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应用研究

2023-06-21 20:47严腾
艺术评鉴 2023年2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培养情感

严腾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与技巧相结合的创造性艺术,表面上看似不难,但要想完成对一首声乐作品的完美演绎,不仅要求演唱者要具备过硬的演唱技巧,还要结合想象、情感等各种因素进行有机处理,开展歌唱思维活动,方可展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歌唱思维作为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声乐演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声乐教学中一直缺乏对学生歌唱思维培养的有效重视,成了如今影响高校声乐教学提升的一大障碍。基于此,文章从歌唱思维的内涵入手,阐述了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培养应用面临的主要困境,论述了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内容,探讨了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应用对策。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唱思维  情感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2-0129-05

新时期,我国高校声乐学科建设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师生互动、教学氛围轻松融洽,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我国艺术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声乐人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创新理念是必由之路。歌唱思维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有效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歌唱思维即学生凭借自身思维能力主动进行演唱,演唱时充满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及想象,展现了学生鲜明的演唱风格、个性。一次理想的声乐作品演绎,演唱者应利用歌唱思维实现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如此方可实现对作品蕴含的情感内容的充分展现。高校声乐不仅是一门教学科目,还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良好的歌唱思维影响着学生的演唱水平及质量。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让学生可有效把握声乐演唱的精髓,深刻领会声乐作品的情感价值及内涵,建立属于自身特有的演唱风格,是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歌唱思维相关概述

声乐演唱作为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演唱功底提出了严格要求,但仅仅依靠演唱技巧,不足以实现对声乐作品的完美演绎,并难以赢得听众的情感共鸣,而要想切实实现对声乐作品淋漓尽致的演绎,不仅要能够传递出演唱者对作品的领悟,还要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实现技巧与情感的有机融合。于此期间,演唱者必须要凭借自身的思维能力,对各项因素进行全面整合,并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将它们进行重新展现,最终实现对作品的完美演绎。因此,歌唱思维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至关重要,不管是高校声乐教学,还是舞台实际表演,歌唱思维始终伴随着演唱者声乐演唱的整个过程。歌唱思维体现了学生对歌唱的艺术理解,其形成发展以人的普遍性思维为基础,同时又明显不同于普遍性思维,显现出想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审美性等不同特征,这些特征综合在一起,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歌唱思维。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想象思维、情感思维、创造思想以及审美思维入手,以进行对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一)可促进声乐教育工作开展

声乐艺术的发展、传播,离不开广大声乐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在对声乐教育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声乐艺术家们倾向于将自身掌握的声乐知识与心灵层面所产生的丰富情感进行充分结合,进而通过乐曲实现对自身情感的有效表达,而在乐曲基础上进行歌词创作,可让情感表达变得更为具象化,进一步赢得人们的情感共鸣。因此,无论是对声乐艺术的挖掘提炼,还是对声乐作品开展相应的创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歌唱思维,唯有将歌唱思维应用于声乐作品中,方可更好地展现其鲜明的个性风格,进一步推动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

(二)可促进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如今,在众多高校中均开设有声乐课堂,并且其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学生的青睐。然而一些声乐教师由于太过强调对学生声乐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歌唱思维的发展,由此造成学生在声乐学习实践中,仅在表面上掌握了相应的声乐知识,而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应用,进而使得声乐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在各个环节中适时融入歌唱思维培养教学,进而让学生可更深刻地领会各类声乐作品的内涵,并有效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培养应用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对歌唱思维所能发挥的作用缺乏有效认识

在声乐演唱中,倘若缺乏有效的思维方法,将会不利于学生演唱技能的有效提升,进而让声乐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即为学生形成点状思维,这会让学生认识问题时总是显得过于主观片面。比如,学生在开展气息训练时,一般会涉及呼、吸两个基础动作,在声乐教学中大多采用胸腹式呼吸方式开展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呼吸打开喉咙,接着让气息通过隔膜进行扩张直至腰腹周围,并保持好这一训练状态,然而一些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师的要求,往往会保持在静态状态下,进而影响训练的有效性。还有一些学生会出现惯性思维,虽然这一思维可对声乐教学带来积极影响,但久而久之会让学生进入学习误区,在进行呼吸时无法让身体保持放松,也难以有效将空气吐出,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声乐演唱中。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摆脱传统固化思维的束缚,构建更为科学的训练方式,更好地促进声乐训练的进行,不断培养自身的歌唱思维。

(二)对二度创作缺乏足够重视

二次创作,即为在对各种优秀作品进行演绎时,将演唱过程视为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赋予作品以更鮮活的生命力,让作品展现出更突出的艺术效果。二度创作是声乐作品演绎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一些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价值、内涵等缺乏深入认识,在演唱时也没有认识到基于歌唱思维开展二度创作的重要性,进而使得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演绎大多局限于对其的简单复制演唱或表述。为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对一首声乐作品进行演绎时开展必要的资料查询分析,以此形成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等的有效了解。在增进对作品的理解的基础上,还应通过不同途径对作品予以丰富,让自身情感与作品实现有机融合,进而做到演唱时实现对其中所蕴含情感的充分表达。另外,声乐演唱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可结合不同作品需求,去设计与作品特质相符的各类动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倘若学生缺乏良好的歌唱思维,不仅不利于其对声乐作品开展二次创作,还会影响其对作品的有效演绎。

四、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内容

(一)想象思维

对于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第一步要有效认识想象的内涵。想象,主要指的是人类可通过自身独特的思维形式,对感知到的客观现实做出反应。这一反应过程,既可作用于当前的事物,也可回忆已感知到的事物,以及可凭借当前或过往的经验,感受到没有接触过或没有见过的事物。想象过程有赖于外部因素的刺激,作为一个心理过程,唯有基于外部刺激作用,方可在人脑中形成或加工出一个新形象、新框架。简而言之,想象即为依托人脑中存储的经验表象,而构筑新形象的一个心理过程。同时,想象也是人脑的一项生理机能,通常人脑存储的经验越丰富,则意味着其想象思维也越丰富。

从高校声乐教学角度而言,想象思维主要指的是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将声乐作品中相关联的情景、事务,通过人脑以形成具体意境的能力。比如,在演唱声乐作品《黄水谣》时,即要求演唱者想象出广袤的黄土地旁,有成片的农田,因为战火,致使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境,进而淋漓尽致地展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在演唱者演唱期间创设的这一虚拟意境,既包含声乐作品本身具备的基础表象,也囊括了建立于基础表象之上加工形成的新形象。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大多数情况下,艺术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将生活场景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基于此推进意境与情感的有机融合,进而创造出情趣与环境、心灵与事物融为一体的高雅艺术境界,赋予艺术作品以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力。而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想实现对声乐作品艺术性、技术性的充分展现,就应当有效利用想象思维,在演唱时对声乐作品形成深刻认识,将自身情感与声乐表演进行有机融合,进而让作品的艺术内涵得到充分表达。

(二)情感思维

从概念上而言,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有表达方式,要求人们对客观事物表达出自身的观点看法,诸如高興时兴高采烈、悲伤时潸然泪下等都是情感的重要体现。声乐演唱过程,既是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也是对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声乐演唱者在对声乐作品进行演绎时,主要是利用自身掌握的演唱技能,对声乐作品予以再现,以及对声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传递。声乐作品演绎中的情感思维,主要指的是演唱者在开展演唱时,源自人脑对声乐作品或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基于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即要求声乐演唱者要具备良好的领悟能力,可对声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形成深度的领悟与感知。

在声乐艺术创作中,为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生命力,需要将情感融入声乐作品创作、演绎的各个环节之中。声乐表演者的演唱水平,除受其演唱技艺重要影响之外,还取决于其演唱情感,倘若演唱者在演唱时可实现与声乐作品的有效融合,并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听众、演唱者与声乐作品创作者相互间可在演唱者演绎时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即表明这是一场出色的演出。对于声乐艺术创作者而言,在开展声乐作品创作过程中,应巧妙应用词汇、语言,借助优美的旋律,将自身思想情感融入进各个音符中,以此让声乐作品变得更具吸引力。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在开展声乐演唱过程中,基于对声乐作品所蕴含情感的有效理解,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声乐作品开展二次创作,以此实现声乐作品的发展性、创造性。比如,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往往会让听众热泪盈眶,这就是演唱者凭借自身情感思维开展再创作的结果,让演唱者与听众可同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赢得听众的情感共鸣,以收获理想的演唱效果。

(三)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尤为追求新颖、独特,除去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进行展现,还可基于此形成新颖、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声乐演唱者在开展声乐作品演绎过程中,其所具备的创造思维影响着最终呈现的声乐作品的感染力。换言之,演唱者唯有具备良好的创作思维,方可基于现有声乐作品,在演唱时对声乐作品开展二次创作,实现与声乐作品的有效融合,进而展现出有别于他人的艺术个性、风格,让声乐演唱变得更具创造性。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并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提高其创造能力,进而让学生可在声乐演唱时开展二次创造,而并非局限于对声乐作品进行简单的复制演唱或表述。在声乐教学初期,学生大多会采用模仿这一学习方法,但模仿属于一种手段,而并非最终的目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切实推进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度练习,不断揣摩,领略各种演唱风格,进而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思维,让声乐作品变得更具活力。

(四)审美思维

从美学层面而言,声乐艺术是颇具艺术美的艺术演唱。声乐演唱者利用自身的演唱技巧,向听众展现美的声音、美的旋律,进而让听众获得美的享受。对于声乐作品的演绎,与审美观念、审美经验有着紧密联系,审美过程通常需要一系列心理要素协同参与。在这过程中,各项因素共同作用于歌唱思维中,以此形成了歌唱思维的综合性特征。在审美思维的作用下,听众可提升对声乐演唱水平的鉴赏能力、判断能力。

五、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应用对策

(一)开展好声乐理念教学工作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理念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进行声乐学习过程中,唯有具备扎实的声乐相关的理论知识,方可建立起对声乐科目的有效认识,进而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基础能力,并为其歌唱思维的培养应用奠定良好基础。首先,歌唱呼吸指导。呼吸作为声乐演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演唱者唯有有效掌握在声乐演唱时的换气方法,才可找到演唱的感觉,让自身能够做到张弛有度,做到对每句歌词的清楚演绎。其次,开展换气训练。在如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量新媒体软件可供学生开展换气训练,诸如唱吧、全民K歌等,均可为学生开展日常换气训练提供有效便利,并做到对训练时间的合理安排,拓展教学空间,调动学生对声乐演唱训练的积极性。在日常吸气训练中,通常采用的是闻花式吸气,对于刚接触声乐的学生而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训练,同时因为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各不相同,肺活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训练音准过程中,极易出现吸气浅,肩部、胸部一并上提等问题,影响发音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善训练效果,让学生不论是在日常说话还是在演唱时,均要密切关注换气的节奏感,形成一种歌唱意识,进而逐步在演唱中找到自己的感觉,使演唱技巧的作用可得到有效发挥。

(二)优化声乐演唱训练模式

气流交互也是高校声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教师应优化声乐演唱训练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训练,在演唱过程中尽可能用口、鼻垂直朝下吸气,正确把握呼吸节奏,合理调节气流交互过程,将气息吸至肺部直到腹部,确保每次发声活动都可有序进行,让吸入气息时下肋骨局部呈现出一种扩张状态,身体各处肌肉均可与发声活动实现有效配合。为达成以上效果,要求学生要开展反复练习,并在练习中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唱水平。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开展好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工作,比如,引导学生在声乐训练中保持正确的姿态,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及情绪调节能力。学生倘若演唱姿势不合理,则演唱时很可能会出现气息不通畅,发音不清晰等情况,进而影响声乐艺术美感的有效呈现。鉴于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保持背部挺立,切忌躬身驼背,同时,在演唱时尽量保持脊柱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腹部力量、声带力量进行发声。

(三)引入经典声乐曲目,推进对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应用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还可通过引入经典声乐曲目,培养学生歌唱思维,让学生在领略经典声乐曲目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促进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引入经典声乐曲目《在那遥远的地方》,在教学前教师可将该曲目播放一遍,接着向学生详细介绍作品的相关创作背景,在学生對作品形成一定认识后即可展开对其的讲授。教师可先将作品划分成若干部分开展逐一讲授,如对第一部分内容进行播放,让学生聆听后产生“作品在演奏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该部分表达了何种情感”“应该如何演绎该部分作品”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究,逐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歌唱思维的有效培养。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可明显感觉到腰部向外扩张的感觉,由此表明腹部是配合声带开展发声的,唯有深度沉浸于歌唱中,方可形成这种感觉。为此,教师应注重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学生对该种感觉的体验,以此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进而在做吸气动作时变得更有把握。另外,对于呼气的频率,也可通过日常训练来提升呼吸节奏感,学生在用气时仍需要保持吸气状态,这些均为学生日常训练时需特别注意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适时组织学生多聆听现场音乐会,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更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更有成就感。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推进对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应用,对提升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为此,高校声乐教学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更有效实现对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和应用进行探索研究,明确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结合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培养应用面临的主要困境,从开展好声乐理念教学工作、优化声乐演唱训练模式等不同方面入手,积极促进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培养应用的顺利进行,切实发挥歌唱思维在声乐演唱中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史建华,刘晓晴.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J].音乐时空,2016(05):149-150.

[2]赵雨心.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方法[J].北方音乐,2017(16):138+140.

[3]李倩倩.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提升[J].北方音乐,2020(04):155+157.

[4]徐婷,刘慧.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159-161.

[5]马心圆.试论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及运用策略[J].艺术家,2018(04):34.

[6]王涛.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策略[J].当代音乐,2020(03):13-14.

[7]杨哲.关于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研究[J].财富时代,2020(06):159.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培养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