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职学校构建“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共育机制的实践研究

2023-06-14 14:31杨敏斌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要】本文论述钦州市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构建“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共育机制的背景,以及构建“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过程和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视专业建设和优势企业的精准对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并改革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双师”教学团队;找准六个融合培育载体,提升校企共育质量;校企联动深度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等发挥“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共育机制作用的举措。

【关键词】“三引三进六融合” 校企共育 县域中职学校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8-0037-04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经济方式实现了新的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社会市场对中职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推进实践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技能人才短缺,县域经济无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十分突出。所以,笔者认为创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成了推进县域中职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共育机制的背景

2019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深化发展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均强调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三教”(即教材、教师、教法)改革,鼓励职业学校创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另外,2021年,我国印发《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現代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从上述一系列重要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也看到国家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决定。所谓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特别是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对新招职工、在岗职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学徒培训,或者与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

在此背景下,钦州市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推进构建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工作。尤其是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秉持办灵山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理想信念,与时俱进地积极探索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努力推进校企合作本土化、促进产教融合,多措并举构建了“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共育机制,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瓶颈,培养了一批能够助力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灵山县本地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构建本土化“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过程和成效

我校“二十年磨一剑”,办学规模由2002年的46名学生发展到2022年的8 362名学生,由最初的租地办校到借地办校,再到现在拥有自己的办学场地,目前校园面积达到了26.7万平方米。通过教职员工20年的努力拼搏,我校不仅成为广西职业教育攻坚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还获评为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一所县域中职学校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我校多年来坚持校企合作育人有密切关联。关于校企合作,最初我校只是想通过勤工助学,解决学生的学杂费用和生活费用问题,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实现读书“家庭零费用支持”的目标,同时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

于是,2005年我校第一批“半工半读”的97名学生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到广东东莞铭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参加了为期20多天的勤工助学活动。短短20多天,每名学生均获得了600多元的工作报酬。这一工作不仅让学生开心,也使得学生家长更了解、支持学校工作。这坚定了我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初心,学校于2005年正式把以工助学办学模式写入当年秋季学期的招生简章,从此拉开了构建以工助学办学模式的序幕。自此以后,我校不断深化与广东企业合作育人的内容和领域,邀请广东企业的“师傅”进校上课,与相关企业共建实训室,开设了企业订单式培养班。

2005—2013年,灵山县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本土企业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2013年,我校在总结此前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校企合作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与本土龙头企业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构建县域职校特色学徒制的办学模式(如图1所示)。在这一办学模式中,校企双方以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共同开展校内人才培训、本地农民培训等本土化合作项目。此后,我校不断扩大与本土企业的合作规模,先后与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灵山县绅宝制衣有限公司、广州市画尔服饰有限公司灵山分公司、灵山县陆屋机电小镇、灵山县武利镇工业园等十多家企业或机构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专业设定为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专业,深化了校外实训基地集团化建设,推进了产教城的深度融合发展。

从2013年至今,我校一方面深入推进与珠三角相关企业合作办学,另一方面加强与本土企业深度合作,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与本地企业携手共建美好灵山的校企合作之路——“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如图2所示)。所谓“三引”是指引企业入校园、引师傅入课堂、引项目入实训,“三进”是指教学进企业、教师进产线、学生进岗位,“六融合”即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融合、教师与师傅相融合、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质量评价与企业考核评价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这一举措实现了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互促,形成了产教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尤其在校企共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提升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一机制通过校企联动精准育人,让毕业生在家门口就能成功就业,实现增加收入与照顾家庭两不误,让一部分家庭富起来,有力地助推了灵山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校进行的校企合作本土化实践探索,真正实现了职业学校服务于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发挥“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共育机制作用的举措

(一)专业建设和优势企业精准对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深化现代学徒制模式改革,深化校外实训基地集团化建设,不断丰富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提高校企共建、共育、共享水平,进一步推动服装、电子制冷专业发展与灵山县本土企业发展接轨,2021年我校领导班子多次带领考察小组深入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灵山县绅宝制衣有限公司、广州市画尔服饰有限公司灵山分公司,就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合作进行调研,与企业共商育人大计、共推产教城融合发展。在调研过程中,校企双方就如何在人才培养、实习就业、专业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就如何结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找准校企发展的契合点实现互惠共赢和共同发展进行了探讨,就现代学徒制培养未来工匠方案、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及学习评价标准达成了共识,就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合作、“双导师”协同育人、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挂职锻炼、深化和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商讨。校企双方不断地深入探讨、深化合作,大大促进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灵山县的深度发展,形成了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如图3所示),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专业水平与行业岗位需求相对接的精准度。

(二)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为了增强专业建设的市场适应性和市场针对性,使学校专业建设更贴近行业岗位实际需求,我校与广西天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灵山县绅宝制衣有限公司、广州市画尔服饰有限公司灵山分公司等企业,分别组建了由企业高管、技术专家和我校相关专业教研组长、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优秀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在此基础上,我校与相关企业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定向、业务范围,结合企业实践整合教学资源,及时补充职业岗位需要的新课程、新内容,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保证行业信息最新、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更接近实际行业岗位需求,保证专业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准确。这一系列的保障运行操作,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培养方案,在优秀专业指导教师团队的示范和指导下,学生学以致用,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活动中快速成长,同时也拓宽了就业空间。

(三)找准六个融合培育载体,提升校企共育质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校以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以校企联动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为平台,致力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职业人。在校企联动育人工作中,我校坚持以国家“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培养人才,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职业素养培育,注重培养学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情怀。同时,我校积极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有利条件、优势资源,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形成了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融合、教师与师傅相融合、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质量评价与企业考核评价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六融合”教学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六融合”教学体系的育人效果,我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参与育人全过程,双方建立共定方案、共建基地、共建师资、共建课程、共促就业的校企深度融合长效机制,实现教育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的无缝对接。我校还通过校企联动,多角度、多层次建设实景化工作场地,让参与跟岗实习或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中学习职业人所需的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以及岗位需求的认知。

(四)校企联动深度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2021年秋季学期,我校统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由教务处牵头,通过校企联动大胆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开展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下思政课与专业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我校积极搭建跨学科融合教学平台、教学联动平台,让思政课教师走进企业授课,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实现学生与教师认知空間互补,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探索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思政课与专业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三全”育人新格局。我校思政课教师通力合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截至目前,思政课教师走进企业授课已达十多次,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水平,有效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引三进六融合”机制的构建,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办学质量。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深感“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共育机制的实施仍存在不少不足,如校企融合深度不够、企业参与度较低等。今后,我校将继续完善“三引三进六融合”校企共育机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多渠道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凝聚多方力量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能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红蕾,安娜,何立炜,等.校地协同育人助力乡村振兴的保障措施与实施路径探究[J].青年与社会,2020(8).

[2]谢先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三引三进”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6).

[3]朱仁盛.“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江苏教育,2017(12).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动育人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以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GXZZJG2021B23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敏斌(1986— ),广西灵山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学管理。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