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探究”下的现代诗歌教学

2023-06-07 17:55孙振坤
关键词:现代诗歌任务驱动初中语文

孙振坤

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活动·探究”单元是一种以任务为推手,以活动为主体,以探究为学习方法的新型单元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活动·探究”下的现代诗歌教学,应围绕赏、读、写三个层面,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相关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现代诗歌;任务驱动

*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初中专项课题“致力于学生思维力生长的适性课堂深化研究”(编号:E-b/202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这是一种以任务为推手,以活动为主体,以探究为学习方法的新型单元组织形式。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共编排了《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看》6首现代诗歌,对应的是现代诗歌教学。“活动·探究”下的现代诗歌教学如何开展?

一、需要把握的教学要义

现代诗歌“活动·探究”单元,既不像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独立于单元课文之外,也不像一般的阅读单元,每一篇设置与内容相应的课后思考、练习。本单元除了《沁园春·雪》有简单的背景介绍,其他课文只编排了注释和旁批,这就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探究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一)透过简单的语言文字,领悟“言外之意”

现代诗歌的语言是凝练、跳脱的,因此,许多当代诗歌呈现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散发出“烟云缭绕,水月迷离”的美妙气息。这种模糊感往往使读者在欣赏时产生一种无法理解和把握的感觉,而这种感受正是现代诗歌的魅力所在。在诗歌中频繁出现的异乎寻常的词语搭配、前后诗句的跳跃以及意象的叠加,都是作者所呈现的独特景象,所表达的独特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透过简单的语言文字追寻这片神秘面纱背后的真正面目,深入探寻现代诗歌内容的本质,进而领悟凝练诗句的言外之意。

(二)通过语境的还原和创造,实现“物我合一”

语境即语言环境。李冲锋教授把语境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上下文语境。从静态的视角来看,上下文语境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它是由一个言语行为的前后两个阶段所构成的。二是情境语境。它涉及主客观两个方面,其中主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而客观因素则包括时间、地点,以及言语的对象、目的和方式等。三是社会文化语境。其中广泛存在着一系列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这些习俗和传统支配和规范着具体的言语行为。它包括语言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如词语的选择运用、句式结构等。[1]“活动·探究”下的现代诗歌教学,必须考虑语境的动态因素。我们不仅要考虑作者在创作时的社会文化环境,还要考虑读者对现代诗歌理解的社会背景、认知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语境的还原和创造,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入解读诗歌文本,体味诗歌语言的意境美,进而更好地表达观点、理解内容。

我们将诵读分为自由初读、深度阅读和审美阅读。在自由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背景知识与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起来。深度阅读是在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诗歌的情调和情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之后。此时,教师可以通过配乐范读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则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情绪开展沉浸式阅读,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就是审美阅读,学生自由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重读诗歌。这种审美阅读是学生将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结合起来的阅读,是情感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读出自我,最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三)多维对话,用体验换来“共鸣”

对于九年级上册现代诗歌单元,教材编写者采用活动任务单和具体任务说明的方式,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师需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现代诗歌文体意识,提升现代诗歌素养。通过与作者、与文本等的多维对话,获得深刻的理解、诗意的润泽和情感的共鸣。

与作者对话。诗歌的话语,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都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感情。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和时代环境,即“知人论世”。

与文本对话。古人认为,诗是在“吟咏性情”。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把自己的全部感情投入到诗境中去,用已有生活体验去接触作者的体验,才能被作者渲染的意境所感染。

(四)循序渐进的读写结合,让理解“深刻而持久”

“活动·探究”下的现代诗歌教学离不开读写结合。众所周知,现代诗歌以其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和与现代意义的联系而闻名。要想在现代诗歌的阅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一定的体验活动必不可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挖掘素材,将对诗歌的最初体验内化为对诗歌自发的情感认同体验。此外,还可以摆脱诗歌文本单一的束缚,从一首诗延伸到一类诗,将一个主题与另一个或几个主题联系起来。通过循序渐进、层次清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欣赏到模仿写作,并在模仿写作的过程中强化体验。然后从模仿中改编,鼓励学生优化情绪,通过反思加深感知,使主观体验和理解更加深刻、理性和持久。

二、三个任务的活动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三个任务,分别是自主欣赏、自由朗读和尝试创作。教学时,应围绕赏、读、写三个层面,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相关活动。

(一)针对“学习鉴赏”任务,开展群文阅读

任务一“学习鉴赏”,旨在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品味涵泳、领悟诗歌内涵、领略诗歌艺术魅力的基础上,达到更高层次的诗歌鉴赏,掌握诗歌文体的基本特点及阅读策略。学生常常不知道需要分析人物的哪些方面,不能独立找到鉴赏角度。教師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以本单元6首诗歌为基点,逐步向必读名著《艾青诗选》、选读名著《唐诗三百首》等拓展,并联系课外诗歌,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角度,如人物的社会关系、人物经历过的重大事件、人物多面的性格等。为此,设计如下三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找出《沁园春·雪》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两首诗的意象,联系相关诗句,找出共同点。

将相关诗歌与同一意象联系起来,可以增加想象空间,加深对意象的理解。然后,给出《沁园春·雪》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写作风格,引导学生在学生讨论和师生对话中进一步了解文体特征。

活动二:提供《乡愁》《我看》《我爱这土地》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小组合作“知人论世”。选择三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活动三:每组向全班推荐一首现代诗,并说明推荐理由。

为了向全班推荐一首诗,学生会主动阅读课外诗歌,并从语言、情感、意象和结构等角度欣赏,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针对“诗歌朗诵”任务,开展配乐朗诵

任务二“诗歌朗诵”,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意象来感受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掌握朗读技巧,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并读出情感和韵律。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阅读。教师围绕把握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语速进行朗读的教学目标,设定三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任选一首诗,自主寻找合适的、与本诗感情相吻合的配乐,伴着音乐,从意象、情感、结构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点进行赏析。

伴乐可选择钢琴曲《天空之城》《月光》,二胡曲《二泉映月》《江河水》《病中吟》,古筝曲《陈杏元落院》《高山流水》《小白菜》,陶笛曲《乱红》《故乡的原风景》等。学生通过试听、对比,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活动二:为自己选定的一首诗写朗诵文案。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这首诗的朗诵处理显性化,也促使学生更为细致地琢磨如何正确、优美地朗诵。

活动三:举办“朗诵比赛”,将筹办比赛的各项事宜分派给学生,如确定朗诵时间,制作朗诵比赛邀请函、评分表,选择主持人,设计开场白、串词、背景音乐,确定奖品等。

融合语言、音乐、美术等课程的诗歌艺术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将朗诵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而且能实现跨学科学习,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针对“尝试创作”任务,开展主题创作

任务三“尝试创作”让学生有机会创作一首小诗。我们提供了“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不同的对象上进行创作,掌握诗歌的句式和节奏。我们知道,本单元的6首诗都是借助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表達某种情怀,为此,我们以“青春”为主题,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赏析席慕蓉的诗歌《青春》。

活动二:“头脑风暴”,填写句子“青春是”,小组内交流讨论。

先由学生个人进行头脑风暴:青春,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旋律,它在我们内心深处荡起了一圈涟漪;青春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她点燃了我们的热情和激情;青春是一杯茶,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然后小组合作,围绕每句话中的主意象,想象与其相关的画面,接下来,我们将会见证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同时记录下与我们的想法和象征相关的词汇。

活动三:根据活动二的成果,小组成员借鉴诗歌单元的六首诗或《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秋天》等诗歌的风格和结构,尝试创作一段简短的诗歌。

诗歌的创作应始于模仿。在《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歌词中,作者通过列举一系列意象,最终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其结构简洁明了,易于学生模仿。何其芳的《秋天》描绘了农家、渔船和牧羊女三个画面,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场景的选择,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描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四:尝试改诗,展示学生写的一小节诗,引导学生点评诗中所选取的意象,品析意象的合理性,并将不合理的意象进行替换,使学生在修改中学会评判意象。

总而言之,统编教材中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不仅可以很好地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能够联系课堂内外,将实践与体验并举,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冲锋.语用视角下的语文课程内容构建[J].语文建设,2015(10):21.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任务驱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