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23-06-07 17:00朱珍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朱珍

摘要: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亟须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阐述资本健康发展问题,分析我国各类资本的运行情况,揭示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资本体量日益庞大的当下,人的本质的复归是资本健康发展的要旨。应加强公有资本在民生领域的投资,健全非公有资本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资本的创新性与共生性发展,强化对各类资本的有效监管,减少直至避免资本异化,引导资本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健康发展;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23)03-0028-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提升至“重大经济问题、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实践问题、重大理论问题”的高度,认为该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217“资本”背后反映的是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与利益关系,如何合理利用资本又有效限制资本以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进程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亟须破解、也必须破解的难题。学者们在资本无序扩张、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逻辑等相关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然而,迄今为止,对资本问题论述最全面、最客观、最犀利的莫过于马克思,“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科学内涵,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1]219因此,亟须基于政治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界定资本健康发展的科学内涵,明晰我国各类资本的发展情况,分析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建议,引导资本服务于人民,服务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

一、资本与资本健康发展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在形式上总是以货币、原材料、机器设备、产品等各种物或实体表现出来,“可是这种物质要素还不能把资本变成资本”[3]269,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作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马克思批判了简单把资本理解为物的觀点,指出“资本总是从它的物质方面被看作简单生产过程”[3]270,事实上“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4]922因此,资本本质上是生产关系,只不过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当然,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下,资本的目的都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5]269“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5]179,逐利性是资本最本质的属性,离开了它,资本就无所谓资本了。在逐利性的作用下,资本不断整合其他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管理、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发挥平台与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社会财富的创造,从而表现出“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4]927-928的“三个有利于”的文明面。然而,也是在利润的驱使下,不受约束的资本会“自发、自觉”地野蛮生长、无序扩张,不惜“铤而走险”“践踏一切人间法律”,“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5]871。在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下,资本有效促进了创新与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6]的生产力,资本的文明面不断被激发。但是,“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3]45,资本雇佣劳动,人为资本服务或者说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到处充斥着异化、资本拜物教、两极分化等现象,造成“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5]743-744,资本的消极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已详实论证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两极分化。[7]资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了增加工资、改善福利等有伸缩性的政策来缓和劳资关系,但其终极目的仍然是增加消费、实现剩余价值。也就是说,资本是目的,人是手段,人是从属于资本的,在这样的以资本为核心的倒置的关系中,资本可能会不断壮大,但一定谈不上健康发展,或者说,资本健康发展根本不在他们所考量的范围之内。

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9,始终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资本只是手段,这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区别。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实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前无古人的创举。相应地,我们对资本的认识更加全面,既看到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资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做出的贡献,也充分意识到不加以规范和约束的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与核心价值取向,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这就决定了各类资本难以一蹴而就地超越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从而在一些领域呈现出资本背离健康发展的现象与行为。我们不能超越发展阶段简单粗暴地取消资本,也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通过说教来要求资本及其主体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创设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那什么样的资本才算是健康发展的资本呢?只有明晰这一问题,才谈得上规范和引导,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马克思充分肯定资本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与财富创造中的作用,并认为资本只有“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5]683,“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建立现实基础。”[5]683因此,健康发展的资本一定是能够促进生产力进步、不断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从而促进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的资本。不论是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还是借贷资本,只有切实从事生产或为生产服務,才能达到上述目的。所谓的“空手套白狼”“拆东墙补西墙”式的不以生产为依托或完全游离于生产之外的资本不可能是健康发展的资本。当然,为谁生产、生产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8],“不仅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9],“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10]。可见,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相应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健康发展的资本不仅致力于生产或为生产服务,而且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应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此外,健康发展的资本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垄断资本,是能够超越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以人为主体、资本为手段,从而在共建共享中促进共同富裕的资本。唯此,才能避免物统治人、异化、两极分化等“卡夫丁峡谷”式的深重苦难。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意蕴。再者,资本运行要遵守《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21〕187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这是资本能够健康发展的底线要求。综上,符合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标准、共同富裕标准、法律法规标准的资本才是健康发展的资本。

二、当前我国各类资本的运行动向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存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并呈现出规模显著增加、主体更加多元、运行速度加快、国际资本大量进入等明显特征。”[1]218总体上而言,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以及混合资本中的公有成分属于公有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以及混合资本中的非公有成分属于非公有资本。一种观点认为公有资本的发展比较健康,非公有资本的发展不健康;也有观点认为公有资本的权力大、腐败多,非公有资本的权力小、腐败少。我们寻求的是各类资本的健康发展,公有资本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但也有其不规范之处;非公有资本灵活高效,但在一些领域呈现出非健康发展的态势。我们需要客观辩证地把握各类资本的运行动向与特征,以期能够有效地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限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一)公有资本

从理论上看,公有资本的“公有”在前,“资本”在后,内在地蕴含着公有是这一类型资本的前提与基础。在“公有资本”中,资本是手段,公有是归宿,资本是为人民服务的。公有资本也是逐利的资本,但应该是在符合人民利益的基础上追逐利润,倘若利润目的与人民利益相冲突,那公有资本一定要选择后者!当然,资本不负人民,人民往往也不会负资本,从长期来看,利润目的与人民利益目的是统一的。因此,资本健康发展是以人民为主体、资本为手段的公有资本的内在逻辑与题中应有之义。那实践中公有资本是否坚守其公有的使命,实现健康发展了呢?

1.国有资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改革,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全国非金融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2017年的183.5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08.3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从2017年的50.3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86.9万亿元。全国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从2017年的241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52.4万亿元,国有资本及应享有的权益从2017年的16.2万亿增加至2021年的25.3万亿元①。我国国有资本主要投向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国资委监管的98家央企都是实业类央企,涉及轻重工业、航空、电子科技、电力、通信、石油、汽车、机械、煤矿、环保、铁路、电信、钢铁、医药、物流等实业;财政部监管的27家金融央企主要涉及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具体到国有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末,我国有1 302户国有上市公司,其中,制造业614户、公共服务117户、金融86户、交通运输77户、信息技术服务业59户、建筑52户、采矿48户,这些关系安全、科技、国计民生的行业领域占比接近90%。[12]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国有资本同样也寻求保值增值。2021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45 164.8亿元(不含国有一级金融企业),同比增长30.1%,其中中央企业28 610.0亿元,同比增长27.0%;地方国有企业16 554.7亿元,同比增长35.9%。②可见,国有资本是致力于从事生产、致力于满足人民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初衷与实践使国有资本较好地完成了“商品的惊险的跳跃”[5]127,实现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增殖的统一。

国有资本是不是致力于科技创新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建成了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2021年底,拥有研发人员107万人,比2012年底增长53%。[13]国有企业有效填补了集成电路、5G通信、高速铁路、大飞机、发动机、工业母机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空白,形成了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建设完成了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油气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等重大工程。[13]由此可见,以国有资本为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此外,国企员工可以享受与其劳动力价值较为匹配的工资薪酬、相对完善的五险一金制度及比较理想的工作环境与休假制度。国有企业剩余价值则按照一定比例(25%、20%、15%、10%)以国有资本预算的形式上缴至国家,国家再将其用作补充社保基金支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等,让包括国企员工在内的全体人民受益。也就是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成果既是劳动者创造的,也能较好地为劳动者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如此,国有资本总体上较好地满足了上述的生產力、共同富裕等标准,属于健康发展的资本。然而,国有资本在成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短板与问题。

一是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尽管国有资本致力于科技创新,也取得了骄人成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国有资本的创新能力不够强,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QIS)、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核心元器件、控制技术、关键材料等方面仍然“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突出,缺乏享誉世界的国际品牌与高端产品。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基础研究激励机制不健全。我国基础研究不仅起步晚,投入经费也远低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而基础研究投入大、耗时长、见效慢,在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的政策环境里,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很多企业都缺乏从事基础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制约了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的形成。另一方面,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些国有资本奉行“利润至上”的原则,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与资本越会以“利润”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一些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可以依赖我国庞大的市场、政策红利、资本体量等获取巨额利润,也就不关注是否在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了。

二是对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投资不足。我国医疗行业总体有三个业态,一是已形成了庞大体系的公立医院,二是社会民营资本投资的医院,三是国有资本主导的医疗集团。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发展医疗健康事业。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了《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国资发改革〔2022〕77号),以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从终极所有者的角度来看,国有资本办医也应属于公立医院的范畴,但实践中,国有资本办医不能享受地方财政补贴、不能享受公立医院的待遇,与民营医院的运行模式更为贴近,由此降低了国有资本投资医疗的积极性。换言之,目前的国有资本办医仅仅是公立医院的补充,而不是与公立医院并行的重要力量,从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有资本的民生属性。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有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分。从学校数、招生数、教职工数等指标来看,公立学校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占据主体地位。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17〕134号),鼓励国有企业继续举办职业院校,对其举办的普通学校(普通中小学、学前教育、普通高校等)原则上移交地方管理,以减轻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提升教育服务供给效率。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办教育让位于公办教育。在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催化下,民办教育已建立起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相对完整(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教育体系。2021年,民办幼儿园学校数(166 702所)超过公立校(全国幼儿园总数294 832所),民办培训机构将近4万所(截至2020年的数据)[14]。一些民办学校还垄断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影响了教育生态,破坏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就是说,国有资本的让位,并没有使公办学校与公办教育实现量与质的飞跃,反而使民办学校与民办教育大规模发展。这种让位与缺位进一步凸显出国有资本在教育领域的供给不足并强化了教育的营利属性。

三是国有资本经营效率仍然较低。近年来,我国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资产报酬率低于2%,2021年的资产报酬率降至1.4%③,远低于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资产报酬率。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与我国民营企业相比,我国国有企业的差距更加明显。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145家上榜公司平均利润约41亿美元,而世界500强平均利润同期上升至62亿美元。上榜的美国124家企业平均利润高达100.5亿美元,接近中国上榜企业的2.5倍。我国上榜的86家非金融国有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47家央企、地方国资委监管的39家地方国企)的平均销售收入、平均销售收益率、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也落后于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这86家国企的平均营业收入923亿美元、营业利润39.5亿美元、总资产4 153亿美元、净资产508亿美元。而上榜的50家民企这四个指标分别为614亿美元、44.2亿美元、2608亿美元和349亿美元。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上榜国企的销售收益率为4.3%、总资产收益率为0.95%、净资产收益率为7.8%,上榜民企的这三个指标则依次为7.2%、1.7%和12.7%。④可见,上榜民企的经营状况优于国企,盈利能力强于国企。国有资本较低的经营效率本身就是其不健康发展的表现。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政府职能部门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并没有根本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也未完全建立,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体制僵化,这些都影响到了国有资本的高质量经营。

一些国有资本在运行中还存在过分追求效率、冒险野蛮作业、专业岗位人员不专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安全事故频发,背离了国有资本为民服务的本质属性,也是国有资本非健康发展的体现。此外,由于权力集中、监管机制不完善、公仆意识缺失、理念信念丧失等原因,国有资本领域还出现了寻租、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经商办企业等腐败行为,违背法律法规,损害人民利益,影响国有资本健康发展。

2.集体资本。集体资本主要指农村集体资本,即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是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实际投入企业经营形成的资本,是能够带来集体剩余价值的价值。发展集体资本能够创造剩余劳动,“增加集体积累,为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福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15],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2016年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开展了全面清产核资、严谨确认成员身份、明晰资产产权归属、合理折股量化资产、合理设置配置股权、探索股权有效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完善集体收益分配制度、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等工作,实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新发展模式,逐步改变了集体资本产权虚化、农民难以享受资本权益的局面。截至2021年,我国已“清查核实集体土地等资源65.5亿亩,农村集体资产达7.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万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约9亿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96万个,集体产权归属更明了、农民财产权利更多了。”[16]2021年,全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 6 685亿元,村级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1 085.6亿元,向成员分红814亿元,分红数比2016年增加43.4%。[17]可见,村集体和农民较好地分享了集体资本健康发展带来的成果,集体资本也正在不断强化其为农民服务的集体属性,不断朝着日益健康的轨道上行进。

然而,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我国集体资本仍然面临发展瓶颈。一是人才瓶颈。城乡机会不均等,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也不均等,导致一些农村青壮年大量外流,剩下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这些特殊群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村。这种“空心化”现象使集体资本的发展缺乏带头人、技术骨干、职业农民等人才,村与村之间也无法形成集体资本“抱团”式的合作与发展。由于人才的缺乏,大量的集体资产难以被盘活为用于保值增值的集体资本,更不用说集体资本的健康发展了。二是干部瓶颈。一些村干部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奉行“无为”理念,“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克服集体经济发展困难的勇气与担当,未能通过集体资本平台凝聚起农民振兴乡村的力量。还有一些村干部利用集体资本“胡作非为”,为自己及其家族谋私利,甚至出现村干部集体腐化的现象,导致集体经济发展停滞。三是资金瓶颈。一方面,农村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规模生产效应,使得农村集体资本的收入渠道相对单一。另一方面,由于农村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村委会又没有法人资格,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信贷资金不足。当然,农村集体资本的发展还面临小农意识浓厚、经验不足、财政政策支持不够、配套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简言之,一些集体资本的非健康发展不是因为集体资本做了什么,而恰恰在于集体资本的“无为”“少为”“无法为”“无人为”。“不作为”的集体资本难以凝聚起创造价值的主体性力量,难以有效实现集体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就无所谓发展和健康发展了。

(二)非公有资本

“2012—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 085.7万户增长到4 457.5万户,10年间翻了两番,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18]。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指出:“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19]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民营经济,背后体现的都是民营资本的力量。民营资本的投资范围涵盖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各个领域。可见,民营资本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然而,近年来,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资本集团滥用其行业地位及巨额资本四处渗透、盲目扩张、野蛮生长,破坏了民营资本健康发展的生态。蚂蚁集团不致力于为生产发展服务,而是运用少量本金撬动了巨额平台资本,利用高杠杆向传统金融的各个领域渗透,从而被暂停上市。阿里巴巴和美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行为排除,抑制了市场主体创新,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违背了《反垄断法》,分别被处以182.28亿元⑤、34.42亿元⑥的罚款。恒大集团通过高杠杆、高负债的方式向足球、汽车、矿泉水、粮油、乳制品等非主营业务大肆无序扩张,形成巨额负债,损害了购房者利益。海航集团更是向多个行业大举扩张,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其不得不申请破产重整。民营资本还在教育培训、医疗医院、娱乐媒体等行业无序扩张,令人匪夷所思的丑闻频频曝出。国家已经采取严厉的监管手段惩治资本无序扩张行为,民营资本的运行方式也渐趋文明。但是,民营资本的性质与定位是不同于国有资本的,民营资本主要是为少数股东服务的。一些民营资本及其所有者会不断强化资本为少数人服务、多数人为少数人从而为资本服务的逻辑,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资本就会形成“脱实向虚”、无序扩张甚至损害劳动者及广大人民利益的冲动。因此,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任重道远。

非公有资本还包括外国资本。《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2》显示,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 809.6亿美元,同比增长21.2%,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522亿美元。2021年中国FDI流入占全球比重达11.4%,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21年,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约3万亿元人民币(不含关税、船舶吨税),进出口商品总值约2.2万亿美元,外商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2.5%,外商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26.2%。[20]外资的引入为我国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與管理理念,助力对外开放,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们要看到外资的资本主义属性,也就是外资及其主体奉行的是“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通过资本运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主义渗透,并逐步形成国际垄断资本特别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这样的资本不仅正在掠夺我国社会财富,还控制了我国一些行业(含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若长此以往,资本至上的逻辑将不断被强化,我国也将面临受制于外资的尴尬境地与改旗易帜的颠覆性风险。因此,我们既要利用外资的优势,又要规范和引导外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健康发展。

(三)混合资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委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资本类型不同,改革初期更多的是停留在“混”资本的形式阶段。随着混改的深入推进,“混”资本向“改”机制的赛道延伸。试点混改的国有企业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民营企业也主动向混合所有制企业派出高级管理人员,参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内部决策,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优势叠加互补,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关系日渐明晰,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推进了混合资本的健康发展。当然,由于混合资本的发展时间较短,实践中一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只是形式上合并,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用人准则等方面仍未形成共识,资本之间未深度有机融合,甚至存在“各自为政”、经营“两张皮”的现象。混合资本只“混”不“改”、只“混”不“合”、为了“混”而“混”等现象加剧了资本内耗,是不符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初衷的,无助于资本间的优势互补与健康发展。

三、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由上可知,我国资本体量日趋庞大,各类资本的性质和定位不同,既呈现出有序健康发展的一面,也存在不规范运行、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的另一面。亟须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有效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限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这是避免资本逻辑充斥市场、强化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伟大创造的必然举措,是扎实推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换言之,任由资本“随波逐流”,必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风险与严峻挑战。

(一)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在破与立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批判了“异化”现象,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必然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及人相异化[21]163,工人必然沦为资本的奴隶。在那里,由人创造出来的资本反过来统治人,人与资本的关系是畸形的、倒置的,人不能全面占有人的本质,只能服从于资本这一至高无上的权力。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然而,共产主义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能够实现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遵循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奋斗不断实践才能实现的远大理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只是处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但共产主义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有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我们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纠正资本与人的错位关系,确立起人为主体、资本为手段、资本从属于人的现代社会关系,从而让人作为人能够完整地占有自己、支配自己,实现全面发展。此外,在资本逻辑的作用下,一切规律体现为资本逐利规律,人们认识必然、掌握必然、应用必然的自觉自主性,即“自由”被一定程度扼杀。只有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才能揭开资本得以成为资本的迷雾,激发人的探索性与创造性,发现并应用人类社会发展的更多必然,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国有资本腐败、集体资本缺位、民营资本无序扩张、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渗透、混合资本混而不合等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只有持续规范和引导,才能扭转各类资本非健康发展的倾向,促进资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1]2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定语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根本遵循,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区别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根本标识,这说明我国是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与场域下发展市场经济,我国市场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未来,我国要继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应地,也要继续运用各类资本。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比我国发展得早、发展得久,其发展模式也不断向我国渗透,如果不对资本加以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也很容易走向西方场域下市场经济的资本运行模式。长此以往,“社会主义”这一定语就流于形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是伟大创造了。我们不能也不应犯这种颠覆性的错误,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尽管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的性质与定位不同,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就是它们运行的共同的制度基础,各类资本都要在遵循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与逻辑框架的基础上谋发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就是要对服务社会主义的资本进行肯定、鼓励与支持,对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资本进行纠偏与惩治,让资本合理合规地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唯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三)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共同富裕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是资本健康发展的关键性衡量标准本身,也是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利用各类资本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或者我们在利用资本的过程中导致两极分化,那我们就走上了改旗易帜的邪路了。我们必须也一定能够通过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让各类资本坚实地迈向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规范和引导公有资本健康发展,才能减少直至避免公有资本的缺位、错位等现象,夯实公有资本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天然使命。只有规范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健康发展,才能避免非公有资本按照资本至上的资本逻辑运行,引导非公有资本按照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合理合法地追求利润,有效激发非公有资本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利润目的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有机统一。只有规范和引導混合资本健康发展,才能避免“混而不合”“混而不改”,实现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切实形成优且强的混合资本及世界一流企业,让价值的创造者们共同分享资本发展的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四、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建议

“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性的提法,尚无经验可循,需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区分与定位不同性质的资本,强化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的公有属性并加大其在民生领域的投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健全非公有资本发展体制,引导非公有资本按照社会主义制度要求规范运行。在此基础上,促进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创新性与共生性发展,特别是发挥公有资本对非公有资本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实现混合资本高质量发展。当然,还要强化对各类资本全过程监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设置明晰的“红绿灯”制度,持续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一)加强公有资本在民生领域的投资

公有资本的终极所有者是全体人民,国家或集体代人民行使权利,国家或集体又把相关权利下放至各级政府、国资委、村集体,实际上又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相应的经营管理者在经营公有资本。换言之,公有资本存在较长的委托代理链条。在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下,真正的所有者似乎忘记了其所有者身份,不会主动监督公有资本的运行;事实上的经营管理者也会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类资本的“公有”身份,从而作出偏离公有意志、满足个人私欲的资本运行决定,背离资本健康发展要求。因此,应自上而下地通过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各种会议强调公有资本的公有属性,让这种定位深入各层级经营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头脑,引导他们“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并切实加大它们在民生领域的投资。

1.加强国有资本在民生领域的投资。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就提倡“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22]的“节制资本”的理念。换言之,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要牢牢掌控国民之生计。在医疗健康产业上,应明确国有资本办医的属性,赋予国有资本办医与政府办医同等的市场地位与政策支持。鼓励国有资本投资能够提供预防、医疗、康复、医养、护理等无缝衔接服务模式的医联体,形成集医疗服务、医疗教育、医疗培训、社区全科医疗、医生集团、互联网+、养老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致力于集团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真正助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一方面实现国有资本在医疗健康这一民生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对其他资本健康发展形成示范与引领作用。

在教育上,鼓励国有资本整合办学资源,组建教育集团,打造优质师资队伍,进行大中小一体化办学,助力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服务均等化。当然,国有资本办学应严格贯彻“双减”方针,奉行应教尽教的原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尽可能避免给学生与家长带来额外的负担。国有资本也可以投资非学科培训,引领这一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除了医疗与教育短板亟须补齐外,还应系统梳理国有资本在其他民生领域投资的不足情况,并逐步全面加大投资,保证国有资本掌控国民经济命脉。

2.不断发展壮大集体资本。集体资本是我国公有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近年来,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农村,农民较好地分享了我国集体资本发展壮大的结果。然而,我国自然村、行政村众多,一些村集体资本的发展仍然是“一盘散沙”。因此,亟须多管齐下,不断发展壮大集体资本,加大集体资本在农村公共产品领域的投资,让集体资本真正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一是明确要求各村因地制宜地整合集体资本,兴办或发展集体企业(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具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在引入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应增强村集体的谈判能力,确保集体资本的主导地位及保值增值的权益。二是继续派出第一书记等有经验的驻村干部,要求驻村干部着力做好集体资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工作,避免集体资本流失,并将其列入驻村干部的KPI考核。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农村产业化集群,为人才提供宜居环境与就业平台,并通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集体资本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四是强化农民在集体资本健康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多数农民拥有建设家乡的愿望,也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实践与经验。应细致地与农民讲清发展集体资本的优势,特别是农民可以获得的物质利益,激发农民参与集体资本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把农民团结起来建设集体经济。当然,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吸收富余劳动力到集体企业就业。五是通过财政“直通车”、农业专项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有的放矢地助力解决集体资本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六是定期开展对农村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整治,强化对村干部的全方位管理与监督,引导村干部“能作为”“善作为”,更好地为集体资本的发展服务。

(二)健全非公有资本发展的体制机制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回答了“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的问题,指出“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21]685我国尚未具备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不能人为硬性取消非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资本,也就是说,非公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存在。事实上,非公有资本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公有资本牢牢掌控国计民生的基础上,对非公有资本实行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负面清单模式,简化各项审批制度,赋予其在土地、资金、数据、信息等生产要素上的平等使用权。切实加大对非公有资本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非公有资本从事自主创新事业,对这一类非公有资本实行创新税收优惠、创新专项财政支持、创新贷款支持等。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非公有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倒逼非公有资本健康发展。此外,地方政府更熟悉地方非公有资本的发展情况,应定期组织召开地方民营企业家、外资企业家座谈会,总结非公有资本发展经验与发展困难,并及时为其排忧解难。

(三)促进各类资本的创新性与共生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3]。如前所述,我国企业创新性不够强,经营效率不够高、竞争力不够强,影响了各类资本的发展壮大。各类资本亟须增强创新性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投入经费要逐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全力推进国有资本整合科研资源、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对非公有资本、混合资本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支持它们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鼓励非公有资本与公有资本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优势,不仅要谋求二者的独立性发展,也要促进二者的融合共生发展。一是公有资本要主动发挥对非公有资本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一方面,公有资本可以通过向民营资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或者要求民营资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的方式向民营资本宣扬以人民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公有制企业可以主动与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交流、开展项目合作,还可以定点帮扶特定民营企业,直接宣传其经营管理模式。当然,这种示范與带动作用是相对的。国有企业也应积极向华为、宁德新时代等优秀的民营企业学习,提升经营效率。二是非公有资本要积极加强与公有资本的合作交流。非公有资本是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资本,是在社会主义场域下运行的资本,应积极向公有资本学习、取经,与公有资本交流合作,实现共生共赢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类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各类资本要反复实践研讨,建立起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当然,由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时间不长,各级政府与国资委要给予混合资本更多的关注与帮扶,明确各类资本的同等地位,助力混合所有制企业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资本运行模式,促进各类资本的真正融合与共生发展。

(四)强化对各类资本的有效监管

“我们重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但是不能夸大这个作用,不能用资本历史上的进步性来掩盖其野蛮性和掠夺性,更不能用这种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为依据,在中国搞资本主义。”[24]“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1]219近年来,我国加大对资本的监管力度,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本的监管不是“杀鸡儆猴”式的监管,而是“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的监管。因此,必须继续健全对各类资本的全链条全过程监管。

在对国有资本的监管上,一是强化各级国资委对国有资本的主体监管职责。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明确要求国资委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国有资本“家底”、运行规律与运行情况,提升专业化、法治化监管水平。二是限定主业数量。出台主业管理办法,限定国有企业的主业数量,明确国有资本的投资范围,引导国有资本服务于国家战略与民生事业,防范重大风险。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完善穿透式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对国有资本投资、产权等重要环节的监督,落实重大决策失误追责,利用大数据、调研、情报等多管齐下进行全过程、穿透式监管。在集体资本的监管上,也要限定集体资本使用范围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农村集体资本监管平台建设,强化外部监督和民主监督。除了惩治农村腐败外,也要积极探索村干部薪资待遇与集体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机制,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

我们不是不要非公有资本的发展,而是要其健康发展。因此,在非公有资本的监管上,应通过法律法规事前明确资本的性质与定位,为资本设置准入的“绿灯”制度、禁行的“红灯”制度以及容错纠错的“黄灯”转换制度,既为非公有资本的发展扫清障碍,也为非公有资本的无序扩张戴上“紧箍咒”。当然,红绿灯的设计要有“科学合理的界限、清晰透明的规则、易于判断的标准”[25],特别是引导资本积极奔向科技创新、为民服务的“星辰大海”,避免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事中监管上,跳出资本主体监管,通过识别业务本质强化功能性监管,避免一些主体通过“金融科技”等文字游戏逃避监管。还要侧重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的比例监管,引导非公有资本主体踏踏实实做好做实做深主营业务,而不是随意跨界、无序扩张。在事后监管上,坚决反垄断,惩治非公有资本及其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限期整改并适时检查整改结果。坚决打击资本领域的腐败问题,斩断资本与权力结合的利益链条。资本监管要“奖惩结合”,对在生产力发展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有力促进共同富裕的健康发展的资本要及时予以表彰、宣传,对这类企业“监”得多一些,对有背离健康发展趋势的资本及其主体“管”得多一些。此外,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全面合作,“规范资本无序扩张的外部环境”[26],增强资本治理的预见性和敏锐度,防止在资本领域发生系统性风险。在混合资本的监管上,主要看各类资本的占比,如果公有资本占主体,则主要参照公有资本监管模式;反之,主要参照非公有资本的监管模式。当然,混合资本的主体多元,监管难度更大,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调整。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国有资产报告工作情况专栏(http://zcgls.mof.gov.cn/gyzcgzdt/)中的《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和《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②数据来源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资数据《2021年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http://www.sasac.gov.cn/n16582853/n16582888/c22940505/content.html)。

③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资产报酬率=非金融类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数据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每年公布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推算而得。

④数据根据《财富》杂志的APP财富Plus发布的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整理而得。

⑤数据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国市监处〔2021〕28号)。

⑥数据来源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国市监处罚〔2021〕74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6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7]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巴曙松,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26-346.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3-564.

[9]列寧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8.

[10]斯大林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59.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9.

[12]杜天佳,王盼盼.国有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呈现“3579”特征[J].国资报告,2022(7):107-109.

[13]王璐.创出新局 改出活力——国企高质量发展述评[N].经济参考报,2022-06-27.

[14]國家统计局.2022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677-680.

[15]周绍东,陈艺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范畴[J].政治经济学研究,2021(3):102-112.

[16]乔金亮.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N].经济日报,2022-08-18.

[17]冯丹萌,郑庆宇,谭智心.关于加强集体资产监管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22(23):48-50.

[18]民营企业数量10年翻两番[N].人民日报,2022-03-23.

[19]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2[R].2022.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8.

[2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9.

[24]张旭.正确认识资本的特性与发挥资本要素的积极作用[J].当代经济研究,2022(5):5-15.

[25]蔡之兵.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与政策逻辑[J].改革,2022(6):51-61.

[26]洪银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属性、行为和规范——《资本论》的启示[J].学术月刊,2022(5):39-45.

责任编辑:武玲玲

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 on Regulating and Guid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Taking the "Second

Zhu Zhen

(School of Marxis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7,China)

Abstract:Regulating and guid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is a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 under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It is urgent to interpre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alyze the oper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capital in China, and demonstrate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regulating and guid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In the current era of increasing capital volume, the restoration of human nature is the key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vestment of public capital in the field of people's livelihood,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public capital, promote innovation and symbiosis of various types of capital, strengthen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various types of capital, reduce and avoid capital alienation, and guide capital to serve the people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political economy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马克思“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正义逻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
——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古典学派以来数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运用的刍议
论如何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
夯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讨会”会议综述
艾伯特·赫希曼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述评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