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3-06-09 20:54刘丽霞
求知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政特色时代

摘 要:在乡村初中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三观,以及进一步加强乡村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当前,如何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和乡村初中教学实情进行有机融合,并基于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渗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是值得广大乡村初中教师深思的课题。笔者建议通过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科融合渗透和日常主题实践活动渗透等,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在乡村初中生根发芽。文章通过在乡村初中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总结出有效的实践策略,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带来些许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初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教学实践

作者簡介:刘丽霞(1978—),女,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的重中之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乡村初中是该核心价值体系链条上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需要在日常以及未来生活、工作中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的思想意识塑形时期,他们担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及未来,所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初中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在广大乡村初中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可以充分实现对广大乡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初中推行思政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以实现对初中生的三观引导。因此,乡村学校要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在教学中逐步推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充分落实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乡村初中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当前国际形势多变,各种思潮呈现多元发展态势,而初中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推行该门课程,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1]。

二、乡村初中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的基础和原则

当前,在乡村初中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务必基于明确的、适合的教育目标及内容。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务必认真研读教材,并从乡村学生的思想状况出发,初步选定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学习,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民族精神的学习,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民族精神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如延安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对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2]。基于以上精选内容,乡村初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的教育实践目标为:引领学生初步学习并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理解,并在其指导下帮助初中学生逐步构建积极正确的三观,实现对学生三观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意识、民族责任感、法律意识和正确的劳动观;使学生掌握基本法律及道德常识规范,并能用所学的道德规范实现自我约束和管理,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和判断能力,具备明确的荣辱观念。

在乡村初中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的过程中,教师务必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基于真实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部分初中思政老师在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方式的影响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作为固定的理论知识进行教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完全忽视了乡村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不注重教学内容的简化和生活化,这种授课方式容易引起部分初中学生的反感[3]。所以乡村思政教师在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真实的、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思想教育,要引导学生就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在新闻中了解到的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去讨论,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感和亲近感。第二,教师在思想教育中要注重采用活动化的形式进行。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丰富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班会中组织学生讨论理想、责任等相关话题;在班级板报中宣传关于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通过演讲以及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另外,教师要基于思想教育目标,设计活动方案,保证思想教育内容和目标得以充分贯彻落实。第三,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初中教师应该加强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素质,用自身言行带动和感染学生,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的开展。

三、乡村初中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的策略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及班级日常管理活动,进行思想渗透,积极打造良好的思想教育环境

为了充分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乡村初中应该精设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来逐步实现思想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施展个性,彰显创造力,释放学生积极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把个人成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自信成长,认识到成才报国的重要性[4]。比如,教师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利用我国的节日庆祝活动、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等,渗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初中应该积极借助黑板报等传统宣传工具的优势,把黑板报宣传教育内容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板块,让初中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把自身所学、所思以及所得用黑板报的形式进行直观呈现。尤其在重大节日期间,各个班级的主题板报可以营造出浓厚的思想教育氛围,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通过有个性的形式开展,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和体验进行感悟和书写。另外,乡村初中可以尝试在校内建设党史文化墙,也可以尝试建设国学文化墙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金句墙等,通过这些文化墙的效应,书写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通过文化墙的亮点教育让广大师生在日常校园活动中受到熏陶。此外,乡村初中应该积极贯彻校本思政课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施常态化的思政教育,如每周进行国旗下的宣讲学习、举办主题班级活动、学唱红歌、集体劳动、观看红色电影、观看《新闻周刊》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

为了充分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乡村初中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要充分渗透思想教育,基于乡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质以及认知水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而活动内容应符合社会主义主旋律。例如,教师引导班级学生共同讨论、建立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在有约束、有纪律的班级氛围中自律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乡村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班级管理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态势。

(二)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内容

在乡村初中各科教学过程中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内容的渗透是保证思想教育得以充分贯彻践行的最基础途径之一。各个学科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调研,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的内容,让思想教育走进课堂。比如,乡村初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彰显自身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带领其他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5]。乡村初中可以基于思想政治课,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可以基于本校的教学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的金句进行选编,以朗朗上口的诵读模式,引领学生学习。这样的校本课程,提升了乡村初中教师进行深度思政教研的能力,也拓展了思想教育课程的实践途径,真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还可以通过书法、音乐、体育等课程,渗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比如,学校可通过开展书法选修课,鼓励学生通过书法对思想教育素材进行学习;学校的音乐社团可通过改编红歌,让红歌在教室唱响;学校可在体育课中结合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创作气功健身操,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课堂得到充分渗透。

(三)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积极探索开展乡村校外“行走的思政课”体验活动,让乡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更有灵性。基于党史学习教育,乡村初中可统筹规划初中三年的校外“行走的思政课”课程体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乡村初中可基于当地的教育资源,围绕不同的思想教育主题,制订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系列主题鲜明以及内容翔实的校外活动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的教学活动会更加灵动。“行走的思政课”系列课程可助力乡村初中学生通过场景进行课程学习和体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和启迪,精神得以升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

首先,学校可以基于本地现有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传承红色精神”游学。学校充分利用乡村周边的红色资源,引领乡村教师以及学生重温红色记忆,加强学生对红色精神的深度理解以及继承。通过有效参与活动,乡村初中学生在了解先烈革命精神的同时,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听党指挥,矢志不渝跟党走。

其次,学校可以基于民族文化基地进行“民族文化学习”游学,通过游学走访民族文化基地,激发乡村初中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现场感受、体验和学习,学生可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从而增强爱国意识。

最后,学校可以开展“学习榜样建家乡”游学,借助形式多样的榜样学习活动,引导乡村初中学生学习各行业榜样模范身上的家国情怀和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奉献社会的远大理想;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和建设基地,让乡村初中学生充分感受家乡的振兴和蓬勃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在乡村初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让乡村初中学生在行走间有所感悟,打开新的格局,同时也能促使学校的思政教育迎来新的气象,使一批批高素质的思政教师授课能力更强,实现乡村育人环境的改变,有效促进乡村初中育人方式的实质性转变,从而提升育人效果。

结语

为了在新时代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实践新局面,乡村学校以及相关教师务必精心调研,基于对课程的真思考,讓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真感悟,让该门课程在乡村初中扎根成长,切实实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目的。教师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及班级日常管理活动,以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积极打造乡村中学校内思想教育环境;坚持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内容;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切实提升该门课程在乡村初中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康丽,冯旭.吴又存:把思政课上成学生最喜爱的课:初中思政课教学经验[J].教育文摘,2019(7):13-17.

吴又存.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四个维度[J].湖北教育,2022(16):51-52.

苟强,向艳.思政教师专业素养的三个维度[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2):4-10.

吴岳枫.对初中思政课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2(18):157-160.

董一冰,樊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4-96.

猜你喜欢
思政特色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