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生产:ChatGPT“破圈”的网络扩散研究

2023-06-12 16:06张洪忠王彦博赵秀丽
现代出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破圈

张洪忠 王彦博 赵秀丽

内容摘要:ChatGPT“破圈”传播是2023年初网络热点话题。利用互联网搜索指数分析ChatGPT海内外网络扩散的特征,提出“热度斜率”概念解读网络扩散趋势,发现以中文为主的百度是谷歌热度斜率的近6倍,形成ChatGPT短期爆发“破圈”;在时间维度上扩散有三个阶段:短暂预热期、冷静观望期、突然破圈期;采集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国内“破圈”的话题内容发现,传播初期是以技术理性为主导,爆发期是市场与资本话题的急速“破圈”。

关键词:ChatGPT;破圈;网络扩散;热度斜率;主题分析

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3.02.002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法

“故事发生在2025年。孤独写手西奥多自从和妻子分手后,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偶然机会接触到一款先进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OS1,它的化身名叫萨曼莎,拥有迷人的声线,既风趣幽默又善解人意,能够通过和人类对话,不断丰富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她学习和进化的速度让西奥多非常惊讶,很快两人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人机友谊最终发展成为一段不被理解的奇异爱情。”

这段情节来自2013年的科幻爱情电影《她》,讲述了一个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故事。影片中的人工智能不仅能与人类自由交谈,还具有自我意识。但事实上,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还处于约翰·塞尔(J. R. Searle)所谓的弱人工智能阶段。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科幻”的范畴,这些影视剧中脑洞大开的人工智能想象,正在真实世界中逐渐变为 “现实”。

2022年11月30日,美国科技公司OpenAI发布了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一款支持自然语言对话的AI聊天机器人,不仅能聊天解闷、答疑解惑,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能胜任写论文、作诗、编程序等复杂的创造性任务,似乎“无所不能”。ChatGPT一出现便引爆科技圈,仅5天时间注册用户数就突破了100万,成为AI界新宠。两个月后月活跃用户数达1亿,迅速爆火“破圈”,跻身明星级产品阵营。相比之下,同样是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亿,TikTok花了9个月,而Instagram则花了30个月,ChatGPT凭借2个月时间再创纪录,跃升史上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消费级产品。

从技术呈现特点来看,ChatGPT具备连续多轮交互对话的能力,这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是算力提升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基于GPT模型,ChatGPT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内容提供更准确、更贴合语境的回答,同时机器似乎也具有“记忆”,能够对同一话题进行多次回应。多轮对话解决了之前对话系统只能进行僵硬的“一问一答”式对话、无法存留“记忆”等问题,这对于该类产品来讲是一种质的提升。对于用户而言,多轮对话也有助于形成连贯的交流感,使机器和人可以进入一定的对话场景之中,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更进一步来看,也正是由于这种近乎“真实”的对话体验,ChatGPT可以在与用户对话的过程中建立社交连接,从而建构起人与机器的准社会交往关系。

在科技發展史中,曾有很多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或产品诞生,如克隆技术、量子计算机、AlphaGo、3D打印、区块链技术、5G、VR、AR等,很多产品都是经过数年的积淀,才被大众广泛接受,有的甚至还在思考如何加速产品普及的速度。但ChatGPT在极短时间内便引起了全球关注,并有上亿用户,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传播现象。根据美国进步中心技术政策副总裁亚当·康纳(Adam Conner)的说法,ChatGPT迅速流行起来,是因为它是同类AI技术中首批以公众可以理解的方式向社会开放的技术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生成性的,它以普通人最易理解的文本方式生成输出,而不是只输出代码或数据。 学习成本低、交互方式简单是体验层面的影响因素,而网络扩散也是用户数量激增的有效推力,有关ChatGPT的报道闻风而起,资本市场蠢蠢欲动,社交媒体更是激烈讨论。促成此次“破圈”传播是泡沫性的偶然、资本炒作的使然,还是AIGC(AI GeneratedContent)技术发展的必然,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传播规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从ChatGPT“破圈”现象切入,以众多讨论ChatGPT的微博话题为研究对象,探讨ChatGPT火爆全网的传播特征与规律,以期回答以下问题:第一,ChatGPT海内外的网络扩散呈现何种特征?第二,ChatGPT在国内社交媒体迅速“破圈”的主体特征是什么?第三,ChatGPT的爆火体现出什么样的热点传播规律?第四,对照专家解读,分析网络破圈话题的理性程度。

本研究使用Python爬虫采集了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2月23日包含“ChatGPT”关键词的所有原创微博,共获取40 948条微博原文及与之对应的发布时间、点赞数、评论数、转发数等数据,清洗后得到7 478条有效微博原文。研究主要使用基于Python环境的Jieba中文分词库对微博文本进行分词与统计,进一步使用布劳恩与克拉克(Braun &Clarke)的六步主题分析法,借助NVivo11软件对微博文本进行主题分类与剖析;使用质性文本分析法深入了解学界对ChatGPT热点主题的理性反思。操作细节在文中报告研究发现时具体说明。

二、海内外网络扩散特征

扩散是指一项创新在社会系统中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和渠道逐渐传播和普及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涉及社会系统的各个成员,从而促进创新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推广和发展。ChatGPT作为AI领域的创新应用,一出现便迅速引爆全球,影响力突破科技圈层扩散至普通大众,在海内外掀起了一场AI风暴。

本研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放平台, 以“ChatGPT”为关键词,时间设定在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2月23日,通过Google Trends和百度指数数据共享平台,分析网民对ChatGPT的搜索热度,进一步探究ChatGPT在海内外网络空间中的扩散特征。

(一)ChatGPT海外网络扩散特征:“平缓式”升温

图1为“ChatGPT”的Google搜索热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热度分值)。整体来看,自2022年11月30日ChatGPT公开发布以来,ChatGPT的海外网络搜索热度趋势稳定,呈逐步上升态势。其中,美国作为ChatGPT的诞生地,具备最先体验这一创新产品的先天优势,在ChatGPT问世前期,出现了一波搜索热潮,热度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与全球整体趋势持平,后续开始保持相同的扩散速度。综合以上分析,ChatGPT的海外扩散呈现“平缓式”持续升温趋势。

在Google上搜索ChatGPT全球热度区域分布情况发现,中国独占鳌头,遥遥领先位列第一,搜索热度高达100分,成为全球ChatGPT关注度最高的国家,且远超其他区域。同期,美国搜索热度仅为8分,位列35。进一步分析,根据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相关管理规定,中国访问Google搜索有诸多限制,在此背景下,中国依然引领ChatGPT海外热搜榜首,国内市场的狂热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二)ChatGPT国内网络扩散特征:“陡峭式”破圈

图2为百度指数中ChatGPT关键词搜索趋势图(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搜索指数)。整体来看,ChatGPT的热度在国内并非持续升温,随着时间的变化,搜索热度出现了显著的阶段性分层。

第一阶段,短暂预热期。百度指数数据显示,2022年11月30日ChatGPT公开发布,12月5日国内出现ChatGPT首波热搜,之后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搜索热潮。此阶段ChatGPT的网络扩散主要借助大众的猎奇心理,通过渲染ChatGPT的强大功能,掀起了一场AIGC舆论风暴,技术专家、知识博主以及大批意见领袖纷纷对其功能特性大加赞赏,尤其高度评价了其未来的市场价值,甚至有人认为ChatGPT有望取代未来的搜索引擎。

第二阶段,冷静观望期。该阶段舆论热潮逐渐趋于平静,从2022年12月中下旬一直持续到了2023年1月底。人们开始冷静思考,深入体验ChatGPT的“神奇魔法”,各种花式玩法频现。网友开始探讨ChatGPT如何解放生产力,业界人士开始思考AI企业的发展路径,以及AIGC在国内的可发展性。

第三阶段,突然破圈期。2023年1月底至2月初,“ChatGPT今年1月份月活跃用户突破1亿”“微软宣布颠覆搜索引擎,集成ChatGPT的下一代搜索引擎Ne w B i n g即将发布”“国产ChatGPT何时推出”“国内科技公司扎堆入场”“百度宣布即将推出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等内容相继登上热搜,ChatGPT瞬间引爆全网,急速“破圈”,搜索热度直线升温。综合各阶段变化趋势来看,ChatGPT在国内的表现相对“慢热”,经过一段时间的话题发酵,突然出现“陡峭式”破圈现象。

(三)海内外网络扩散的热度斜率比较

图3为同一时间段内ChatGPT海内外网络扩散趋势双Y轴图(横轴代表时间,左纵轴代表GoogleTrends搜索热度,右纵轴代表百度搜索指数)。从时间分布来看,ChatGPT的网络扩散特征差异化明显,海外热度随时间平稳上升,未出现较大波动;国内扩散趋势则出现较大起伏,前期较长时间不温不火,后短期内惊现“陡峭式”飙升趋势。为进一步对比分析ChatGPT海内外网络扩散现象,我们引入数学模型,提出了“热度斜率”的概念。“热度斜率”指两个热度节点间直线与横坐标轴间的斜率,即热度斜率等于直线与坐标轴正向夹角的正切值,代表一段时间内热度扩散的速度。热度斜率的绝对值越大,直线越陡峭,表示热度扩散得越快,热度斜率为正代表热度上升,负值代表热度下降。

根据ChatGPT海内外的网络扩散特征,我们对上述两组数据进行抽象化处理,将Goo g l eTrends搜索热度和百度搜索指数统一为网络扩散“热度”,将各自热度最高点对应热度值设定为1,以此标准化处理其余数据点。我们选择每条曲线最高点和最高点前面的一个最低点作为热度趋势线,分别计算热度斜率。如图4,两条趋势线的夹角分别为α1和α2,则Goggle Trends热度斜率kAB= tanα1 = 0.012,百度指数热度斜率kCD = tanα2 =0.071,热度斜率比β = kCD/kAB = 5.917。

综合热度斜率与时间维度分析发现:

ChatGPT海外网络扩散达峰值的速度明显落后于国内,但热度持续时间长;百度指数热度斜率是Goggle Trends的近6倍,說明国内网络扩散具有短期高爆发度的特征;从最高点至终点(以统计日期为止)趋势线来看,国内热度提前开始降温,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海外,呈现出“大起大落”的趋势,同时也折射出国内热度持久性不足的特点。此外,两条趋势线接近平行,则热度斜率近似相同,说明尽管国内热度提前大幅降温,但海内外热度下降速度基本一致。

概括来讲, 热度斜率的对比进一步量化了C h a t G P T海内外网络扩散的差异化现象,ChatGPT国内破圈“爆发度高,持久力弱”的主体特征凸显。相较之下,ChatGPT海外网络扩散趋势稳定,且持续性更强。

三、ChatGPT国内网络传播的主题分析

为深入研究ChatGPT国内网络扩散的高爆发度特征,本研究从时间维度出发,对ChatGPT的国内传播热点内容展开主题分析。

(一)文本热点分析

首先对全量微博内容文本进行高频词分析。通过文本清洗去除了特殊符号(“ #”、表情符号等)、停用词以及“C h a t G P T”等高频基础词,使用J i e b a 中文分词库分词,并进行词频统计。词频前1 0 0 如图5 所示,“ A I ”(5 1 0 5 次)、“ 人工智能”(4 6 2 4次) 、“ 科技” ( 3 2 5 2 次) 、“ 技术”(3 0 9 3 次)、“ 模型”(2 1 3 3 次)、“ 概念”(1 9 9 7 次)、“ 股份”(1 8 1 9 次)、“O p e n A I”(1 7 4 8次)、“人类”(1 7 2 5次)、“板块”(1 722次)、“市场”(1 715次)、“数据”(1 713次)、“中国”(1 681次) 、“ 应用” ( 1 6 8 0 次) 、“ 智能”(1 6 0 0次)、“产品”(1 5 2 4次)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总体来看,C h a t G P T的国内讨论热点主要集中在技术与产品使用、科技概念、资本市场、国内应用等方面,与“国产C h a t G P T 何时推出”“国内科技公司扎堆入场”“百度宣布即将推出类Ch a tGPT项目”等热搜主题相呼应。

统计数据显示,7 478条原创微博中大部分“转赞评”数据极低。既有研究表明,转发量是衡量微博热度的关键性指标,本文重在探究相关微博的话题焦点,分析引发ChatGPT快速破圈的主题趋势,故以聚焦热点为原则,选择转发量大于100的342条微博原文纳入主题分析,借助NVivo11软件和布劳恩与克拉克的方法完成主题分析六步骤——熟悉原始数据、构建次级主题、寻找潜在主题、回顾潜在主题、定义和命名主题、撰写研究结论。研究最后共得到9个主题,17个次级主题,具体见表1。

(二)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法指一种识别、分析和报告数据中集中主题的方法,其不仅可以最小限度地组织和描述数据集中的丰富细节,还可以深入解释研究主题的各个方面。 受过往利用在线数据开展质性主题分析研究的启发,本研究通过主题分析法对ChatGPT热门微博进行主题分类,并进一步按时间维度展开主题趋势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7 478条原创微博中大部分“转赞评”数据极低。既有研究表明,转发量是衡量微博热度的关键性指标,本文重在探究相关微博的话题焦点,分析引发ChatGPT快速破圈的主题趋势,故以聚焦热点为原则,选择转发量大于100的342条微博原文纳入主题分析,借助NVivo11软件和布劳恩与克拉克的方法完成主题分析六步骤——熟悉原始数据、构建次级主题、寻找潜在主题、回顾潜在主题、定义和命名主题、撰写研究结论。研究最后共得到9个主题,17个次级主题,具体见表1。

四、国内主题网络扩散的阶段分析

根据上文提及的国内扩散三阶段,透过时间维度进一步观察ChatGPT传播主题趋势与整体传播热度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ChatGPT火热传播背后的话题分布特征(见图6)。

具体来说,第一阶段“短暂预热期”时间跨度为2022年11月30日至2022年12月16日;第二阶段“冷静观望期”时间跨度为2022年12月17日至2023年1月29日;第三阶段“突然破圈期”时间跨度为2023年1月30日至2023年2月23日。

鉴于第一、二阶段整体热度较低, 且为ChatGPT概念传播的铺垫时段,故将其合并为“传播初始期”。第三阶段整体传播热度较高,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其传播主题趋势,故将其等距划分为三个子阶段,以供进一步发现其中的传播规律。各阶段主体占比分析见图7。

(一)ChatGPT传播初始:技术讨论为主

在ChatGPT概念传播的“短暂预热期”中,排名前四位的传播主题为功能强大(21.6%)、基础信息(21.6%)、行业想象(18.9%)与市场中立(10.8%),其中前三名均为技术探讨维度。分析发现,此时社交媒体舆论热点聚焦新技术本身,主要包括科普介绍、功能试用、体验反馈等话题,整体以理性的技术探讨为主。而在ChatGPT概念传播的“冷静观望期”中,以技术理性为整体特征的讨论趋势更为明显,主题分布依次为功能强大(34.0%)、基础信息(14.0%)、行业想象(14.0%)与其他话题(14.0%)。综合来看,基于技术探讨维度的主题占比高达86%,其中以赞美ChatGPT功能之强大为主线话题。

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就“技术探讨”这一主题分类维度观察ChatGPT概念传播的初始情况,结果发现:在“短暂预热期”和“冷静观望期”中,产品认可类信息占比分别为53.6%和72.7%,远超同阶段科普介绍类信息的35.7%和24.6%,而产品批评类占比分别为10.0%和3.0%。由此可见,对这个刚出现不久的科技新品,国内舆论最开始便以技术乐观为主导,认为此项AI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成果。同麦克卢汉的技术乐观主义态度一样,大众对这项新媒介技术的前景十分看好。

继续深入分析“ 产品认可” 主题发现:“传播初始期”大部分博主(“短暫预热期”中53.3%,“冷静观望期”中70.8%)都是对产品本身的某项功能进行称赞,如“会聊天、会创作、功能令人心服口服”等;其余小部分博主则专注于ChatGPT未来可能对某类行业产生改变的想象之中,如认为ChatGPT将取代程序员、普通文员、基础教育教师等人类工作。此外,还有大量微博称其为“AIGC里程碑”,认为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平台的内容生产模式将从传统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和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模式向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模式转变,而该模式也拥有效率高、质量稳定、节省成本和可拓展性强等优势,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国内技术研发重点关注的未来产业领域。

总的来说, 在C h a t G P T 概念“ 传播初始期”,整体的舆论环境仍以围绕产品本身的技术讨论为主,包括基本科普介绍、产品新功能使用体验、产品未来发展前景想象等,资本市场声音并不凸显。

(二)ChatGPT传播“破圈”:资本与产业想象话题的概念炒作

本文将ChatGPT概念传播“突然破圈期”均分为三个子阶段。其中子阶段一(2023年1月30日至2023年2月6日)ChatGPT概念传播前四名的主题依次为鼓励研发(23.1%)、资本鼓吹(16.3%)、功能强大(13.1%)与行业想象(10.6%)。由图2可知,这一时间段为ChatGPT概念传播热度的突然攀升期,而其主要主题也成了前两个阶段未高比例出现过的“鼓励研发”与“资本鼓吹”。

子阶段二(2 023年2月7日至2023年2月1 4日)ChatGPT概念传播前四名的主题依次为资本鼓吹(18.8%)、功能强大(14.1%)、其他话题(14.1%)与潜力产品(12.5%)。“资本鼓吹”依旧为子阶段讨论主题的第一名,但其余基于技术探讨的主题占比亦紧随其后。由图2可知,在子阶段二,ChatGPT概念的传播在后期呈现出“急速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关联为是资本狂欢视角的传播退场导致了ChatGPT概念本身传播热度的提前“降温”。

子阶段三(2023年2月15日至2023年2月23日)ChatGPT概念传播前四名的主题依次为功能强大(14.8%)、行业想象(14.2%)、其他话题(11.0%)与基础信息(10.3%)。可见在这一阶段资本市场炒作开始退出舆论主场,基于技术探讨的舆论话题开始重归主导。由图2可知,在子阶段三,ChatGPT概念的传播已开始“平稳下降”。在缺少了资本狂欢的隐形传播推力背景下,ChatGPT概念的传播热度也开始回到正常传播趋势。

综合可知,针对ChatGPT在第三阶段“突然破圈期”,其传播热度曲线的陡然攀升、急速下降都与“鼓励研发”和“资本鼓吹”这两个资本狂欢类主题在舆论环境中的占比相关。深入分析典型的“资本鼓吹”主题关键词,发现主要是围绕没有证据支撑的盲目口号——“颠覆级技术革命”“即将产生人格意识”“全人类的危机时刻”等。

这一由资本主导的传播热度变化,让研究者联想到VR产业在2016年的资本冰火两重天。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初VR瞬间火热,资本蜂拥而至;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下半年VR产业资本渐冻,一系列VR企业裁员、欠薪、倒闭。 舆论环境鼓吹起的资本泡沫,在现实市场环境证实下迅速破碎。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准,VR产业的变化提醒市场不要把一项实际仍在第一阶段少量创新者使用的新技术,盲目通过传播让社会提前认知为是已在社会大众使用的第三或第四阶段。这种认知错位只会让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遭遇冷冻。

总的来说,从传播学角度考虑,我们在关注ChatGPT产品的同时首先需要了解当前中国社交媒体呈现的舆论环境,辨别背后的舆论推手,识别其破圈传播中隐藏的资本泡沫风险,从理性中立的角度看待ChatGPT的發展。

(三)ChatGPT传播全程:“蹭热点”成为网络扩散隐形驱动力

“蹭热点”指借助社会热门话题、热点事件等设置议题,传播本部门的业务和内容,实现借势营销的新媒体传播方式。 由图2可知,在ChatGPT概念传播的下降趋势期,即第二阶段“冷静观望期”和第三阶段“突然破圈期”的子阶段二和子阶段三中“其他主题”这一背景提及的传播主题都在舆论场占比前四名中占有一席之位。此“其他主题”指此条博文虽然提及ChatGPT,但主要讨论的对象是其他既无关ChatGPT技术本身,亦无关ChatGPT市场表现的主题,如中国教育方式、复旦起名是否侵权等。总的来说,ChatGPT传播全程中出现了大量无关主题“蹭热点”辅助传播的现象。从无关主题自身的传播效果来看,由于本文的编码材料要求为在微博平台上转发超过100的高热度微博原文,可见这种“蹭热点”方式成功帮助其他多元主题获得了社交媒体网民的关注,通过“蹭热点”创造了“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而就ChatGPT概念本身的传播来看,在ChatGPT传播的下降趋势期,虽然没有了资本视角在其中的传播助力,但其他“蹭热点”主题在某种程度上也保持了ChatGPT概念的基本热度,即“蹭热点”除了使其他主题能借助ChatGPT得到关注以外,也使ChatGPT本身的热度保持了稳定。“蹭热点”作为一种传播的双向循环模式,间接成为ChatGPT概念完成“破圈”传播的重要推力。

五、学界回响:技术理性视角下ChatGPT热度的重新审视

在网络追捧与感性想象交杂的舆论环境下,认知ChatGPT及其所代表的AIGC发展浪潮,更需要基于技术理性重新审视ChatGPT的“过热”现象。ChatGPT在社会层面的话题热度呼唤学理基础之上的回应与引导,学界围绕ChatGPT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跨领域的研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更是以“解码ChatGPT”特别策划的方式集合了来自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哲学以及法学等学科领域对于ChatGPT的洞见与思考。

为进一步从技术理性视角反思ChatGPT热潮,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组织了“新闻传播学如何认识‘ChatGPT”主题沙龙活动,围绕ChatGPT的技术逻辑、行业影响以及ChatGPT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等话题,与来自自然语言处理、新闻传播学以及跨学科领域的9位专家展开深度讨论。此外,我们同时收集了学界的其他专家观点,综合以上学界材料,以文本分析的方式提炼其中回应社会舆论的观点,进一步帮助我们透过舆论泡沫,以更加全面理性的视角审视ChatGPT。

(一)技术认知:发展前景广阔的阶段性成果

对于ChatGPT,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许小可以“不一定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但一定是一项人工智能领域里里程碑式的通用性应用”概括他的看法,因为ChatGPT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出圈。他认为,ChatGPT将为新闻传播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于如财经新闻中的股市数据信息、体育新闻中的赛报信息的新闻内容而言,ChatGPT的应用将带来更低成本的内容生产。此外,GPT模型支持的多模态内容生成应用于新闻传播业,也将对新闻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C h a t G P T 在新闻传播领域以外, 同样为知识生产引入了新的模式。在进化的智能水平支持下,C h a t G P T可以根据人们想要了解的内容,将既有信息进行整合生成回应内容,这种交流机制能够与传播的丹斯螺旋模式中对话双方信息量和认知域不断扩大的意涵相勾连。这使得与C h a t G P T的人机交流具有了刺激灵感创造兴趣的价值。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葆华看来,ChatGPT通过对信息进行强调情境化和意义的高度整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知识媒介。

同时,ChatGPT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专家、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黄民烈认为,ChatGPT在功能性上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在AI与人和谐共融的时代,对话系统除了具备信息获取能力,也需要情感社交能力。因此,ChatGPT的未来方向,将是发展为有人格的对话系统,在精神层面体现出以人设、风格为代表的类人社交属性,从而能够实现社交情感陪伴的功能。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邹军则认为,ChatGPT融入必应搜索引擎,将使新必应成为搜索、浏览与聊天三大功能的结合体,形成有别于传统搜索引擎的信息搜寻新方式,同时还能提供创意灵感。进而言之,ChatGPT将改变信息的搜寻方式,在一定的新闻规制政策背景下,ChatGPT能够带来提问式新闻的新前景,即结合用户个性化的咨询整合现有信息生成最终的新闻内容。

(二)市场喧哗:鼓吹炒作内容折射资本心态

在商业资本介入的舆论场域中,舆论风向与资本心态息息相关,因而社会对ChatGPT讨论的全貌,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资本心态的侧写。总体而言,面对ChatGPT及其背后的AIGC发展浪潮,国内市场资本多以项目导向的方式看待,而海外市场有更多团队以事业导向的方式看待。事业导向以研发向通用型人工智能靠拢的产品为目标,而项目导向以产品的商业化落地为目标。事业导向与项目导向理念的差异导致了海外资本敢于在长研发周期内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而国内资本出于成果出现之前的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更多扮演追逐者的角色。这种成果出现前资本长期投入与成果出现后资本追逐式投入的差异,正与ChatGPT在海内外舆论场中热度曲线的差异暗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从探险精神的视角入手观察ChatGPT的出现,认为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原创是一场需要承担物质风险的精神探险。而黄民烈则从ChatGPT的研发经历入手,指出OpenAI在长周期的研发过程中收集起大量的用户数据,并进行持续的模型优化,从而建立起了用户、数据与模型之间的闭环飞轮,这一闭环是ChatGPT在智能水平与应用体验上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闭环形成的过程,一方面需要资金的投入量以获取支持模型迭代的算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投入的稳定性以逐步启动良性循环的运转。因此,实现技术发展与社会讨论良性互动,在国内资本空降AIGC领域带动ChatGPT讨论热度井喷的同时,更需要市场和舆论秉持长期主义对AIGC技术投入长期稳定的关注。

(三)技术恐慌:未来畅想中个体的价值焦虑

如前文所述,在资本带动下ChatGPT话题度飙升,围绕产品展开的讨论也相应增多,这些内容中不乏对ChatGPT功能的认可与ChatGPT工具化使用可能带来的行业重构等声音。个体在这些议题中的参与和发声,既是融入信息环境的主动选择,也是关照自身价值的被动反应。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成军认为,社会广泛参与讨论ChatGPT,其行动的逻辑内核是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取代所引发的焦虑,背后隐藏着一种由来已久的经济叙事。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高奇琦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ChatGPT确乎已经对初级的文案写作、法律辅助、交流沟通等简单工作形成替代效应。 参照工业革命初期卢德运动中工人对大生产机器的敌视态度与破坏行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普罗大众面对技术革新而生发的讨论,也可以从因社会行业变革而产生的个体价值焦虑角度进行理解。从职业被取代的失业忧虑,到更深的對人自身主体价值的思考,其动因都与ChatGPT及AIGC浪潮可能带来的价值冲击有关。

然而, 在人机共生局面越来越近的背景下,感性的讨论并无益于对人机关系的重估,对ChatGPT的祛魅与对人主体价值的再认识可能是社会讨论中更应注意的话题。ChatGPT因其使普通用户切身感受到“智能生成”使用体验而被附魅,但用户应以技术逻辑为基础认识到ChatGPT功能的实现依旧需要人的引导。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吴晔认为,ChatGPT借助多轮对话的方式可以优化任务的完成结果,但这一过程建立在AI与真人的多轮交互基础上,且这一交互中最重要的知识仍来自真人。同时,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认为,在人的自我认知上,应重提人存在方式的历史性。 社会讨论在关照个体生存境遇、帮助个体融入智能时代的同时,理应理性应对智能化所带来的变革。

(四)回归理性:拂去泡沫看待技术的讨论价值

透过重重泡沫重新审视ChatGPT,我们应当承认ChatGPT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讨论关注,与其内在固有的技术魅力与讨论价值不无关联。

一方面,当下的ChatGPT依旧具有不确定的应用风险。ChatGPT仍存在内容质量不可靠、信息可信度不足的问题。简单来说,ChatGPT存在明显的语料局限,并会在超出其训练语料覆盖范围的问题上提供错误信息,而ChatGPT生产内容直达用户的对话特性又跳过了“把关人”的审核步骤,因而对其生成内容的应用与传播提出了审查监管的挑战。延展至更深维度,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斯瓦兰·辛格(Swaran Singh)认为,ChatGPT会由于训练语料的偏见而产生生成内容的价值偏见,一旦这种偏见得到隐蔽传播,就可能造成社会性的价值失焦,甚至影响国家信息安全。这需要我们在ChatGPT真正走向社会之前做足伦理与规制的探讨。

另一方面,ChatGPT虽并非一项颠覆性技术,但可作为强大的生产力辅助工具,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这一辅助工具的应用需求,会引导社会针对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思维展开讨论。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比迪商学院教授特里·格里菲斯(Terri Griffith)提出,应以“5T”(Talent、Technology、Technique、Times、Target)思维引领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即在对目标和所处背景的把握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工具有机地融合在自身所具备的才能、技巧与技术条件之中,使人工智能工具真正服务工作的全部要素。故而可以认为,ChatGPT所具有的优秀辅助工具属性要求社会关注其如何应用,而同时其带来潜在风险的技术局限性更要求社会关注其如何规制。正是这种矛盾所在,赋予了ChatGPT充分的讨论价值,正是基于其不完美不完全可靠的技术特性,社会舆论才得以对ChatGPT展开或基于畅想或基于现实的多维度讨论。但无论采取何种视角,都应当回归技术理性,在技术逻辑的基础上把握ChatGPT。

结 论

热点制造往往是技术发展、市场关注、舆论声势合力驱动的结果,过程中技术理性的反思与资本狂欢的泡沫相伴相生。文化语境、地缘性因素所形成的新兴科技概念网络扩散规律差异化凸显。本文从ChatGPT的网络扩散现象切入,以期从方法论层面为国内热点扩散现象的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从热度斜率本身来看,以中文为主的百度是谷歌的近6倍,形成了ChatGPT国内短期爆发“破圈”,而社会与市场的强力推动是引发热度斜率差异化现象的主要推动力。透过这种现象,我们发现国内科技概念扩散爆发度高,热度“急升骤降”是其主要特点。进一步延伸思考,科技概念的网络扩散现象,同时也折射出国内社会热点事件“一夜蹿红”的普遍规律,均呈现为“来势猛,去势快”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利用热度斜率来考察流行热词的网络扩散,从方法论层面为国内热点扩散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另外,对于这种高爆发度的热度斜率,我们也要回归理性视角加以审视,透过热度斜率现象,厘清热点扩散的运行逻辑,剖析背后的隐形推力。

其次,ChatGPT呈现出阶段性网络扩散趋势,传播初始先以小范围理性的技术讨论为主,后一阶段市场想象开始介入,话题热度迅速升温,引发短期爆发式“破圈”。这是ChatGPT热点爆发的运行逻辑,同时也是国内热点制造的基本模式,回顾人工智能、VR、数字虚拟人、元宇宙等科技概念的网络“刷屏”,都是基于同样的传播模式,均呈现出一种概念传播初期以技术理性探讨主导,后期资本力量涌入引发短期爆发式“破圈”的普遍扩散规律。另外,从ChatGPT的扩散模式来看,当下国内社交媒体舆论环境中资本市场通过抓住用户对科技概念的崇拜,制造了一轮又一轮新科技概念的“破圈”传播,引发了大量舆论泡沫。不可否认,行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的助推,但不切实际的产业想象泡沫会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去粗取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希冀通过对ChatGPT概念传播的实证分析,以显性的热点主题阶段化分布特征,揭示“破圈”传播舆论场中的隐形“推手”,提醒市场行业要防止资本“一窝蜂”的炒作,学会用理性的视角审视新型科技概念的发展,透过舆论泡沫把握未来。

最后,本文围绕学界关于ChatGPT的讨论,回应了其在社会舆论中引发的热议,并回归技术理性视角重新审视ChatGPT,为社会理性看待ChatGPT产品自身及其出圈现象提供指导。对于ChatGPT技术本身,学界普遍认可其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突破性与重要价值。一方面,ChatGPT在新闻传播领域带来内容生产模式创新的潜力与其在知识生产等其他领域所具备的价值为学界所认可;另一方面,结合“人—机”共存的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人格化与情感功能成为学界前瞻中生成式AI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围绕ChatGPT展开的话题扩散,学界讨论反映出盈利导向下市场的助推作用,与普通用户被卷入讨论中所体现的技术恐慌心理相互作用形成的热度泡沫掺杂其中。而ChatGPT的讨论价值,来源于其自身所固有的技术特性,对于包括ChatGPT在內的众多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其风险规制与应用方式等问题能带来更具有价值的社会讨论。因此,形成清晰准确的ChatGPT社会认知,应该首先刨除网络舆论泡沫,从技术理性的逻辑出发,避免将认知与判断建立在好莱坞电影式的想象之上。

对于传播学研究而言,热点如何制造是经久不衰的研究命题,与传统热点传播现象研究相比,本研究采取创新的研究思路,跳出热点传播的舆论漩涡,将讨论热点的“讨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透过资本泡沫看本质的热点分析视角,同时引入“热度斜率”概念,将网络扩散现象抽象为数学模型,借助量化的数据准确把握传播趋势,以期为以后的热点研究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作者张洪忠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王彦博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2 级博士研究生;赵秀丽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 级硕士研究生)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2 级硕士研究生林润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① C h a t G P T j u s t c r o s s e d 1 m i l l i o n u s e r s; i t s b e e n 5 d a y ss i n c e l a u n c h[E B/O L].(2022-12-05)[2023-03-02].h t t p s://twitter.com/gdb/status/1599683104142430208.

② ChatGPTs on track to surpass 100 million monthly usersfaster than TikTok or Instagram:UBS[EB/OL].(2023-02-02)[2023-03-02].https://finance.yahoo.com/news/chatgpt-ontrack-to-surpass-100-million-users-faster-than-tiktok-orinstagram-ubs-214423357.html.

③ 张洪忠,张尔坤,狄心悦,等.准社会交往视角下ChatGPT人机关系建构与应对思考[J].社会治理,2023(1):20-29.

④ How does ChatGPT become popular so quickly and howi s i t g r owi n g[E B/O L].(2023-01-19)[2023-03-02].h t t p s://www.analyticsinsight.net/how-does-chatgpt-becomepopular-so-quickly-and-how-is-it-growing.

⑤ VALENTE T W,ROGERS E M.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paradigm as an example of scientificgrowth[J].Science communication,1995,16(3):242-273.⑥ BOYATZIS R E.Transforming qualitative information:thematicanalysis and code development[M].sage,1998.

⑦ A T T A R D A , C O U L S O N N S . A t h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o fp a t i e n t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i n 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 o n l i n esupport group discussion forums[J].Computers in humanbehavior,2012,28(2):500-506.

⑧ LIU J C-E,ZHAO B.Who speaks fo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Evidence from Weibo[J].Climatic change,2017,140(3):413-422.

⑨ BRAUN V,CLARKE V.Using thematic analysis in psychology[J].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2006,3(2):77-101.

⑩ 秦州.麥克卢汉的“价值中立”辨析[J].国际新闻界,2011,33(11):13-19+24.

? 陈永伟.超越Ch a tGPT:生成式AI的机遇、风险与挑战[J/OL].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8[2023-03-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100.C.20230303.1549.002.html.

? 徐晨霞,张洪忠.5G条件下V R产业发展的突破预期[J].教育传媒研究,2020(1):30-33.

? 梁建业.政务新媒体平台“蹭热点”的正确方式[J].传媒,2021(10):80-81.

? 韩水法. 从技术突破与探险精神看C h a t G P T [ N ] .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07(005) .

? 专访聆心智能黄民烈: C h a t G P T 全球瞩目, 「乌托邦」实现人格化A I交互[ E B / O L ] . ( 2 0 2 2 - 1 2 - 0 8 ) [ 2 0 2 3 - 0 3 - 0 8 ] . h t t p s : / /cn.equalocean.com/news/202212081038701 .

? ChatGPT会取代人类吗?AIGC会颠覆新闻业吗?“激荡AIGC”,全国八位知名学者云端争鸣[EB/OL].(2023-03-07)[2023-03-08].http://www.cssn.cn/xwcbx/xwcbx_cmkx/202303/t20230307_5601774.shtml .

? 高奇琦.ChatGPT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及其风险应对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06(006) .

? 蓝江.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生存境遇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07(004) .

? 斯瓦兰· 辛格, 白乐. 技术与伦理的平衡—— 以负责任的方式使用ChatGPT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07(006) .

? 特里·格里菲斯,陈禹同.运用“5T”思维优化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07(006) .

猜你喜欢
破圈
重新定义水产功能料!凭三精新标准“破圈”,福美康品牌价值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露营“破圈”背后,这家房企解锁了新社区美学
棉花娃娃强势“破圈”
敢于奔跑,勇于破圈
从《惊·鸿》看传统戏曲的“破圈”传播
李旎:B站『破圈』的幕后导演
破圈
CCG EXPO 2020|让动漫破圈,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日销过亿 小仙炖的“破圈”路径
日销过亿 小仙炖的“破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