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2023-06-07 21:18王永月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新课改

王永月

摘要:实施情感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内容中涵盖了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天然优势。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进行概述,明晰其内涵与目标,并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随后对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与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新课标强调,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许多教师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反思,并尝试采取各项调整措施,以实现教学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情感教育是教师创新教学的一项关键措施,它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提高与优良品格的形成。

1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概述

1.1情感教育的基本内涵

情感是人类的一种内心感受与态度。在教学中,情感要素能够对学习者的认知与行为产生影响。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唯理智教育具有紧密关联,它是一种将情感体验渗透至教学活动当中的教学形式,并以此创设出融洽和谐的氛围来实施情感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并辅助学生提高认知。因此,情感教育强调认识与情感的融合,将情感要素融入认知过程,从而使情感与知识对学习者的成长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情感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它以和谐的教学氛围、包含情感要素的认知过程为基础,通过教材文本这一载体,以教师教学、学生理解的交互过程来实现情感交流。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内心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对知识也能够有更深层次地理解。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发展健全人格与心理。

1.2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成长与心理成熟存在不协调的特点,其心理成熟的速度往往难以跟上生理的急速发展,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及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教师能够将积极乐观的情绪与态度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书本知识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外通过读书会等活动渗透情感教育,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2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现状分析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情感教育的关注程度不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未转变过来。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但是对其人文性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未能意识到调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第二,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许多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中考为唯一标准,未能将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进行凸显,教师将目光聚焦于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第三,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语文专业知识,并对教育心理学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这显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但是当前各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综合素养也存在一定差异,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无法支撑情感教育的有效开展。

3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

3.1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所不同,各自承担的责任也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引导责任,要把握好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方向,进行教学进度的调控,因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个体发展的实施者,是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人员,因此学生应被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新课标也对此进行了强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配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这对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可在教学前通过观察、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特质、情感状态和教育背景等进行详细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跟进学生心理与情感的变化与发展,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节奏与方法,保障情感教育的实施效果。

3.2渗透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明确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应当将情感教育渗透于认知过程,使学生基于自身经验与知识基础,通过主动探索,将情感知识融合于自身认知结构,完善个性与人格。因此,情感教育有别于其他知识教育,教师应当遵循渗透性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将情感教育目标融入知识教育目标当中,将情感要素穿插于语文知识内容之中,通过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情感感悟。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情感酝酿,通过积极向上的情绪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使学生以快乐昂扬的情绪接受语文教育,并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3.3愉悦性原则

愉悦的学习氛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能够表现出兴奋的情绪状态,大脑的活跃度提高,接受能力提升,情感也更易受到熏陶。而情感教育需要教师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其心灵与情感形成影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要坚持愉悦性原则。初中生的心理与情绪本身处于容易波动、不稳定的状态,教师应当创造合适的氛围,使师生双方均保持精神集中、情绪兴奋,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师指导的配合度,积极参与情感教育活动,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

4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4.1深入剖析教材,提取情感元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对教材的剖析,提取其中的情感元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涵盖丰富的情感教育材料,学生不仅能在教材中学到语文知识,还能受到优美文章的熏陶,接受情感的洗礼。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众多课文涵盖了道德、人生、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情感教育要素,教师要在备课环节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凸显文章中的情感元素,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当中獲得情感的陶冶,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使学生的个性与人格逐渐健全。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变化,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凸显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并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与情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更好发展。

以爱国情感教育为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蕴含爱国情感的文章,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当发挥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利用教材中的优美文章唤醒学生的爱国之心。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黄河颂》这篇课文,它以现代诗的形式赞美了黄河与我们的民族精神,诗歌中饱含中华儿女抗日的决心与热情,爱国激情磅礴而出。

4.2优化课堂导入,唤醒学生情感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特殊阶段,心理特征也十分特殊,他们在情感理解与抒发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因此,教师必须正视初中生的具体特点,寻找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调动自身情感,与教师形成情感共鸣。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将情感教育与课堂融合到一起,促进学生心理与情感的成长。因此,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唤醒与调动,通过合适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趣味故事进行知识引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点出课堂教学主题。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初中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某些社会奇观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学内容。此外,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创新课堂导入提供了支持。教师可运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形式来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使学生以活跃的情感状态接受课文的熏陶。

例如,在进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古诗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提问与讲述故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首先,教师可询问班上学生是否能够说出以前学过哪些陆游的诗篇,并背出其中名句。许多学生能够答出《示儿》,并背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等名句。教师可运用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亘古男儿一放翁”对其进行人物形象总结。随后,教师可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介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创作于何背景之下:陆游因主张抗金、反对求和而被罢官,此时已在家中闲居多年,许久不过问政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奠定本堂课的爱国情感基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诗人的报国之志与忧国之心。

4.3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境育情”,积极创设与课文思想感情相契合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情感发展。首先,教师要积极发挥对课堂的主导作用,构建协调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对话,在交流互动中实现心灵的碰撞。这就要求教师以充沛的情绪融入课堂教学,带动学生的情绪,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其次,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课文与不同的情感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形式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利用情感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语句,感受作者与作品的情感态度。最后,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立体情境,使学生在声音与画面的刺激下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邓稼先》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邓稼先的宝贵精神品质,教师可提前准备好邓稼先研究原子弹与氢弹的相关新闻片段或影视片段,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结合文字与视频深切感受其为国奉献、牺牲小我的精神品质。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学生能够产生与课文一致的情绪与情感。教师可利用视频情境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4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学生情感

情感教育与社会实践具有密切联系。语文教学不应被课堂或者教材束缚住,而应当加强社会实践,以提升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思路,积极尝试开放式教学,努力拓展和延伸语文教学空间,让初中生全方位地接受语文环境的熏陶。教师可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一方面,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环境中感受语文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另一方面,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馆或博物馆,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的陶冶下实现情感发展。

例如,在以“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感受生活细节的习惯,并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积极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外出踏青,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观察和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春日阳光的温暖,观察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发现它们的特别之处。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情感教育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措施。语文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它本身具备较高的情感教育价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主体性、渗透性、愉悦性等原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并通过创新课堂导入、加强情境创设、增加实践教学等途径提升情感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初中生的情感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国丽.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简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2(4):89.

[2]白巍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41-43.

[3]陈兴瑞.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1):152-153.

[4]武玉梅.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上),2020(5):104-105.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