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爱情悲剧原因分析

2023-06-09 06:38刘诗谊
今古文创 2023年19期
关键词:安娜悲剧

【摘要】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闻名于世的作品,它是俄罗斯的文学瑰宝,主人公悲剧的爱情故事以及复杂的人物形象长期备受争议,成了各国作家乃至文学评论家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作品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同时也成了托尔斯泰笔下最具争议、塑造笔触又极为饱满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背景出发,结合安娜的个性形象,对安娜的爱情最终走向悲剧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个性解放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9-00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9.005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是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之一。他是世界文学史中不可被忽视的一个名字,被喻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其笔下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忽视的瑰宝,作品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她的爱情悲剧也是学者历来评论的焦点问题。

作品以安娜·卡列尼娜的情感纠葛为中心,把康斯坦丁·列文的改革理念作为另一条线索串起了一部庞大的作品,全文有150多个人物,但基本每个人物形象都能塑造得饱满、生动,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俄罗斯贵族社会并将其呈现给读者。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有一个看似美满的家庭,但原本平静的生活在遇到渥伦斯基之后有了巨大转折,而对于她在爱情和家庭之间的挣扎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读这部作品的每位读者也都有自己的观点。小说通过安娜、渥伦斯基与卡列宁的情感纠葛展示了当时上层贵族社会封建家庭的关系与整个社会道德准则的崩塌。作者通过对安娜爱情悲剧及其为爱情抗争过程的描写展示了当时动荡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道德准则处于崩坏边缘以及社会面临的重大弊端。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矛盾的,其笔下的爱情也是矛盾的,这与当时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的迷茫和矛盾的创作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一、《安娜·卡列尼娜》创作背景

小说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是俄国正处于转型的时期。当时资本主义风潮席卷整个欧洲,亚历山大二世正好在此时颁布了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使他们能够恢复自由身,为自己做打算,这一举措让农奴不再依附于农奴主,突然增加的劳动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在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当时的俄国开放国门,一些欧洲新式思想由此进入实行封建农奴制度已久的国家。

封建貴族地主的思想是禁锢落后的,但在资本主义环境下孕育出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却是进步的,这两种思想完全不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到来让整个贵族阶层的观念、政治制度、经济决策,甚至于道德观念都处在急剧变化之中。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使俄国人不再甘于过去古板的生活状态,人们要求人性解放、恋爱自由,甚至婚姻自主,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羁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虽然如此,但现实的进展不会如此顺利,反动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仍具有强大的阻力,俄国社会并不会如人们理想中的那样完全放开,这样的冲击使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迷茫又矛盾的氛围。

从19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不单单只在俄国城市里发展,它开始向乡村渗入自己的影响力,这也使托尔斯泰开始了自己思想上的探索。在见识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后,他变得愈加迷茫,开始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从小接触的便是贵族的腐朽生活,在见证资本主义带来的变化后,他认识到俄国社会的贵族阶层是依靠着各个阶层的努力而生存着,因此深感苦恼。一开始他认为可以从书中寻找到答案,于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以哲学和宗教题材为甚,但还是没有从中寻到贵族阶层的出路。于是他改变想法,要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去得到最终答案。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等宗教界人士都是他拜访的对象,社会底层人民也变成了他的朋友。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后最终他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这是托尔斯泰复杂的探索时期。而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女性解放也开始备受关注,女权主义开始兴起,再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的蓬勃兴起以及俄国受到新兴思想的影响,《安娜·卡列尼娜》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

二、安娜爱情悲剧原因

(一) 社会的压抑与个性解放的碰撞

正如小说创作背景所言,安娜所处的时代背景正是俄国处于变革的历史转折时期,长期封闭的落后封建思想与日益发展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碰撞,女性解放思想逐渐显现。安娜是托尔斯泰笔下形象最饱满的女性之一,也是具有新思想的女性代表之一,她出身贵族,是政治婚姻的附属品,她的家庭以包办婚姻为前提,少女懵懂时期被姑母撮合嫁给年长的官僚卡列宁。在遇到渥伦斯基前安娜并不明白爱情的含义,双方结合也可以说是各取所需,没有感情基础,这就为之后安娜对爱情的追求埋下了伏笔。

安娜的婚姻生活可以说是充满悲剧性的,渥伦斯基就是在这时闯入了安娜的视线中,他唤醒了女主人公心中对爱情的渴望。虚伪的生活让她不断处于矛盾的心理之中——虽然身处贵族的泥潭,却仍然想靠“爱情”这条路来得到真正自由幸福的人生。可事实是当时的社会虽然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大家都在追求个性解放,但根本上的封建思想并没有得到完全转变,所以安娜想摆脱虚伪的生活与丈夫摊牌的行为是并不被当时的贵族上流阶层所接收的,甚至是为他们所不齿。

即便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大多数人的婚姻也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状态,大部分都是政治的牺牲品,但是在社会道德沦丧的大背景下,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基础,许多上流社会人士都纷纷游走在道德约束之外。夫妻双方为了维系彼此的地位、荣誉等等在表面维持虚假的婚姻状态,私下里有自己的秘密情人,所以安娜这种公开与丈夫挑明事实的行为在当时看来是对贵族道德的一种轻视,也可以说是对他们所有过这种虚假生活的贵族们的叫板。社交场所的贵妇人们并不满意安娜的行为,甚至排挤安娜,婚姻如她们来说是一道铁笼,所有人都在这个铁笼里安于现状,只有安娜试图挣脱束缚,在她们看来,女主人公是不甘于现实又逃不开现实束缚的“笼中鸟”。总之,可以说安娜是当时俄国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思想摇摆不定所造成的时代冲突的牺牲品。

安娜想要追求爱情,追求自由和自身的个性解放,但是在人人虚假做戏的时代一个人的真实并不会被他人所接纳,反而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所以安娜为了爱情抛弃婚姻的行为为当时的贵族上流社会所不容。

离开家庭之后安娜全身心投入追逐爱情,放弃社会活动,渥伦斯基却想逐步回到社交界,他无法像安娜一样对爱情全部投入,也无法做到全身心追求自由。到后期安娜的热情让渥伦斯基倍感压力,两人争吵频繁,对伴侣不断的猜忌和两人背道而驰的想法使安娜逐渐变得极端,这也是后期导致她思想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心理压力巨大无法自拔

安娜出身贵族,受到贵族传统思想的教育,在遇到渥伦斯基以前,安娜时刻谨记卡列宁妻子的身份,和其他贵族夫人一样为了丈夫游走在社交界。在遇到渥伦斯基以后安娜的自由意识开始蠢蠢欲动,女性思想逐步觉醒,长期压抑的生活让安娜想摆脱丈夫的束缚,但根深蒂固的贵族教养却又禁锢着她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安娜虽然追求爱情,但却无法避免贵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影响,她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女人”,于是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与心理道德层面的负罪感开始一同打压安娜。她一边憎恨扼杀自己活力的丈夫活在虚伪之中,一边又因为自己追求爱情抛弃家庭而对丈夫怀有负罪感,在患病弥留之际甚至向丈夫忏悔,希望求得丈夫原谅。两种极端观念之间的冲突使安娜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女主人公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比安娜年长的贵族官僚代表,生性古板、为人冷漠,有着浓厚的官僚气息。他每天的生活仅仅围绕工作展开,按部就班像一部官僚机器。热情饱满追求自由的安娜与冷漠机械的卡列宁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卡列宁不了解安娜心中所想,对待家庭也像是对待工作一般有条不紊地履行职责,自己的儿子谢廖沙更是对父亲卡列宁感到害怕。他将重心放于工作,在察觉到妻子与渥伦斯基的事情后还加重了工作量妄图逃避,在安娜彻底讲明真相后他最主要考虑的也是自己的官职和荣誉,这样的压抑婚姻并不适合本就自由热情的安娜,长期禁锢于此让人更愿意寻求解放。

在安娜的婚姻中,儿子谢廖沙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安娜对儿子倾注了所有的爱,而卡列宁在之后不断用儿子来压迫安娜,亲情、对儿子的思念以及卡列宁的冷漠均让安娜的内心遭受煎熬。两人僵持阶段卡列宁不想用决斗、法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便用伦理、宗法的观点来进一步给安娜造成心理负担。

渥伦斯基对安娜的爱也不是虚假的,他甚至为了安娜放弃了军队的大好前途,但是安娜将身心都投入到了爱情中,加上贵族社会的排斥和卡列宁的施压,让她逐渐走向极端。安娜追求爱情,不想过虚伪的生活,但是又无法摆脱道德心理的束缚,在与渥伦斯基出游回到彼得堡之后,想要再次融入上流社会社交圈,与渥伦斯基回归社交圈的顺利相比,她却遭到羞辱,最后形成了一个想融入、一个不想融入的局面,这加重了安娜的偏执,所以渥伦斯基也开始焦虑、迷茫,从而引发争吵,渥伦斯基家人的不支持也在其中推波助澜。道德伦理的束缚及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冲突,家庭的矛盾和爱情的盲目都成了安娜的心理负担,加速了她的爱情悲剧。

(三)个体的不独立

安娜在遇到渥伦斯基之前一直游走于上流的贵族社会之中,社交活动也是与上流社会社交圈层中的不同贵妇人打交道。在没有离开家庭之前,除了一些需要维持的社交活动之外,安娜的生活可以说都是以家庭为主。她与丈夫卡列宁的婚姻没有爱情基础,于是将所有的爱倾注给了儿子谢廖沙。当时社交界的贵族即便拥有情人也都是保持沉默状态,安娜公开与渥伦斯基爱情的行为并不为社交界所容纳,所以在安娜离开家庭以后,她无法再进入社交界,生活重心跟从前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家庭和社交活动完全转移到了渥伦斯基身上。安娜将家庭重心转变成了爱情,将所有对爱情的期冀都投入到了渥伦斯基身上。渥伦斯基虽然对安娜也投入了真诚的爱意,但是他并不能做到像安娜那般的完全投入,她仍然想回到社交界,拥有自己的社交活动。而后期安娜完全被上流社会的社交界所抛弃,她想要依赖渥伦斯基但却得不到渥伦斯基等同的依赖,所以对渥伦斯基的安全感逐渐丧失,不断产生猜忌、怀疑,逐渐迷失自我。可以看到,安娜从头到尾都是将自己的情感依附于其他人身上,她并没有思考过要将自己抽离出这样的泥泞中,把对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安娜的社交圈层固定,离开家庭之前有固定的圈子,但是在与丈夫公开决裂后整个彼得堡社交界排斥安娜,所以她原本的圈层也无法容纳安娜,这导致安娜彻底失去了社交活动。昔日朋友的远去外加上流社会的排斥让安娜只能束缚在家与渥伦斯基待在一起。然而渥伦斯基并没有完全将精力投入到爱情之中,没有做好参与社交活动和保持爱情之间的平衡,相较于安娜,当时的社交圈层对渥伦斯基是宽容的,他可以有自己的工作。比起渥倫斯基的自由,安娜的生活则显得过于单调,在渥伦斯基出门后更是觉得自己没有了依靠。安娜身边除了兄嫂便再无多少可交心之人,而她的生活又有了巨大的改变,缺少朋友的安慰、他人的认可以及爱人的陪伴,安娜无法彻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越想牢牢把渥伦斯基的爱情抓在手里越使渥伦斯基感到压力巨大,最终导致两人之间的疏离。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封建地主与新兴资产阶级矛盾频发,进步思想已经显现,但女性并没有完全得到解放,大多数情况下她们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财富权利,只能依附男性生存。安娜正是这类女性的代表,她的婚姻本身就是政治联姻,少女时期嫁给年长自己的丈夫,丈夫也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与安娜结合,在离开家庭之前安娜一直依附于丈夫卡列宁,由卡列宁给予费用维持生活,所以缺少财富独立的条件。安娜离开卡列宁之后则是依附于渥伦斯基,他的条件并非如卡列宁那般稳定,这便使安娜的财富受限。不依附于别人就无法生存的情况终会使个人状况更糟,也注定了安娜悲剧的发生。安娜所要追求的爱情和自由不能建立依附别人的基础上,她必须做到精神和财富双重的解放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否则只会使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里,终有一天淹没其中。

三、结语

《安娜·卡列尼娜》是当时俄国封建制度改革时期贵族生活的写照,小说主人公即处在这场风暴中心的安娜无疑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当时整个贵族社会都处于纸醉金迷、道德崩坏的边缘之中,虚伪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习惯,而安娜作为托尔斯泰笔下的进步女性之一,她对于纯粹爱情的追求,对于自由的向往本身就不被那个时代所接纳,安娜是旧社会的牺牲品,但她又是不向现实低头敢于挣脱束缚的勇敢女性。

托尔斯泰所塑造的安娜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她有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气和为自己抗争不愿活在虚伪之中的决心,但她却也受时代的束缚无法彻底摆脱封建道德的禁锢。安娜显然不是一个完人,小说中也提到了安娜、卡列宁与渥伦斯基之间的相互宽恕,即“道德的自我完善”,但在女性无法彻底独立需要依附男性的时代安娜这种飞蛾扑火式的爱情注定不会得到美好的结局。

从托尔斯泰的创作来看,他对安娜抱有怜悯的态度,这样的人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内心的挣扎不断撕扯着安娜,她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周围人的不理解与排斥以及丈夫拿儿子来不断施压又使得安娜将渥伦斯基的感情看得更加重要,想要牢牢抓住最终却适得其反。渥伦斯基同样也是处在封建时代的贵族,他无法达到安娜全身心投入爱情的要求,导致与爱人的分歧越来越多。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因素使安娜处在一个无比矛盾的状态之中,种种压力最终把安娜的爱情推向了悲剧。本来是为了追求幸福最后却走向了不幸,正如卢梭所言:“人们总是愿意自己幸福,但并不总是能看清幸福。”

参考文献:

[1]张文兰.为爱情而抗争的安娜——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分析[J].学理论,2011,(13): 200-201.

[2]王焕玲,邱洪亮.浅析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的原因[J].青年文学家,2020,(26):125-126.

[3]张仕萌.《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女性形象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1):52-53.

[4]张颖.谈安娜·卡列尼娜形象的复杂性[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06):136-138.

[5]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譯.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6]刘丽辉.托尔斯泰作品中三位女性人物命运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

[7]黄子明.他人存在与自我意识之矛盾的扬弃之路——安娜·卡列尼娜情感悲剧的存在论分析[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9(04):97-105.

[8]史琼.爱情命运与女性意识——中西小说女性人物形象个案比较[D].复旦大学,2001.

作者简介:

刘诗谊,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学。

猜你喜欢
安娜悲剧
伟大的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安娜作品
你的眼睛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