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 ( 儿 )”结构语义和语用功能

2023-06-16 14:36王风玲
今古文创 2023年20期
关键词:商品质量事儿厂家

王风玲

【摘要】 “的事(儿)”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被大量使用,“事儿”是“事情”的口语形式,“事儿”与“事情”不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使得“的事(儿)”结构在使用中展现着多样的活力。“的事(儿)”可分为“表……的事情”“表关系”“表原因”“表否定”四大类。

【关键词】 “的事”;语义;应答功能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0-012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40

“事”的本义是官职,《说文》:“事,职也。”春秋时期,“事”引申出“事情”义,例如“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逐步发展为“事”的基本义。在现代汉语尤其是口语中,“事”常出现在“的”的后面构成定中结构作主语或者宾语。比如“这没你的事了,你走吧”“花瓶怎么碎了,谁的事呀?”“的事”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展现了不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本文将对此进行考察。

一、表……的事情

“的事”最常见的用法是前面加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等表示对某事件或现象的评价、说明、归属等。

(一)表评价

“的事”前加形容词、状中结构、动宾结构等,表示对某个或某类事件、现象、活动的评价,如例(1)(2)(3)。

(1)狐王对众奴说:“好了,我们的大事已经了了,从今以后,但愿《七杀谱》随岁金峰之死而焚毁。杀人的理由无论怎么充分,可终究是件残忍的事。”(墨龙《狐王》)

(2)现在,我才知道写作文也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冰心《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

(3)5月3日我们乘坐521次列车旅行时,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微博)

例(1)中的“的事”结构是对“杀人”这一事件的评价,认为杀人是残忍的;例(2)中的“的事”指代写作文一事,“快乐”是冰心对写作的主观感受,是对该事件的评价;例(3)指在521列车上发生了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不愉快”状中短语形容发生的事情。

(二)表说明

“的事”前加动宾短语、状中短语等,描述某个或某类事件、现象或活动。如例(4)(5)(6)。

(4)“不要透露游司令即将上山的事。一个字也不许对游星说。不然,她提前同她爹通了消息,咱们的工作就被动了!”老协再三叮咛。(毕淑敏《阿里》)

(5)他本想去唐结那里,但他想他这种恶劣的情绪肯定讲不清他辞职的事。(《漆园子《一路狂奔》)

(6)买房子的事一般都是由他处理,但最终决定权还是共同商议得出的。(《文汇报》)

例(4)状中短语“即将上山”与“的事”结合成定中结构作“透露”的宾语;例(5)中动词“辞职”与“的事”结合,指称辞职事件;例(6)是动宾短语“买房子”与“的事”结构结合成定中短语作主语。

表说明的“的事”结构一个特点是可以改换为“一事”,而不影响句子的语义完整与理解。比如上面各例可以分别改为“不要透露游司令即将上山(一事)”“讲不清他辞职(一事)”“买房子(一事)一般都是由他处理”。因为“的事”前面为具体事件的说明,语义上已经表达完整,“的事”作用主要是將各种短语或动词等变为“的事”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的功能。

(三)表归属

“的事”前加名词、状中短语等,表明某个/类事件、现象或活动的归属方,常出现在“是……的”结构中,如例(7)(8)(9)。

(7)商业部门有关人员过去认为商场只管销售,商品质量好坏是厂家的事。(《河北日报》)

(8)我去哪里是我自己的事。(微博)

(9)老厂长目不转睛地打量着你:“我前天才接到老刘给我的信,知道了你的事。”(陈朝声《星海》)

例(7)表示商品质量好坏属于厂家要负责的事情,例(8)表示“去哪里”是个人自由;例(9)表示老厂长知道的是对话中另一方的事情。表归属的“的事”结构按语义可再细分,大致可以分为责任归属、事物归属等。责任类如例(7),表示某事物是某部门、组织或个人等的责任,是其要负责完成的事情;事物归属如例(8)(9),表示某事件是个人问题或个人自由。

这类“的事”结构里有比较特别的一类,即时间名词加“的事”隐藏有“发生”或“完成”义。例如“提高产品质量、把住出厂产品的质量关,并不是一时一日的事,如果不翻仓库,出厂的产品质量有保证吗?”中“一时一日的事”意为“一时一日能完成的事”;再如“电脑与人脑比较互有长短,例如记忆,多年前的事,一旦提及,人会立即想起,速度很快,电脑在这方面有时还会由于信息量大要去找出,花费时间。”中的“多年前的事”意为“多年前发生的事”。

上述例子中的“事”都是我们日常很熟悉的表示“事情”义的“事”,“事”可以直接替换为“事情”,意义、用法一致。除此之外,“的事”还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和用法。

二、表关系

“的事”常与名词、动词、代词等词类,动宾短语等表示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或影响等。常见于“不关……的事”结构,表示与某人、某事物等没有关联,不受其影响或制约,如下面例(10)(11)(12)(13)。

(10)戴晓梦突然提高了嗓音:“你不要说这些,不要说。我是你的什么人?关键是我不再爱你了,不,我从来没有爱过你,那是一种感恩,知道吗……你和别的女人怎么样,不关我的事,不关我的事 。见第一次面,我就知道你是个有妻室的人,这完全是两回事。”(《母碧芳《惑之年》)

(11)“小枫——不要!是我对不起你,不关别人的事啊,我欠你的由我来还,你不该害死这么多人啊!”(余少镭《现代聊斋》)

(12)他被班主任批评是没写作业的事1,不关打架的事2。(微博)

(13)俺想啊,当你签字收楼后,就不关开发商的事了。开发商只管开发的说。(微博)

例(10)中戴晓梦强调男子与其他女士无论有什么来往都和她没有关系,话语中还用了“两回事”来强调男子的交往与戴晓梦自己没有关系;例(11)中强调是说话人对不起小枫,与他人无关;例(12)中有两个“的事”结构,“的事1”表示原因,指“他”被班主任批评是由于没写作业,“的事2”结构才是表关系义的“的事”结构,指被班主任批评与打架一事无关,表原因的“的事”结构将在下章详说。例(13)表示业主签字收楼后,楼房的任何问题便与开发商无关了。

例(10)(11)(12)中表归属的“的事”结构经常与“关系”一词出现在同一语境中,比如口语中经常出现“人家的事儿和你有什么关系呀”,也总爱说“我的事儿和你有什么关系,你管得着吗”等。在这类句子中,前半句的“的事儿”结构表归属义,表示“属于别人的事情”“属于我自己的事情”,前面强调归属,后面强调与他人没有关联。

例(13)中的“事”可用“责任”替换,所表达的意义不变。这类用法可以概括为“指人NP+的事儿”,再如“碗碎了是弟弟的事儿。”这类用法既可以独用,也可用来提问和应答。提问一般用“谁的事儿?”,回答用“指人NP+的事儿”,如询问“碗怎么碎了,谁的事儿呀?”回答“弟弟的事儿”。这类“的事儿”结构多指消极结果,一般用于说话人承担责任或追究责任,当“的事儿”前面的“指人NP”为说话人时,则是说话人承担责任,比如“碗碎了是我的事儿。”是说话人自省把碗摔碎一事;“指人NP”为他人时,则是说话人追究他人的责任,如“碗碎了是弟弟的事儿。”是指出造成碗碎的过错方。以上两个例子中的“事”还可用“过错”“失误”等替换,意义不变,比如“碗碎了是弟弟的失误”。这类用法比起例(10)(11)(12)强调某人与某事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指某人致使了某事。

三、表原因

表原因的“的事儿”结构常在口语对话中出现,“的事儿”常与名词、动词等词类,状中结构、动宾结构等表示某事态的起因。如例(14)(15)(16)(17)。

(14)甲:“你衣服怎么湿了?”乙:“害,下雨没带伞的事。”

(15)甲:“看你最近都吃不多少东西。”乙:“天热的事儿,老没啥胃口。”

(16)甲:“你这脸怎么弄得红一块紫一块的?”乙:“嗐,和人打架的事儿。”

(17)甲:“医生,我最近嗓子疼。”乙:“上火的事儿,吃点消炎药就好了。”

尹世超(2008)详细罗列了用作应答句的各种句式,文中指出:“会话中的句子可以分为引发句和应答句,引发句除了疑问句,还包括其他类型具有引发功能的句子;应答句除了答问句,还包括相邻对中对疑问句以外类型的引发句予以回应的句子。”[4]表原因的“的事儿”结构是一种解释性应答语,出现在口语对话中,解释某事件或现象的起因。例(14)表示乙衣服湿了是下雨没带伞的原因;例(15)表示乙因为天气热没什么胃口;例(16)表示乙的脸因为打架弄得红一块紫一块的;例(17)表示病人嗓子疼的原因是上火。表原因的“的事儿”只用于已经发生了的事件,在尚未发生或常规事件中无法使用,比如“燕子低飞是要下雨的事儿”是不符合使用习惯的。且多用在消极结果中,比如(14)(15)(16)(17)中的衣服湿、吃东西少、臉红紫、嗓子疼都属于消极结果。

表关系的“的事”结构与表归属、表原因的“的事”结构很容易混淆,有些看起来似乎表关系与表归属或原因皆可,例如“商业部门有关人员过去认为商场只管销售,商品质量不好是厂家的事。”既可以理解为“商品质量不好是属于厂家的事情”似乎也可以理解为“商品质量不好与厂家有关”也可以换为“商品质量不好是厂家的原因” 。但仔细对比表关系、表归属和表原因的例子就可以发现,“关系”侧重于两个事物的相关性上,“归属”则侧重于表现两个事物间的责任归属或者领有归属,“原因”侧重于两个事物的直接的起因与结果关系。在两个事物的联系性上,表归属与表原因的“的事”比表关系“的事”有更强的联系性。以“商业部门有关人员过去认为商场只管销售,商品质量不好是厂家的事。”为例,考察整个语境,归在归属义里更为合理。“只管销售”义为只负责销售相关适宜,后面的“商品质量不好是厂家的事”是针对前面的“只管销售”而言,意义相对,指的是商品质量不好是厂家的责任。“商品质量不好”与“厂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像衣服湿与下雨不带伞,嗓子疼与上火等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若原句为“商品质量不好是厂家偷工减料的事”,那么这其中的“的事”则归属于原因义,因为商品质量差与厂家偷工减料为直接因果关系。

四、表否定

“的事”结构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否定性应答语,即“没有的事”,对引发句的内容予以否定,如例(18)(19)。

(18)二媳妇的声音也在窗外叫道:“轮船又来了,说是轮船又来了,徐先生等你起来商量。”这可把曹志诚的睡意赶得精光。他一面还在说“胡说八道,没有的事”,一面就爬起来抓过床头的衣服急急穿上。(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19)甲:“是不是你跟人家吵架,把人给气跑了。”乙:“没有的事,我和他什么时候吵过架。”

例(18)中曹志诚一面急急穿上衣服去会面徐先生,一面语言上否定儿媳妇所说的内容;例(19)中“没有的事”是乙对甲所说的吵架把人气跑了一事的否定。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其他否定性应答语,“没有的事”在句子中只作独立语,不与其他成分发生结构关系,也不起连接作用。

五、“的事儿”的历时演变

《说文解字》:“事,职也。从史,之省声。”“事”本义为官职。先秦时期,“事”已经发展出责任义,用在结构助词“之”后面。例如:

(20)循名责实,君之事也。奉法宣令,臣之职也。(《邓析子》)

唐代以后,结构助词“之”逐渐被“底”取代。但由于“底”使用时间较短,文献中用例较少,但这时“事”发展出了表关系的用法。如:

(21)许敬宗又宣言于朝曰:“田舍儿剩种得十斛麦,尚欲换旧妇。况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大唐新语》)

元代以后,结构助词通常写为“的”。结构助词“的”出现以后,表示某人有责任或有过错一般用“(是)NP 的事”。例如:

(22)这些文武百官奉了旨意,议举所知五府都督,说道:“考核将材,本兵官的事。”(《三宝太监西洋记》)

(23)广东人回过头来对买办道:“得罪了客人,是我的事,与你无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韩景和一横眼:“啊!老哥哥,咱们弟兄有交情,虽然跟童侠客爷初次相逢,也是慕名的朋友。童侠客奉圣命保钦差,奔四川路过太原府,丢了金牌,那是童侠客的事呀!(《雍正剑侠图》)

综上,“的事”由“之事”“底事”发展而来,常用于判断句式。在上古汉语中,多指某政治事务是某人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事务扩大为一般事件,且多指消极事件,指某人是该事件的致使者或与该事件有关。再随着“的事”词汇化的加深,人的自主行为事件类推扩展到非自主行为,如在例(15) 中的“天热”是人的非自主行为,是不可控的。

六、结语

本文在关于“的事”语料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对“的事”结构的语义类别和语用功能进行了类化归纳和分析:“的事(儿)”根据语义表达和语用功能的不同分为表……的事情、表关系、表原因、表否定四大类。“表……的事情”的“的事”结构是对某个或某类事物、现象等的评价、说明或归属,相应地分成了表评价、表说明、表归属三小类;表关系的“的事”结构表示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或影响,常用于否定形式“不关……的事”中;表原因的“的事”结构常在口语中作解释性应答语,解释事件或某现象的起因;“没有的事”应答语表达对引发句内容的否定。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丰国欣.话轮转换与话题转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41-44.

[3]易强.会话修正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11):61-63.

[4]尹世超.应答句式说略[J].汉语学习,2008,(02): 15-22.

[5]王春辉,高莉.语言使用与语言选择——一项基于对比调查的实证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3):68-72.

[6]张治.汉语应答语及相关研究述评[J].长江学术,2012,(03):138-145.

[7]马国彦.引语介体与话语的互文建构[J].当代修辞学,2015,(04):47-57.

[8]謝心阳.汉语自然会话中的疑问式回应及其互动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06):83-92.

猜你喜欢
商品质量事儿厂家
关于睡眠那些事儿
商品学视角下的FABE法则
网络环境下商品质量管控的探讨
推进商品质量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圈里事儿
百万级水产经销商是怎么练成的!哪种经销商最受厂家青睐,最易获取资源?
美小运载厂家签多次发射协议
“上下床厂家”玩转“互联网+”
尿素厂家的长期亏损牌能打多久
俄罗斯2015年将颁发商品质量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