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防范公文泄密

2023-06-14 23:56
新传奇 2023年22期
关键词:统治者保密工作保密

自古以来,公文保密工作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从早期的泥封制到宋代的实封制、清代的密奏制,保密手段不断升级,对机密文字材料的保管更可谓严防死守。中国古代公文究竟是如何保密的?

作为“御天下”“临民治事”的工具,公文在历朝历代统治中都发挥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维护统治、巩固政权等重要作用。因此,自古以来,公文保密工作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从早期的泥封制到宋代的实封制、清代的密奏制,保密手段不断升级,对机密文字材料的保管更可谓严防死守。今天,一起来了解中国古代公文是如何保密的。

目的明确,维护封建王朝统治

公文是公务活动的直接产物,涉及诸多政治要情与国家秘密,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保证其信息内容不被泄露,对稳固统治者地位、稳定政权运行至关重要。《易经·系辞(上)》就指出:“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封建王朝统治者历来重视公文保密。商朝设立守藏史一职掌藏国家图籍,清代设立军机处规避机密泄露风险,历朝历代对公文保密越来越重视。一方面,对事关国家机密、政务要情的公文在呈送上传、批复下达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尤为关注;另一方面,对办毕公文在存储保管环节中的保密工作同样重视。雍正皇帝曾言:“所有皇考朱批谕旨,俱著敬谨封固进呈,若抄写存留,隐匿焚弃,日后发觉,断不宽宥,定行从重治罪。”足以窥见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公文保密的重视程度。

机构健全,强化保密职责

公文保密工作隶属于文书档案工作,分为文书阶段和档案阶段,由不同机构与人员负责。

在文书阶段,中央文书机构在政务处理、政情沟通过程中至关重要。秦朝形成“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的中央秘书机构”,两汉设立“尚书台”作为处理文书业务的秘书机构,隋唐确立以中书省为中心的“三省”(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为文书工作最高管理机关,明朝中央文书机构包括内阁、通政使司、六科、司礼监、文书房等。

这些文书机构作为中央与地方、帝王与臣民的沟通桥梁,承担着上传下达的使命职责,同时肩负着保证公文质量、保障公文安全、保守公文秘密的核心任务。其中,公文保密是其重要工作内容。唐代针对中书舍人明确四禁制度,规定“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指明中书舍人在保守公文机密方面的职责。

我国古代王朝多设立专门机构来对公文进行保管存储。据可考文献,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天府”诞生于周朝。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藏书之所”愈发正规与完善。汉代设有石渠阁、兰台、东观等。崇文院、秘阁为宋代“中央收藏档案典籍之馆阁”,后续皇帝档案由此处分离,进入专属档案库,其保密要求与程序更为严苛。据悉,两宋时期共建十一座皇帝档案典籍库。明代档案库包括两种类型,一类保管帝王文书及其世系,另一类保管中央和地方机关档案。

古代档案保管机构的日趋完善,为办毕公文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安身之所,加之机构自身的严格管理,公文所承载的“信息密码”因此得以保守。

制度严密,实行规范化管理

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社会各方面运行亟需统一化的思想理念进行指导和约束,以维持和稳定来之不易的大一统局面,秦汉在完善公文制度方面形成了开创之举。书同文制度确定公文书写的标准字体;行文制度规定公务请示“必以书”;校勘制度保证公文传递信息的准确性;避讳制度强调“王权至上”要在公文整个运行过程中得到遵从;用印制度标记公文形成的责任者并说明公文效力;传递制度确保公文的顺利流转与及时到达;保管制度规范公文保存及利用。秦汉公文制度为日后公文保密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秦汉之后的历朝历代逐渐将公文保密上升为一种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制定明文法律即为其突出表现。唐朝《唐律疏议》对公文保密管理做了一些强制规定,多具有惩戒性特点,例如“诸盗制书者,徒二年。官文书,杖一百;重害文书,加一等;纸券,又加一等”等。宋代《庆元条法事类》规定:“缘边事应密行下则不得榜示,时政边机文书禁止雕印。”即边防要事应当以机密公文下达,不准公开榜示,同时公文要严格控制,不准复印,以免外传。

总体来说,公文保密管理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基本已形成共识,通过法律对有关行为进行约束,施以严格的惩戒措施,是封建统治者的普遍做法。

程序完备,注重全程管控

随着保密制度与技术的日臻完善,古代公文保密逐渐从侧重某单一方面发展至关注全程管控。在公文起草阶段,有拆字法、隐语法、反切法等常见的保密方法。在公文传递阶段,古人常用泥封法、斗检封、用印等确保公文信息安全。例如,漢代为了保证公文在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由发寄人在公文捆扎绳结处加封泥、盖印章,并注明相关信息,到达邮寄机构处再重新封装;二是凭借严密的收发转手续登记公文中转情况,确保公文流转的可追溯性;三是通过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程序查验公文是否正常到达。在公文保管阶段,专职保管人员和专门保管机构是公文保密的强大支撑。全流程管控系统为公文保密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程序完备的公文保密系统具有两大侧重点。一是关注基于公文本身的保密技术与方法。一方面,拆字法、隐语法、反切法等均是针对公文内容进行加密的方法。以拆字法为例,即发文者将拟传达的内容隐藏在相关文字里,收文者须将文字拆解成若干部分,从而破译其中隐藏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公文外在载体着手,使用封印、装盒等方式防止公文信息外泄。汉代重要公文缄口封泥,隋唐公文加盖戳记并有时附加实物信符,宋代规定“诸官文书皆印年月日及印封”,加盖弥缝章并多页首尾粘连,清代公文传递前需完成“做好封皮、粘上贴黄、用印、装匣”等一系列封装工作,且“其有密奏事件,则要加封储匣”。二是强调公文保密工作主体的行为约束与规范。从作为保密工作主体的公文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出发,历朝历代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与规范对其进行约束,并明确了诸多惩戒措施。

层层把关、全程管控的公文保密系统为封建政权的稳定运作提供了有效支撑,其背后所承载的权力流动、势力对抗等被置于统治者所划控的特定范围之下,事端滋生、纷争四起的可能性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

(《人民论坛》2021.11.28)

猜你喜欢
统治者保密工作保密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征稿函
夯实保密管理基础,提升保密工作水平的路径探索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探索保密工作信息化路径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的地理信息保密工作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
追踪迈锡尼文明:拉科尼亚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