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腰椎椎基静脉孔的CT 影像解剖学研究

2023-06-07 06:53何艾岭王清李广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椎体腰椎水泥

何艾岭,王清,李广州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四川 泸州 646000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因具有创伤小、稳定伤椎、快速缓解疼痛的优势,已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主要治疗方式[1,2],骨水泥渗漏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80%,其中近1%会引起严重的神经损害,0.4% 会引起截瘫[3~5]。有研究认为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VF)与骨水泥渗漏尤其B 型骨水泥渗漏密切相关,因此对BVF 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学者多关注BVF 调节椎体内部血流等作用,对其解剖结构研究较少,近几年国内学者随着对骨水泥渗漏和生物力学研究,开始关注脊椎BVF形态学,研究对象多为健康成人、干骨或尸体标本,而OVCF 患者腰椎BVF 形态结构尚无文献报道[6~10]。本研究获取OVCF 患者腰椎BVF 在椎体中的位置及解剖参数,期为临床预防骨水泥椎管内渗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2020 年01 月~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腰椎OVCF 患者;②年龄≥60 岁;③新鲜单椎体或双椎体骨折。排除标准:①伴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②感染、结核及肿瘤等引起的椎体骨折;③严重脊柱退变、脊柱侧弯、发育畸形等影响腰椎骨质结构观察者;④既往行腰椎PKP、PVP或内固定术者;⑤椎体骨折数≥3 个;⑥陈旧性骨折。共纳入107 例,男30 例,女77 例,年龄60~89 岁,平均(74.0±7.0)岁。单椎体骨折82 例,双椎体骨折25 例。实际测量椎体380 节,即L151 节,L275 节,L380 节,L486 节,L588 节。

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22191),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形态学测量 在CT 横断面选取BVF 最大横径层面测量以下参数:①椎基静脉孔深(basivertebral foramen depth,BFD):椎体内BVF 顶点与椎体后壁距离;②椎基静脉孔宽(basivertebral foramen width,BFW):BVF 与椎体后壁两交点的距离;③BVF 左缘与椎体左缘距离(left vertebral body width,VWL);④BVF 右缘与椎体右缘距离(right vertebral body width,VWR);⑤椎体深(depth of vertebra,VD):椎体最前缘距椎体后壁距离;⑥椎体宽(width of vertebra,VW):BFW、VWL 与VWR 之和。在CT 矢状面选取BVF 最大高度层面测量以下参数:①椎基静脉孔高(basivertebral foramen height,BFH):BVF 与椎体后壁在垂直方向两交点距离;②BVF 上缘与椎体上终板距离(vertebral body up,VHU);③BVF 下缘与下终板距离(vertebral body below,VHB);④椎体高(height of vertebra,VH):BFH、VHU 与VHB 之和(图1)。计算BVF 宽、深、高相对值:BFWr=BFW/VW,BFDr=BFD/VD,BFHr=BFH/VH。

图1 BVF 相关解剖参数测量方法a、b:BVF 的CT 图像c、d:BVF 在CT 横断位和矢状位测量示意图Fig.1 Measurement parameters and methods of BVFa,b: CT images of BVF; c,d: BVF’s diagrams of the measurement in the horizontal and sagittal CT images

1.2.2 CT 扫描及重建参数 采用美国GE 公司Light speed-64 排CT 机扫描T12~S2节段,电压120 kV,管电流100~400 mA,层厚、层距0.625 mm,螺距0.984,球管旋转时间0.6 s/r。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CT 图像处理,重建层厚、层距1 mm,窗位500 Hu,窗宽1500 Hu,通过CT同步工作站将图像上传至iMedPacs系统。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类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K-S 检验判断数据正态性,服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用配对设计t 检验比较同一节段VWL 和VWR、VHU 和VHB 之间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节段BFW、BFD 和BFH 之间的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性别对BVF 的影响。将病例分为A组(60 岁≤年龄<75 岁)和B 组(年龄≥75 岁),分析年龄对BVF 的影响。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VF 形态特征

存在BVF 者94.3%(380 节),无BVF 者5.7%(23节)。根据BVF 数目分为单孔型(74.2%)、分隔型(19.7%,BVF 结构内部出现骨性间隔将BVF 孔道对称或不对称地分成2 个小孔)、多孔型(6.1%,孔洞数≥3 个)。BVF 在冠状位可呈矩形(38.9%,近似正方形或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35.3%)、不规则形(25.8%)。在横断位可呈三角形或梯形(85.0%)、矩形(4.2%)和不规则形(10.8%),见图2。

图2 BVF 在CT 冠状位和横断位的形态a:单孔型b:分隔型c:多孔型d:椭圆形e:矩形f:不规则形g:三角形h:矩形i:不规则形Fig.2 Morphology of BVF on CT coronal and horizontal imagesa: single-hole type;b: separated type;c:multihole type;d:oval;e: rectangle;f: irregular;g: triangle;h: rectangle;i: irregular

2.2 测量结果

BFW 从L1到L5逐渐 增大,平均(7.8±1.6)mm;BFD 从L1到L4逐渐增 大,L5减小,平 均(12.4±2.1)mm;BFH 从L1到L2增大,L2到L5逐渐减小,平均(5.4±1.1)mm,见表1。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腰椎BFW、BFD、BFH 差异提示:腰椎不同节段BFW、BFD 及BFH 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FWr 在L1~L5各节段的平均值均接近1/5,BFDr平均值均接近或超过2/5,BFHr 平均值接近1/4。

表1 腰椎BVF 各参数测量值(±s,min~max)Tab.1 Measurement results of BVF in lumbar (Mean±SD,min~max)

表1 腰椎BVF 各参数测量值(±s,min~max)Tab.1 Measurement results of BVF in lumbar (Mean±SD,min~max)

L1、L3VWL 与VWR 无统计学差异(P>0.05);L2、L4和L5VWL 与VWR 有统计学差异(P<0.05),BVF 位于椎体后壁中央偏右。L1~L5VHU 与VHB 有统计学差异(P<0.05),BVF 更靠近上终板(表2)。

表2 腰椎VWL、VWR、VHU 和VHB 测量结果(±s,mm)Tab.2 Measurement results of VWL,VWR,VHU and VHB (Mean±SD,mm)

表2 腰椎VWL、VWR、VHU 和VHB 测量结果(±s,mm)Tab.2 Measurement results of VWL,VWR,VHU and VHB (Mean±SD,mm)

BFW 和BFD 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FH 性别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A、B 两组病例BFD 存在统计学差异,A 组>B组(P<0.05),见表3。

表3 性别与年龄对BVF 影响Tab.3 Effect of gender and age on BVF

3 讨论

3.1 BVF 在骨水泥渗漏中作用

BVF 主要容纳物椎基静脉无静脉瓣,与椎体内及椎旁静脉通道连接,血液可在椎体内部双向流动,向椎体后方引流至椎管内静脉丛,向前方引流至椎外节段静脉丛,这是B 型、S 型渗漏的基础[11]。BVF 作为椎体后壁的生理性皮质缺损区,使椎体后壁阻挡骨水泥渗入椎管更加困难。Wang 等[12]发现伴有椎体内裂隙征的椎体行PKP 术后更容易出现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尤其是B 型渗漏,说明椎体裂隙与BVF 存在连接可能是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原因。崔利宾等[13]认为BVF与S 型渗漏密切相关,存在BVF 的椎体容易出现S 型渗漏,且BVF 破坏越严重,S 型渗漏风险越低。从骨小梁损伤角度研究B 型渗漏机制,发现骨折时存在BVF 的椎体中部骨小梁损伤最严重,骨小梁破坏及大直径孔隙增多,使骨水泥经BVF 渗漏[14]。

3.2 OVCF 患者BVF 解剖观察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收集我院OVCF 患者临床资料,为排除骨折对BVF 影响,剔除OVCF 患者骨折椎体,对腰椎BVF 解剖学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BVF 平均宽、深、高分别占同一椎体测量平面宽、深、高的1/5、2/5、1/4,再次证实BVF 是椎体后壁较明显的生理性骨质缺损区。本研究BFDr 高于王素春等[10]、赵兴等[15]测量结果,可能是因为笔者研究对象为老年OVCF 患者,另两位学者纳入病例为健康中青年,推测OVCF 患者BFDr 较健康中青年更大,行骨水泥注射尤其在置放工作导管位置时,应更加警惕骨水泥渗漏。②L1、L3BVF 位于椎体后壁中央,L2、L4和L5BVF位于椎体后壁中央偏右,提示BVF 在椎体后壁位置存在一定偏移,为预防骨水泥椎管内渗漏,术前需完善CT 三维重建,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③BVF 更靠近上终板,与王素春等[10]结论一致,提示行PKP 或PVP 时,穿刺针从胸腰椎正位像上椎弓根投影的2 点或10 点进针,偏椎弓根中上段水平进入相对安全。④男性BFH 大于女性,可能是因为女性骨质疏松程度较男性更严重,而低密度椎体的骨小梁数量减少,椎体内孔隙增大,使女性BVF 在矢状面的高度小于男性。75 岁以上患者BFD 更浅,考虑与骨质疏松程度、血管壁弹性改变有关。

部分病例缺乏BVF,推测与OVCF 患者血管状态有关,松尾博由[16]曾研究椎骨静脉结构,认为老年患者静脉壁纤维化增多及肌层减少,血管弹性减弱,静脉腔容易扁瘪。其次,CT 对辨别BVF 结构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BVF 除了影响骨水泥渗漏,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也有重要意义,张旭阳等[17]发现椎体后缘骨折块骨折线常经过BVF 顶点或上缘,证实BVF 可能是骨折块前边界及下边界形成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BVF 更靠近上终板这一形态学特征,可能与胸腰椎爆裂骨折时骨折块总出现在椎体后缘有关。

综上,OVCF 患者行骨水泥注射时,根据BVF 解剖学特点确定穿刺靶点位置、骨水泥注入量及方向,有利于预防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研究局限性:回顾性研究,存在选择偏倚;未分析BMI、骨密度等因素对BVF 的影响;本研究以75 岁为界限划分为两个年龄段分析年龄对BVF 的影响,后期将搜集中青年BVF解剖数据,以得到更可靠的结论。

猜你喜欢
椎体腰椎水泥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
水泥刨花板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