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与路径探索

2023-06-07 00:34郝红梅周国明
成才之路 2023年15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立德树人高校

郝红梅 周国明

摘要: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为党育人”精神,强化高校党组织政治职能、坚定高校政治教育方向、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的价值导向,指出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的路径:加强党建育人的顶层设计,完善高校党建育人制度章程;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筑牢高校党建育人的基层堡垒。

关键词: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价值导向;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C961;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5-0001-0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评价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5JDSZ1010)资助;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长三角高职高专学校思政课协同发展研究”(课题编号:C2021281)资助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教育优先发展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技和人才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抓手。发挥党建在高校育人中的统领作用,推进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夯实党建育人的制度保障,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由之路。

一、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是强化高校党组织政治职能的需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也是优点。高校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神经末梢”,政治属性是它的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它的基本功能。它能凸显高校党组织的政治职能,旗帜鲜明地履行政治责任,更好地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这也是加强党对高校领导,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方向的必然选择。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高校党组织政治职能弱化,师生从党建中的获得感较弱,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两张皮”现象主要是思想上对高校党组织政治职能不重视所致。思想上的问题不能单纯靠思想教育来解决,最重要的是強化党务工作的制度性依托,增强党务工作的可执行性。

育人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要通过党建育人的制度化建设,将学校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使党建工作在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在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内部革新中得到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高校党建育人工作要围绕高校教学中心工作展开,服务好学校发展大局,从思想上提高对高校党组织政治职能的认知,从制度上保障高校党组织政治职能的正常发挥。

2.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是坚定高校政治教育方向的需要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育人目标和指导性原则。“立德”是“树人”基础,品德过关是合格人才的底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使命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人才“德”的要求中,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是高校教育的头等大事”。高校要让大学生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高校要让大学生明确自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使命与担当,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培养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

高校党建的目的就是通过政治教育、政治引领,提高党在高校的政治引领力,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应通过党建育人的制度化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嵌入到学校的制度运行之中,依托稳定的制度运行有效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落实好人才培养中“立德”的任务,从而实现“树人”的目标。

3.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是高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时代特征,是新时代党承担好使命担当、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建育人的制度化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中的一环。

高校要坚持系统贯通的立场,通过党建育人的制度化建设,把党建工作有机纳入到学校内部的治理体系之中;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嵌入到学校制度、政策和决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之中,以实现学校学科发展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管理体系等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效衔接与配合。高校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本校的办学优势,夯实学校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有助于解决学校内部存在的观念淡薄、纪律松弛、组织涣散、信念动摇等问题,有助于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学术育人环境,有助于健全学校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从而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与水平。

二、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的价值导向

中国共产党应反帝反封建、寻求民族独立的时代呼唤而生,并将“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作为自身的使命和担当。为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完成好使命,承担好担当,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两个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答案。这两个答案应是各级党组织都需要领会好、贯彻好的法宝。高校党委作为党的组织体系在高校的领导者,也应将这两个答案作为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的价值导向,树立自觉接受师生监督的意识,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创新高校党建育人的制度化建设,并将这两个答案落实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1.将“人民监督”转化为“服务并接受师生监督”的觉悟

在延安的窑洞中,针对黄炎培先生的“歷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民监督”这种民主方式是政府不敢松懈、人人负责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保障党能长期执政,承担好历史使命的法宝。高校党委作为党的领导在高校的组织者和落实者,应将“人民监督”转换为自觉接受“师生监督”的觉悟,成为党建育人制度建设的价值导向,并用制度的形式保障落实。目前,部分高校的职能部门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服务意识。如在监督方面上对下的监督明显强于下对上的监督,存在只监督师生却不接受师生监督,或监督流于形式,无法形成有效监督的现象;在具体的管理中缺乏服务意识,不注重弥补管理的漏洞,导致老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将本属于职能部门的工作推诿给教学部门,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以上问题都需要高校党委在统领育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树立自觉接受师生监督的意识,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以服务师生为导向,构建能自我监督、又能使师生进行有效监督的育人管理和服务体制。

2.将“自我革命”转化为“创新学校党建育人制度体系”的自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党消除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应对好“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必由之路。高校在整个教育强国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高校要承担好这一使命和担当,需要将“自我革命”转换为“创新学校党建育人制度体系”的自觉,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要求,并结合校情,研究和创新本校的“党建育人制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拥有过硬本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高校党建育人制度化建设的路径

1.加强党建育人的顶层设计,完善高校党建育人制度章程

高校党委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做好本校党建育人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本校党建育人的制度章程,统筹学校各项资源,打造本校党建合力育人体系。高校党委在做本校党建育人的制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使各级党建主体权责明确各司其职。从高校党委到基层党支部支委成员,都应依托规章制度明晰岗位职责,完善考核标准,细化考核机制,落实党建育人的主体责任,保证责任落实到位。为此,各高校应贯彻2019年10月部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党委常务委员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做好本校党政联席会议、院(系)党组织会议议事决策规则等会议规程修订工作,完善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建全党建工作定期检查督查制度,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高校党务活动的监督和检查,通过制度明确责任解决高校党建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凉”问题,促进高校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要促使职能部门有效配合打造合力育人体系。高校党建育人制度设计需以党建为主线统筹全校力量,打造合力育人体系。为此,高校应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党建育人机制中的职责,通过党建+X(党建+教学改革、党建+科学管理、党建+科研服务、党建+教师人文关怀等),使该部门党建活动围绕中心业务展开,打造党建加分项,使党建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各环节。在促使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同时,高校还要注意抓好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两大队伍,建立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联动机制。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主力,在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之间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定期研讨、交流,可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上与课后的有效衔接。

(3)努力提升思政课作为思政教育主渠道的育人效果。高校党建育人制度设计要抓好思政课程,这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立德”目标的关键。高校党建育人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以党建工作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守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对高校来说,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最直接的选择。因此,在党建育人的制度设计中,高校应把党建促思政课程建设定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的中心,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活动直接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科研和大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

(4)做好“大思政课”的大文章。“大思政课”是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维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除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外,大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都是育人的第二课堂,也是“大思政课”格局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党建制度设计要有助于“大思政课”的构建,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将党建活动创新与第二课堂开辟紧密结合,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及传统文化教育等价值导向努力挖掘校外资源,打造受大学生欢迎的校外实践基地。高校要通过党组织进社团、进活动、进项目等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植入大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第二课堂,打造第二成绩单,做好“大思政课”的大文章。

2.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筑牢高校党建育人的基层堡垒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战斗堡垒,是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组织体系基础,是发挥党在高校领导力的基础性组织保障。

(1)本着分类指导的原则,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在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前提下,推动党支部组织形式规范化、组织结构科学化、支部活动创新化。为此,高校要坚持标准先行,健全基层党支部组织结构、优化基层党支部组织设置,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做到组织设置规范、岗位职责清晰,使基层党支部工作有标准、努力有方向、评价有依据。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包括大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高校党委应根据不同类型党支部的特点,提出学校支部建设指导意见,制定支部建设标准,切实解决支部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这有助于增加支部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2)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做到“上下联动、统分结合”。高校党委要统筹高校党建育人的制度化建设工作,在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到上下联动、统分结合。首先,要做好“以上促下”工作。高校党委要整合本校现有资源,开辟新资源,为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建育人工作做好政策和资源上的保驾护航工作,并注意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其次,要根据自身优势和人才培养要求,开展特色活动。高校党委要通过各支部挖潜力、搞特色、創品牌,提升学校整体的党建水平,从而实现“以下促上”。

(3)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注重解决妨碍党支部能动性发挥的问题。从严治党常态化后,高校党支部的党务工作量明显增加,如果支部成员要保证和其他教师相同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量,就可能疲于应对党务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党支部要对支委成员降低基本教学、科研等工作量的硬性要求,给予一定党务工作量的补贴。这样,可以减轻支委成员工作的压力,调动支委成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高校要坚持系统贯通性思维,围绕党建育人的制度化建设,落实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要求,把党建工作有机纳入高校治理体系,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嵌入到高校各项制度、政策和决策之中,推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完善高校治理体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3]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旗帜, 2019(11).

[4]彭晓峰,张爱辉,王宏力.论新时代高校院(系)党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J].保定学院学报,2020(05).

Exploration of Value Orientation and Path of Institutionalized Construc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o Hongmei, Zhou Guoming

(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The institutionalized construc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s the only way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proposed by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functions of party organizations in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direc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in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in depth.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universities, probes in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e path of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improving the regulations of the system of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universities;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and build a grassroots fortress for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y build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value orientation;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立德树人高校
简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琅琊榜》浅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