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与成效

2023-06-07 06:52罗正华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期

罗正华

摘 要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石漠化面积较大,且大部分为重度石漠化,实施石漠化治理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总结了广西田东县根据石漠化分布现状,采用石漠化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畜牧业和水利措施等治理模式,并分析了田东县石漠化治理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石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岩溶石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广西百色市田东县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69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1-2]。石漠化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也是喀斯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特殊形式,又称喀斯特荒漠化[3-4]。田东县地处右江流域,属珠江流域支流,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石漠化面积大,治理工作艰难。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田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东经106°53′~107°26′,北纬23°16′~24°01′,属桂西丘陵地带,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起伏较大,北面是以莲花山、斜山岭、双马山为主峰的山地,南面边缘有摩天岭、双月岭,两山周围土石山相互交织,形成岩溶地区喀斯特地貌,海拔300~600 m,中间是右江河谷,地势平缓开阔。田东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温度高,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1.9 ℃,极端最低温

-1.7 ℃,极端最高温42 ℃,≥10 ℃年平均活动积温

7 500 ℃;年平均降水量1 200 mm,降水分布不均,干湿季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旱季5~6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 08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3%。

1.2 研究方法

采用遥感图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结合实地调查方法进行图班区划和评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成图和信息管理。

2 田东县石漠化现状及石漠化治理意义

2.1 田东县石漠化现状

田东县国土面积2 816 km2,主要乡镇为平马镇、祥周镇、林逢镇、思林镇、作登乡、印茶镇和江城镇,岩溶面积47 872 hm2,占田东县国土面积17%。石漠化面积26 948.6 hm2,占田东县国土面积9.57%,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3.7 hm2,占0.01%;中度石漠化面积375.1 hm2,占1.39%;强度石漠化面积23 925.0 hm2,占88.78%;极强度石漠化面积2 644.8 hm2,占9.81%。

2.2 石漠化治理意义

田東县石山区石漠化形势严峻。目前,田东县石漠化面积不断增加,人为破坏行为仍较为严重。因此,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5]。

3 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

3.1 石漠化综合治理总体规划

2015—2019年,田东县开展封山育林工作,并从田东县石漠化区域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共11个小流域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包括祥周镇布兵河小流域、地跨祥周镇和作登乡的敬布小流域、思林镇那雅小流域、作登乡平略小流域、林逢镇关国小流域、龙马-龙贵小流域、立新-巴麻小流域、巴立-梅林小流域、模范-睦群小流域、印茶小流域、广养小流域,治理岩溶面积306.90 km2(占田东县岩溶面积64.11%)、石漠化面积135.62 km2(占田东县石漠化面积50.33%)。

3.2 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

3.2.1 封山育林

1)封山育林对象。地类坡度大、土层薄、岩石裸露较多等自然条件恶劣、人工恢复植被困难、植被综合盖度小于50%的石漠化林地,或有天然下种能力、符合封山育林条件的石漠化土地中的未利用地。

2)封山育林方式。①全封:封育区内禁止采樵、放牧、挖掘根蔸、树桩及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②半封:对有散生木的地区,在草木生长旺盛季节实行封山,在秋后林木生长缓慢季节结合抚育开山割草,砍除病虫枯株、间伐过多的萌条,保留幼苗、幼树和母树。③轮封:对生长灌草丛的地区,根据居民的生活需要将封山林地分成若干片,部分片区实行封育,部分片区适度开放,并有计划地砍柴割草、放牧,1~2年后轮换。

3)封育面积。田东县实施封山育林4 272.3 hm2,其中全封3 912.3 hm2、半封270.0 hm2、轮封90.0 hm2。

3.2.2 人工造林

田东县人工造林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从当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出发,扬长避短,选准、选好适宜当地石漠化治理的优良乡土树种,进行大力发展。

1)造林地。选择岩石裸露较少、坡度较小的石山中下部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陡坡耕地等。

2)造林树种、面积和造林模式。以遏制水土流失、改善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状况为目标,选择根系发达、耐干旱、生命力强的乡土树种(细叶龙竹、任豆、苏木等)进行人工造林。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积极营造苏木-龙竹、任豆-龙竹、苏木-任豆等混交林(见表1)。对陡坡、基岩裸露率高、土壤覆盖度低等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的地区可先封育成灌木林,待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后再补植乔木。田东县人工造林106.1 hm2,其中任豆纯林8.0 hm2、苏木纯林34.0 hm2、龙竹纯林22.0 hm2,苏木-任豆混交林13.0 hm2、任豆-龙竹混交林9.0 hm2、苏木-龙竹混交林20.1 hm2。

3)人工造林生态保护措施。①林地清理和整地。采用局部清理法清除种植点的杂灌,尽量保存林地内现有灌草和植被。根据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等情况确定整地方式,通常采用穴状整地或带状整地。为防止水土流失,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间保留不小于1.0 m宽的生草带;穴状整地采用“品”字形整地。保护好山顶、山脚、沟谷、河岸地的天然次生植被。②植苗造林。纯林造林保护原有的灌草植被,通过封育使其与造林树种形成乔、灌、草生物多样性复层结构;混交造林采用株间混交,混交树种的配置采用深根系树种和浅根系树种、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搭配法,实行林药结合、林竹结合、林藤结合。③幼林抚育。采用扩坑松土除草的方式保留原有植被,并将抚育下的杂草保留在原地,避免对地表灌草植被造成伤害。

3.3 畜牧业措施

在石漠化治理過程中,加强岩溶草地保护和饲草生产供给基地建设,采取推广舍饲圈养技术、对已石漠化的草地实行禁牧休牧等措施,确保岩溶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石漠化治理目标的实现。畜牧业措施主要包括人工种草、畜舍建设、青贮窖建设和配置切草机。田东县实施人工种草成效面积663.7 hm2,草地改良成效面积418.0 hm2;建设羊舍面积15 430.0 m2,羊配套运动场20 240.0 m2;建设牛舍面积2 110.0 m2,修建青贮池2 207.5 m2,配套购置切草机268台。

3.4 水利措施

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田间生产道路、引水渠、排涝渠、蓄水池和输水管道等。田东县实施建设田间道10 723 m,实施沃土工程293.9 hm2,修建蓄水池7 184 m3,修建农田防护堤1 000 m,修复拦水坝1座、山塘改造1座,修建排灌排涝水利渠道19 890 m,新建输水管3 720 m。

4 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4.1 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

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改良草地、人工种草、发展草食畜牧业、基本农田建设及配套水利水保设施建设等措施,经2020年成效监测调查,田东县完成岩溶区治理面积200.00 km2,完成石漠化区治理面积约100.34 km2,治理潜在石漠化区面积99.66 km2,森林覆盖率为70%,逐步恢复和重建了田东县岩溶地区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遏制了石漠化面积扩展趋势。田东县岩溶地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以林草植被为主的生态体系,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提高。

4.2 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植树种草和封育措施,增加了林草植被,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实现了地区物种增加,使自然生态环境从恶化逐步走向良性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1)田东县石漠化区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措施,岩溶区植被面积大幅增加,森林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左右。同时,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调节了自然水分循环,有效增加了森林保水量。2)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森林具有净化空气、过滤空气和噪音污染的重要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利于减少当地酸雨危害。3)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高空气质量,有利于抑制温室效应。4)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物种基因,维护生态平衡。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恢复林草植被,改善森林生态环境,田东县石漠化区不仅增加了植物种类,蟒蛇等多年不见的动物也出现在自然区域内生息,扩大了物种生存空间,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4.3 经济效益

1)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田东县石漠化区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2 000 hm2,实现粮食、果品增产增收。2)通过改善圈养环境,大力发展山羊圈养,极大地促进了养殖增收。3)植被覆盖率增加与水利条件的改善减少了土壤流失量,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当地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稳定生产的同时增加项目区的整体经济收益,进而提高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

4.4 社会效益

综合治理后,田东县石山区不断恶化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土地石漠化得到控制,蓄水工程的蓄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有效降低了珠江水系泥沙,涝、旱、洪等灾害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增加了社会效益。同时,森林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灾减灾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5 结语

田东县岩溶石山区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改良草地、人工种草、发展草食畜牧业和基本农田建设及配套水利水保设施建设等综合治理,完成石漠化区治理面积约100.34 km2,治理潜在石漠化区面积99.66 km2,森林覆盖率提高至70%,逐步恢复和重建田东县岩溶地区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遏制了石漠化面积进一步扩展的趋势。同时,田东县岩溶地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以林草植被为主的生态体系,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提高,并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世杰,季宏兵,欧阳自运,等.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9(5):441-449.

[2] 曹建华,袁道先,章程,等.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

[3] 李育材.关于我国西南部地区石漠化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N/OL].中国绿色时报,2001-06-11[2022-11-12].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01-06/11/content_221833.htm.

[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公报[N/OL].中国绿色时报,2018-12-14[2022-11-12].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18-12/14/content_3328209.htm.

[5] 杨成波,王震.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5):9-13.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