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under the Dual Carbon Target

Jiang Yishan, Chen Bingcai

〔Hainan Green Finance Institute, Haikou, Hainan 570203;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National School of Governance),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China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 bu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Chinas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reasons are that the energy structure is dominated by coal and the secondary waste is serious; the propor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high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high; the efficiency of circular economy is low, the policy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weak, and the price restraint mechanism is lacking; the GDP calculated by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makes Chinas energy efficiency underestimated. We should vigorously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and proportion of coal consumption, develop smart grid and local power gri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ffectively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with green development,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energy manufacturing, CCUS technology, etc., and promote the expected and potential apprecia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into actual appreciation;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system and raising the gradient price of electricity to better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rasp to achieve the goal of “double carbon”.

Key words: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 Intensity; Digital Intelligence; Green Development; System Building

(收稿日期:2023-03-13   責任编辑:赖芳颖)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