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的代名词

2023-06-12 06:59代雪晶
旅游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烛台银器蜡烛

代雪晶

中世纪以后,西方银器渐成风尚,经过近千年的演变,英国成为西方经典银器的发源地,“珍宝:从文艺复兴到维多利亚——英国V&A 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精选英国银器17 件(套),从宴饮用具、照明用具两种类型为观众呈现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维多利亚时期英国银器的工艺风尚、社会功用与时代流变,折射出英国五百年间的社会历史信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奢华璀璨的历史画卷。

技艺精湛的工匠引领时尚工艺的新风尚。

自英王查理三世开始,英国银器日益注重装饰性。1685 年,法国天主教国王路易十四撤销了《南特赦令》,数以千计的法国新教徒(他们也被称作“胡格诺派”)被迫移民到英国,其中,许多技术熟练且深受法国审美品味影响的工匠定居在北欧和俄国,间接地推动了伦敦、阿姆斯特丹等地奢华工艺品生产中心在18 世纪的迅速崛起。20 世纪,胡格诺派工匠制作的英国金银器已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其中最著名的工匠便是保罗·德·拉梅里(Paul de Lamerie),展览中展出的一对洛可可式孔雀饰烛台即为保罗的作品。

日益广泛的受众让银器成为英国社会王室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身份地位的新表征。

自16 世纪起,随着欧洲财富水平的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用银器款待宾客在当时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奢华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基本日常生活。金银器曾是王室贵族的专用器物。然而,靠买卖奴隶或银行业而发家致富的新兴阶层,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开始紧随王室贵族最流行的宴会风格,定制专属的银器,银器被广泛使用。

设计时尚的弄潮儿全景化再现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西方艺术流派。

银质工艺品紧跟时尚和设计潮流,创作出了与时代风尚同频共振的工艺精品之作。这些艺术珍品或摆放在餐桌或客厅的边柜上,或放在陈列柜上层或是挂在壁炉上方的墙面上用于照明,或置于餐桌中心用于摆放菜肴。这些造型独特的器具,折射著主人的审美品味,更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为今天的我们再现了欧洲逝去的五百年风尚。我们将通过宴饮用具、照明用具两类不同的器类去欣赏这些英国银器的工艺风尚、社会功用与时代流变。

【宴饮用具】

自17 世纪90 年代起,烹饪艺术在法国与欧洲其它地域得到发展,从而上菜方式亦发生改变。奢华繁冗的晚宴由若干道菜品组成,每道菜都富有创意,并配有专属餐具,如盛汤容器、多层饰盘、船型调味容器及调味品套具等,这些餐桌上的器皿造型考究,制作精美,有别于传统的放在旁边餐柜的自助式餐具。同时,冷酒器也从大容量的落地箱式器皿演变为可以放在餐桌上的独立酒具。

用于冷却瓶装葡萄酒的大型银制水槽在17 世纪末到18 世纪初非常流行。展览中展出的一件精美的冷酒器,体型硕大,高66.3 厘米,宽89.4 厘米,可用于盛放冰块,将置于器身内的瓶装葡萄酒冷却,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冰箱。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品,英国贵族所用的银器会请技艺高超的匠人打制,为显示器物所有者的尊贵地位,也会在银器上打印有铭文及家族徽志。这件冷酒器施加了不同的纹章标识,先后有伊丽莎白·布兰德和她的儿子詹姆斯的标识,而最后施加的盾徽则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三子的徽章。作为一件王室用具,这件器物被描述为“一件精美的储酒器,器身突显花彩树叶、雄狮、狮首衔环等浮雕纹饰,下部以雄狮腿器足支撑器身”,雕饰繁缛,工艺精湛,一派王家气息。

作为法国烹饪艺术革新的一件代表性器物,盛汤容器在17 世纪90 年代在法国首次亮相并于18 世纪20 年代传入英国。这些装饰奢华的盛汤容器很难界定其实际用途。展览展出的这件盛汤容器曾为四件套之一,它是新埃及风格的英国银器中最为壮丽华贵的代表之一。器身装饰有翼法老面具、有翼狮子足底,器身中央描绘有埃及众神,器柄则装饰有巴比伦风格的以弗所阿尔忒弥斯女神和坐狮。这种装饰风格流行于1798 年拿破仑远征埃及败走之后。这件容器为国王乔治三世的儿子欧内斯特·奥古斯都(1771—1851)所有,为了不让这件王室用器流入其侄女维多利亚女王手中,他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器身上,以展示器物所有权。

作为餐桌中央的装饰品,多层饰盘成为18 世纪英国宴饮银器的标志性器物。多层饰盘通常被置于餐桌中心,小篮子用于盛放水果或点心,而小托盘则被用于摆放烛台。展览展出的这件器物以洛可可式样的缠枝花卉及贝壳交织组合,顶部用菠萝装饰,整体呈中国宝塔样式。这种宝塔常见于英国花园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对英国时尚风潮的影响。自17 世纪末,菠萝传到英国并开始在英国种植后,这种水果在建筑和装饰艺术中都是财富的象征。

进入大航海时代后,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达和商品的流通,优雅地享用下午茶成为风靡欧洲上层社会的社交方式。除盛大的晚宴外,社交活动中还出现了盛装这些奢华茶点的新器皿,如储存茶叶的茶罐、煮茶的茶壶等随之流行起来。自18 世纪20 年代起,茶叶套罐通常以3 件为一套,分别用于储存红茶、绿茶、混合茶叶或糖。由于茶叶价格昂贵,因此会给茶罐配锁,后来也将茶罐存放在带锁的木柜中。1710 年左右,银质茶壶已成为日常饮茶的常规器具,它用来烧沏茶的热水,通常由家里的女主人在客厅沏茶招待客人。同时期的艺术绘画中常见茶壶被放置于临近茶台的架子或茶桌上,以便于倒水泡茶使用。据有关研究统计,著名的银匠保罗·德·拉梅里(Paulde Lamerie) 在1713 至1751 年间曾制作了约40个茶壶。

18 世纪,饮用巧克力渐成风尚,巧克力壶日渐丰富。不同于其他容器,巧克力壶的壶盖顶可揭开,从中插入搅拌棒将巧克力搅拌均匀。展览展出的巧克力壶具有典型的英国洛可可式风格,给人一种舒适优雅的美感。贝壳、缠枝花卉和海洋生物鳞片状的装饰纹样绕着器身盘旋而上,隐约呈现出一只孔雀造型。壶的引流口以鸭嘴形装饰,这是当时的典型特点,这种装饰被多家制造商反复用于咖啡壶和巧克力壶嘴处。与巧克力壶搭配使用的则是一件巧克力杯。17 世纪80 年代开始,巴黎大量进口东方瓷器,工匠们将其镀银后加工美化,使其更具欧洲风格。从日本进口的伊万里瓷,经过法国银匠的加工后,制作成了一件瓷器嵌银的器具。喝热巧克力的杯子常用东方陶瓷制成,这种潮流风尚一直延续至十九世纪,直到欧洲一些工厂生产了更为贵重且引领潮流的产品。他们设计并采用了一种“防震”式产品,以避免搅拌者因手抖或在旅行时因颠簸将巧克力溢出。

【照明用具】

在西方世界,1879 年愛迪生改进电灯之前,由于银器制品可以增强和反射光芒,提高和映射室内烛光,因此长期以来被制成蜡烛的容器。这些银制蜡烛容器主要以两种方式在房间里出现:一种方式是,制成蜡烛台放在光滑平面上(比如桌子),并配有剪蜡烛芯的专用剪刀,以避免形成过多的烟雾;另一种方式则是制成壁灯安装在墙面上,17 世纪中期至18 世纪晚期,胡格诺派银匠将这种时尚引入英格兰,它不再是原来那种简单的背板,壁灯成为室内设计重要的装饰陈设。王室宫殿和贵族房间内还有悬吊在天花板上的银质吊灯,但这种存世器物十分罕见。

在当时,蜡烛是一种昂贵的商品,最好的是用蜂蜡制成的,而用黄脂或鲸油制作而成的蜡烛则相对便宜,但仍然非常昂贵。19 世纪20 年代无烟灯芯发明之前,人们多用蜡烛芯剪刀切断烛芯,以防止火焰燃烧得太快或产生太多的烟。银器制造者制作了专门用于修剪蜡烛芯的剪刀,用于随时剪断过长的蜡烛芯,从而减少蜡烛的消耗。

烛台在欧洲人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用具,由底座、烛台头及连接件组成。在17 世纪和18 世纪,烛台通常是成对或成套制成,有时受王室委任制作的烛台能多达几十个烛台。烛台头有单头与多头之分。多头烛台点燃的蜡烛数量较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主人的经济地位。从单头烛台的发展趋势来看,烛台的高度呈增高的趋势,早期仅有几厘米,后达到十几厘米,再后来达到30 厘米或更高。展览中展出了一对高达23 厘米的洛可可式孔雀饰烛台,代表了18 世纪30 年代和40 年代伦敦银器生产的典型风格,带有洛可可式风格的元素,如贝壳、缠枝和花卉。展览中还展出了一对多叶枝状大烛台,这对烛台最初是1 套4 件组合,现仅存两件。

除作为实用器被使用外,烛台还被制作成陈设用品,本展览中展出了一件特威代尔表彰纪念物,整件器物体型硕大,重达38 公斤,由十三条分枝的大烛台组成,代表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对纪念性陈设器的最高审美品味。

“ 珍宝: 从文艺复兴到维多利亚—— 英国V&A 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呈现的是西方银器发展史的一个面向,从中可以读出英国的社会变迁史与时尚发展史,经由此,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管窥西方社会的窗口。

猜你喜欢
烛台银器蜡烛
俄罗斯银器有多少种装饰手法
神奇蜡烛
水晶烛台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另一个烛台
上帝的烛台
老银器漫谈—小议地域特色之徽州老银器
白银之美 曲水流觞
刘玉平:东西方银器的鉴赏和收藏
天使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