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访华背后的中美俄大博弈

2023-06-14 20:46
新传奇 2023年22期
关键词:俄中俄罗斯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率“豪华商业代表团”开启上任后的首次访华之旅,强调继续加强双边金融合作,提高经济主权。当G7广岛峰会聚焦围堵中俄之际,俄罗斯加速“向东轉”,中美俄博弈便成了米舒斯京“中国行”备受瞩目的原因所在。

5月23日至24日,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米舒斯京率“豪华商业代表团”开启上任后的首次访华之旅,强调继续加强双边金融合作,提高经济主权。当G7广岛峰会聚焦围堵中俄之际,俄罗斯加速“向东转”。

米舒斯京访华前夕,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同意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即海参崴港作为吉林内贸货物中转口岸,6月1日正式生效。海参崴位于东北亚中、朝、日、俄四国交界区域,是整个欧洲和亚洲地区的交通核心地带。俄罗斯远东的开放将大力推动中国东北经济的发展。

俄政府的一次“境外会议”

5月23日,上海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高朋满座,中俄商务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中俄两国政府部门、有关地方和工商界的1100余名代表出席论坛。俄媒称,俄方嘉宾包括俄总理米舒斯京率领的高级别官员和重量级商人代表,他们中有3位副总理、5位部长和一些大型企业高管,俄访华代表团成员有“数百人”。

国务院总理李强向中俄商务论坛致贺信称,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成功进行国事访问,同普京总统共同擘画双边关系新蓝图。本次论坛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论坛并致辞。何立峰说,中方愿同俄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双边贸易扩量提质,深化投资合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工业合作提质升级,加强农业合作,推动中俄合作持续向前发展。

米舒斯京在俄中商务论坛上发表讲话称,今年,俄中贸易额有望实现两国元首确立的2000亿美元的目标。他表示,对华能源合作仍然是俄无条件优先事项。两国将提高双边金融合作的独立性,去年两国本币结算占比已近2/3。此外,俄中机械制造领域潜力巨大,两国合作的其他优先事项还包括扩大航空交通和发掘北方海路潜力等。双方集中资源以打造具有竞争力和物美价廉的商品非常重要,而俄中农产品双边贸易正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有必要简化农产品市场的相互准入。

米舒斯京在俄中商务论坛上谈及俄中关系时,引用了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名句。他说:“中国唐代诗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建议我们一起迈出这样的一步,加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造福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报道称,米舒斯京这次访问被称为俄罗斯政府的一次“境外会议”,这不仅仅是因为代表团的组成和规模,而且因为在中国讨论的问题对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

据塔斯社报道,俄副总理兼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特鲁特涅夫当天在俄中商务论坛上表示,“一个月内,俄远东地区可能会启动多个与中国的合资企业”。

俄经济发展部长列舍特尼科夫表示,为尽快恢复履行俄中互免团体旅游签证协定,俄方已向中方提交2023至2024年度可承接中国旅客免签团体游的俄旅行社名单,并等待中方提供类似名单。今年一季度,中国跻身赴俄旅游最大客源国之列。俄下诺夫哥罗德州州长尼基京则表示,该州正计划确保中国制造的乘用车的本地化生产,同中国制造商已开始谈判,当地政府将全面支持该项目。

俄副总理兼能源部长诺瓦克在出席论坛时表示,预计今年俄对华能源供应将增长约40%。“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建成后将通过蒙古国境内每年向中国提供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去年,“西伯利亚力量-1”管道向中国输送了15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预计到2025年,俄供给中国的天然气数量将增至380亿立方米。如果“西伯利亚力量-2”建成,预计到2030年俄对华天然气供给量将达到980亿立方米。

俄外贸银行行长科斯京在上海宣布,俄央行已在储备人民币,并为超过70%的俄中贸易提供人民币和卢布。

把中俄各领域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5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米舒斯京。

习近平请米舒斯京转达对普京总统的诚挚问候。习近平指出,“今年3月,我对俄罗斯进行成功国事访问,同普京总统擘画了今后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蓝图。巩固好、发展好中俄关系,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希望双方继续发挥中俄合作空间大、前景广、动力足的优势,把各领域合作推向更高水平,不断丰富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俄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舞台加强协作。双方要继续深挖潜力,提升经贸投资合作水平,健全双边合作体制机制,巩固和扩大能源、互联互通等合作基本盘,打造更多新的增长点。要继续扩大人文交流,开创民心相通新局面。中方愿同俄方及欧亚经济联盟各国一道,促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推动形成更加开放的区域大市场,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米舒斯京转达普京总统对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并表示,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的历史性国事访问非常成功,开辟了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时代。俄方愿同中方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充分利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及相关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俄方愿同中方一道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巩固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俄方期待同中方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使俄中友谊世代相传。

中美俄博弈

俄罗斯媒体对米舒斯京访华给予高度评价。据俄红星电视台报道称,此次米舒斯京访华,是俄中关系与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当前,两国已建立完备的高层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机制。此访有助于拓展和完善双方各类政府间合作机制,进一步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重要体制机制保障。

对于中俄走近,一些美国媒体忧心忡忡。“中俄伙伴关系是美国的战略难题”,美国“地缘政治”网站称,中俄两国正在走得越来越近,建立起牢固的伙伴关系。这将有利于两国获得地缘战略、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益。俄罗斯对中国的持续支持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此同时,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将为美国及其盟友在经济一体化和维护其在世界上的地缘战略和政治利益方面“创造难题”。中俄都在作出重大努力,以对抗美国的传统影响力,并推动一种允许所有国家维护其核心利益的多边方式。中俄提倡用平衡与秩序的回归,来应对美国的“单极时刻”。

香港《南华早报》称,外媒普遍关注到,米舒斯京率团参加的中俄商务论坛正好在广岛G7峰会后举行,G7准备对俄实施新一轮“实质性”制裁和出口管制。5月早些时候,欧盟还提议对几家涉俄交易的中国公司实施制裁。

美国彭博新闻社称,中俄商务论坛邀请了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商人,他们来自化肥、钢铁和采矿等行业。

在被问到可能有西方国家会对中俄加强合作表示担忧或者不满,甚至会考虑因为涉俄因素而进行制裁时,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俄之间的合作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扰和胁迫”。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雨桐表示,米舒斯京此行是在特殊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方面,以美国为主导的G7集团峰会在日本广岛举行,目标就是要对中俄发起“无死角制裁”;另一方面,中国在西安成功召开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首次峰会。当东西方两个大国同时彰显自身影响力时,俄罗斯自然不能“缺席”。因此,中美俄博弈便成了米舒斯京“中国行”备受瞩目的原因所在。

G7峰会本是一个以经济为主要议题的机制,但这两年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会议的地缘政治色彩明显加强。但与欧洲国家更加“关心”俄罗斯不同,此次东道主日本夹带不少“私货”把更多重点放在了中国。除了老调重弹的台海、南海、涉港、涉疆等问题,G7峰会公报涉华部分还出现了“去风险化”“经济胁迫”等措辞。

不过,并非所有国家的领导人都赞同这种打压中国的行为。

颇为讽刺的是,长期以来,技术封锁、单边制裁的正是美国。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超过9400项,美国已对世界上近40个国家实施过单边经济制裁,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到影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称,“经济胁迫”这顶帽子无疑美国最配戴,日方也应深有体会。而日本“不计前嫌”积极配合美国大搞对抗、“脱钩”,构筑“小院高墙”,也正是G7影响力萎缩的体现。

在近期一系列双边和多边会晤中,中国在这些会议中成为了主要议题,尤其是在G7会议上。尽管各国明确表示准备与中国发展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但仍然有人批评中国所谓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扰乱了全球经济。

G7还发布了针对中国所谓的“经济胁迫”的声明,其中主要涉及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所谓的“脱险而不脱钩”,这主要指的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仍然希望保持传统的贸易关系,但在高科技领域加大对中国的围堵和限制。第二个是强化所谓的“友岸”或者“近岸外包”,即在意识形态前提下与美国的盟国或邻国建立排华供应链。此次会议特别提到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3D打印和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等领域建立所谓的“大西洋标准”,意味着要将中国排除在外。

然而,尽管G7在围堵中国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仍然表现出表面上的一致和实际上的分歧。例如,“脱险不脱钩”的政策显示出各国难以割舍对中国巨大市场和经济潜力的依赖,这也使得美国的反华策略难以完全生效。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各国仍然对美国持有戒心。众所周知,美国是近现代经济威胁的始作俑者。无论是对中国华为的打压,还是之前对法国阿尔斯通的长臂管辖,更不用说让日本至今痛彻心扉的《广场协议》。因此,如果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沒有根本改变,无论是G7、“四方投资者网络”还是“美日韩”同盟,都难以避免走向衰弱。

虽然中美关系在无数的矛盾摩擦中“冰封”已久,但美国总统拜登在离开广岛前表示,预料与中国的关系将“很快解冻”,引发外界关注。加之中美之间近来互动频率明显增加:5月10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举行超过8个小时超长会谈;5月23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5月25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赴美参加APEC部长会议期间,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会面。这些信息的叠加,让外界对中美关系“止跌企稳”有了些许期待。

总体而言,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主导权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气候危机、俄乌冲突以及其他全球治理的重大问题上,包括美国可能更为关注的通缩、通胀以及大宗农产品和能源贸易等方面,美国确实需要依赖中国,而这些方面也可能成为未来中美关系恢复的重要突破口。

(《环球时报》2023.5.24、澎湃新闻网2023.5.26等)

猜你喜欢
俄中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普京:莫想破坏俄中关系
普京:俄中合作对国际局势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欲盖弥彰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