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3-06-13 11:10徐丽丽张琬祺李文星王明磊
关键词:信效度大学生

徐丽丽 张琬祺 李文星 王明磊

[   摘 要   ] 通过访谈30名面临毕业的大学生编制出37个条目的大学生就业倦怠初始量表,选取138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试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34个题目,包含“就业认知”“就业恐惧感”“被动就业行为”“佛系心理”和“获得就业支持”五个维度。正式测试样本包含637名大学生,对其测量结果表明量表信度高于0.7,且量表结构效度良好。以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为关联效标,支持了量表的外部效度。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是测量大学生就业倦怠的有效工具。

[   关键词   ] 就业倦怠;信效度;大学生

[   中图分类号    ]G444 [    文獻标志码   ]  A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倦怠是大学生面对就业产生的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慢就业”现象较普遍[1]174[2]3,表现为“佛系心态”、职业规划欠缺、盲目从众等[3]77。就业倦怠是一种消极的求职心理状态,指缺乏正确科学的求职观念,对待毕业后的生活、工作等总体生存状态无任何期待、规划,缺乏求职目标、动机、和行为的一种非正常的就业“病理”状态。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表现:一是表现为求职就业活动漫无计划,对自己的求职意向不清楚、求职能力不明确甚至没有感兴趣的职业吸引;二是表现为麻木淡漠、缺少共情,无论教师和家长如何劝导,都无法改变其固有的想法,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三是表现为消息封锁,主动屏蔽各种招工单位、企事业单位即招聘会等各种有关求职的消息;四是就业抵触,即主动避开任何与就业有关的活动;五是求职受挫,即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和阻碍[4]122-123 。

目前,对于大学生就业倦怠的研究方法上多倾向于思辨分析,实证研究很少。本研究将试图通过编制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用以专门检测大学生就业心理,并对其进行心理测量学的检验。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量表编制和信效度验证将通过如下方法完成:(1)大学生就业心态访谈;(2)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的编制和初测;(3)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的复测及效度验证。

二、研究方法

(一)量表结构

根据对以往倦怠资料的分析,可将大学生就业倦怠的结构具体分为以下5个方面:认知因素(就业认知)、情绪情感因素(就业恐惧感)、就业行为因素(被动就业行为)、就业心理因素(佛系心理)和外在支持因素(就业支持)。就业认知是大学生对就业求职的预见和看法;就业恐惧感是大学生对就业求职行为的消极情感反应;被动就业行为是大学生面对就业消极对待,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付出行动;佛系心理是大学生对看淡求职就业,听天由命的消极心理;就业支持是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得到的来自父母、学校、老师等各方面的支持。

(二)量表题目的选择与编写

1.访谈结果的整理

为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倦怠的相关问题,向研究对象详细介绍研究目的后,在资深心理教师的带领下,设计出完整的贴合主题的提纲,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如何看待目前的就业”“是否害怕就业失败”“有哪些求职行为”“获得的就业支持” 等灵活发问。经过对访谈资料的梳理,掌握了大学生就业倦怠的相关素材,甄选出了富有代表性、出现频次较高的典型回答。通过访谈可发现,大学生过分追求兴趣爱好的职业的匹配,因此编制出“干一行爱一行不如爱一行再干一行”;再比如,有大学生在求职经历中受到挫折,应聘失败,访谈中透露出明显的消极情绪,因此编制出“求职经历使你身心俱疲”。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在题目选择与编制时,选用概括性全面、不针对单一群体的问题,问题的表述尽量避免针对性,保证被试的情感不受伤害且能够客观准确的作答。

2.相关量表的借鉴

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主要借鉴了马氏工作倦怠量表的内容和学业倦怠量表的研究成果,并通过文本挖掘技术提取了关于就业倦怠方面的在线评论的文本特征来编制题目,例如根据网络热门词汇“赖校族”编制出“我留恋简单快乐的大学生活”“与其就业面对社会我更喜欢得过且过”,根据学生看淡就业的现象编制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总有工作适合我”。

3.专家评价

邀请社会就业部门的有关专家,和研究就业领域的相关教师对量表内容进行评估,评估重点包括量表维度界定是否正确以及维度下题目与维度主题的相关性;题目表述是否合理。此外还邀请二十名本校毕业生对量表题目进行阅读来考察题目含义是否超出大学生的理解水平,是否存在伤害性的语句,从而提高量表的内容效度。

(三)量表的形成

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整理、相关量表的参考以及专家的审阅与评价,初步形成了5个维度、37个条目的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其中就业认知维度有8个条目,如“工作就要去经济发展好的地区”“薪资高的工作才值得去追求”等,考察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和感知,属认知维度;就业恐惧感维度有11个条目,如“我害怕求职失败”“同学和朋友失败的求职经历让我对自己的求职非常恐惧”,属情绪情感维度;被动就业行为维度有 6个条目,如“我不会主动搜集招聘信息”“接到招聘电话,我选择置之不理”等,属行为取向维度;佛系心理维度有 6个条目,如“没有找到工作只能证明时机未到”“就业道路千万条,退而求其次总会有工作的”等,属看淡一切的消极心理维度;就业支持维度有6个条目,如“父母、亲戚期望我考研深造,而不是马上就业”“没有同学、朋友向我推荐工作岗位”等。初始量表面对牡丹江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行随机发放予以试测。共发出调查问卷 150 份,收回问卷150份,回收率100%。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筛选与整理,有效问卷为138份。有效样本中,男生74人,女生64人;年龄在21~48岁之间。

首先,对原始量表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 0.921,Bartlett 球形检验χ2 =4619.012(P<0.001),自由度为561,表明项目之间的关系极佳,非常适合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题目进行方差最大性正交旋转,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5个,解释总变异率达到75.57%。

其次,对试测数据进行检验,按照心理统计学的标准对问卷题目进行筛选和提剔除,对因子载荷小于0.4和同时在两个因子上都高于0.4的题目进行删除;对题目数不足(<3)的维度进行剔除、共同性小于0.2的题目进行删除;抽取后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能解释2%的变异率。每删除一个题目都重新运行一次因子分析。最终删去3个不合格的题目,就业恐惧感维度、佛系心理维度和就业支持维度各自删除一道题目,分别是Q4、Q5和Q8。最终得到5个维度,保留34个题目。就业认知维度保留8个题目,就业恐惧感维度保留10个题目,被动就业行为维度保留6个题目,佛系心理维度保留 5个题目,就业支持维度保留5个题目。

(三)正式量表的考察与检验

1.样本描述

样本1:抽取4个省份(黑龙江、天津、山东、江苏)六所高校,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90.57%。其中,男生161人,女生156人;文史类115人,理工科86人,艺术类58人,其它类58人;城市171人,农村146人;大三77人,大四121人,研一50人,研二42人,研三27人。年龄在20-27岁之间。对样本1进行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系数和结构效度的检验与分析。

样本2:通过对黑龙江等多省市的高校发放正式问卷350份,回收后进行检查,得到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1.42%。具体资料如下:男生171人,女生149人;文史类119人,理工科115人,艺术类48人,其它类38人;城市186人,农村134人;大三74人,大四82人,研一49人,研二39人,研三76人。年龄在20-48岁之间。对样本2进行校标效度的考察,在施测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的同时,发放张晓琴的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

样本3:主要用于重测信度的检验。在样本2中随机抽取100人进行重测信度的检验,间隔时间为1个月,回收有效问卷99份,其中男生38人,女生61人,年龄在21~26岁之间。

2.测量工具的选用

本研究还选用了张晓琴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来检验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的校标效度。

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

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包括4个维度,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和面试焦虑,共28个条目,采用4点计分,其中第12题为反向计分题。总分越高表明大学生就业焦虑水平越高,问卷的总信度为0.91,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5]25。

三、研究结果

(一)项目分析

对样本1,第一考察题目能否有效的区分高分组和低分组群体,取总分前后27%进行高低分组,所有题目与高低分组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均有显著性差异,量表题目合格;第二考察各题目与总分的相关性是否达标,将所有题目与总分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检验,相关系数在0.424~0.802之间,大于0.4的标准,说明不必删除题目;第三对量表题目的可靠性进行考察,总体可靠性系数为0.935,且各个题目的可靠性没有高于0.935,说明同质性检验理想;最后,对共同性和因子负荷指标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题目的共同性均大于0.2,因子负荷均大于0.45,符合心理统计学的标准[6]50。通过以上的检验分析可知,量表的题目的各项指标理想。

(二)信度测量

通过对量表进行信度的相关检验,结果显示,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大于0.7;分半信度均在大于0.65,说明良好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的;重测信度均大于0.68,在 P<0.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跨时间段后,量表仍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总而言之,本量表在信度水平上是达到标准的。测量结果见下表2。

(三)问卷验证性分析

1.结构效度 对量表的五因素模型使用 AMOS22 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指标为χ2 =1045.588,df=519,χ2 /df=2.015,RMSEA=0.056,SRMR=0.068,IFI=0.938、TLI=0.933、CFI=0.938,拟合效果较好[7]92。表明测量得到的数据与假设模型适配良好。测量模型见图1。

2.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

由上表3可知,就业认知、就业恐惧感、被动就业行为、佛系心理和就业支持五个维度的AVE均大于0.5,CR都大于0.8,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聚敛效度。采用AMOS进行区分效度检验,将5因素测量模型作为原模型,其他竞争模型与原模型相比,各项拟合指标均有显著下降,说明原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见表 4)。

四因子模型一: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四因子模型二: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四因子模型三: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三因子模型一: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三因子模型二: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三因子模型三: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二因子模型一: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二因子模型二: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单因子模型: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

3.校标效度

将本研究量表的5個维度与大学生就业焦虑的4个维度进行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的5个维度与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呈正相关,说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校标效度。

四、讨论

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通过借鉴相关文献和已有的马氏工作倦怠量表的研究成果、访谈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和委托专家对量表内容进行评估等方式形成的,量表包括5个维度,分别为就业认知、就业恐惧感、被动就业行为、佛系心理和就业支持。其中就业认知维度的贡献率最高,说明就业认知的不准确是最容易产生就业倦怠的,就业认知是大学生对于就业的预见和看法,对此,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认知观念的引导,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解求职便捷的渠道,使其就业认知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

本量表科学严谨的编制,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就业倦怠的研究成果,是具有理论价值的;另一方面,能够对大学生就业倦怠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利于阻止大学生就业倦怠现象的蔓延,便于就业指导人员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实际就业过程中产生的现实问题,是具有实践价值的。

(一)量表的结构及指标分析

整个量表划分为5个维度,共34个题目,从题目数量的角度来说,是便于施测的,且能够有效的避免被试因题目过多而胡乱作答的現象。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各个题目能够划分到相应的维度之下,且负荷值和共同性均达到了标准,说明题目的设置对于主题的研究是有较高的价值的。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来看,所有题目在高低分组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证明题目的设置能够对就业倦怠严重和不严重的群体进行良好的区分,且题目与总分的相关程度均高于0.4,是具有科学性的,同时也符合心理统计学的要求。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量表的总信度以及各维度的信度均达到了0.7以上,信度理想,同时对5因子模型的建构效度、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进行检验,均具有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在结构和指标的设置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量表的应用范围

本研究的被试均来自于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以及研究生,没有涉及到其他类型的就业心态的人群,所以此量表只是鉴别大学生就业倦怠心态的工具,为高校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为后续对就业倦怠的发展趋势研究提供有力的借鉴。

(三)对大学生就业倦怠心态的几点思考

“就业倦怠”与“慢就业”是有区别的,“慢就业”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主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如继续升学和考公务员等,利用一段时间主动学习掌握专业技能,从而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能力,以便找到更合适的职业。而被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则是因为家庭、学校等现实因素导致就业进程的缓慢,而非不想就业。以上两方面是无可厚非的,对于主动慢就业者,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最大程度的给予便利,在心理上,应该尽量包容容忍,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考虑和准备的时间,减少其压力和焦虑的产生;在行动上,应该介绍和推荐不同类型的职业,促进学生更高效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对于被动慢就业者,家庭和学校应该尽量克服对学生就业产生阻碍的因素,促使其就业进程的加快。

而大学生就业倦怠是在就业过程中新产生的,普遍存在、没有受到充分关注的一种就业不积极的状态。这是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教育中无法避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产生求职倦怠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一是家庭因素分析,目前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基础好,且父母对孩子较为溺爱,即使毕业也愿意为子女的经济消费买单,这就使得毕业生认识不到严峻的就业形势,荒废度日,导致大学生就业倦怠现象愈演愈烈。二是主观因素分析,95 后毕业生个性张扬,过分关注自我需要发展,社会责任心较淡薄; 他们几乎全为独生子女,因长期受到父母的“照顾、庇护”,致使他们个性上、人际情感上的自主性差、依附性强[8]53-54,抱着“不着急就业”的佛系心态行事。三是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大学期间,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闲聊,掌握的课程知识及其匮乏,在课后,在宿舍打游戏、追剧的现象比比皆是,浪费了实践的机会,更不用提为了以后的就业进行职业的探索,所以造成了综合素质不高,对职业了解不够,遇到一些困难挑战和重大挫折就容易放弃的问题,就业倦怠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

(四)研究有待完善之处

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存在有待完善之处:首先,因为采用网络形式进行问卷的发放,胡乱填答严重,对于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其次,本量表是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的分析和在线评论的文本特征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维度,尚不全面,有待补充和完善。最后,今后的研究应该尽可能的扩充样本数量,扩大调查地域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普及性。

五、研究结论

大学生就业倦怠量表通过了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三部分的检验,量表结构完整、信效度理想,各项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能够对大学生的就业倦怠心态进行评估。本量表能够考察大学生在就业认知、就业恐惧感、被动就业行为、佛系心理和就业支持5个方面,被试的得分越高,就业倦怠(消极)则越严重。本量表可以在今后的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中使用。

[参考文献]

[1]禤欣,黄晓珩,何绍彬.大学生“慢就业”的研究述评[J].市场周刊,2020(12):174-176.

[2]修新路,徐馨.大学生“慢就业”研究述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08):3-10.

[3]徐丽.基于微观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J].高教论坛,2021(03):77-79.

[4]耿俣. 当代大学生就业倦怠及解决路径探究——以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 2017 届毕业生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3):122-124.

[5]张晓琴.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 苏州: 苏州大学,2005.

[6]尚元东,董亲子,周向欣,徐丽丽.高校教师实证研究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未来与发展,2021(01):47-51.

[7]尚元东,周芷同,卢培杰,董亲子,周向欣.教师样本的线上教学效能感问卷测评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89-96.

[8]李洁,闫平.秦蓓.多元化就业时代背景下高校“慢就业”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11):52-57.

[9]屠家宝.特质焦虑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效应[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86-93.

[10]王玉,冀錄,王明磊,谷庆明.网红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贫困实证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81-91.

[ 责任编辑 ]甄 欣

The Compilation an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Employment Burnout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

XU Lili, ZHANG Wanqi, LI Wenxing, WANG Mingle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Heilongjiang,157011,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compiled a 37-item initial scale of college burnout by interviewing 30 college students about to graduate, selected 138 college students to distribute questionnaires for testing, and retained 34 questions through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including five dimensions: "employment cognition", "fear of employment", "passive employment behavior", "Buddhist psychology" and "access to employment support". The formal test sample included 637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ale reliability was higher than 0.7 and the scale structure was valid. The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anxiety scale was used as the correlation scale, which supported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scal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cale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measuring college burnout.

Keywords: job burnou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college students

猜你喜欢
信效度大学生
老年人口腔健康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叙事安全教育材料的初步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青少年网络素养问卷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沉思反应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新国标评审期间患者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