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岭南建筑文脉的大型航站楼功能流程布局及关键技术设计研究
——以广州白云机场T2航站楼为例

2023-06-06 12:07陈雄郭其轶金少雄
建筑技艺 2023年2期
关键词:航站楼遮阳岭南

陈雄 郭其轶 金少雄

1 逻辑建构

岭南文化起源于秦朝的本根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兼容、务实、创新的特征[1]。分析项目的上位条件,遵循环境融合、人文契合、气候适合的原则,结合广州白云机场T2航站楼(以下简称“T2航站楼”)建筑特点,提出基于岭南建筑文脉传承的大型航站楼功能流程布局设计方法、深入研究关键技术设计、结合运营期间使用后评估的验证结果,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与湿热气候相适应的大型航站楼建筑设计方法论,以指导岭南地区其他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实践。

大型航站楼功能流程布局设计方法是将传统岭南建筑庭院设计智慧融入T2航站楼,在建筑中植入岭南花园,从花园位置选择、朝向设计、空间序列营造以及尺度控制4个维度进行研究。花园位置的选定与旅客核心流程紧密结合并设于航站楼大进深区域,同时避免在主要功能区形成西晒。空间序列通过虚实结合及多元景观要素进行营造,从平面到剖面合理控制尺度以形成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

大型航站楼关键技术设计是借鉴传统岭南建筑语汇与技术设计原理,结合T2航站楼建筑特点与现代技术手段,从遮阳与采光、防台风、通风3个方面研发与湿热气候相适应的大型航站楼关键技术。

2 功能布局设计

2.1 功能布局传承

对传统岭南建筑文脉进行研究,“庭院”这一核心元素通常以分散体量的布局方式与所处地域环境产生有机联系,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畅朗轻盈的岭南建筑庭院空间[2]。依据T2航站楼建筑特点、核心工艺流程及主要功能进行流程布局设计,在航站楼内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花园,创造高品质旅客空间与人文体验。

2.2 花园位置选择

传统岭南建筑的庭院多沿长进深方向布局以提升人的空间体验,并减少湿热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结合旅客核心流程,选取T2航站楼大进深主楼北侧与北指廊交接处布置花园。具体位置设于人流最集中的安检大厅北侧、北指廊国际到达层南侧以满足旅客的可视性与可达性,并为室内提供良好的自然光线。设置围护结构通风开启扇,实现夏季引入清凉东南风,冬季阻挡寒冷西北风的自然通风调节系统。

2.3 花园朝向设计

传统岭南建筑的庭院朝向设计具有整体遮阳观,通过避开正西晒的庭院朝向和自遮阳的建筑布局改善建筑热环境。结合湿热地区气候特征及航站楼总体布局,以减少西侧强烈太阳辐射为目标,花园长向沿东西向布置,有效避免安检大厅与北指廊国际到达通道形成西晒。借鉴传统岭南建筑中“拜亭”的遮阳原理,沿花园长向有节奏地布置若干功能用房及通道,形成自遮阳的同时营造丰富的光影效果。

2.4 花园空间序列营造

传统岭南建筑庭院随地势高低错落排布,运用丰富的造型手法,在空间变化中形成有组织、有韵律的序列感。传承这一错落有序、与建筑相互渗透的布局方式,贴合航站楼旅客主要路径设置带状岭南花园,安检后方区域围绕花园设置功能用房组团,组团之间设计可直通花园内部的喇叭口休息区与旅客步行通道,形成虚实结合、富有节奏感的花园空间序列。花园靠北指廊一侧利用楼层高差设置绿化坡地、台地及趣味坡道、台阶等多元景观要素,为北指廊国际到达旅客营造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

1 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设计研究逻辑建构

2.5 花园尺度控制

传统岭南建筑庭院尺度在漫长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比例范围,进深与宽度比多在1:1.2至1:1.3区间内,进深与高度比多在1:1.2至1:1.4区间内,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借鉴传统岭南建筑庭院,T2航站楼平面长向以若干功能用房及通道分隔成可相互联系的小尺度花园,其平面长宽比、剖面高宽比与传统岭南建筑庭院接近,为航站楼提供良好的室内自然采光,并利于形成自遮阳与自然通风。

3 关键技术设计

传统岭南建筑在技术层面主要关注通风、遮阳、隔热、排涝、防潮、防台风等方面。大型航站楼具有屋面及维护结构面积大、能耗高、空间尺度大等特征,通过对传统岭南建筑文脉的提取与研究,结合“双碳”政策对建筑技术的要求,T2航站楼在技术方面的文脉传承与创新主要围绕遮阳与采光、防台风、通风3个方面开展。

3.1 遮阳与采光

借鉴传统岭南建筑深挑屋檐、百叶、漏窗等多种遮阳方式,在T2航站楼中通过遮阳技术的应用,打造适用于湿热气候的综合遮阳体系。主楼南侧应用“大屋檐+张拉膜雨棚”。张拉膜采用PTFE膜材,满足遮阳的同时可提供良好的柔和光线。根据空间效果的不同,主楼屋面天窗下方采用旋转渐变铝合金条板,指廊屋面天窗下方采用连续排布的铝合金垂片,实现自然采光的同时起到良好的遮阳作用。西连接楼国内混流候机区采用“大屋檐+可调节电动百叶”,将可调节电动百叶系统纳入航站楼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太阳高度角调整百叶角度。

在传统岭南建筑中,采光通常结合遮阳一同考虑。例如蚝壳天窗主要利用蚝壳透光且具遮阳效果的材料特征,达到既节能又提高热舒适度的效果。T2航站楼采用“带形天窗+渐变旋转式吊顶”屋顶天花系统,在办票大厅与安检大厅上空屋面设置22个3m×126m和3m×45m的带形采光天窗,室内天花采用条形旋转天花叶片,平衡遮阳与采光需求。采光系数平均值达3.92%与2.56%,每年可节约用电量约280万kW·h,约占照明总用电量的20%,解决了湿热地区大型航站楼长、大、高的空间采光和眩光问题。

3.2 防台风

参照传统岭南建筑“镇风”的防风策略及通过屋面增荷的防风技术,创新性地使用铝镁锰合金直立锁边金属屋面抗风系统。在抗风薄弱的屋面板板头、板尾处各增设两排抗风夹,固定于屋面板最边缘两道T码上并采用截面边长为10mm的不锈钢棒连接成整体,顺板方向每36m设置一根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索,两端与檐口龙骨固接。不锈钢索与不锈钢棒纵横交错,形成连续的抗风体系,压制金属屋面的抗风掀,从而实现“增荷”的抗风效果。

2 T2航站楼岭南花园位置及通风分析图

4 T2航站楼岭南花园绿化坡地景观实景

5 T2航站楼岭南花园剖面尺度分析图

表1 T2 航站楼技术体系传承传统岭南建筑分析

3.3 通风

借鉴传统岭南建筑檐口下方设置通风口以实现高位通风的原理,通过外围护结构形成自然通风系统。T2航站楼为南北朝向布局,室内主要旅客公共区多为高大空间,通过在面积最大的南北侧玻璃幕墙高位设置通风开启扇,与低位门窗共同组成热压通风系统,有效排出室内热空气,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与热环境。

4 结语

经后评估,T2航站楼的功能流程布局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应用获得使用单位及旅客的好评。该成果已推广于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揭阳潮汕航站楼扩建、深圳宝安机场卫星厅及珠三角枢纽机场航站楼。

当代岭南地区大型航站楼发展速度快、建筑规模大、复杂程度高,在传承传统岭南建筑文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研究、应用并总结适宜的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为打造具有岭南文化内涵、适应岭南气候特点、彰显时代特征的当代岭南大型航站楼建筑奠定坚实基础[3]。

6 “大屋檐+可调节电动百叶”综合遮阳实景

7 带型天窗+渐变旋转式吊顶实景

图片来源

1,2,5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3,6,7 潘勇拍摄

4 傅兴建筑摄影工作室拍摄

表格来源

1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广州白云机场二号航站楼及配套设施

业主: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指挥部

建设地点:广州市白云区

建筑设计: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陈雄、潘勇、周昶、赖文辉、郭其轶、易田、钟伟华等

总建筑面积:86.7 万m2(其中二号航站楼65.87 万m2;交通中心及停车楼20.84 万m2)

基地面积:186.2 万m2

设计时间:2006—2015

建成时间:2018

摄影:潘勇、傅兴

猜你喜欢
航站楼遮阳岭南
忆岭南
各种遮阳方式在各地区遮阳有效性探讨
基于WF-IoT融合物联网的控制技术在航站楼内的应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光环境模拟在航站楼高大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JG/T500—2016建筑一体化遮阳窗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