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策略

2023-06-15 00:56陈颖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品读语感培养朗读教学

陈颖

[摘 要]良好的语感需要学生长时间接触语言文字并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朗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注重语感的培养,引导学生以朗读者、讲述者、倾听者的身份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脱口朗读、讲读、听读、品读、诵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不同的语感内涵,能够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感培养;讲读;听读;品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2-0037-03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不同层面、不同情境中进行感悟,从而获得个性化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表情等参与到朗读学习之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开展有效的朗读教学活动,能够将教材文本的特色与教育作用展现出来,使朗读体验充满乐趣,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发展。

一、重视脱口朗读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感

脱口朗读,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脱口朗读的水平能够判断学生的语感能力。脱口朗读是从朗读者的角度,以响亮的声音、清晰的诵读方式进行朗读。这也是一种自然的朗读形式,学生不必思考过多的内容,完全是自主地张开嘴巴朗读,是学生进行语言感知最直接、最基础的一种方式。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朗读者的身份进行脱口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自觉意识,同时重视对学生朗读过程中节奏、语音、语调等的指导。脱口朗读不需要学生深层次挖掘文字的意韵,只需要朗读流利、语音正确、语调恰当、语速适中即可。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作为一篇融童真童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这篇课文是脱口朗读训练的极佳素材。教师组织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脱口朗读训练时,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首先,要保证学生的语音正确。教师先示范领读,再挑几个学生分别朗读,针对学生的发音问题进行纠正。这篇课文里出现的“群”“竹”“牙”“幅”等都是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把生字词读正确,再进一步朗读全文。尤其是“睡着”的“着”字是多音字,教师要提醒学生把字音读准。其次,要引导学生控制好语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朗读的过程中,流利并不是越快越好,如有些学生很快就读完了一篇课文,却只能听清几个字,这种现象就要及时纠正。一年级的学生各方面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提倡朗读以慢为主,慢下来才能有更多思考的时间,才能避免读错音,而且慢下来之后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节奏。最后,要关注学生朗读时的语调。作为一首儿歌,这篇课文本身就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能按照节奏律动读下来,加上语调的配合,就能形成不一样的效果。比如,“下雪啦,下雪啦!”在读的时候要强调一种愉悦、惊喜的心情。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看到下雪时的心情,带着感情来朗读这句话。再如,“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两句话可让学生两两对话,将课文朗读当成两个人的一问一答,让学生将生活经验融入朗读之中。

脱口朗读训练是提升学生朗读基本功的重要途径,能够规范学生的朗读行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朗读习惯,从而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二、重视讲读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总结能力

在学生能够正确把控朗读的节奏、语音、语调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有逻辑地进行讲读了。讲读是以讲述者的身份来朗读,要将事情讲清楚、说明白。学生从讲述者的角度在课本中找出最为重要的语句,如课文中的过渡句、祈使句、中心句等,以快速精准的方式,提炼出课文的关键信息,并通过讲述的形式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要为学生选取教材中具有描述性、说明性、情节性的朗读素材,指导学生提炼重点、捋顺逻辑,捕捉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散文,是训练学生讲读的极佳素材。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关注教材“全面把握关键词”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默读、齐读、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中的过渡句、中心句、祈使句,帮助学生捋顺作者描写的顺序。比如,“一路迎着溪流”“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等,通过对这些句子进行梳理,學生就会形成一定的方位感。其次,教师通过双龙洞的实景图片结合立体地图进行引导,让学生化身小向导,以讲述者的身份,以向导的语气,有条理、有逻辑地朗读课文,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带着大家感受一遍双龙洞的景观。最后,脱离实景,让学生再次讲读。在讲读的过程中,学生脑海里便有了具体的方位和图景。教师再对学生的转折、总结等语句的表达方式进行及时指导,让学生的讲读更加标准、流畅。

讲读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讲与读的融合,启动了思维,拓展了想象力,语感自然而然也得到了培养。

三、重视听读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朗读过程中,情感融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情感氛围的营造要借助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听读便是帮助学生把控作者思想感情、强化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听读的形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带着感情朗读的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情感逐渐丰富,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倾听者的角色进行听读训练。一首经典的草原轻音乐《风吹草原》缓缓响起,伴随着风吹草原的阵阵沙沙声,教师饱含情感地朗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学生闭上眼睛,跟随教师的朗读去想象“一碧千里”的壮观,想象“翠色轻轻流入云际”的柔美。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在听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具体:“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几个蒙古包。”“有个牧羊的姑娘在唱歌。”“我和朋友在草原上骑马。”“夕阳下的草原十分宁静。”“有一群小朋友在草原上放风筝。”……教师及时总结:“大家都看到了壮丽的景观和惬意的情境。现在,大家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这样,在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语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共情力与想象力,是提升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听读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适合抒发情感的氛围,能够实现文字、音乐、环境、情感与情绪的融合,提升學生对语言深层意蕴和情感的感知能力。

四、重视品读教学指导,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

品读是认真细致地揣摩字词并准确深入地把握字词的内在含义的重要手段,亦是充分发挥想象力、感悟语言美及文本主题的重要方法,同时还是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语感的培养与认真品读、合理想象息息相关,要让学生在认真细致地品味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形成“内心视像”,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走入“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阅读境界中。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以时间为序,分别描述了春、夏、秋、冬的景色,指出了不同季节最美的时辰。这篇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用语简洁、易于理解,字里行间充满了娴静安逸的气息,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及对生命的敬重之情。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品读每一词、每一句,在品读中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就处于特定的时节中,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节不同的美。首先,春季最美的时刻是黎明。它有着哪些独特的美呢?主要表现为天空的颜色呈鱼肚色,同时点缀着一些“红紫红紫的彩云”。教师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这一美好的画面,增进其对春季的感知。而在夏季,作者认为最美的时刻是夜晚,主要表现为月美、飞舞的萤火虫美,它们在细雨飘扬的夜晚无忧无虑地飞行,令人感到静谧和淡雅。按照这样的思路,教师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想象秋季、冬季的美景,体会不同季节的最美时刻,使学生真切地感知四季的独特韵味。在审美体验中,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逐渐形成并发展。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以经典的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细心咀嚼字词,真正融入文本语境之中,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准确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主题,深入洞察语言的张力,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实现语感的培养。

五、重视诵读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巴金先生曾指出:“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 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与我们通常所讲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同一个道理。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多,学生对文本内容愈加熟悉,继而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了流畅背诵,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为出口成章夯实了重要基础,也为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感知其独特的意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文章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逐步完成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及应用能力,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是一篇典型的描写人物的文章,将主人公比喻为一棵挺脱的树。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涵,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在别具深意的肖像描写中感知主人公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在典型事例的叙述中感受主人公的脾气秉性、性格特征。在授课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接着,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标注出描写主人公性格特点的词句,鼓励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出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脾气秉性,由此理解“挺脱”一词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讲述主人公脾气秉性与“挺脱”之间的共通之处,促进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及基调;最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文章反复朗读,争取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即能够独立完成对文章的背诵或者复述。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强化语言感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经典课文进行朗读与背诵,在积累词汇、丰富素材的基础上夯实学生的语言表达基础,促进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含义、深入领悟文本主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统编语文教材中包含有许多文字性材料,教师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去感受。当学生面对不同的教材文本,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以不同的身份进行朗读时,学生的感悟就会具有开放性,而且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的思想、情感相互融合,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个性化语言思维就会得到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并积极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丽娟.多角色诵读,培养学生语感[J].小学教学参考,2021 (7):53-54.

[2] 凌琳.“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11):60-63.

[3] 马跃.请找回失去的琅琅书声:反思当前小初语文教学的非理性表现[J].语文教学通讯,2020 (8):25-26.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品读语感培养朗读教学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