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023-06-13 23:32李连影霍炬白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李连影 霍炬 白音

摘 要: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丰富。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成果的保留,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意义及策略进行阐述,以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挖掘与数字化保护研究”(22YSE444)研究成果。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人口将近200万。由于满族、蒙古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居住于此,黑龙江流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类型丰富,涉及信仰与语言文字、礼仪等,记载了每个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值得对其加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一、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

必要性

历史上,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生活的部分地区由于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但如今在商业化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带动下,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逐渐发展起来,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延續上百年的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村落器物、历史文献等宝贵的文化遗产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虽然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丰富,但在保护工作方面,普遍存在保护措施固化、保护技术滞后等问题,仍采取以实地测绘、纸质记录、陈列展示等为主的档案式保护方法。静态的保护模式难以突出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真实感,缺乏吸引力,容易随着时代的发展被遗忘。在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下,新旧建筑文化基因断层分裂情况严重。在旅游商业开发的影响下,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的破坏,保护工作体系的滞后性和不适用性等问题越发突出。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当地保护规划明确的重要保护内容之一。为推动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与时俱进,需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灵活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加强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保护,探索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思路和新模式[1-2]。

二、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对策

(一)绘制文化遗产图谱

梳理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广泛收集传统村落的照片、卫星遥感图等基础资料,再以图表的形式研究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内在逻辑规律。基于此框架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所需保护的文化遗产数据库资源。

(二)采集数字资源

借助数字摄像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在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中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可以由该地区的村委会工作人员通过数码相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一系列设备对整个区域内所有的传统文化遗产素材进行逐一拍摄、扫描与归档,使得其传统文化能够形成纸质档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将传统的古建筑进行立体扫描,将扫描后的所有信息数据直接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处理与分析,构建属于该传统村落独特的数据库。而将海量的数据资源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传统村落一体化的服务平台,能够多维度、多角度分析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容。之后,基于数字化服务平台,可将传统的虚拟文化转化成为实体文化,使得文化能够源远流长,文化中所展现的内容也能够被人们更好地了解。

(三)构建数字博物馆

当前黑龙江流域很多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都存在一个问题,即没有一个属于该传统村落的博物馆,使得很多游客缺乏了解这一村落文化的途径。可建设数字博物馆,为更多的游客提供网络化的文化交互体验,使游客在没有到该地区之前就能够了解到该地区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容,让游客对该地区心生向往,从而更主动地到该地区进行游玩。在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中建立文化遗产的数据录入基地,对传统村落的建筑完成数据扫描、录入后,可利用CorelDRAW、AutoCAD等一系列软件,对建筑进行立体分析并上传结果,实现立体仿真模拟,然后构建与实物相仿的古村落三维模型结构,将其投射到数字化的网络信息控制面板与界面中。其中,虚拟仿真面板可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具体位置以及该村落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进行展示介绍,并且能够让人们了解到该村的独特文化内容,以及其文化保护、文化开发的现状等。游客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数字博物馆上的内容,在手机端或平板、电脑端直接登录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更细致地了解属于该传统村落的独特历史文化,了解该传统村落不同时期的文化整体演变过程,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村落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同时,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能够促进该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并且提高传承的效果。为了让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可以围绕该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元素设计开发数字化的创意产品。可通过整理文史资料与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以图像、录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记录方式,收集动态且隐含在群体活动中的文化要素,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丰富的素材支撑。

(四)开发数字化创意产品

近几年流行的“口袋古村落”创意产品,如数字手办、观光游览卡牌等数字化的游戏互动产品,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村落文化。同时,这也方便了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鲜为人知的传统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实现寓教于乐,进一步提高古村落旅游产业品牌所具有的附加价值及经济收益。可开发数字微电影,全方位展现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历史、民风、民俗,让人们在相关的App或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上就可以了解到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创意产品的数字化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有关黑龙江流域传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微电影、创意动画等了解该地区的少数民族,通过这些真实的影像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资源保护的紧迫性,进而主动参与这些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以赫哲族为例,可以在黑龙江流域赫哲族聚居的传统村落里建立数字化的鱼皮文化传承基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共同发展,向社会推广相关的文化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赫哲族文化,学习赫哲族的工艺制作品。可以开发以赫哲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App及相应的网站,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了解鱼皮制作技艺等赫哲族文化遗产,展示赫哲族独特的生存智慧,更好地宣传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提高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的知名度。

三、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

基础保障

(一)建立数字化档案

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进行建档保护。各组织机构与保护单位在收集传统村落文化信息、整理备案的同时,形成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资源,促使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档案资源库、专题数据库成型,整合与统一管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相关的信息资源。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展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档案,在网站上共享资源。

(二)加强支持与引导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复杂烦琐,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等,不能单纯依靠文化部门去完成,还需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发挥各部门与民间组织的协同效应,共同完成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当地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视,在数字化档案建设、人才信息素养培育、数字化设施引进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宣传力度,吸引民间组织力量参与,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出资出力,确保工作开展有成效。建立资源名录、传承人与传承基地体系,争取在文化遗产普查基础之上,不断查漏补缺,并且整理和挖掘重点项目,争取每年挖掘并包装好一个独有的项目。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国家级和省、市、县四级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争取将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遗产项目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搭建代表性传承人四级体系,不断完善传承人的梯队,使得文化遗产能够源远流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年轻传承人。加强文化遗产基地建设,立足于现阶段文化遗产基地建设情况,积极开展传习活动,使得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建设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

有效利用数字化发展成果,充分释放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依托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遗产的商业开发与现代设计提供资料参照,宣传与弘扬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特色,促使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四)加强人才培养

各部门应组织从事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相关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其信息素养,要求其充分掌握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手段,能够灵活应用信息采集工具等,收集整理零散与残缺的信息,建立完整與系统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资源库。工作人员要具备开放性思维,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价值,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助力。

(五)整合数字化技术

一是数据留存技术。采集和储存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信息,是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最基础的环节。唯有获取真实完整的数据信息,才能展开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数据留存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以往纸质资料的全面取代,且数据采集和存储的形式多样,包括图形图像、空间数据等。在采集图形图像时,主要利用平面扫描技术去获取文化遗产的二维图像,利用高清拍摄记录村落的景观和文物外观等,利用录像技术采集传承人描述与文化演出等信息。可通过图形图像的形式,数字化记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各类资源。空间数据是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地理空间特性,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遥感等空间数据采集技术手段,全面获取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三维空间数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优势特点突出,包括精度高和非接触等,可有效获取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空间数据。遥感技术可收集村落环境动态变化数据、村落景观中要素的解译数据、村落大范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

二是信息加工技术。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的加工处理,一方面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等,为传统村落的物理保护规划设计与文化研究等提供数据与决策支撑;另一方面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三维模型,进行数据提取等,为展示和传播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奠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在空间分析等方面的优势突出,可用于传统村落不同尺度的空间形态、民居分布与景观格局等方面的研究和信息系统搭建,可辅助保护规划与修复设计等工作的展开。三维建模技术包括对村域及其周边进行三维地形模型的构建,为全域查询或展示提供基础地理骨架支撑,也包括对村落中的建筑和文物等物质形态要素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

三是展示传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展示传播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主要手段。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信息有数据量大和涉及面广等特点,单一静态的展示无法满足活态性、全域性的需求。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后,能够逼真且形象地展现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可利用该技术整合不同时空的数据,以动态交互的形式给人们带来全景沉浸式体验,积极拓展新的展播与传承思路。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用于数字博物馆建设和传统村落景观呈现等[3]。

四、结语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转型的重要方向,涉及文化遗产图谱的绘制与数字资源的收集、数字资源应用推广等工作,离不开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撑。要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并培养相关人才,加大资金、政策倾斜力度,促进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激发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浏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活态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17-123.

[2]李军辉,王媛,劳国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驱动机制研究[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1(4):29-38.

[3]谭恒,刘扬.基于文化遗产目标的云南传统村落价值评价与分类保护[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4):92-100.

作者简介:

李连影,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村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3S技术。

霍炬,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白音,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民族政策理论、教育发展战略及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