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博物馆精品展“尽善尽美唯解放”展陈思路研究

2023-06-09 04:02陈杨
东方收藏 2023年3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博物馆

摘要:如何提高展陈效果,是当下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从博物馆展陈的游览空间设计出发,提出复合化设计策略,其中包括拓展游览空间的形态,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升其丰富度;营造照明环境,从保证展厅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两方面出发,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空间设计;交互系统;藏品展陈

当前博物馆的重点发展方向在于能够满足传统功能、提高空间功能利用的情况下,构建出具有感染力的游览空间。而复合化设计作为建筑物内部空间、功能的一种设计手段,其本质是将不同属性和功能的空间进行叠加处理,对空间布局重新编排,形成多功能、多属性的复合化空间[1]。在复合化设计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对空间进行叠加和堆砌,而是需要从空间的特点出发,合理地将空间进行分配与整合,使其能够实现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功能协调、相互作用,打通不同空间之间的壁垒,以达到“1+1>2”的效果,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与包容性。因此,将复合化设计应用于博物馆展陈的游客游览空间设置中,不仅能够提升观众的游览体验感,而且也能够为新时代博物馆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全新的思路。

一、博物馆展陈的观众游览空间复合化设计策略

(一)拓展空间形态,提升丰富度

在博物馆中,游览空间的形态会对观众的游览起到直接的影响,比如观众的游览方式、游览时的关注度等,因此需进一步拓展多种空间形态、提升空间的丰富度。可通过划分和设计游客参观、游览的路线,对空间的形态进行设计,将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进行组合、调整和拆分。例如将博物馆中的展陈区、休息区、观影区、文创区等空间进行重新组合,根据功能、大小等内容进行调整,从而满足游客参观、交流、休闲等的需求,打破空间功能的纯粹性,实现不同功能的“有机复合”。还可以在空间内部引入外部元素,例如植物景观元素、自然元素等。活用“借景”的景观设计方法,借助外部元素弱化空间内外边界、丰富空间语言,通过构建新的空间语言序列,丰富博物馆游览空间、路线的层次感,调动观众游览的积极性[2]。根据对观众的调查与访谈可知,观众在游览丰富多样的展厅时,过于密集的信息冲击会使其产生疲倦感、慌乱感。通过复合化的空间设计,将空间的功能进行分配、调整,能够为游客提供一定的喘息、调整时间,并且景观元素的引入也会使游客驻足和欣赏,缓解游客内心的疲劳感,做好进入下个展厅的心理准备。张弛有度的空间设计可为游客的后续游览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游客选择行为活动方式的弹性。在拓展空间形态、提升丰富度的复合化设计中,要控制好各空间的尺度,附属空间的面积不应过大,避免喧宾夺主。

(二)营造照明环境,保证协调性

博物馆作为室内空间,其照明环境会直接影响游览空间的塑造效果。空间内的光源不仅起到保证观众视觉体验的照明基本作用,还起到指引、导引的作用。照明环境的营造是由其所处空间的环境以及展陈的物品所决定的,并且起到辅助形成展陈氛围的作用,以及提升博物馆展陈时艺术情境的表达效果、提升游客体验感的作用。在艺术氛围的营造中,可利用光源色调的冷暖对比、照明时的明暗程度,将与展陈主题相关联的空间氛围展示出来,利用协调的照明环境增强游客对于环境的感知能力,使其产生共鸣,将自身置于其中。

游览空间中的照明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分别是展品、艺术装置以及空间氛围。照明方案应该依据游览空间中的物质媒介进行制定,参考方案如下:

1.使用点状射灯投射:可应用于尺寸较小的展品,例如针织物、纸张等。通过点状投射提高展品的突出性,吸引游客的目光,通过光线高效地将展品信息传达给游客。在方案的选用中要注意展品、光线的选择,展品要求质地较好,光线要求稳定、均匀,保证展示光源能够将展品的信息展现出来。避免在使用中出现眩光、光斑现象。通过良好的照明效果提升游客对于展品信息的接收程度。

2.非常規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在历史情境、全景画布等装置中布置频闪灯,利用不规则的频闪节奏以及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颜色,将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战争的激烈程度、展品文化的背景呈现出来。

3.应用数字化媒体系统:将数字化技术中的3D成像、虚拟投影等技术进行整合,形成数字化媒体系统,应用在指示牌、背景墙等处,将游览空间氛围烘托、渲染出来[3]。

(三)调整展陈形式,提高多样性

现阶段在博物馆游览空间中,展品一般以内嵌的展柜、通柜进行展陈,按照尺寸、材质和类型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将其依次排列、展示,这就造成了展陈形式上的单一化、平面化。这样会使游览空间割裂,进而导致展品所展示的内容不连贯、缺乏衔接,从而导致观众的体验感不足与缺失。因此需对展陈形式进行复合化调整和设计,提升其多样性。

以博物馆红色主题展览场景的展陈形式为例,在进行复合化设计中,首先,要基于历史文献构建故事的整体框架,然后对框架填充“四要素”,即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将文字化转变为画面化、将抽象的表达方式可视化,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其次,明确展览突出的重点部分,在平面表达上利用影像、图片结合文字的方法,搭建具有丰富视觉体验的展示平面;在空间表达上,利用颜色、材质与展品风格相近、协调的展柜,配合灯光营造立体、协调的游览空间,使所选展示主题更加鲜明、定位更加精准、内容更加具体。最后,通过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对顶面的造型进行调整、对照明环境的营造等方式,突出空间氛围,进一步提高展品的立体展示效果,使游客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的有机复合,能够在保证文物、藏品展示效果的同时,使游览空间相互融合。通过空间的融合提升展示信息的连贯性、故事性,让观众在游览的过程中发生身份的转变,从最初的参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提升观众参与度,让观众在参与过程中提升兴趣、感受沉浸式的游览体验[4]。

(四)应用智能设备,提升便利性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在博物馆中应用智能设备,可为管理人员、观众提供极大的便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游览方面:观众可通过智能设备系统中智能导览、交互系统提高自身的参与度,利用手机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与展品有关的历史背景、故事脉络等信息,还可以浏览博物馆文化商城、购买文创周边产品等。

2.管理方面:智能设备的应用可实现博物馆对展品真实状况的实时监测。当展品出现损害、被盗等突发事件时,智能设备能够将突发事件信息第一时间通过智能平台传达到博物馆管理人员的手中,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高效采取、实施对应的应急处理方案。且通过智能设备的应用可实现对展品环境的实时监测,收集温度、湿度的变化情况,并按照设定的标准对游览空间温度、湿度自行调节,还原历史场景的环境条件,并利用声控等触发机制,对还原历史环境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消除游客所处环境与历史环境的隔阂,提高游客的体验感[5]。

二、博物馆展陈的游客游览空间复合化设计实践

(一)潍坊市博物馆概况

位于山东半岛的潍坊市博物馆,始建于1962年。现馆于1999年建成,是集宣传教育、社会服务、文物收藏、陈列展览、文博研究、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创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潍坊市博物馆举办“尽善尽美唯解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该展览后被列入中宣部、国家文物局推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名录之中。

该展览依托馆藏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相关单位革命文物精品,通过“九州生气恃风雷”“潍坊大地红日升”“红旗漫卷壮山河”“誓扫日寇不顾身”“潍坊解放换新颜”五个板块,追寻百年红色记忆,讲述潍水地区革命历史。展览重点讲述王尽美、邓恩铭、庄龙甲、张玉山等共产党人在潍坊大地上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而浴血奋斗的英雄史诗。

根据展览需要,我们将本次展览空间划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基础游览区、体验区、交互体验区、文创周边售卖区以及观影区、作战武器展示区。在游客的游览路线设计上,以“U”字形为主,游客的游览、行动路线清晰、简明,从空间形态的构建、环境照明的营造、展陈形式的丰富、智能设备的辅助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二)设计分析

1.空间形态的构建

在该博物馆的游客游览空间设计之中,为游客聚集、交流的需求划分了单独的空间,并将该空间打造成独立于其他展区的一个展厅。

在设计时,将故事性用于引导展厅规划,模糊单元之间的边界化。通过移动展柜将展厅进行灵活分割,打造不同展示区域,为空间的造型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并提高了空间的可变性、灵活性。分割区域之间视线通透,整体统一多变,增进游客相互之间的交流,使空间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联系,实现了多种功能空间形态的复合化,摆脱了传统相对死板的空间布局,拓展了空间的形态。

2.环境照明的营造

为了更好地突出展示效果,灯光的合理运用在博物馆展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要遵循有利于观赏展品和保护展品的原则,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维修方便的要求,又需兼顾观众的视觉环境。在“尽善尽美唯解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中,曾有大量书籍、照片、宣传海报、武器、锦旗、历史文献等革命文物需要展出,特别是大量的纸质书信、衣帽等物品,考虑会受到光源中紫外线的影响导致损伤,因此在设计中为防止藏品损坏、达到最佳展示效果,采用了无紫外线的照明系统,在游览空间的廊道踢脚线等处利用射灯引导游客的参观路径,使其沿着光亮的方向行进,并对部分展品进行射灯打光处理。除此之外,还采用了隐藏式灯带、投影灯等设备,通过照明烘托游览的氛围(图1)。

3.展陈形式的丰富

丰富展陈形式要在保证展陈要素多样性的基础上,同时保证要素之间的主次分明、形式统一,避免风格上的过分跳跃,导致游客的游览思路不连贯,使观感撕裂。在这次展览中,我们将自然元素融入空间之中,注意场景的打造,并增设互动区(图2)。

打破传统的展柜式之展陈形式,避免了传统博物馆中历史场景展示时与展陈形式相互脱离的现象,形成全新的复合化空间,对游客的游览路线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引导,并提升了空间的丰富感、游客游览的趣味性。利用墙面投影的方式,将历史影像展现出来,起到烘托气氛的效果,让游客铭记。

在展示的几个单元中,利用颜色的递进层次讲述完整故事,利用色彩心理学相关理论,引导观众串联整个展览。

4.智能设备的辅助

智能设备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提高、完善游客的游览体验,因此其着重点在于交互体验的设计。在虚拟环境中,通过交互系统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性,使游览空间不再被实体空间束缚,使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体验到由虚拟现实交互带来的无限的体验快感。潍坊市博物馆在多个节点中完成了由虚拟触碰现实的交互链接,对游客的视觉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新时代的博物馆展陈提倡在展览中通过智能设备对温度进行控制,使室内的温度上升或者下降;利用声控系统模拟各种场景声音,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每个故事中所表达的真实场景,提高对后续游览的期待。

綜上,通过丰富、拓展空间的形态,营造协调的照明环境,应用多样的展陈形式等手段,对博物馆展陈的游客游览空间进行复合化设计,可以提高藏品的展示效果,有效对游客传导相关的主题信息。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交互、环境氛围的烘托,使游客身临其境,提高其游览体验,进而充分挖掘博物馆作为领略历史文化底蕴、感受人文精神的门户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岳麟,韩佩轩. 复合型文化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分析[J]. 装饰装修天地,2022(21):25-27.

[2]刘倩.现代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诗意表达——以苏州博物馆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07):16-18.

[3]邱敏.物质实体与数字化:虚拟艺术博物馆中艺术与技术的博弈[J].艺术评论,2022(05):130-140.

[4]乔力尧.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教育效果与意义探析[J].品牌研究,2021(16):61-63.

[5]杨咚.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22(10):29-31.

作者简介:

陈杨(198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学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博物馆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彩梦空间设计》
博物馆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谈博物馆的展陈空间设计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