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竞赛导向的“赛教融合”教学改革

2023-06-11 15:12曹登华李雄
时代汽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

曹登华 李雄

摘 要:职业能力竞赛是当今职业教育重要育人方式之一,但职业能力竞赛还存在学生参与面小,不能很好引导教学改革等与专业教学“不合”的问题;通过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赛项标准、内容等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将教学分为常规教学和分班强化教学,把它们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并进行课程资源、实践条件等建设,把竞赛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等,解决当前赛教两张皮的问题,落实“赛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普遍提高。

关键词:赛教两张皮 竞赛导向 赛教融合 常规教学 小班强化教学

自2012年我国举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各级各类职业能力竞赛蓬勃发展,广大职业院校积极参与,职业能力竞赛已成为重要职业教育活动;2021年4月教育部发文提出职业院校要“探索‘岗课赛证相互融合”[1],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2],职业能力竞赛已是职业教育重要育人方式,“赛教融合”是“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职业院校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1 职业能力竞赛是一种“高”的育人方式和常态化职业教育活动

1.1 职业能力竞赛主要包括技能竞赛和创新大赛,是高水平的比赛

职业能力竞赛是一定范围内高水平的比赛,它不仅仅包括职业技能比赛,还有职业领域创新设计能力比赛,在KOMET职业能力模型中,创新设计能力是运用技术技能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职业能力的较高阶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国工匠节目中,很多大国工匠除熟练的使用工具解决问题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够自制和改进工具,改进工艺和流程,进行技术革新等,创造性的解决疑难问题,在当前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没有细分专业领域的情况下,在各专业领域职业技能大赛的理论或实操项目的比赛中增加创新能力考核点,体现比赛的高水平、高层次,更好引领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2 职业能力竞赛是学生“竞争意识”等高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

素质目标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三大目标之一,是职业教育重要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容易忽视的方面,职业能力竞赛不仅仅是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比赛,也是学生工匠精神、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意志力和良好心态等素职业质的比赛,通过参与竞赛,增强学生自信和抗挫能力,激发学生潜能,提升职业素质,使得学生将来能很好适应竞争的社会环境,参与和组织竞赛,在学校和教学中营造竞赛氛围,是提升学生高素质重要手段。

1.3 职业能力竞赛是职业院校一种重要的、常态化的职业教育活动

技能竞赛是培养和选拔高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发现、选拔和培养技能人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加速高技能人才成长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3]。为吸引学校积极参与和重视,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对学校参与竞赛的考核激励措施,如将竞赛成绩作为职业院校申报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评选指标之一,作为省级奖励性拨款的指标之一,作为学校、专业各类项目申报和评定的重要指标,是一些评价机构评价职业院校实力或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参考指标等,职业能力竞赛受到职业院校广泛重视,已成为职业院校一种重要的、常态化的职业教育活动。

2 职业能力大赛与专业教学“不合”的现状及原因

通过多年的参赛,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条件、教师能力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各方面得到一定提升,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性大赛中也能连续多年取得优异成绩,但在竞赛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参与竞赛对专业常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1.备赛选手来自参赛专业各班的优秀学生,他们基本都是停课参加训练,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完成规定学分有一定影响,打破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知识技能体系不全面;2.专门抽出技能水平高的2-3名教师专职对6-8名学生进行指导,师资占用比例高,影响教学任务整体安排,对教学秩序有一定干扰,教师教学工作量不够还影响其绩效考核等;3.投入较大财力购买指定设备和车辆等培养参赛学生,工具设备和车辆等与现有设备品牌型号等不统一,数量也不成规模,不好用于常规教学;4.竞赛参与小众化[4],是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参与的“精英赛”,不能惠及广大学生,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高的目标有偏差;5.参赛选手临时选拔,指导教师临时抽调,竞赛组织工作不到位,不系统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参赛各方的积极性和竞赛成绩。

2.2 赛教两张皮,没能发挥赛的引导作用是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竞赛和常规教学融入不够,还是两张皮,各搞各的,竞赛没有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引导和促进作用不够明显,反而形成干扰,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还有距离,属于系统性问题,因此,职业学校和專业的竞赛培训组织管理等需要完善。

3 新能源汽车汽车技术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改革

3.1 竞赛导向“赛教融合”的改革举措

职业能力大赛是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和重要途径[5],针对存在问题,坚持高水平育人的竞赛导向,进行“赛教融合”的改革,即发挥竞赛导向作用,按照竞赛的要求和标准来指导和改革教学,通过研究赛项规程,将竞赛标准要求、竞赛内容和活动等融入到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常规教学中去,实现“赛教融合”,这样既完成常规教学,提高育人水平,又利于参加竞赛,最终系统性解决上述问题。

3.2 专业“赛教融合”的实施

一)融入竞赛的常规教学和强化教学都纳入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竞赛导向的“赛教融合”在具体实施层面有三个基本要求,1.竞赛标准和内容融入专业教学标准,使得专业全体学生都能学习竞赛内容,竞赛相应条件建设融入专业常规建设;2.在参赛前,应完成全部竞赛相关课程的教学,这样才能做到赛、教兼顾,都不耽误;3.为提高参赛水平,获得好成绩,后期需将各班择优选拔出的学生单独组班,围绕具体竞赛内容强化训练。基于此,1.“赛教融合”的专业教学组织包括全面的常规教学和针对具体赛项的强化教学,相应的班级成为常规班和竞赛强化班;2.强化教学的课程作为拓展课或选修课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供少数参赛学生选修,与常规教学一样接受学校统一管理,不再是独立于教学计划之外的课程,这是“赛教融合”的关键,使专业“赛教融合”真正得到落实。

二)融入竞赛的常规教学

针对竞赛大纲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和培养的方案,融入竞赛要求,配置竞赛车型,完善相关课程资源,将竞赛作为教学手段,营造竞赛氛围完成教学,发现优秀学生。此阶段主要目标提高专业整体育人水平,并为参赛做准备,厚基础。

在教学目标上,将竞赛项目目标要求融入对应的课程目标中,如新能源汽车技术赛项目标主要有:熟悉竞赛车型电控系统结构原理,会使用工具设备和维修资料对竞赛车型电控系统各部分的检修,能根据竞赛车型简单故障现象绘制诊断流程图,并能按照流程图进行检查诊断直至排除故障,具备安全、规范、5S、协作、工单填写等职业素养。

在教学内容上,根据竞赛项目对应专业相关课程,根据赛项内容对照检查对应课程的内容,补上没有的内容,形成新的课程知识技能素质表,围绕新表,针对竞赛指定车型,结合车型维修手册等资料,设计任务工单,进行相关资源建设,如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国赛和一些省的省赛大纲中竞赛内容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总成维修和故障诊断与修复,它涉及到高职新能源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动力电池及控制技术、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整车控制系技术、故障诊断与检修以及新能源汽车底盘、车身电器技术等课程。

在教学条件上,竞赛项目对应的课程要开设实训项目,配置竞赛指定工具设备和车型,改建扩建或新建相应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参照竞赛大纲里的竞赛场地布置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室既可以完成常规教学,又能满足竞赛需求。

在师资安排上,安排参加过竞赛车型培训,指导或执裁过技能大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建课程组或团队,负责课程建设、教学、竞赛指导等工作[6]。

在教学组织上,以赛教一体化的模式孕育技能精英,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融入技能大赛的理念、标准、模式[7],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并重,完成课程目标和内容等,根据实训项目数和学生数设计教学翻转表,提高工具设备和车辆的使用效率,在班级组织学习竞赛,按照竞赛评分要求进行训练和考核,营造比学赶超的竞赛氛围,培养学生不怕竞争、勇于挑战的意识,同时通过观察发现好的苗子等。

发挥竞赛导向作用,将竞赛要求和内容融入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中,并完成常规教学,提升专业实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达到竞赛的真正目的。

三)参赛选手选拔,组建竞赛强化班

通过前期常规教学,广大学生已具备竞赛车型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基础,通过海选和面试组建竞赛强化班,强化班可优先于其他订单班组建,规模控制在10-15人左右,挑选学员主要是参考学生申请和意愿、专业理论与实训课成绩、平时表现、班主任意见、专业教师推荐、面试情况等来筛选,从学生积极心态、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考察。

四)融入竞赛的小班强化教学

在强化班内,课程是针对具体赛项开设的,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或拓展课中,安排在第四或五学期,有相应学时和学分,供参赛学生选修,解决以往竞赛培训不在专业课程体系内的学生学分、教师工作量、训练时间、教学监控不好解决的问题,解决以往每年都需单独打报告申请参赛批示的问题,采用小班教学,保障学生充足训练时间和针对性指导。此阶段目标冲刺省赛和国赛,取得好成绩。

在教学条件上,参照竞赛要求,整合常规教学阶段资源,配置竞赛指定工具设备和车型,训练场地封闭,竞赛强化班专用,营造真实竞赛场景。

在教学内容和组织上,通过常规教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竞赛车型的结构原理的知识、检测与维修的知识和技能、简单故障诊断的知识和技能、基本职业素养等,其教学内容大于竞赛内容,以普及为主,掌握基本内容,达到基本要求;本阶段教学内容即竞赛大纲规定内容,但在深度、难度、广度要加强,不能有遗漏,主要以学生训练、相互点评、教师点评、模拟竞赛为主,并辅之以优秀指导教师和专家指导、模拟真实竞赛场景和氛围,请教师和学生围观、校外观摩与交流、与往届获奖选手交流、心理疏导等,通过外界肯定和自我肯定相结合,提升选手自信心[8],提高技能水平、操作熟练度、准确度,提高协调配合度、应变能力、抗压抗挫能力、自信心等。

通过“赛教融合”,参赛选手系统的、连续的学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获得相应学分,指导教师能获得教学计划中的工作量,竞赛设备也服务于课程体系中课程的教学,解决闲置利用率不高问题,对专业教学没有干扰,一切按计划进行;完善相关制度,对学生在大赛中获得荣誉,给予指导教师和学生奖励,在评优评先时加分,对教师职称晋升予以倾斜等,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参赛备赛,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4 结语

职业能力竞赛是重要的职业教育活动,主要的育人方式,国家提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旨在发挥其中竞赛的导向作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将竞赛标准、内容和要求等融入教学,围绕竞赛将教学分为常规教学和分班强化教学,使得教学、竞赛两不误,并把它们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建设、条件建设,把竞赛作为教师教学主要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竞争竞赛意识,真正落实“赛教融合”,解决当前赛教两张皮的问题,实现学生整体水平提高。

基金项目:2020年湖北省职教学会课题“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编号:ZJGB2020060);2021年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课题“基于任务工单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堂革命的研究”(JTZD20-6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Z].2021-04-2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Z].2021-10-12.

[3]王立敏.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46):121-124.

[4]王格,赵金霞,徐卫萍.基于技能竞赛导向的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4-7.

[5]钟双红.基于汽车营销技能大赛赛教融合的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產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2):140-141.

[6]曹登华.适应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课程独立性改革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21(11):31-34.

[7]傅健玲,邱霞,黄龙鹏.基于赛教一体化教学孕育技能精英的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20(07):217-219.

[8]吴锐军,林煜硕,茹奕洪.指导学生参加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竞赛的思考与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8(07):204-206.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
“赛教融合”,改善高职英语教学
浅谈技能竞赛融入日常教学改革的意义
“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赛教融合培养酒店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探究
中职会计专业“以赛促教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经管类统计学课程“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学前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赛教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