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2023-06-09 19:34宋秀娴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一体化高中化学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对培养高中生积极学习态度,提升高中生综合素养有积极意义。文章深入解读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内涵、理论依据及教学原则,同时从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如何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6-0007-03

引  言

传统化学课堂上,各项教学活动的衔接存在一定问题,教学过程不流畅致使教学结果达不到教学目标,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从整体角度出发思考教、学、评三个教学环节的关系,并从其内在关联入手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准备。

一、“教—学—评”一体化概念解读

(一)概念界定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也是以教促学、以评促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中,“教”以实现教学目标为追求,“学”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追求,“评”以更好地实现“教”与“学”为追求[1]。

(二)理论依据

1.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反馈+矫正”,旨在根据学生的行为反馈分析其学习情况,并根据其实际学习的程度设计矫正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矫正教学后达到既定学习目标[2]。这一理论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具有启发作用。教师可根据这一理论进行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能力。

2.逆向教学理论

常规的教学流程以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进行评价反思为主,基本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逆向教学理论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旨在通过“逆向教学设计”实现对学生的有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理论灵活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真正落实。

(三)教学原则

“教”“学”“评”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上存在差异。要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就要遵循一体设计、讲学结合、学评结合的教学原则。首先,教师应着眼全局,综合课程特色、学生学情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方案,确保教中有学,学中有评,评中有教,使教者知其所教,学者知其所学。其次,教师要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的交互,在“教”的过程中给学生“学”的机会,在學生“学”的过程中渗透“教”的内容,二者相互渗透,确保学生学有所得。最后,教师要注重实时评价,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和学生“学”的过程中给予跟踪性的、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出学生在学习、练习、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

(一)“教”为先驱,培养良好学习态度

1.情境施教,培养积极学习态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待新知,使“教”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备课阶段,教师应明确课程特质,根据知识的主要特征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教师可在情境中提出具体问题,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主动对未知问题进行探索,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以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晴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为什么很快就干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水分蒸发掉了。”教师继续追问:“水分蒸发的本质是什么?”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其对生活中水分子扩散的现象形成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新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其他的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吗?”接着,教师播放多媒体图片,让学生观察铜、氯化钠等物体的图片,并进行介绍:根据图片可以看到,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而成的,由此我们可知,原子和离子同样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这时,学生建立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结,教师再展开钠、镁、铝、氧、氯等常见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等知识点的讲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分层施教,培养化学学习情感

一刀切教学观念不符合“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标准,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满足学生对“教”的需求。教师不仅要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还要组织层次化的教学活动,布置层次化的教学作业,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以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本课安排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等课程之后,大部分学生对硫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知识有了初步认知。根据学情,教师设计分层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的记忆,使其了解硫的主要性质和应用;(2)使学生了解不同价态硫化物间的转化,学会以化合价、物质类别为分类依据,总结不同类型反应中硫化物的转化规律;(3)学会运用网络图巩固整理已学硫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分析归纳、类比推理、发散思维等方法。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分层目标依次开展教学活动,夯实学困生的基础,锻炼中等生的学习与应用能力,拓展学优生的化学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辩证唯物的学习精神。

(二)“学”为关键,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自主“学”,提升深度学习素养

化学是一门理科性质较强的学科,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领悟化学性质与化学原理,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形成僵化的学习思维。“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指导其“学”的方法,使其形成透过表面知识挖掘深层原理的思维。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将深度学习理念渗透进“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认知、理解、迁移、应用四个学习流程,牢固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5]。

以苏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册“氮的固定”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使用导学案搭建问题支架,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相关知识。问题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怎样的?它有几种存在状态?问题2:有几种固定氮的方式?具体怎样操作?通过问题1、2使学生对氮元素形成初步认知,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问题3:N2+3H22NH3、N2+O22NO的反应说明了氮气有怎样的性质?你还能列举出哪些化学反应方程式?问题4:“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是怎样的?通过问题3、4引发学生对氮气化学性质的深度学习,使其了解自然固氮、人工固氮的相关知识。问题5:氮的用途有很多,液氮可被用于医疗手术,氮气可用作灯泡填充气,氮气可以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还可以用于制氮肥,你能说明氮气的应用原理吗?通过问题5使学生联想氮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加强其对氮气性质、氮气与氢气化学反应等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由简入难设计导学问题,逐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知识点,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方法。

2.合作“学”,提升合作探究素养

在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需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灵活变通的目的。

以苏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一课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1)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氯气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乙烯与溴单质的反应能够在室温下正常进行吗?如果能,方程式是什么?(2)3Fe+2O2=F3O4、C+O2=CO2、CH4+2O2=CO2+2H2O等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什么?讨论时,部分学生将上述问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在练习本上,对比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部分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分析二氧化碳是否能自发转化为碳和氧气。这样,学生在讨论时交流正向思考、逆向思考的想法,得出结论:自发过程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通过讨论,学生对自发反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合作探究能力明显提升。

合作与讨论能够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讨论活动、合作活动组织学生合作“学”,助力学生转换思维方式,提升思维水平。

3.做中“学”,提升实践应用素养

缺乏实践与应用的学是纸上谈兵的学。高中化学不乏实验教学内容,教师可在教学时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结合教师的提示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教师应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渗透相关化学知识点,借助“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素养的有效培养。

以苏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平衡的移动”一课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做实验:将10毫升0.01mol/L的KSCN溶液与10毫升0.01mol/L的FeCl溶液混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信息。实验开始,学生先预测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不变,溶液颜色加深等。之后,由学生亲手操作,继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結合FeCl3+3KSCN=3KCl+Fe(SCN)3化学方程式、Fe3++3SCN-=Fe(SCN)3↓离子方程式分析实验现象。教师适时渗透“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浓度增加,颜色加深”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的感悟。结合实验内容,教师组织学生绘制化学平衡图像,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

实践是总结真知、检验真知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在学生“学”的过程中组织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实验时总结化学结论,探索化学原理,从而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评”为辅助,促进学生反思能力提高

“评”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向,防止学生出现“高投入、低回报”的学习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上学习反馈与课后复习表现,给予学生跟踪性的评价与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查缺补漏。

以苏教版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1)经过系统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明确烃基、常见烷基的意义,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2)学生是否能够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3)学生是否能够在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的过程中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教师可根据上述三类标准分别评价学生的知识理解、问题探究与灵活应用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照上述标准做出客观评价,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建议,使学生在良好的指导下提升自身化学综合素养。

教师制订客观评价标准,采取合适的评价语言,能真正发挥“评”的作用,增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对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明确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概念与教学原则,根据这一模式的教学理论依据设计“‘教为先驱、‘学为关键、‘评为辅助”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确保高中化学教学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高志鹏.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J].高中数理化,2021(S1):138-139.

雍丽珠.关于教、学、评一体化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J].高中数理化,2021(S1):151.

赵园园.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以“氯及其化合物”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1(24):56-59.

许燕艺.“教、学、评”一致性促进深度复习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以“气体的制备和净化(第1课时)”为例[J].高考,2021(33):165-166.

林韵琳.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1(29):69-70.

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编号:PTKYKT21150)的课题成果论文。

作者简介:宋秀娴(1985.10-),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莆田第二十五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策略一体化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任务分析观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