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持续改进与完善策略探究

2023-06-11 20:27刘骁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完善策略在线课程高等学校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问题,实现了优质高等教学资源的共享。但立足课程资源的精品化意识,创新观念、模块功能、评价机制、评选指标、运用维护等方面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打造视频资源、优化教学团队、开发配套教材、提供有效支持、创新建设路径等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精品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学校;在线课程;问题解决;精品意识;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3)01-0019-07

Research on Strategies of Continuous Promotion and Perfect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Online Ope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Xiao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46)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era, the number of online ope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increasing, which has met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high-quality learning resources to a large extent and realized the sharing of high-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the high-quality awareness of course resourc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in innovative concepts, module functions, evaluation mechanisms, selection indicators,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online open courses construction, such as, creating video resources, optimizing teaching teams, developing supporting teaching materials, providing effective support and innovating construction path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line courses; Problem solving; Awareness of high-quality ; Strategies of promotion

一、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问题来源

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012年成为世界慕课元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逐步兴起。这种全新的课程及教学模式对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所实施的方式不仅带来的是一次巨大震动,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头,在线开放课程所具有的精品化、精细化、个性化、互动化和参与化特征更加明显,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我国以往传统面授教学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众多大学生对名校名师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催生了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推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建设和应用的在线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MOOC(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二是SPOC(私播课,即小规模限制性课程)[1]。其中,MOOC形式已经成为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2012年到2014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2号)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文件。2019年4月,教育部又发布了《中国慕课行动计划宣言》,提出致力于建设中国慕课“公平之路、共享之路、服务之路、创新之路、合作之路”的发展愿景[2]。2019 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府管理部门角度阐明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一是指出在线教育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明确到2022年,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实现深度融合,在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三是强调构建扶持在线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四是要求形成多元的在线教育管理服务格局。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校级、省级、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2022年5月17日,教育部在线召开第二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3]。面对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学习群体,加快推进精品化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刘 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持续改进与完善策略探究[J].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3,(1).

二、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状

随着在线开放课程在我国的迅速兴起,各高等学校都从各自不同的办学理念出发,开展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一些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共享,使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1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7〕80号)第一批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1月《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涵【2019】1号)第二批推出80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认定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厅涵【2020】18号)第三批推出99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自此我国推出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已达1390门。这些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与运行,其影响力不断得到彰显,“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作用强”已经成为这些课程引领各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广的主要聚焦点。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25万门,注册用户达3.7亿,已经有超过3.3亿人次在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上线了2万门课程,覆盖了13个学科92个专业类,提供900余门多语种课程[4]。部分高等学校和课程开发机构已经自主建成了一些具有高水平的国内慕课平台,其中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智慧职教MOOC学院、好大学在线、超星尔雅、人卫慕课等主要MOOC平台已经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选以来,高等学校“天下名师皆我师”的大学生学习观念已经确立,众多大学生在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依然稀缺的情况下,已经习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终端进行实时与非实时的自主化学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国家出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文件以及国家认证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引领下,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各MOOC平台课程的运行数量也越来越大,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本着“以学为本”的理念,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完善的策略分析研究”课题组對部分学生在不同MOOC平台注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亟需解决的问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课程建设思想缺乏创新观念

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教学创新,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最大化的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已经上线使用的部分在线开放课程的内容学习与分析,这种学习的方法与技术策略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和运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价值取向比较明显。一是以教师教为主导方式的视频教学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二是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不强,教学过程陈述式活动居多,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运用不够。三是教学过程的文本内容搬家现象严重,教师教学过程的内化程度不高。四是整体上缺少课程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与灵活性融为一体的设计,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课堂的教学风格。

(二)课程模块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课程模块化的呈现是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特征。一般情况下,在线开放课程的框架设计主要涵盖课程介绍、课程团队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课程通知、习题库、案例库、教学互动等模块,既提供了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有利于开展线上教学及个人自学,又提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平台,弥补了个性化学习的差异,保障了学习效果[5]。作为在线开放课程,多数课程只关注了音频与视频以及测验模块,其他模块的作用发挥并不明显,许多模块仅停留在形式上,个别课程的一些模块仅仅就是一个摆设。许多课程模块的使用率极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功能无法体现出来。以众多课程的讨论模块为例,与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相关的主贴数量普遍偏少,而且质量不高,应付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与综合讨论区等,尤其是部分模块即使有了主贴,但回复的不及时以及零回复现象比较严重,如果与选课人数的数字相比较,其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即使个别主贴有了回复,但其回复质量普遍较差,很难实现目标愿景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课程讨论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课程评价机制存在偏激现象

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内部动力,不同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部分课程采取的嵌入式问题、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参与、期末考试以及课程资源浏览等评价方式从根本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相比较,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评价内容不太全面。许多评价内容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解与掌握的低级层次上,而体现高级层次的分析、评价、创造等思维高级过程明显不足。二是评价反馈的机制有待完善。在学习过程,对于一些比较简单或者常用的问题,依靠平台的功能基本上能够得到解决;但遇到具有难度与深度的问题平台很难解决。尤其是在交流互动模块,有些学习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但由于教师与学生的时空原因,众多问题不能及时而有效得到解决。三是许多课程由于建设机制缘由,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课程建设与评价,过多地关注了网页的美观或内容的拼凑,基本上谈不上课程的体系化和效果化。四是考核方式隐患较多。许多课程的线上考核,基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比例结合方式,即使考试也处于无人监考与监督的在线测试状态,其信度与效度都不强;由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缘由,平台测验的客观题容易评分,但其主观试题的评分就很难判定;基于选课人数的缘由,许多课程的测验在区分度与难度方面的数值与测验的有效条件相差甚远。尤其是交互方面的考核,只关注数量贴,但无法判定贴子的质量以及有效贴子的数量。

(四)课程建设过于追求评选指标

自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来,许多高等学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获得了一定的光环与荣誉。但在荣誉与光环的背后,我们对其形成性进行评价的话,建设过程的偏差现象也暴露了出来。一是许多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奖,偏离了共建与共享的主题。二是从众多MOOC课程平台来看,许多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名称是与专业培养方案不相符的,其名称是在琢磨评委心理的前提下命名的。三是课程建设的参评意识过于浓厚,忽视了课程支持服务的优质化目标,出现了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逻辑结构不够严谨、课堂授课缺少名师系统讲授等问题。四是部分课程的建设主要依赖于MOOC平台的技术支持与打造,其完成课程所需的经费几乎用在了课程的技术制作以及平台代理推广上,而真正用在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上的经费寥寥无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内容的建设质量。

(五)课程运行维护缺少机制保障

根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目的,在线开放课程在MOOC平台的上线运行仅仅只是教学资源共享的第一步,展示给学习者的是一个课程的表象结构,其所形成的概念、命题、命题网络等只有在运行过程中逐一完善,需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对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比如增加课程学习的知识内容、对试题库的更新、对学生学习过程问题的解答等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之间、教师与管理部门、教师与平台运行机构之间相互沟通与协调的工作量。由于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的时间比较短,我国许多高校在在线开放课程的运行与维护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缺少机制保障,使课程建设团队的工作量不能得到量化的认可。因此,许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后,其维护工作不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成为一个自主化的学习活动,对课程的精品化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精品化的策略分析

建设精品化的在线开放课程已经成为各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高等学校也将精品化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当做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为了建设更多的精品化在线开放课程,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课题组就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精品化的策略做一分析。

(一)瞄准课程建设关键,精心打造视频资源

从已经获得国家级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分析,课程的视频模块是课程最闪烁的亮点,也是课程资源制作的关键与焦点,更是课程建设最难开发的模块。一般来说,学生课程选学的首选就是微课程视频,整个学习过程的重点也是微课程视频。因此,微课程视频的开发与制作应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课程团队应将微课程视频制作定位为“打造”而不是“制作”,既然是“打造”,就应该尽可能的从学生自主化的学习特点出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尽可能多的发挥名师大家的引领作用,而不是团队均摊的视频建设机制。此外,微课程视频的制作一定要运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必要时可进行实质性的非线性编辑,确保每一个微课程视频都以精品化与精细化呈现给每一个学习者。视频所呈现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可视化、结构化和清晰化,特别是那些晦涩、枯燥以及纯理论的内容一定要形象化、简单化、通识化和动态化,不仅要降低学习者的认知难度,更要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最大化地实现知识传播目的。因此,课程视频制作过程,要尽可能地选择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料,力争将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表格、图形、三维动画等可视化效果好的媒体予以具体化。目前,我国在线课程的视频录制模式主要有叠加式、全屏式、可汗式、实景式、情景式、虚拟仿真式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模式是叠加式,这种模式要求授课教师和含有课程内容的背景叠加,全程出现在教学视频中[6],是目前众多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视频模式。因此,视频要充分体现叠加效应,可用动画形式演绎晦涩的理论知识,将电影素材为课程案例使知识点更加形象生动。研究表明,由声音、视频、动画、文本等多素材构建的多维的、动态的立体教学视频能起到加深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与理解的作用[7]。

(二)发挥成员优势作用,优化课程教学团队

既然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就不是一般的课程建设。为了打造精品,就必须从立项开始,注重高质量的团队建设,关注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结构,关注学校教师和合作院校教师结构,关注学历学位结构,关注学缘结构与职称结构,关注名师大家与支持服务教师结构等方面的优化组合,而不是简单的熟人组合、随机组合,更不该是无专业背景的杂乱组合。正因如此,课程团队组合的优势化是课程精品化的可靠保证。从众多上线的在线开放课程来看,课程团队的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背景不一致、名师大家出镜率过低、课程教学环节的不规范、缺少教育技术教师等现象都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品化建设。因此,优质而高效地课程团队建设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精品化的关键。一是从教学理念的转变入手,全方位的提升课程建设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创新,使教师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更加多样化,以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二是构建人才梯队,明确分工合作。一门精品化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优势团队成员共同发力的杰作,是课程主持人、课程骨干教师、课程辅助教师以及技术制作人员各自优势作用发挥的互补结果。其中,课程主讲教师需要有理论经验、实践经验和丰富课堂教学经验,是课程教学团队核心人物,骨干教师是开展课程教学和教学视频拍摄与制作的主力军,课程辅助教师是完成答疑、任务发布和作业批改等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的最关键成员。

(三)确立课程品牌意识,开发课程配套教材

教材是围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学生在选择每一门课程之后,也总是离不开教材这个基本依据。当然,根据在线课程的性质,他不仅指纸质教材,也可以是电子教材。这里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是学生学习过程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纸质教材均在部分学习内容中设置了“微课二维码”,以便使学习者“随扫随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但目前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由于存在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层级方面的差异性,在配套教材方面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现象:一是按照规划教材开发的课程,这类课程生命力很强,应用推广效果很好,是今后应用与推广的重中之重;二是依据非“规划教材”开发的课程,这类课程的教材,影响力较差,生命力不强,是今后开发课程应慎重的课程,也是应用与推广不力的主要原因;三是无教材开发的课程,这类课程,不管质量如何,由于教材的缺失,其推广与应用的空间受到很大影响。虽然有些课程,已经成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但需要尽快按照高等学校教材开发的刚性规定开发配套教材;四是非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学设置的课程,这些课程,许多基于课程评选的需要,只重视了评选与实用性,所以,几乎没有配套教材,所以除了平台资源外,课程资源的系统性较差。这类课程的教材开发一定要慎重进行。一旦被评为省级或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就应尽快开发配套教材。基于以上认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材管理办法,并将其列入评审重要指标。如对已经获得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应公布其使用的教材版本;已获得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如果没有配套教材或者教材影响力不强,应由课程建设学校尽快立项申报并按规划教材要求进行建设。由此可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与推广始终都与优质化的教材资源是分不开的,只有科学化的优质教材作为基本学习依据,学生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才能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四)坚持学生为本观念,提供有效学习支持

学习支持服务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学校课程课堂教学区别最独特的显著标志,也是学生自主化选课和学习的焦点问题。目前,许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与推广受阻,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或者不合理造成的。因此,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是从根本上提升在线开放课程精品化的重要保障。一是简约而便捷的导学服务模块的合理设置,是学生选课与学习的最大外在动力源。一般来说,作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课程介绍、学习指南、常见问题、课程推荐等模块内容不应是有无的问题,应该是打造的问题,更是引领的问题。所以,不仅要体现全面性,更应体现光环性,使学生认识到“我要学”的价值与期待。二是实时与非实时的课程助学服务是课程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学生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基于精品的缘故,内在的渴求心理意识较强,期待通过一线大师或名师的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周围环境所不能获取的优质共享学习资源,在这种期待心理的驱使下,学习的期望值非常高,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发展意识表现比较突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关键问题以及不太明确的问题比较敏感,需要有效的学习支持。期待借助知名高校以及爱课程、学堂在线、智慧树等主要慕课平台上的支持服务系统,来解决自身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刺手问题。因此,各慕课平台上课程的实时与非实时讨论、问题反馈、学习导航、疑难问题解答等学习支持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正因如此,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团队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有效支持极为重要,必须完善适合学生学习特点与课程特点的支持机制與可行化的措施。从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来看,有效地学习支持是许多课程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众多被淘汰的课程大多都是基于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出现的不到位造成的。三是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督学功能是确保学习过程有效化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课程学习过程的每一次实施,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对进度缓慢或有可能弃学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与督促,并及时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地信息反馈。尤其是音频与视频学习过程的完整性监控记录、测验过程的成绩记录、互动过程的成效记录以及小组学习过程的图表分析记录等。这些通过数据化、图表化的结果反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五)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创新课程建设途径

虽然高等学校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但经验与教训是并存的。通过对已经获得的部分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浏览来看,这些课程基本上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而校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创新性上还是不太突出,需要立足创新理念,解放思想,创新建设途径。一是强化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就需要以社会发展的脉搏为根本,以课程的时效性为引领,努力打造与完善课程的光环资源,从多个途径与渠道确保师生及学生之间在讨论模块学习的自由交流互动,尤其是要关注问题发起和答复及时上的诱惑力和聚焦点,确保课程日常维护机制得到真正的运行。必要时可采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强化措施,如设置学习标兵奖、最佳人气奖、进言献策奖、最佳互助进步奖以及电子小奖品等。二是聚焦课程建设特色光环。特色化是各大课程学习平台最具影响力的关键点,也是平台优势作用发挥的根本。因此,特色化的课程学习平台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线上交互活动的重要场域,也是开展精品在线课程导学活动、教师督学、评价促学等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特色化平台的大数据实时分析,不仅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而且能够预测学生学习路径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在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以及优质化的学习资源支持。三是在课程的应用与推广方面,解放思想,抓住各种机遇,从平台之间的相互打通入手,优势互补,携手共进;抓住各种相关会议进行宣传推广;利用各学校或者专业之间的有效联盟,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四是持续关注技术热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如及时补充更新学习资源、监测课程运行情况、发布学习通知和考试要求、及时解答学习者的疑问、即时对资源应用数据进行分析,为课程主持人提供各种学习统计报表等。五是努力提升交互水平。教育科学研究证明,教学活动中的交互与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就要求课程教师团队尽可能的在互动讨论栏目增加教师主贴的数量和组织讨论的次数;及时关注复贴的数量与质量;调整交互环节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安排必要次数的师生网上见面会,增强凝聚力,发挥教师威信的影响力,提升教学效果。六是健全科学化的认证机制。在大学生创业就业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证书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标志,更是创业与就业的重要依据。所以,每位学习者都期盼参加具有认证功能的课程学习,从而取得课程学习认证证书。事实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许多课程都具有认证功能,但并不是所有平台都可以保证免费为学生颁发认证证书,尤其是各大平台在证书认证方面统一性的缺失,对学生课程考核的要求及收费标准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影响到了社会的认可度。因此,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中,应该形成统一标准,强化规范化与系统化意识,以社会的高信誉度赢得社会组织机构、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等对在线教育认证证书的认可,使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更加良好的发展氛围中得到建设与应用推广。

总之,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我国高等学校的“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虽然,各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精品课程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适应众多大学生的学习需要。面对建设与应用过程出现的实质性问题,坚持精品化意识,通过一些列的创新举措,高等学校将会不断推出一批又一批精品化的在线开放课程,为我国高等学校精品化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愿景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莉,等.政府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南方论刊,2022(03):88-90.

[2]郑晓冬,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食品安全”的建设与应用[J].高教论坛,2020(03) :19-21.

[3]高众,等.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达4430万[N].中国教育报,2022-05-18.

[4]杜玉波.努力开创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22(11):25-26.

[5]胡建成.数据分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23):105-108.

[6]顾晓薇,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20(06):77-83.

[7]热孜万古丽·阿巴斯.教育学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04):147-155.

[責任编辑 张宇龙]

[收稿日期]2022-12-16

[作者简介]刘骁(1987— ),陕西省礼泉县人,陕西中医药大学工程师,理学硕士。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青年课题“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完善的策略分析研究”(编号:SGH21Q031)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完善策略在线课程高等学校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与完善策略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探究现代管理环境下房地产公司会计管理完善策略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相结合的改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