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中的闪电

2023-06-15 00:28伊人
当代人 2023年5期
关键词:厂房电站机组

走进地下五十米厂房

蓝色工装,红色安全帽

似乎只有这样,我才能听见

一座电站的心跳,触摸

一座大山的回声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装机三百六十万千瓦

一个超级充电宝,首批七台机组发电

累计发电十亿八千万千瓦时

机组,地下厂房,主变洞

稳压器和调节器,交流励磁变速机组

年消纳过剩电能八十八亿千瓦时

它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

这两座镶嵌在燕山深处的巨大水库

库容五千万立方米,落差四百多米

通过山体内部的六条双向水道

向上,完成巨龙吸水,抽水储能

向下,喷涌而出,放水发电

以水为介,一升,一降,升降之间

完成电能、动能、势能的转化

这是一座世界级工程

能够对水位调峰和储能进行科学干预

是属于智能型的水电站,这个工程

筹备和设计就经过了十七年之久

八年建設周期,总投资一百九十二亿

这一串串数字,令人震惊

然而,数字背后的故事

更像是夜空里的星星,熠熠生辉

宽大的地下厂房,脚下纵横的线路

神秘的发电机组,抬头看见三百四十吨

高大的定子,那一瞬,你会怀疑

是不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太空

但是,它们不冰冷,它们创造了

光电的力量,这力量

把你从地底的沸腾声中,慢慢升起

你会发现,置身于燕山怀抱中的

巨大湖区,像一双安静的眼睛

站在水库边的一刻,我被震撼了

我想大喊,跳跃

想让自己的喊声穿透燕山

然而,我只是张了张口,怔在那里

仿佛什么东西哽在喉间

我能听见怦怦的心跳

浪潮一样,撞击着,澎湃着

放眼望去:蓝天、白云、绿水

黛色的群山,海浪一样拥入眼底

汹涌着,翻滚着,一波连着一波

此起彼伏……它们随着微风滚动

变幻着神奇的色彩

更远处,大地上的风车群

在峰顶闪烁,仿佛点点渔帆

天空那么近,伸手就可摸到飘浮的白云

从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核心

抬高的一颗心,一定会高过永利塔

高过四百二十五米的额定水头

这个矗立于群山之间的世界工程

顶青天,立大地,是电站还是林海?

那绿油油的蒙椴林,会让你相信

千里之外,已如天空

八年潜处深山,耕耘不辍

八年披星戴月,是他们让这座

电站成为华北地区唯一具有

周调节性能的抽蓄电站

成为冀北地区新能源开发与接入的护航员

成为破解三北地区“弃风弃光”困局的重要助力

滦河滔滔,奔流不息,润泽着京津冀

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这块绿色的土地

看每一滴水回到光中

看所有的梦从水面上,一朵朵升起

站在这群建设者的身边

被滦水滋养的他们,粗犷,朗润

柔中带刚。我想,电站工人的皮肤上

一定布满电路,相比普通人

他们的骨头,都是一个发光体

他们的血管里,肯定有另一种隐秘的循环

像一百九十二条星罗棋布的隧道

像能号令千军万马,唤醒沉睡的大山

像三百四十吨定子,将一个强大的磁场转动

来自全国各地的丰蓄人就是一个磁心

高出地平线的事物,除了奔涌的滦河

还有电站的厂房、高炉、机组

他们日夜不停,运送着云朵和星宿

守护着大地的熟睡和鼾声

他们有着超强的大脑,能号令“水军”

系统负荷低谷时,利用电网的富余电力

将水抽到上水库储存,负荷高峰时

又将储存的水放到下水库发电

电站一期就达到一百八十万千瓦时蓄能规模

从几千万吨满负荷的抽水作业

转换为满负荷发电,只需要短短五分钟

这是丰蓄人引以为傲的独门绝技

——“黑启动”

这项独门绝技在2022年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

电站将张家口地区的清洁电能

输送到各个冬奥场馆,实现了百分百绿电供应

仅投运的一号和十号两台机组

共抽水启动一百零七次

消纳新能源一亿一千五百万千瓦时

发电八千三百万千瓦时,塞北大地

一片灯火通明

这是令全世界瞩目的时刻

当闸门打开,沉睡的波浪被唤醒

——世界瞬间沸腾

白云起身沐浴,整个天空因寥廓

而清明

辽阔的天空下,投入发电的

八台机组是丰蓄人奋斗每一天的开始

格桑花绽开笑脸,传递着他们的智慧

也传递着永利村人直起来的腰身

何一纯,抽水蓄能电站第一书记

始终把党的领导视为企业的根和魂

他信奉每个党支部都是一座战斗堡垒

信奉每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他信奉坚硬的岩层也能长出绿色

信奉每一棵草木,每一滴水都有奉献之心

他的日记本上,写满了收获的答案

視信仰为黄金的人,时光从不慢待仰望的眼睛

一个个数据,一条条隧道,一座座厂房

八年来,他几乎没有停下脚步

身影遍布厂区、隧道的每一个角落

他和那些建设者们一样,日夜坚守在岗位上

刘金栋,九〇后党员,连续奋战四十天

保障了每根十吨重的外来电源

跨大桥、过道路、穿隧洞,顺利供电

每天工作到深夜,他是一个陪伴星星的人

于爽,机电部一工区机械组组长

像钉子一样“钉”在厂房安装间

会商施工技术难题,研究转子吊装方案

在首台机组安装一线,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最美国网人陈磊,劳动模范贾鑫

五四奖章获得者孔张宇……他们都是

“丰蓄360”党员服务队队员

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二岁,但他们每一个人

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阳光里写上颂词,词语会更加明亮

在丰蓄发展的道路上

走着一个又一个奔波忙碌的身影

面对他们,华丽的赞美都无法与他们融合

阳光下,他们都是自带光芒的人

混凝器、高效旋流器、提升泵、加药室

这是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备

走进去,到处干净明亮,不见污水

现在,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山水

五只白天鹅在水面上散步

我们走近的时候,它们并不躲闪

反而优雅地靠近我们

绿树,清水,蓝天

阳光澄澈透明,映照着厂房

油松、五角枫、云杉树窸窣有声

风无论吹向哪里,都像是

在传递着“生态丰蓄”的好消息

最孤高的,应该是永利塔的影子

它拥抱着纯粹的蓝天

静静地睡卧在平静的水面

偶尔有鱼儿在它身边划过,无声的涟漪

在水面荡漾一下,又滑向远处

建设者们骑着单车从身边飞过

我小跑着,试图跟在他们后面

厂区太大了,我迷失在

他们年轻的背影和笑声里

四号路是通往开关站的道路

周边土地贫瘠,沙化严重,气候恶劣

想护住沙土和岩石太难了

他们用植生袋护坡和高次团粒喷播

替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锚喷技术

节约了大量的水泥和砂石料

治理边坡一千六百多立方米,保障了绿色施工

他们用腐殖土和植生毯对山坡修复

沙棘、山杏、爬山虎,正一点点占据地盘

对抗着塞北料峭的寒风

阳光安祥,照着建设者们爬坡的背影

数字背后凝聚了太多人的汗水和智慧

当白云又轻盈地在河面舞动时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高原红的笑脸

道路两旁的樟子松、云杉

蒙古栎……它们挺立着

风吹过水库的头顶

一只硕大的鱼鹰趁机急速滑翔

快速贴近水面,水花飞溅,它们鸣叫着

又引来第二只、第三只

过些时候,水库里的两万尾细鳞鲑

会吸引更多的来客造访

庆幸的是,岸边不会有垂钓者的遮阳伞

水面上弥漫的气息,有一丝丝甜

山青,水绿,天蓝,云淡

丰蓄人,打造了一个“塞外小江南”

年轻的工厂,还没有厚重的历史记忆

但是,走进它会被一种力量所引领

在这本翻开的大书前,循着目录,一页页翻动

领略它交响曲一般的恢弘业绩

读工厂日志,必须一个人,安静的

在一个晨曦微露的早晨,或者黄昏

让心绪在微光中沉淀

这样,才能感受工厂的脉搏和心跳

不能一边听歌一边读

那样对不起工程建设的忙碌与负重

不能让负荷在一唱一念间

轻松地化为耳边的雾气,与浮云

要穿好工装去读,这样

你才能找到在车间工作时的感觉

那些记录的文字、数据、图片、人名

彼此都熟悉,文字就有了暖意

要戴上安全帽读

以防读到时间深处,隧道尽头

会有尘土、碎石、铁片从头顶砸下来

没有星光的夜晚不要读

一些暗夜的沉重,会让你夜不能寐

选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打开它

面前放一杯清茶——

读十七年的工程筹备,读八年的建设周期

读它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的辉煌时刻

读八座全封闭拌合楼扬尘“零排放”

读鞭子沟渣场两百万立方米的弃渣量

读河北省重点保护植物蒙椴的繁殖

读国家二级保护鱼类细鳞鲑的成长速度

读“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理念

读“三区、两带、多节点”的景观规划

读他们在电网中承担的“六大功能”

读他们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引领

读过去,读业绩,读电站未来的展望

预计2024年十二台机组全部投运后

可达到六十六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

可满足二百六十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

可节约标准煤四十八万吨

可减少碳排放一百二十万吨,相当于

造林二十四万亩

读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以“丰阜康宁”之身姿

在滦河中游的青山秀水间傲然矗立

读这座被誉为“塞北明珠”的电站

在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史上,绽放璀璨光芒

阳光温暖,碧波疗愈

你在春光中读得酣畅,青山绿水亦醉人

当万家灯火呼应着漫天星辰

一些光亮汇拢过来,夜色被次第推开

一片白云和闪电的波浪从天空呼啸而来……

(伊人,本名尹瑞娟,河北丰宁人,满族,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文见于《诗选刊》《作品》《鸭绿江·华夏诗歌》《浙江诗人》《中国诗人》等。作品入选《河北诗人作品精选》《当代精美诗歌选》《中华女诗人》等。)

编辑:耿凤

猜你喜欢
厂房电站机组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660MW亚临界机组清洁疏水系统节能改造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
电子厂房多种接地连接方式的探讨与实践
350MW机组DEH控制系统的优化
TNG系列多功能提取浓缩回收机组
TNG系列多功能提取浓缩回收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