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濮绸织造工艺标准化解析

2023-06-19 04:35冯继延金肖克和琪吴莹祝成炎
丝绸 2023年6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

冯继延 金肖克 和琪 吴莹 祝成炎

摘要: 濮绸是浙江桐乡濮院出产的传统丝绸产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品种之一,濮绸织造工艺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3月《濮绸》“浙纺标”团体标准发布,为浙江省首个非遗项目类团体标准。文章从编制背景、编制原则和依据、标准的主要内容及指标3个方面对《濮绸》标准进行解读,说明了标准中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纰裂程度3个关键项目设置的考虑和依据,以期帮助丝绸行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应用标准,为其他非遗项目的“标准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行业标准;标准解读;濮绸;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 TS147.5

文献标志码: A

2022年3月,经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專业委员会专家组审核并通过的《濮绸》“浙纺标”团体标准(TZFB 0015—2022)予以批准发布,该标准为浙江省首个非遗项目类团体标准。

1 标准编制背景

濮绸是浙江桐乡濮院出产的传统丝绸产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品种之一,与杭纺、湖绉、越罗一样是古代江南地区以产地而命名的著名丝绸产品。濮绸织工精美,质地细密,柔软爽滑,色彩艳丽,坚韧耐磨等特点,相传清朝宫廷所用黄龙旗就是采用濮绸制成的。濮院镇所产丝绸品种众多,其中濮绸以其优良的特点而闻名遐迩,畅销全国各地。濮绸品种繁多,绸有花绸,绢有花绢、官绢、箩筐绢、素绢、帐绢、画绢,绫有花、素、锦,罗有三梭、五梭、花罗、素罗,纱有花纱、脚踏纱、绉纱等。其织造工艺十分讲究,分工极细,从丝到绸的制作过程要经历多人之手,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大体需要经过:蚕农→丝行→绸行→泡坊→染坊→机户→绸行。工艺上包括络丝、摇纬、牵经、运经、刷边、织手、曳花、拓浆等工序,每道工序都非常讲究。

明代至民国期间,濮院东市南埭街几乎家家养蚕,户户织绸。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濮绸市场逐渐萎缩,以后一直没有得到恢复。现在,濮绸面临后继乏人、技艺几近失传的境地,急需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和保护。濮绸织造工艺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濮绸团体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濮绸产业的复兴和发展,有利于濮绸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非遗项目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从而促进浙江省桑蚕丝绸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同时,濮绸的恢复、保护和发展,也是中国和浙江濮院地区丝绸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 标准编制依据

《濮绸》标准搜集和对比了国内外相关的标准、文献资料,调查了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由于现存濮绸样本数量稀少,标准收集了大量提花濮绸和素织濮绸并进行了织物样品的检测,在结合史书记载、试样测试、织造工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和参考GB/T 15551—2016《桑蚕丝织物》、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并在制定过程中多次向濮绸业内人士进行咨询和讨论并公开、广泛征求意见,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规范性”的原则,编制了《濮绸》标准。

3 标准的主要内容及指标

《濮绸》标准从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方面对传统非遗产品制定了标准规范,相比于现有的《桑蚕丝织物》《宋锦》《蜀锦》和《标准土家织锦》标准,内容上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差异:一是进一步界定了标准使用范围;二是明确了“濮绸”术语及定义;三是对技术要求中的项目和指标进行了设置。

3.1 范 围

《濮绸》标准将标准范围划定为“适用于各类服用的濮绸”,这一界定充分考虑到了濮绸产品在服用、装饰、箱包和工艺品上的性能品质差异,使濮绸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项目的制定更加合理。

3.2 术语和定义

《濮绸》标准根据濮绸织物的特点,定义了术语“濮绸”:在浙江省桐乡濮院一带生产,以线密度(纤度)为44.4/48.9 dtex(40/44 D)及以上的桑蚕土丝为主要原料,采用织造、染色、上胶(拓浆)等传统丝织工艺加工而成的织物。相较于《宋锦》和《蜀锦》标准,“濮绸”的定义更加强调了“桐乡濮院”这一地域性,并明确了“桑蚕土丝为主要原料”和“拓浆”这一典型工艺。

3.3 技术要求

《濮绸》标准技术要求包括内在质量要求和外观质量要求。

1) 标准将产品按内在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与合格品,内在质量要求包括了物理性能项目、安全性能项目。物理性能项目包括密度偏差率、质量偏差率、断裂强力、撕破强力、纰裂程度、水洗尺寸变化率等;安全性能项目包括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色牢度等。

项目和指标主要参照GB/T 15551—2016《桑蚕丝织物》,指标要求全覆盖GB/T 15551—2016。根据濮绸自身的高强、耐磨的特点,新增了耐磨项目。因濮绸平方米质量基本都大于55 g/m2,且多为提花组织,修改了纰裂程度的指标设置,去除了55 g/m2及以下织物或67 g/m2以上缎类织物的指标设置。

依据调研和前期样本测试分析,发现濮绸织物的断裂强力总体表现较好,尤其在纬向的断裂强度相对其他桑蚕丝织物有明显优势,因国标GB/T 15551—2016中断裂强力的设置不分经纬向,因此标准中也采用此设置方式。为了体现提花濮绸织物的高强特性,断裂强力统一设置为≥300 N(《桑蚕丝织物》标准中这一指标为200 N,《土家锦》标准中为250 N),撕破强力指标设置为≥25 N(《桑蚕丝织物》标准中这一指标为7 N),明显高于普通桑蚕丝织物的上述力学性能指标。

2) 产品按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与合格品,外观质量主要参考了GB/T 15551—2016,主要包括色差、幅宽偏差率、外观疵点等,要求达到GB/T 15551—2016标准规定要求。

4 结 语

《濮绸》标准的发布,是以标准系列为载体,以濮绸工艺非遗项目为代表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工业制造标准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标准对传统手工技艺生产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和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作用,有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和提升浙江纺织非遗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更是有利于濮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对传承和发展浙江省桑蚕丝绸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标准的发布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从民间文化保护到国家系统保护,从概念到实践,从“名录”时代到“后申遗时期”,现如今正式进入到“标准化时代”的一个标志。

《絲绸》官网下载

中国知网下载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GB/T 15551—2016, 桑蚕丝织物[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 GB/T 155512016, Mulberry silk fabric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6.

[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GB/T 35258—2017, 宋锦[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 GB/T 352582017, Song brocade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7.

[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GB/T 35444—2017, 蜀锦[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China National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 GB/T 354442017, Shu brocade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7.

[4]湘西自治州民族工艺美术协会. DB43/T 1019—2015, 土家织锦[S]. 长沙: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Nation Craft Art Association. DB43/T 10192015, Tujiabrocade[S]. Changsha: Hunan Provincial Bureau of 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2015.

[5]冯继延. 濮绸溯源: 兼论濮绸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创新[M].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21.

FENG Jiyan. Puyuan Silk Trac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Puyuan Silk[M]. Hangzhou: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Press, 2021.

[6]宋其然, 董妙璐, 郭宇晨, 等. 新时代背景下湖州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30(19): 188-191.

SONG Qiran, DONG Miaolu, GUO Yuchen, et al.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Huzhou silk culture in the new era[J].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2019, 30(19): 188-191.

[7]周伟民. 桐乡濮院杨家桥明墓发掘简报[J]. 东方博物, 2007(4): 49-57.

ZHOU Weimin. A brief report on excavation of Ming tomb of Yangjiaqiao in Puyuan, Tongxiang[J]. Cultural Relics of the East, 2007(4): 49-57.

[8]卢丹. 浙江明代丝绸文化及出土袍服的研究[D]. 杭州: 浙江理工大学, 2020.

LU Dan. Study on Silk Culture and Unearthed Robe of Ming Dynasty in Zhejiang Province[D]. Hangzhou: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2020.

Abstract: Pu silk is a traditional silk product produced by Puyuan, Tongxiang, Zhejiang province, and it is one of the famous silk varieti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The weaving technology of Pu silk was included in the third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March 2022, the group standard of “Zhejiang Textile Standard” for Pu silk was released, which is the first group standard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 interpret the standard of Pu silk from three aspects: compilation background, compilation principles and basis, main contents and indicators, and explain the considerations and basis of setting three key items in the standard, namely, breaking strength, tearing strength and cracking degree, so as to help silk workers better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standard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andardized”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othe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ems.

Key words: industry standards;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Pu silk;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eaving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
指纹支付行业标准推出
6项净水器行业标准发布即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