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思考

2023-06-20 15:53李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8期
关键词:实践对策融合发展企业发展

李萍

摘要:文章从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融合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可行性,结合具体案例对二者工作目标、性质、内容与范围、评价标准等基本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实施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企业发展;内控评价;内部审计;融合发展;实践对策

一、引言

企业现代化发展中,通过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可以强化企业治理工作水平,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是否能够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就目前多数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看,内部审计与内控评价工作相互分离,融合程度明显不足,如果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治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治理效率,有效提升經营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注重融合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共同助力企业提高治理工作效果,进而助力企业生产经营,强化企业综合实力,使企业获得更高市场占有率。

二、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深入分析内控评价和内部审计,不难发现,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因此,能够相互融合发展,具体而言,无论是内控评价还是内部审计,二者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监督内容及范围、评价标准等方面,均存在一致性,这也足以证明二者属性相同,并且能够相互融合,所以,从客观层面讲,内部审计与内控评价之间可以相互融合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可以实现统一计划,统筹有序开展,从而最大程度上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有效避免二者存在的各类弊端。首先,加强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能够最大程度上优化调度审计资源,使得企业有限的资源可以提高利用率;其次,通过二者相互融合,可以统一制订相关工作计划,避免一些工作的交叉和重复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总体工作量;最后,无论是内控评价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自身优势,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自获取的信息、数据、成果与经验等内容,也可以提高工作针对性,实现融合互补、共赢的目的,进而合理提升企业各项工作效果。

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控评价融合的现实价值

一方面,企业在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融合过程中,充分迎合了现代社会企业发展形势与要求。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正式出台与实施,国家提高对企业发展重视度,加大监管力度,意在全面推动上市公司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全面落实该规范。在此基础上,我国审计署等相关部门也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等内容,制定并推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明确要求审计准则中必须包含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内容,这就意味着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规范开展各项工作。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未来发展更加稳定、持续。

另一方面,通过融合内控评价和内部审计,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能够为企业高效运营、合法经营提供可靠、全面的会计信息,而这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的实施能够保证企业实现安全规范治理目标,属于一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再控制,通过科学严格的审计能够保障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合理性。由此可见,加强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的有机融合,可以发挥二者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助力企业发展。

四、企业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的融合发展

(一)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内控评价和内部审计都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的目的和实施方法不同。1. 目的不同:内控评价的目的是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评估企业整体运作及业务风险,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和建立良好的治理体系。2. 实施方法不同:内控评价主要通过自评和独立评价的方式进行,企业自行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自行评价或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而内部审计则由企业内部的专业审计师进行独立的审计和评估,采用独立的审核、审计程序和标准。3. 结果不同:内控评价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反映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点和不足及改进建议;而内部审计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反映企业整体运作的情况、业务风险和治理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建立良好的治理体系。总之,虽然内控评价和内部审计都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的目的、实施方法和结果有所差异,应当分别进行,相互补充,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内部控制保障。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评价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独立审计,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发现存在的风险和控制缺陷,为企业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2. 确认内控规定是否得到执行:内部审计能够确认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如制度的完整性、操作的准确性等,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保障。3. 评估经营绩效:内部审计能够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绩效,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供全面的评估和建议。4.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能够针对企业风险进行预警和管理,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建议。5. 建立内部核查机制:内部审计能够建立企业内部核查机制,确定重要的业务和流程管控点,识别可能的欺诈行为,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持续的支持和保障。综上所述,内部审计通过其独立的审计和评估,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治理建议,帮助企业持续实现内部控制改进。

(三)内控评价对内部审计的促进作用

内控评价对内部审计发挥促进作用。1. 提高内控意识:内控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测试,这有助于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促进内部审计的开展。2. 指导内审工作: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内控评价中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指导和借鉴,帮助内部审计员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审计和评估。3. 审计证明:内控评价报告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证明文件,内部审计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参照内控评价报告中的评估结果和结论,向公司高层提供独立、客观的审计证明。4. 促进内审改进:内控评价中的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能够为内部审计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员在内审工作中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方案。总之,内控评价能够为内部审计员提供指导和借鉴,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内部控制保障。

(四)完善内部审计体系

构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的新型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事后监督,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单一的事后监督方式已不能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要构建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为重点,进行实时预警、实时风险评估、实时责任追究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要不断地改变思路,完善审计方法,扩大审计范围,将工作内容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方向转变。例如,在结算之前,对合同进行审核,严格控制资金的出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资金的流失;在干部任用过程中,要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在任用过程中出现的“任用后再审,事后清算”等不良现象,需要在任用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

制定审核制度,实施实时监控。内部审计要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实时监控审计系统,该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以风险评估为核心,以在线审计软件为载体,以审计履责风险、质量风险、经济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风险防控体系,对被审计单位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风险评估,实现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基于此,如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实时监督,从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效率,仍然是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

五、推进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为进一步阐述积极推进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某上市企业为例进行分析。该企业依照相关监管要求,从2015年起便开展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并及时对外公开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在实际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运用了外包方式,还有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自行检查评价方式,从实际工作效果看,并未实现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之间的高效融合,并且在二者融合过程中,对应的监督合力效果也不明显。为此,下文结合该上市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调整总部运行模式,深入探究了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统筹协调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

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与内控评价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内控评价以控制试验为主,重视综合原则、全面覆盖,可以说是“初勘”。而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注重重点、关键,一般情况下,要进行全面调查,找出审计重点内容,从而提高审计针对性,属于“详勘”。对此,该上市企业依照此原则,在企业原有评价范围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确保企业本部、子公司或分公司全面覆盖,与此同时,也找出其中5家重点公司作为审查重点对象,而其余15家公司可以2年轮流检查一遍即可。其中,评价内容涵盖了企业及所属子公司各项业务、事项,在此过程中,从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以实现全面的内部控制与评价,包括控制活动、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风险评估、内部监督等各类要素。而在内控评价体系设计过程中,该上市企业立足企业相关业务实际,细化成20个业务领域。通过该上市企业全面开展内控评价工作实践效果看,企业针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业务流程等实施了专项审计,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延伸,确保彻底查清查实关键问题、重要问题和事项。由此可见,企业在内控评价中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实施专项审计,有利于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同时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潜在的风险,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避免后果进一步扩大,实现在问题源头上加强预防。

(二)增强信息及成果共享,减少工作冗余

该上市企业在融合内控评价和内部审计过程中,突出了二者的信息共享、成果共享,意在增进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的交流,减少重复性工作,进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为此,该上市企业在具体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对内控评价结果的分析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运用内控评价的成果。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通过实施内控评价所获得的成果与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各个部门、各单位、各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些成果,企业就能够制订出与之相适应的审计计划,并制订更加明确、全面的内部审计方案。通过运用内控评价成果,可以为企业节省审前调查工作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增强审计针对性,有效地提升审计效率,实现审计效果的科学优化。

其次,在内控评价中切实发挥内部审计成果作用,使内控评价更加有效,突出针对性。企业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前企业运营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但这种解决往往是短期的、表面的,缺乏对问题背后复杂原因的进一步探究,所以在后续运营中,极易反复。因此,企业可以开展相关研究,通过内部控制评价长期关注这些问题。例如,对于一些工程的审计,涉及造价审减时,极易出现相关管理问题,如管理工作未建立复核机制、分工制衡机制,也缺乏完善的责任机制、审批机制等,所以,企业需要借助内控评价,随时关注潜在的风险,确保问题可以在源头得到合理把控。

最后,为了实现企业内控评价和内部审计信息与成果的高效融合,企业可以通过制订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对审计项目的信息、证据、成果等内容实施统筹安排,进而更好地支持企业完善内控评价程序。从当前的监管规定看,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加强内控评价已经成为日常内部审计项目之一,因此,该上市企业必须在开展工程項目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时,全面考虑到内控评价规范要求,确保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审计所涉及业务和事项是否具备有效的内部控制。此外,在编写审计报告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相关内控评价的编制,将其作为年度内控评价关键内容,最大程度减少重复工作,保证工作量整体不变的情况下,切实减少企业内控评价重复的工作量,从而节省工作时间。

(三)注重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为全面推进内控评价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融合,该上市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从监督机制入手,不断推进建立和完善,意在更好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融合。切实发挥监督机制作用,服务于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的融合需求。在具体实践中,该上市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机构在企业的地位,并赋予该监督部门一定权利,促使其在推进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过程中可以切实发挥自身监督职能。分析可知,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应用指引等内容,企业可以在审计方案制订、明确审计重点内容时进行参考。在具体实践中,企业通过实施监督与管理,确保二者之间的规范、标准等发挥作用,相互借鉴,更好融合。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注重强化监督人员的审计素质、管理素质,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二者的进一步融合保驾护航。除此之外,企业也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明确告知监督人员其薪资水平与企业整体绩效挂钩,借此激励相关监督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强化工作责任感,进而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挥效用,全面推进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融合。

(四)切实加强人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人员作为企业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的重要实践者,如果人员素质低下、能力不足会直接影响二者的融合效率。从当前多数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素质整体情况看,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融合进程受到严重制约,对二者充分融合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企业在推进内部审计与内控评价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将各项要求明确传达给相关工作人员,保证其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其次,企业还要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主要目的是可以在内部审计与内控评价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融合方式,助力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例如,本文分析的企业,自2022年起,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针对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的高效融合发展提出新思路:“以风险辨识为指导,确保做好缺陷查找,加强缺陷分析与缺陷认定,最终实现缺陷整改的目标”,而后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系列内控评价流程,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五)发挥国家监管机构职能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除了企业自身注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之外,国家层面也需要发挥作用,相关监管机构应当注重发挥监管职能,为各类企业全面推进内部审计与内控评价的融合提供可靠支持。对此,国家相关监管机构应当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地完善、优化,针对企业内部审计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监管机构相关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同时清晰了解企业内部情况,进一步完善现有监督管理流程、要求、细则等内容,主要目的是加大对一些制造虚假信息、程序不明的企业实施处罚,确保企业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总的来说,在监管机构作用下,企业可以更好地推进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之间的融合发展,从而凸显企业自身价值。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企业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二者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与范围、工作评价标准等多种基本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在企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的高效融合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职责,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立足企业实际,统筹协调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增强内部审计与内控评价相关信息及成果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深改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重构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01):138-140.

[2]刘锋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风险控制的作用与策略探讨[J].当代会计,2021(24):88-90.

[3]彭付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风险控制的作用及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9):183-185.

[4]王建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路径及优化策略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8):241-242.

[5]張媛.基于工作实践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01):99-100+102.

[6]王安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与控制策略[J].财经界,2015(18):305.

[7]吕伟康,梁瑞玲,陈丹梅.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整合策略探讨[J].中国外资,2013(15):247+249.

[8]党济深.内控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财会通讯,2021,873(13):133-137.

[9]曹佩佩.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关系浅析[J].财会学习,2019,237(28):150+154.

[10]马鹏举.基于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价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22,318(05):85-86.

(作者单位:宁波建工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实践对策融合发展企业发展
中职院校教育学实践教学探究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其实践对策
高校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及社区实践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