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拥有神来之笔

2023-06-07 07:56李晓梦
科普童话·学霸日记 2023年3期
关键词:画龙点睛升华作业本

李晓梦

品读名家名篇,我们的心灵能够受到启迪,思路能够得以开阔,课文给了我们写作的最好典范。汪曾祺笔下明亮丰满的昆明的雨使人动情,莫怀戚笔下散步的温馨滋润心灵,鲁迅笔下平桥村的小伙伴是心底最美的温暖……一个个动人的画面、一句句精当的点评、一处处细腻的描写构成了这些名篇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梁代张僧繇(yáo)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他故意不点眼睛,说如果点上,龙就会飞走了。有一个人执意要他给龙点上眼睛。谁知,他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墙破壁穿,两条龙乘云上天。

后人借这个“画龙点睛”的故事来比喻文章在关键地方加上一两句重要的话,内容就更为生动,意义就更为深刻。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必须在关键的地方用上几句警语点明要旨,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精辟有力,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点明全文中心,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掌握中心,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

王君同学写了一篇题为《买作业本》的习作。买作业本,对学生来说是件极为常见的小事,但王君同学的习作,却写得与众不同。小作者为了买一个物美价廉的作业本,问了一家又一家小商店,最后终于以便宜五毛钱的价格买到了称心如意的作业本,并用省下的五毛錢买了一根冰棍犒劳自己。接下来她写道:“回到教室,吃着刚买的一根冰棍,凉在心里,甜在心里。这次,我不但买回了一个物美价廉的作业本,而且买到了一个道理——货比三家不吃亏!”

2.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一篇题为《生日蜡烛》的作文,写了这么一件事:停电后,好多户人家都一片漆黑。邻居小敏急得哭了,因为她的家庭作业没完成。我摸到了自己珍藏的生日蜡烛,让邻居小敏在烛光下完成了作业。文章写得真实感人,在结尾处,小作者又写了这么精彩的一笔:“这还用谢?记得爸爸送我生日蜡烛的时候曾讲过,蜡烛最可贵的精神就是照亮别人,自己却悄然消失。我用爸爸送我的生日蜡烛完成了一项更有意义的任务,不是很有意义吗?”这个结尾就是画龙点睛,让人看到了更深一层的思想。

3.升华主题,有时着墨不多的几个词句,就能使读者豁然开朗,使文章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

又如,有一名同学写过一篇题为《带路》的习作。文章主要写了这样一件事:雨中,“我”为盲人带路。途中“我”搀扶盲人绕过一块绊脚石,而盲人却又让“我”搬去这块绊脚石,还说:“把它搬去了,别人走路就方便多了。”听盲人这么一说,“我”深有感触。文章结尾处写道:“在生活上,我是他的带路人;然而,在人生道路上,他是我的带路人。”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点睛之笔要自然贴切,语言要精当,最重要的是要耐人寻味。

总之,要点好这一笔,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对叙述的事物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二是积累词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点睛”点在哪?

1.开宗明义,篇首点。如《挖荠菜》一文开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总领全文,点出题目。

2.卒章显志,结尾点。既能让读者充分地、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同时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如冯骥才的《珍珠鸟》。

3.蕴涵深沉,含蓄点。如《七根火柴》的末句:“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中……”这个结尾很容易引起人们去回味七根火柴的不平常的来历。

4.貌似重复,强调点。《白杨礼赞》反复五次点题:“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5.前后呼应,首尾点。既突出中心,又使结构严谨。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猜你喜欢
画龙点睛升华作业本
画龙点睛
贪吃蛇升华记
画龙点睛
作业本
作业本里的故事
换作业本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搞笑作业本
画龙点睛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