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措施

2023-06-20 18:17文涛
消防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火灾事故大楼建筑物

文涛

摘要:隨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随着住宅、商业的发展,城市用地紧缺,导致了地下空间开发增多,地铁、隧道、停车场、购物中心等都是在地下建造的。这种建筑不但占地少,还能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然而由于地下空间的建筑结构本身的防火特性以及其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其火灾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着火了,后果会很严重。因此,对地下空间建筑的火灾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其进行消防管理,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下空间建筑;火灾;灭火救援措施

一、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类型

由于地下空间建筑结构的复杂性,造成了各种火灾事故,其中最常见的火灾类型有:场地火灾、隧道火灾、设备设施火灾。从火灾成因来看,车辆火灾、设备故障、人为行为、施工火灾等是火灾的主要类型。

二、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的特点

(一)火势蔓延迅速,温度上升快

普通地下空间建筑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由于建筑内部商品种类繁多,很多商品都是可燃性的。另外,在地下空间里,人们还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当发生火灾时,仓库里的物品和装修材料会作为火源,促使火势迅速扩散。地下空间结构比较紧密,缝隙较小,一旦着火,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烟雾不能很快被排出。当热积累加剧时,地下空间温度会迅速升高[1]。

(二)空间封闭,产生浓烟毒气重

当大型的地下空间建筑物(例如商场)起火时,由于地下的安全通道和通风孔较少,所以烟雾很难排出。大火的烟雾会在一个密闭的地方集中,使得它变得更加稠密。另外,地下建筑的空间比较密闭,通风性能差,空间中的氧气会很快耗尽,使得大楼内的物品不能全部燃烧,同时也会增加空气中的烟雾。一般情况下,有很多地下空间的商品都会起火,这些商品包括羊毛、棉花、化纤、大麻、塑料、橡胶、油漆、木材、聚合物等原材料。在缺少氧的情况下,可燃材料不能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尤其是聚丙烯、泡沫、聚氨酯等,一旦发生火灾,会引起室内人员呼吸困难和昏迷,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2]。

(三)人员疏散困难

当发生火灾时,由于人员自身的生理、心理、消防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差异,加之对地下空间的构造不了解,会造成惊慌,从而导致不恰当的逃生方式,仓皇而逃,很多人更易受伤或被踩在脚下。另外,在地下空间中,应急通道很少,应急通道的宽度也是有限的,而且工作人员对应急通道也不熟悉,人员的撤离比在地面上要困难得多。通常当建筑物着火时,为防止输电线路发生火灾,会立即断开线路,只留下紧急照明设备。地下空间建筑自身距离地面很远,光线不好[3],紧急情况下的灯光很少,也很昏暗,烟雾阻碍了撤离人群的视野,降低了撤离的速度。

(四)消防火灾扑救工作难度大

由于地下建筑物处于地下,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不能及时了解其发展的范围和趋势,对其人员的具体位置也不清楚,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员进入地下建筑物进行搜救,因大雾的存在,能见度较低,且受到干扰较大,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起火地点[4]。这种对火灾原因、位置和发展趋势的调查滞后,将会给火灾的后续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地下建筑的通信信号要比地面要弱得多,一旦发生火灾,大部分内部的通信系统都会失效,无法联系到地面的通信系统。在消防人员进入地下火灾现场后,外部指挥人员难以与其进行有效的交流,给整个救援指挥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由于地下建筑物一般都是弯弯曲曲的,所需的给水设备距离较远,而且在灭火过程中要布设较长的水工管线,再加上各种杂物堆积等问题,水带的铺设耗时较长,施工难度较大。当安装了水带进行喷水时,由于建筑物的弯曲变形,很难对着火点进行直接扑救,因此水力灭火的实施周期较长[5]。

(五)其他特点

由于地下建筑的空间分布特点,导致火灾发生位置不确定、隐蔽性高、检测难度大,导致火灾后期控制难度大,危害范围广,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另外,由于地下空间施工现场缺乏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地下建筑空间的特殊性以及隧道内部环境的复杂性给人员的逃生带来了困难。安全的逃生方式和方法仅仅是一种逃生手段,其疏散形式也是单一的。火灾发生后,由于建筑物的空间较小、相对密闭、人员流量大,造成了火灾区域内的温度迅速升高、散热缓慢、浓烟多、人员难以逃脱等问题[6]。

三、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措施

(一)起火初期合理自救

在火灾发生初期,由于室内浓烟浓度较低,能见度较高,对火势的控制至关重要,必须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在地下建筑物中,一般都设有报警装置,当报警装置检测到或人工观测到时,大楼管理部门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根据以往的消防演练,根据现场情况和火势的不同,对人员进行适当的疏散,并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出现错误的逃生路径。通过广播,可以让所有人都能迅速撤离,让所有人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撤离,并通过广播来安抚他们,让他们尽快进入避难所、地面结构。在撤离时,要注意对人员的撤离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在各个通道之间进行隔离,以防止因人员过多造成的踩踏事故。

在对大楼进行紧急疏散的同时,要积极运用各种消防手段进行扑救。首先,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关掉大楼里的空调,防止火势扩散,同时开启所有的通风设备,增加大楼内部的能见度,帮助疏散人群[7]。此外,要充分利用大楼内现有的消防设备,进行初步的扑救,并充分发挥水幕和自动灭火的作用,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尽可能地对火灾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次,要及时向消防部门汇报,征求他们的救火指示,以便为后续的消防战斗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可行的排烟措施

地下建筑比较隐蔽,通风口比较少,一旦着火,烟雾就会越来越多,能见度也会越来越低,所以要及时地进行排烟,才能更快地找到火源,并将其扑灭。在地下空间中,除了通过通风孔进行排烟,还可以采用机械排烟。一般地下建筑都有喷水和排烟装置,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设备进行排烟。但应注意,只有在火灾发生的前、后两个阶段。早期的排烟是为了增加视野,后期则是为了清除残留的烟雾和气体。在火势发展到中期时,若迅速排出烟雾,则会增加室内的氧含量,加速燃烧,导致消防员难以进行有效的扑救。因此,应按照火灾的不同阶段,合理、及时地排烟。

(三)消防救援人员实施高效的灭火战术

消防单位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要立即按照所述情况配备相应的灭火人员和所需的灭火器材,以保证后续的灭火工作。到达火灾现场后,要设立一个临时指挥中心,并把指挥所设置在靠近地下建筑物入口的地方,以便随时了解火灾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火灾侦查工作贯穿于火灾的全过程,侦查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营救行动的进度和规模[8]。消防人员在到达现场后,要立即进行火灾调查,了解火灾发展状况和大楼的总体布局。通过观察火灾和建筑设计图,对火灾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消防通道和避难所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下一步的救援工作很有帮助。对那些从地下大楼里逃出来的人,要及时询问了解大楼里发生了什么事、现在的情况、还有被困在里面的人的情况。根据图纸和火灾情况,确定了大楼的内部构造,确定了消防队员的位置后,派出一支侦察小队,对大楼进行了调查。在进入大楼后,首先要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然后进行营救,尽量先救多的被困群众。在开展前期调查时,要挑选有经验、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消防队员,以避免发生事故。除了消防员,还应该使用先进的智能探测设备,比如煤气探测仪、温度探测仪等,来判断出口的有毒气体的種类和浓度,以此来判断火灾的情况,确保调查人员的生命安全。

烟雾不仅对人体和生命构成危害,也会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排烟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对有窗户的地下建筑物应及时开启竖井等窗户,利用自然通风将烟气排出,在烟气浓度高的情况下,可以在建筑物薄弱部位挖开通风孔。除自然排气外,采用自动排烟装置进行排烟作业。首先,要关闭大楼的防火门,防止浓烟进入逃生通道和火灾区域,然后用抽油烟机对隔离区进行通风。在一般情况下,大楼内都设有一定的喷水设备,若将这些设备全部开启,则能有效地减少烟气的浓度。

(四)多种灭火方式相结合

目前已有的扑救措施中,内攻灭火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扑救方式。在火灾发生的早期,指挥员必须根据建筑物内部的构造图,根据现场的火情,制定最佳的进出路径,实现安全、快捷的到达火点,并精确地使用水枪进行灭火,从而达到控制火势的目的。随着火势的增大,浓烟的浓度和毒气的浓度也在不断的升高,消防人员要通过消防车辆和灯光进入火灾现场进行灭火救援,并使用水枪进行灭火,确保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采用内攻灭火的时候,应注意正确的路径,控制好进入和救援的时机,同时也要考虑到消防员的健康状况,确保救援工作的安全和高效。

除了内攻,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灭火方式,那就是注入式扑救,主要是针对火场的内部构造不利于救援的情况。喷水灭火的方法主要是确保室内没有人时,从入口向大楼内注入大量的灭火剂,通常采用泡沫灭火剂,以高密度的泡沫将大楼内的有毒气体和烟雾吸入,从而达到很好的灭火效果。

(五)提高个人消防安全意识,将责任落到人

在公共场所,由于人群的流动性和人员的复杂性,人们的安全意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必须加强对员工的防火安全教育,从防火知识、防火逃生等方面进行教育。应聘请消防专业人士,特别是在以休闲为主的公共场合,对员工进行防火教育。对员工进行有目标的培训,指导每一位员工正确运用防火器材,并将防火职责分派到各个岗位,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以增强消防知识及实际运用技能,使员工在面对火灾时能够从容应付,并在保护自身情况下快速疏散人员,降低火灾损失。

(六)加大消防设备投入

对于小火,使用灭火器进行适当的处置,对于较大的火灾,可以使用灭火栓进行灭火。可以说,火灾的发生是由消防器材造成的,所以消防器材的使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为降低投资,部分公共场所在配置消防器材时偷工减料。比如消防栓的数量很少,消防通道的标识也很模糊,设备的不健全会导致火灾的隐患。所以在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建设中,必须加强消防设施的投资,对消防栓、应急灯、标志等进行定期维护。当消防器材在检修期间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更换新的设备和标识,以保证在火灾时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防止火灾的扩散和财产的损害。

(七)特别注意事项

地下空间建筑物的火灾扑救工作应注意:一是要加强对地下环境的监测。在火灾发生前,要进行合理、有秩序的侦查。至少有2名以上的侦查人员,必须使用喷枪作保护;二是救火队员要安装定位装置,要时刻注意呼吸机的使用情况,并且要和地面保持紧密的联系;三是应急通道必须设立保安人员,统计消防人员的数量,掌握消防人员进出、体力消耗等信息,并进行详细的登记,若不及时处理,会对消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下空间将会越来越多,其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在建设工程中加强对地下空间建筑的安全管理,并完善各类火灾预防措施,使人们的生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鉴于地下空间建筑的火灾特征,消防和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各类消防设施的建设,并对各类灭火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进行灭火救援,减少对建筑物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吕刚.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措施探思[J].消防界(电子版),2022,8(04):102-103.

[2] 杨凛.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22,8(02):119-120.

[3] 张智博.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措施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1,7(24):101-102.

[4] 韩志军,吴建平.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5):222+135.

[5] 耿磊.浅谈公共场所的消防防火策略[J].今日消防,2019,04(06):26-27.

[6] 刘为民.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J].今日消防,2020,5(06):46-47.

[7] 胡孝连.大型地下空间建筑的消防设计[J].居舍,2018(01):75.

[8] 韩新.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特点及防治[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17-20.

猜你喜欢
火灾事故大楼建筑物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未来已来8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LCT ONE大楼
火柴游戏
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