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白马山村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及对策

2023-06-07 08:00张玥黄进余永松秦光明王小丽顿耀元王虎孙琦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茶园茶文化茶叶

张玥 黄进 余永松 秦光明 王小丽 顿耀元 王虎 孙琦

摘 要 茶产业是秦巴山区优势特色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实现脱贫攻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为了探索鄂西山区茶产业在实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途径,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村为例,从利益联结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产业结构优化、茶文化传播等方面,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提出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坚持党建引领,优化利益联结;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茶叶品质;注重品牌品质,优化茶叶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建设,营造良好用人环境;传播国茶文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政策服务,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茶产业;乡村振兴;路径;鄂西;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村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3.046

十堰市是湖北省四大茶葉主产区之一,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国家优势茶叶产区,是湖北省农业厅确定的“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1]。茶产业是鄂西北农村传统优势产业,更是农业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十堰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村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茶叶种植面积逐年增长、茶叶产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逐年提高,茶产业在农民脱贫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发展好茶产业对于白马山村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现状

1.1  产业概况

白马山村位于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是张湾区重要的茶区。白马山村依托茶叶这个主导产业,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美丽乡村。截至目前,白马山村发展标准化茶园83.33 hm2,占张湾区茶园面积的23%。建设茶文化产业园,引进市场主体,从种苗、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农户进行扶持,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股金+租金+薪金”的产业发展之路。合作社现有成员139户,股东15名,其中贫困户117户342人。2018、2019、2020年,合作社收购/加工/销售社员茶鲜叶分别为4 900、5 000、8 000 kg,产值分别达到197万、200万、300万元。此外,辐射带动陈坡村、秦家坪村种茶农户百余户,茶园近千亩。

1.2  措施与成效

1.2.1  党建引领产业方面

白马山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合发展模式,村党支部书记既是村集体领头人又是合作社的法人。为了让村民能够快速摆脱贫困,村党支部在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发挥白马山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目标确定后,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规整旧茶园,扩展新茶园。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村党支部牵头建立茶叶合作社,将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为贫困户分配干股,每年按股份分红,确保社员利益,实现分配公平,促进茶叶合作社良性发展,带动茶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白马山村争取扶贫项目实施涂家沟茶叶产业文化园项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租赁期间前3年每年平均支付给白马山村委会租赁费3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涂家沟集体茶园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带动本村劳动力20人就业务工,增加薪金收入共计10万元。涂家沟集体茶园改造项目完成后,承租方每年给村委会缴纳投资总额5%的受益分红资金8.5万元。

1.2.2  带动乡村经济方面

2019年,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十堰市鸿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设集茶叶加工车间、茶叶展销厅、办公接待区、旅游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实现了鲜叶收购后能及时加工,提高了制茶效率和成茶品质。建设茶文化产业园,将传统的茶叶产品与新兴的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茶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沿线茶旅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周边农产品展销及乡村旅游发展。

茶叶采摘季节,组织社员在合作社茶园进行鲜叶采摘,并按照60元·kg-1的人工费用支付劳动报酬,其他农户自家茶园鲜叶按照120元·kg-1进行收购,后期按照鲜叶入股比例进行二次分红,可达到136元·kg-1。同时,为社员提供茶树种植、修剪、采摘等技术培训,为农户提供肥料、种苗等农资,带领社员管理茶园,并支付茶园管理劳动报酬,带动社员增收6 000元·户-1。

1.2.3  传播传统文化方面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是一项综合性的传统文化[2]。茶文化不仅是城市的事,在乡村振兴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张湾地区的茶文化馆主要在城区,在乡村的传播和推广不足,普及率不高。白马山村作为重要的茶叶产区,在文化传播方面走在前列。建设茶文化产区,开设白马茶院,借助茶文化产业园项目,将茶与历史、茶与文化、茶与名人、茶与健康、茶艺展示等有机结合。近年来,结合春茶季,开展采茶体验活动,吸引周边游客亲自体验采茶;结合国际饮茶日活动,组织茶艺表演及茶文化讲座等活动,并开展线上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茶文化,了解茶叶大健康;带动了茶旅融合发展,促进了周边17家农家乐增收;促进了和谐家风建设、邻里交流及优良乡风建设[3]。

1.2.4  培养实用人才方面

白马山村作为张湾区农业农村局实训实践基地,常年开展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相关技术培训,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地指导,保障茶叶种植及加工质量。同时,加强专业化培训,开展《张湾区农民教育(茶学研究)主题培训》等培训课程,邀请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从茶园生产、移土培肥、病虫害防治、产品技术攻关等多方面进行授课,着力于培养懂技术、能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既解决了农村用工难、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户收入。

1.2.5  坚持绿色发展方面

白马山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对茶园实施精细化管理,实行高标准茶叶种植,推广有机茶园,施行“鸡—茶”立体循环养殖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面源污染,减少水土流失,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茶作为沟通人与自然的媒介,给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体验。在采茶和品茶中,体悟自然的规律,追求“天人和谐”的理想境界,体现一种和谐的生态观,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邻里和谐[4]。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建设力度不足

白马山村有多个小微合作社和茶企,但现有企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缺乏领军龙头品牌,无法开拓销售市场。茶产品主要以春季绿茶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夏秋茶资源利用率较低,年市场占有额仅限于春季绿茶销售。

2.2  产业宣传力度不够

白马山村作为张湾区乃至十堰市重要的茶叶发展基地,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公共区域很少能够看到相关宣传标语。品牌的识别度较低,宣傳手段较单一,难以进行有效的宣传。销售市场以本市为主,市外销售较少。

2.3  机械化程度低

白马山村茶叶采摘以人工为主,每人每天采摘单芽或1芽1叶鲜叶0.5~2.0 kg,采摘3叶或4叶15~25 kg,而机械采摘每天可达到150~200 kg。人工采摘不仅会降低鲜叶的采收率,增加人工采收成本,而且会造成部分茶园无法及时采摘,影响来年新梢发育。部分小型企业仍以手工制茶为主,机械化程度低,极大地降低了茶叶的生产效率。此外,部分地区存在茶园耕地、修剪机械使用率低且不规范等问题。

2.4  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开展茶叶技能培训的频次较低,参与的人数不足。部分茶农无法完全理解课上的内容,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在采摘时出现茶叶品级分类不清等情况。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不完善,无法吸引茶产业高层次人才到乡镇发挥个人才能。

3  对策

3.1  坚持党建引领,优化利益联结

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动员农民参与发展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党支部的领导力、合作社的组织力、基地的凝聚力、群众的劳动力紧密结合,以茶产业为纽带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建立组织严谨、管理有力、权责清晰的专业合作社。1)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做好合作社社员管理,建立完善社员台账;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收支明确,账目规范;规范公示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2)努力提升经营水平。加强标准化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管理,提高茶叶质量。3)提高服务水平。调动党支部成员积极性,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茶叶生产季节,做好鲜叶采收人员安排、收购及统计工作,做好加工车间环境清扫及设配前期准备工作。茶园管理季节,及时提供施肥、除草等农资,并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年底分红季节,准确计算社员红利,确保分配公平公正,并做好公开工作,广泛征求党员群众代表、社员意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达到党支部发展和合作社发展双赢的目标。

3.2  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茶叶品质

1)优化茶产业结构。提高茶园布局合理化程度,加大良种茶树种植,规范生产加工标准,促进茶叶种植标准化、清洁化。2)加强低产茶园改造。通过修剪、台刈等方式,对老茶园、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引种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无性系良种优质茶树品种,推广鄂茶优良品种,发展生态良种茶园。3)加强精细化管理。引导种植户进行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加强对茶园的无公害管理,倡导施用茶树专用有机肥,提高茶叶品质[5],实现种植有机化、绿色化。4)采用立体种植模式。采用“果—茶—鸡”立体种植模式,将果树栽植在茶树上,提高茶园郁闭度及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经济价值。大力推广起垄栽培、茶园养鸡、林茶间套等先进技术和生态种养模式[6]。5)规范化使用茶叶机械,提高茶叶采收、加工、茶园管理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3.3  注重品牌品质,优化茶叶产业结构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软文化,是地方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白马山村拥有“白马峰”“财神剑”“白马仙茗”等优质绿茶产品,未来发展中,1)进一步加强品牌创建。做大做强绿茶品牌,重点打造“白马仙茗”品牌,发挥传统绿茶产品优势,规范茶叶采收及加工标准,严把茶叶质量关,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园)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强化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监管,提高茶叶品质。2)积极开发其他系列茶品。目前,白马山村主要以绿茶产品为主导,产品结构单一,需结合茶叶特点发展红茶,将茶叶与果树、中药材等有机结合,制作拼配果茶或养生茶品等特种茶品。3)发展多种形式营销,做好品牌文化建设及宣传工作。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利用新媒体等宣传手段开展营销,破解乡村农产品走不出去的难题。通过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了解市场需求,生产不同品质,包装不同规格的产品,提高产销效率。4)加大夏秋茶利用率,积极开发利用茶叶深加工产品与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茶叶深加工企业投资,开发茶饮料、含茶保健品等产品,跳出“饮茶”思维,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变饮茶为吃茶,生产茶糕点、茶面条、茶饺子等相关茶制品,拓宽销售门类。5)推动乡村饮茶发展。通过宣传饮茶与健康,倡导以茶代酒、以茶代饮料;通过政府相关部门与茶具生产企业对接,以低成本采购等方式,推动茶具进入农户家。

3.4  加强人才建设,营造良好用人环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茶产业属于综合性产业,涉及的方面广、链条长,人才队伍建设更为重要。需建立适宜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制度,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建设一支专业技术硬、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1)继续发挥实训实践基地作用。针对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农户,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定期开展茶叶栽培、绿茶加工、茶叶销售、茶艺培训等实用型课程,提高农户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及销售的水平。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交流活动,学习专业的技术经验;同时,可作为高校实践基地,接收茶学相关学生实习实训,为乡村振兴储备技术干部。2)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利用市、区相关政策,村党支部要尽心尽力,克服困难,不断地创造条件,优化行业人才引进与发展政策环境,通过为茶学专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人才津贴或安家费等形式,吸引助推茶产业发展的紧缺或重要人才到乡镇工作,着力打破人才交流壁垒。

3.5  传播国茶文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乡镇茶文化普及是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从思想根源上认识茶叶,有助于茶农更好地开展茶事,带动周边茶叶消费。1)进一步完善茶文化产业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展示中心、乡村茶文化活动室等。2)积极组织茶事活动。定期邀请茶文化专家讲授茶文化,利用节假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茶会(如“我为父母奉盏茶”活动、国际茶日“全民饮茶”活动、“寻找乡村最美茶艺师”活动、“乡村茶文化推广大使”活动等),提高茶事活动参与度。3)大力开发茶文化产品。根据乡村茶文化特点,编排符合地域特色的茶艺表演,在当地演出,提高茶农的文化素养,并利用新媒体手段宣传特色茶文化;同时,茶艺表演队可到其他地方演出,以提高白马山茶叶及茶文化的知名度[7]。将茶与白马山有代表性的事物相结合,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茶叶包装,提高品牌知名度。4)打造茶产业综合体。依托茶园生态环境,建设绿色茶产业综合体,建设游、吃、住一体化的产业综合体,拓展功能模式,与周边水果采摘园、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推进茶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发展[8]。

3.6  做好政策服务,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1)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完善茶产业扶持政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多方筹措产业建设资金,整合退耕还林、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交通、南水北调生态产业建设等各种农业可用资金,集中用于茶叶产业开发。设立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2)提升服务。党支部及合作社要充分发挥“店小二”作用,积极争取茶产业发展规划项目,优化营商环境,调动社会参与地区茶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努力为品牌建设搭建平台,为茶叶发展提供優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十堰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3):11-14.

[2]   徐庆生.从茶文化谈民族文化自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3-96.

[3]   邓增永.做好乡村振兴中的茶文章[N].中华合作时报,2021-03-30(009).

[4]   孙嘉.论中国茶文化的“和”思想及其启示[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6.

[5]   洪春来,洪海清,叶洪清,等.茶树专用肥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22,28(6):66-69.

[6]   彭家清,吴伟,肖涛,等.十堰市茶叶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蚕桑茶叶通讯,2013(3):33-35.

[7]   孟霞.松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7.

[8]   林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策略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9,25(1):46-47,57.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茶园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