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6-08 17:54齐孟晗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思想政治教育

齐孟晗

摘 要: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就要求高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注意紧密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重视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对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农村建设。而农村籍大学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智囊团,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关注的群体。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这是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对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离不开先进人才的思想引领和智力支持。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籍大学生,是家乡发展变化的重要见证者,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推动乡村全方位变革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面育人有机融合,不仅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实践经验,还为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打造了有机的发展生态,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

(一)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

有学者高度重视物质生产和人的发展,指出“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村群众收入,改善经济文化生活条件,给农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方面,对于农村籍大学生而言,其个人发展更多是依靠自身努力,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享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多样化实践场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止于高楼大厦,更能步入田间地头,加深了大学生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现实理解和实践教学的真实体会,激发了大学生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历史使命感。同时,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兼顾到农村籍大学生的发展诉求,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多层次人才。

(二)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2020年我国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目标规划也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撑,储备先进人才资源的高等学府更是承担了宣传先进思想文化、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重任。农村籍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将先进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家人、朋友,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渗透和联动影响。同时,农村籍大学生以乌鸦反哺的精神投入家乡建设,以他们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和思考为优势,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因资源浪费和政策错位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下乡入户”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高校师生深入基层、感受地域特色文化,对国家方针政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对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和新时代乡村风貌的全面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三)推动农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场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多领域的变革,需要将国家方针政策与地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调动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需求。同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些政策文件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乡村建设的深谋远虑,是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人民主体观和矛盾分析法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的灵活运用。而今,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社会各界需要积极参与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更是承担着家乡建设的重任,必须格外重视他们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需求,切实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好人才输入和先进精神指引工作。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一)具体表现

首先,农村籍大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优良、学习态度端正,但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创新创造能力不够、心理素质欠佳,甚至有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精神压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周期较长、学生吸收慢,教育对象存在边缘化和真空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标不太明确,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还有待提高。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常态化工作,一些常见性问题始终存在,比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性不足、教育对象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二)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精神丰裕程度同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有一些差距。农村籍大学生从原来单纯的农村环境进入复杂的城市环境,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極易产生不平衡心理和孤僻极端心理。同时,农村籍大学生可能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较少,学习活动也相对单一,使得其知识面较为狭窄。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缺失会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很多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容易造成两种极端的教育现象,要么是“读书无用论”的金钱式思维,认为“读书耽误时间,识几个字能赚钱养家就行了”;要么是“读书万能论”的科举式思维,认为“读书是人生的捷径,只要书读好了其他的好处都会随之而来”。前一种思维扼杀人才,不仅使孩子难以顺利接受学校教育,而且容易沾染恶习、在金钱里迷失自我;后一种思维极易给孩子造成巨大思想压力,导致孩子畸形发展,产生心理疾病。近年来,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家庭伦理悲剧和极端惨案,无不映射出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显示出正确思想引导的必要性。

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针对性不足。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亟待转变、内容和方法亟待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亟待提高。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理论灌输和政策宣讲阶段,对实践教学还处于摸索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程度虽不断加深,但还有待升级,这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存在的历史性问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不能松懈的工作。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结合国家方针政策进行政治方面的群体性教育,还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差异化教学,特别是对农村籍大学生,要加大培养力度,尽可能弥补他们先天有限资源造成的教育缺失,也要协调好城乡学生的关系,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公正。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社会外部环境和高校内部环境为主要改进方向,努力进行路径优化和方法创新,以期为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

首先,在经济方面,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离不开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要统筹各经济领域的协调发展,提高应对重大风险的战略防控能力,而且要对弱势群体进行积极帮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积极打造优势产业链,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只有乡村经济不断发展,才能逐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率和文化水平。其次,在政治方面,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政治生态和谐稳定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好。具体到我国“三农”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要落实好党中央的相关农业政策,结合具体的实践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化和融合,尤其要加强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人才资金支持。最后,在文化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风险在社会分化、全球互联、技术赋能等条件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网络的飞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西方意识形态的多维渗透,这对我国文化事业提出了严峻考验。青年学生群体和广大农民群众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教育的对象。社会各界要加强党史国史学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宣传和实践活动,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切实提高公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相关教育人员的携手努力,这里的教育人员并非单指教师群体,学生家长及亲朋也是重要的参与群体。因此,笔者从对学生成长影响较大的群体,即学生父母、学校教师和同辈着手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关键场域,人格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但仍不排除有一些群体和地区,特别是传统观念较为落后保守的农村,农民群众思想的优化和更新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利用自媒体软件等平台进行学习,以自身的成长进步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尤其是家长,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既独立又合群的人。“独立”是指人格的独立,“合群”是指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师资队伍的质量深刻影响着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因此,各高校要认真落实好党中央在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指示,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辅导员的任务,还是专业课教师及行政、后勤等部门工作者的任务,要形成全校上下一盘棋、携手共建新文明的良好校园文化生态。最后,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近距离和多方面的,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影响着人生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做好大学生的择友指导和帮助,及时提出有益建议,督促其择其善者而从之。同时,学校应该号召大学生成立多样化的社团组织,帮助大学生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危机和精神困惑,增强其群体认同感。

(三)完善相关教育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阵地,承担着宣传新思想和为国育人的重任。一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当代大学生信念的“钙”流失、意志不强的“软骨病”、心灵虚无的“空心病”等,要加强关心和引导,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坚定信仰。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思想教育讲座,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做好心理疏导和关心慰问;不间断学习党史国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历史使命感;经常性举办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使每个社团成员自觉维护社团利益,实现自我约束,逐渐将理想、道德、伦理等精神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促进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开展跨时空、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先進思想与传统文化在不同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和创新发展。要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活、讲深,就不能拘泥于专门的课程教学,而是要发掘不同学科的理念特色和价值共性,进行深耕细作和互化共生。同时,要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注意教学领域的巧妙转化和实践活动的及时开展。可以结合地区特色、社会热点定期开展专题教育,由大学生选择自己的家乡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课程设计和安排,带领大学生领略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和独特习俗,增强大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文化的传承之意,进而提高他们投身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总之,教育教学重在质量,而教学内容的丰富完善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体现,这就需要高校做好研习交流、教学反馈,定期复盘和反思工作,及时更新和完善教育内容,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扎实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为民育人。

(四)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要坚持一元主导和多元并存的系統化思维。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整合多元化思想意识,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形势和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创新和转化,以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系统化思维对相关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升级,打造动态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次,要有问题意识,密切关注大学生的诉求,面对由于教学对象的背景差异而形成的教学复杂性,要及时对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可能被边缘化的弱势学生群体进行思想动态观察,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普遍适用性与个体针对性的结合。同时,要注意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角色转化,以人为本、德育为根,坚持平等的教学地位,开展启发性、动态性的课堂教学,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并进的教育目标。此外,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最后,要及时反思教学方法,定时反馈、更新相关教学设计。比如,对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注意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针对性教育,结合课堂动态及时巧妙地转换教学思路。同时,要积极拓展教学场域,按照“理论课堂—实践探究—网络共享”的思路,整合新媒体领域的优质课程资源,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平台,加快“大思政课”多维格局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积极培养新时代善思辨、明情理、笃践行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本文着眼于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规划,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人才不足的现实状况,以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为切入点,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期培养具有新思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有灵魂、有血肉、有力量的现代思想工程,为我国乡村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实质性贡献。

参考文献:

[1]埃德加·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M].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157.

[2]徐国亮.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视野的系统分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231.

[3]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2-30(001).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6]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83.

[7]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8.

[8]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36.

[责任编辑:王芳玲]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