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晓伟 甘肃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恪遵宪度抄本》载:“日北至,日常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减短。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此时人体顺应自然,阳气浮越于外而渐衰,阴气始生于内而渐盛,正如俗话所说:“夏至一阴生。”在此节气中,养生也应遵循《黄帝内经》中夏季养生法则:“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虐,奉收者少。”若调适不当,必生“冰”“火”之邪而损伤身体。
夏至人体心阳浮于外,脾肾阳虚于内,脾之运化水湿和食物的能力减弱,故生冷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阳气,发生“冰”变,影响气之升清降浊功能,出现吐泻等不适。正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1.可以选择一些甘苦的瓜果蔬菜作为家常菜食用,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即可清泻过剩之心火,又不损伤脾胃之阳气。
2.常温凉面,面食为北方人最喜欢的主食之一,夏至后选择吃常温凉面既可降火又可开胃,还不损伤阳气,正如谚语所说:“冬至饺子夏至面。”
3.浆水是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相传始于秦朝末年,盛行于陕甘一代,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适当选择正规、洁净之品饮用,但孕妇、酒后之人不宜饮用。
4.对于不慎吃多了寒凉之品的人,为了预防内生“冰”变,可以选择饮用生姜水达到祛除寒气、保护脾胃的效果。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皆是这个道理。
夏至人体心阳浮于外,正当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从而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若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郁而化“火”,更伤阳气。
1.调息静心:盛夏阳光猛烈、气候炎热,加上人体阳气上扬,易使心之火气旺盛,气烦浮躁,应该遵循《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达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2.夜卧早起:夏至天长夜短,养身也当效法自然,日落而卧,日出而起,从而卧可存得阳气,使阳生阴长,起可伸展阳气,使气机调畅,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特色疗法中最常用的手段。在农历“三伏天”时节,天上阳气与地下火邪相互交济,人体的阳气也随之生发,气血循环旺盛、毛孔张开,为药物吸收、恢复人体阳气之最佳时机。此时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使药物沿俞穴至经络、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对预防和治疗反复发作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夏季常夹暑湿,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些夏至养生消暑汤和养生穴位。
1.夏日常备消暑汤
●山楂酸梅汤【材料】山楂片若干、酸梅50 克。
【做法】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功效】消食健胃、活血化瘀。
【适宜人群】口干、口淡无味、不欲饮食者。
●绿豆汤
【材料】绿豆若干。
【做法】绿豆放入凉水内浸泡半小时,搓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盖锅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熬煮15—20 分钟,煎煮时要不停搅拌,缺水时可适当加凉水。绿豆煮开花后,根据需求加入大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即为绿豆汤,放凉后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止渴消暑。
【适宜人群】口舌生疮、咽干口燥者。
●冬瓜汤
【材料】冬瓜250 克,花椒粒、火麻油、食盐、姜适量。
【做法】冬瓜洗净切片入锅中,加水后放入姜片、花椒粒,大火煮开转中火,将冬瓜煮熟,然后放入2 滴火麻油、少许食盐调味后出锅。温后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
【适宜人群】口干心烦、咳喘水肿、二便不利者。
2.夏至养生常选穴位
●神门穴
【取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可掐、揉、刺激,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功效】养心安神。
【适宜人群】心烦、健忘、头晕、失眠者。
●极泉穴
【取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上臂外展,腋窝顶点可触摸到动脉搏动,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极泉穴。)
【按摩手法】弹拨。以弹拨左侧极泉穴为例,左上臂稍外展,暴露腋下极泉穴,之后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摸到左极泉穴,并在穴位附近找到条索状。此时,固定食指、中指并使指尖轻轻上扣,一前一后地来回弹拨条索状物,弹拨时会有全手电麻感,每次弹拨10 次左右即可。刺激极泉穴时,边弹拨边进行深呼吸,则效果更佳。右边的按摩方式类同。
【功效】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适宜人群】心痛、心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