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外治研究进展

2023-06-08 14:05闫译刘磊钱文君崔云叶有骏徐新宇应志康管鹏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11期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进展

闫译 刘磊 钱文君 崔云 叶有骏 徐新宇 应志康 管鹏飞

[摘要]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上常见尿频、尿急、尿痛、腰骶部及会阴部不适等症状,具有发病缓慢、病情顽固、缠绵难愈等特点。历代医家对于本病中医药治疗多有发挥,除内服中药制剂以外,还创制了许多中医药外治方法。本文试从保留灌肠、坐浴熏洗、穴位贴敷、针刺、灸法等方面,对近年中医药外治法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梳理,以期为临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精浊;中医药外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97.3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3.11.029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好发于青壮年男子,在我国发病率为6.0%~32.9%[1]。本病属于中医“淋”“浊”“精”病范畴,常伴有下腹部、会阴部等不适及排尿状态改变,且易反复,给患者身心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现代医学通常认为本病与感染、免疫反应异常、性激素失衡、排尿功能失调及神经调控异常等有关[2-3],精神心理因素亦具有重要影响[4]。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远期疗效不甚理想[5],中醫药在本病治疗方面除口服中药制剂外,亦创立了诸多外治方法,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对近年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外治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1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素问》[6]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为白淫。”本病可因饮食不节、外感湿热或所愿不遂、忍精不泄、房事不洁等所致,多以肾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呈现虚实夹杂之象;有医家结合解剖提出,CP主导病机为湿热瘀浊阻滞,前列腺脉络导管阻滞不通[7]。有研究认为本病以肾虚湿热为始,湿热浊毒影响膀胱,病及精室,湿热浊气混杂而成[8]。另有研究认为血、气、食、热、痰、湿之阻滞贯穿于本病的始终[9]。总之,湿热之邪下注扰动精室,气血败精相合,旁及膀胱,则见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房劳过度,戕伐于肾,则精室不闭,白浊由生;而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精室失养,不荣亦痛,可见少腹会阴胀痛不适。

2  辨证分型

本病多从湿、热、瘀、虚角度进行辨证,常分为湿热蕴阻、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肾阳虚损等证型[10-11]。以湿热蕴阻和气滞血瘀为多,也可合并出现[12]。湿热蕴阻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苔黄腻,脉滑数;气滞血瘀证病程较长,疼痛明显,可见会阴部、后尿道刺痛,舌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沉涩;阴虚火旺证除尿路症状以外,兼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表现。肾阳虚损证患者常伴形寒肢冷,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甚至并发阳痿早泄等症。

3  中药外用法

3.1  灌肠法

中药灌肠是指将中药药液灌入或滴入直肠并保留一段时间,使药液透过肠道吸收,利于药力直达病所,药液常控制在40℃左右。王晓民等[13]治疗湿热瘀滞型患者96例,用自拟方(组成: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败酱草、萆薢、莪术、威灵仙、皂角刺、延胡索、桃仁、王不留行、大黄、冰片等)灌肠与单纯采用前列安栓治疗进行对照,结果显示灌肠后患者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指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的改善程度优于前列安栓。侯品连等[14]发现普适泰加用自拟前列腺汤灌肠治疗CP较单纯服用普适泰效果更佳。其药以桃仁、石韦、泽兰、红花、赤芍、青皮、川楝子、枸杞子、王不留行、丹参、乳香、蒲公英、没药、败酱草为主,兼顾湿、热、虚、瘀。金珊等[15]针对“血瘀精道”,将清康灌肠液保留灌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进行比较,灌肠后患者环氧合酶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前列腺素E2水平下调,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水平上调,由此提出“中药灌肠是通过前列腺细胞因子网络调节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发挥治疗作用”的假说。研究显示,清热利湿活血药物灌肠治疗后,可以降低大鼠前列腺组织 IL-1β、TNF-α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促进炎症吸收[16]。但部分患者灌肠后可出现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故选用此法当因人而异。

3.2  坐浴熏洗法

本法指将药物浸入水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活性成分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坐浴熏洗,改善血循环,治疗疾病,可用于下腹部、会阴部等不适患者的长期治疗。但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睾丸功能,有生育要求者应慎用。刘宏[17]运用此法对气滞血瘀型CP患者进行研究,试验组在对照组口服前列欣胶囊基础上加用“通前络汤”免煎颗粒熏洗治疗,药用蜈蚣、甘草、赤芍、白芍、黄芪、水蛭、元胡、桃仁、王不留行、生白术、丹参、红花等,4周后两组NIH-CPSI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更佳。胡琳琳等[18]在治疗湿热瘀滞证CP时亦设置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及心理护理治疗基础上加予通瘀消炎汤(组成:毛冬青、半边莲、威灵仙、荔枝核、泽兰、丹参、皂角刺、王不留行、蒲公英、败酱草、延胡索、川牛膝、三棱)坐浴,以求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6周后观察组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中锌含量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优。以上研究均表明本法对于症状缓解具有辅助作用,内外同治能够提高单纯口服药物疗效。

3.3  栓剂塞肛法

将药栓纳入肛门,其有效成分可通过肠道吸收,操作简便,且患者易于接受[19]。陈智等[20]结合疮疡理论治疗湿热瘀滞证CP时采用臭氧蜂蜡栓治疗,取医用臭氧杀菌抗炎及蜂蜡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用,与前列安栓对比,其能更好改善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中医证候评分、NIH-CPSI评分。李建等[21]善用虫类药物,使用水蛭破血逐瘀以疏通前列腺小管、蜈蚣活血祛瘀以改善局部血液流变学特征,研究显示水蛭蜈蚣栓加入微波治疗的效果较单独微波治疗好,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3.4  穴位敷贴法

穴位敷贴法是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力刺激,调节经络气血。段陈洁等[22]将收治的肾阳虚型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均常规予以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片及复方玄驹胶囊胶囊,穴位贴敷组加用温肾贴,取穴肾俞、中极,适当选配阳陵泉、关元、命门、三阴交、太溪等。两组患者NIH-CPSI 评分均有改善,其中穴位敷贴组积分下降更明显。王志平等[23]发现,相较于单纯口服盐酸坦洛新胶囊,以桔梗、吴茱萸、路路通、黄芪、鸡内金、黄柏、木通、山药、夏枯草、败酱草、白鲜皮、熟地黄、川芎、蒲公英、苍术、桃仁、肉桂、紫花地丁等研磨成粉后制作敷贴,贴于神阙、会阴、肾俞等穴位,能更好的降低疼痛评分和白细胞计数。蔡浙毅等[24]亦在辨证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取神阙、关元、双侧肾俞、中极、会阴,药饼以黄柏、川芎、没药、乳香、细辛、肉桂、丁香等药物研磨成粉后掺入姜汁制作,有效缓解了患者膀胱生殖区疼痛不适。

3.5  热敷法

热敷法是将中药置于袋中封包加热后敷于体表,通过温度使药力透过皮肤,传达脏腑。陈建莉[25]将106例湿热瘀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封包热敷,以当归补血活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莱菔子行气止痛,王不留行活血通瘀、补肾利尿,总有效率(94.34%)高于单纯口服西药组(73.58%)。胡冀生[26]治疗湿热瘀滞型CP时比较了单纯男康片治疗与加用中药封包(组成:王不留行、莱菔子、当归)热敷治疗效果,显示加用热敷能更好的提高治疗有效率。

4  针灸法

4.1  灸法

本法通过对体表特定穴位进行熏灼,以激发经气而达到治疗效果。陈立昌等[27]采用隔药灸脐法治疗肾气亏虚型患者,中药与艾灸双重作用,取得较好疗效。陈琦等[28]治疗湿热瘀滞证CP时运用药油(组成:小茴香、冰片、台乌药、丁香、王不留行各6g,麻油100g)箍毒拔毒灸,穴位选取行间、会阴、关元、曲骨等穴位及少腹前列腺体表投影处,以单纯口服前列舒通胶囊为对照,药油箍毒拔毒灸可以改善前列腺按摩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症状,且有效率更高。马文军等[29]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灸法组行单纯艾灸,药油灸组以药油外搽穴位后再艾灸,西药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研究显示,药油灸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高于灸法组(72.5%)和西药组(62.5%),同时药油灸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锌含量和卵磷脂小体计数等方面更具优势。

4.2  针刺法

针刺法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循经传导,疏通经络,发挥近治和远治作用。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使中度至重度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症状得到更大的改善[30]。万永生等[31]观察发现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使用揿针疗效较口服坦索罗辛胶囊更佳,其主要选取中脘、天枢、中极、肾俞、关元、八髎等穴,并采用呼吸补泻法进针出针。陈苑珠等[32]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研究组增加脐针治疗,针药结合有效率为94.44%。欧洋帆等[33]研究显示,电针治疗相较于口服左氧氟沙星片配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可更有效降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含量。以上研究均表明针刺治疗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机体痛觉传导通路并调节异常氧化应激产物释放,降低前列腺组织炎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达到治疗效果[34]。遵循“病滞则久留针”的原则,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针刺时间,强化疗效。

4.3  穴位埋线法

穴位埋线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将可吸收线埋植于肌层,以达到持续刺激作用。姜光琴等[35]将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观察组加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取穴秩边、关元、水道、归来、膀胱俞、次髎、中极、肾俞、阿是穴),当针感传导至会阴阴茎后将线埋入。结果显示观察组最大尿流率优于对照组,能更好改善患者尿路症状。张晟杰等[36]研究显示简易埋线肾俞穴和关元穴可改善大鼠小便浑浊度和前列腺组织粘连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慢性前列腺炎大鼠匀浆免疫球蛋白G含量、升高血清锌含量有关。

4.4  刺络放血拔罐法

根据经络学说,在特定穴位刺络放血,可使邪气随血排出。朱政衡等[37]采用刺络放血拔罐法辨证治疗146例CP患者,选取中极、关元、秩边、太溪、三阴交、阳陵泉为主穴,湿热证加用外关、合谷,瘀血证配血海、膈俞穴,脾肾阳虚证加用气海、足三里,肾虚证患者加用肾俞、水道。一次选取4个穴位,先刺络后拔罐,1疗程15d,总有效率为93.15%。周红军[38]治疗32例CP患者,先取至阴穴点刺放血,后取次髎穴三棱针点刺,加拔火罐,总治愈率为87.5%,疗效满意。

5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运用中医药外治法治疗CP的相关研究取得诸多进展,多種外治法为CP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将外用治疗手段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多种治法相互补充,可强化临床疗效。但目前研究尚存不足,主要如下:①研究多为中医药外治法与口服药物联合应用,外治法的独立治疗研究尚不充分,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外治优势,深入探究单独应用中医药外治法的治疗效果。②中医药外治法如刺络拔罐、穴位埋线等临床研究报道较少,且目前对于中医药外治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今后应开展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③部分中医药外治研究未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说服力不足,需要积极完善CP辨证分型体系,对外治方的运用和方法的选择予以规范。④中医药外治法疗效确切,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基础研究文献尚少,因此有必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对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机制,以指导临床,提高疗效,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1] 米华, 陈凯, 莫曾南. 中国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2, 18(7): 579–582.

[16] 江先汉, 李逊, 何永忠, 等.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中药灌肠治疗的作用機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16): 2410–2411, 2413.

[32] 陳苑珠, 王柳均, 王伟. 脐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 38(11): 141–143.

猜你喜欢
慢性前列腺炎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利福平、醋酸泼尼松龙联合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护理观察
知柏前清汤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子密度及活力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