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报道路径

2023-06-15 05:24颜春龙王光明
新闻潮 2023年1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突发事件

颜春龙 王光明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主流媒體在突发事件报道中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对提升舆论引导力至关重要。在2022年8月的重庆森林火灾报道中,主流媒体在把握时效、彰显个性的同时深挖感人故事和动人细节,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此外,该报道也为主流媒体提供了新的方向,媒体既要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还要运用好“差异化”的传播手段,更要坚守讲“好故事”的传播定位,抢占舆论阵地的制高点,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关键词】重庆火灾;主流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力

2022年8月,极端的高温天气席卷重庆,重庆多地相继发生多起山火。“重庆山火”成为重庆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话题,并连续多日占据各大网络平台的排行榜。主流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哨”和“晴雨表”,要遵循当下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明晰报道路径,创新报道方式,打造高质量的媒体报道格局。本文通过研究主流媒体有关“重庆森林火灾”的报道,探析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报道的新路径,为主流媒体做好新闻报道及新型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一、困境:主流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新挑战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者是新闻信息的本位,受众只能被动接受经由媒体筛选过的新闻信息,此时的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议题设置功能,在舆论阵地中占据高位。而在新媒体时代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发布准入门槛的降低,“人人都有麦克风”,可以借助媒体平台发表信息及观点。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的“当事人”往往是事件的“首发者”,他们能在第一时间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并经多方转载后,极易成为热点事件并引发社会大众的关注。而主流媒体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需要对事件的内容信息进行采访、调研并核查,审查完成并发布后,新闻的时效性被削弱和滞后。加上新媒体用户由于缺乏专业的媒介素养,在转发评论的过程中容易夹杂个人情绪,对事件进行非理性表达,造成情绪化传播。这不仅容易导致谣言泛滥,还会削弱主流媒体的声音,致其陷入繁杂的舆论场中。

纵观近几年主流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基本是围绕事件发展进程展开,追踪报道突发现场的相关情况,满足受众基本的信息需求。此外,还会选取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对救援事件和救援人员进行正面宣传。由于其框架大同小异,措辞如出一辙,形成了一种固定化、模式化的“套路”,导致报道内容同质化严重,难以出新出彩。此外,在报道方式上,主流媒体虽已适应全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格局,能依托微信、微博、抖音等不同平台属性分发新闻产品,做到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丰富突发事件的报道形式,但交互性、实时性不强,信息的呈现方式也相对滞后,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不足,不能适应当下沉浸式、场景化报道的趋势,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的内容呈现。主流媒体在报道中暴露出的短板与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也削弱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二、破圈:主流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新路径

(一)把握时效,抢占舆论阵地的话语权

移动互联网时代,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面临巨大的挑战。突发事件的破坏性极易诱发公众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公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非理性和情绪化的表达,极易使得负面舆情得以快速发酵与传播,给舆论引导带来挑战。主流媒体如能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既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能遏制谣言的进一步传播,引领社会舆论,在整个舆论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重庆森林火灾事件发生后,重庆本地媒体、其他地方媒体以及中央媒体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情况,保障信息的畅通,把握舆情传播规律,及时主动跟进报道,积极做好正面宣传,从而增强了舆论引导力。

2022年8月17日晚,重庆涪陵北山坪突发山火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在微博发布事件的真实情况,为公众提供了真实、可靠、权威的新闻信息,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一批主流媒体记者得到相关消息后立即派出人员赶赴现场,主动跟进事故救援工作,在火灾熄灭、复燃等关键性节点发布最新进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作为地方党报的《重庆日报》也在2022年8月19日头版重要位置刊发报道《市委市政府有力有序组织开展涪陵火情救援处置》,更为此次事件形成良好舆论氛围抢占了先机。

继涪陵山火发生后,重庆市巴南、江津、大足、铜梁、北碚、璧山、长寿等地又发生多起山火,引起全国多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并报道了火灾扑灭、事故救援、事故调查与人员伤亡等情况。与此同时,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启动紧急救助工作,全市各方力量参与救援,充分展现出政府的责任担当。媒体的持续关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对于稳定民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让公众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事件的真实进展情况,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流言和谣言的传播,增强了民众的自信心,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二)张扬个性,凸显新闻报道的地方特色

传统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的新闻报道往往千篇一律,一篇稿件很可能被不同媒体重复发布与转载。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特点,积极主动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在此次重庆森林火灾报道中,各大主流媒体充分利用旗下的报、网、端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细分平台定位、强化功能互补,以多渠道、差异化、协同性报道,形成多媒体联动、融媒体报道格局。[1]与此同时,媒体还根据本地特色推出具有“重庆味”的新闻,凸显新闻报道的独特性。

重庆森林火灾发生期间,《人民日报》《新京报》《重庆日报》等中央及地方媒体相继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微信推文,并且在标题上都采用了“雄起”二字,而“雄起”是川渝地区的地方方言,巧妙地将本地特色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也充分体现出新闻报道的个性化特色。与此同时,重庆共青团微信视频号发布MV《重庆得行》,歌曲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介绍了此次重庆森林火灾救援情况,点赞量超过10万+,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发,打造成了“现象级传播”产品。

此外,新华社创意海报突击队制作了一組题为《山城好人多》的创意海报,《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频道也制作了题为《重庆人的英雄气》的手绘海报,重庆本地媒体华龙网也制作了题为《屏述|嘞是山城,众志成城》的交互式动画,将微博中具有代表性的网友评论和帖子以竖屏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中,这些富有个性的报道方式,在做好差异化报道的同时,提升了舆论引导力。

(三)激发情感,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

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不仅要注重“面”,还应突出“点”,在追踪报道事件的进展情况,发布真实、权威信息的同时,还应深入挖掘突发事件中的感人故事和动人细节,从而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价值认同、情感共鸣,最终实现“跨圈层”传播的情感动员。此次重庆山火发生地道路崎岖,救援难度较大,由此涌现出一大批自发民众和摩托车车队。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多家主流媒体皆以此为角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讲述平凡人的事迹,用感人细节激发受众情感,从而打动受众。

重庆森林火灾事件中,短视频的传播对塑造摩托车车队群体形象成为救援火灾的榜样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条内容为“两天两夜送物资上山,重庆小伙骑摩托车支援灭山火,一身疲惫,浇水让自己清醒”的短视频引起媒体重点关注和报道,让原本普通的“龙娃子”,在经过短视频传播和媒体的报道后,更容易与受众产生情感互动,最终形成共情传播。同时,这种情感动员也容易唤起受众共同对抗山火的决心和意志,从而激发社会公众的正向情感,以达到协调意见分化的舆论场效果。由此可见,通过暖心细节引发的情感动员为新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可以致力于对受众的情感培养,建立起跨圈层的情感联结。

2022年8月25日晚,各方救援力量在奋力扑救重庆北碚区歇马街道山火时,主流媒体报道中将消防勇士们无畏的脚步,无数志愿者常亮的头灯,重庆儿女坚定的身影,共同筑起的这道“隔离带”形容为“防火长城”,成为民众团结一致对抗山火的精神象征。同时也刻画出“创造不平凡奇迹的平凡人”的榜样形象,塑造出更为立体的重庆城市形象。

三、启示: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新方向

(一)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

突发事件发生后,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中极易滋生谣言,给舆论引导带来极大的挑战。“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是党委、政府满足公众知情权、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是把脉舆论动态、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应当遵循的根本要求。[2]

时效性是衡量新闻的重要标志。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对新闻进行及时准确报道,要迅速发生,及时反应,切实做到“不失语、不缺位”。同时,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时,也要注意分寸和力度,让新闻宣传恰如其分;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二)适应“差异化”的传播趋势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且参与互动意识也逐步增强,主流媒体应加强创新,探索全新的信息分发方式,适应“差异化”的传播趋势。《2021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党报网站的开通率依旧最高,为95.9%;78.7%的党报建设了自有新闻客户端。党报在微博、微信、聚合新闻客户端、聚合视频客户端的入驻率均接近90%。”[3]由此可见,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渠道更多元化和多样化,且不同平台之间带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这也要求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生产和制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平台特性,根据不同的渠道属性及受众特性进行差异化传播。重大突发事件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主流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及优势,聚焦当地的固有文化,进行差异化的新闻内容生产,扩大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新闻产品,凸显其新闻报道的个性。

(三)坚守讲“好故事”的传播定位

重大灾难事件发生后,总有一大批“无名者”逆行抗灾,冲在事故发生的最前线。媒体工作者要善于捕捉救援过程中温暖动人的细节,讲述一个个鲜活且动人的故事,传递人间真情,感受榜样的力量。

主流媒体对逆险而行的“无名者”的新闻报道,是对新闻本身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彰显,使之凝聚成一股精神力量,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价值认同、情感共鸣以及圈层传播的社会动员。而通过生动典型的故事去激发公众情绪的流动性、情感的互动性、感受的丰富性和情境的多媒体性,真真切切地去引导受众产生共情、实现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共鸣。[4]

四、结语

综上,在此次重庆森林火灾报道中,主流媒体摒弃以往的传播“套路”,主动探寻新的报道路径,既丰富了报道内容,又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实现了新闻报道的“破圈”效应。由此可见,主流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新的传播格局,主动应变,主动求变,提升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才能掌握舆论话语权,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潮

参考文献

[1]曹玲,郑剑锋,裘星男.在突发事件中彰显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舟山日报社全力做好“弘进”轮救助宣传报道[J].传媒评论,2021(11):69-70.

[2]李小菲.如何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N].山西经济日报,2021-10-11(3).

[3]人民网.2021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EB/OL].[2021-12-29].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1/2021/1229/c14677-32319846.html.

[4]刘珺,田小波.一场主流媒体践行“四力”的建设性新闻实践:浙江蜜橘销售故事带来的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7):28-31,49.

(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突发事件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
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