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区农机维修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云南省洱源县为例

2023-06-21 05:00董学华
南方农机 2023年13期
关键词:洱源县维修点维修服务

董学华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农机维修服务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应运而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1]。2022 年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加快补上农业机械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3]。构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是加快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机维修服务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关键一环,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农机户及广大农民收入水平的迫切需要。专业性特色小型农机是高原山区农用机械的主流,提升高原山区农机维修水平,服务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推进农业强国、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洱源县农机维修发展现状

洱源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处于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气候多样,地形复杂,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特点非常明显[4]。洱源县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 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 021 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8 029 hm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1 22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48 587 万元,林业产值13 035 万元,畜牧业产值324 930 万元,渔业产值5 222 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 449万元[5]。

为了解洱源县农机维修市场情况,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的方式,组成调研小组开展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的发达程度、海拔高度及地形条件、农机使用者到维修点的距离及交通方便程度,选定了洱源县茈碧湖镇、邓川镇、炼铁乡、西山乡作为调查地点,调查的对象为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经营点、农机合作社、农机使用者。

1.1 农业机械化情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洱源县农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2022年,洱源县农业机械统计表(部分)如表1所示。

表1 2022 年洱源县农业机械统计表(部分)

洱源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 418万W,其中,各种类型拖拉机功率占比47.24%,数量占比15.65%;畜牧机械功率占比18.71%,数量占比31.73%。洱源县农机种类丰富多样,数量较多,农机维修市场需求量较大。

1.2 农机维修网点情况

调研发现,4 个乡镇共有农机维修网点11 家,只有县城所在的茈碧湖镇的2 家维修点设备比较齐全,取得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有钻、焊、车床等专业设备,除基本维修服务外,还具备电器修理、传动系统、动力系统维修等专项修理技术。4 家维修点位于乡(镇)驻地,集农机销售和维修于一体。5 家维修点在主要交通要道上,集农机销售和维修于一体,只有简易的补胎设备、万用表、钳工工具,场地狭小,提供外观修理、轮胎修补、电焊和喷漆等维修服务。维修人员有4 人的维修点1 个,3 人的维修点1 个,2人的维修点4个,1人的维修点5个。

1.3 农机维修人员情况

共调研农机维修人员38 人,其中,19 人参加过农机经销商举办的短期维修技术培训,有5 人取得农机维修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6 人,初中学历的15 人,小学学历的17 人;年龄在30~40 岁的7 人,40~50 岁的9 人,50 岁以上的22 人。有3 人无固定维修场所,流动维修,只能从事简易修理,平时维修业务少,农忙时又无法满足用户需要。因其维修收入少,导致难以维持生计。

1.4 农户机具使用情况

本次共调查农户机手26 人,平均年龄48.5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4.6%。在被调查人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机手年龄整体偏大,几乎是老年男性群体。如西山乡,农机手平均年龄接近68 岁,最大年龄72 岁,最小的一位农机手也年满58 周岁,他们文化程度较低,不懂机械知识。农机户距离乡镇驻地较远,农机修理工无法上门服务,送修时间长,修理质量不好,缺乏时效性,修理费用偏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合理,山村农机户维修难

在微耕机、机动抽水机、播种机等适用农业机械较多的偏远村(社)维修服务点较少,大部分村(社)没有维修服务点。农户要将农机具送到县城、乡(镇)驻地的农机维修服务点进行维修,维修周期较长,修理费用高,影响农机具正常工作。以洱源县炼铁乡为例,农户将农机送到最近维修点的平均距离为7.6 km,最大距离为13.4 km,农户送修农机的往返平均时间为3.8 h,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合理,山村农机户维修比较困难。

2.2 农机维修人员持证率低,维修网点设备不齐

调研显示,农机维修人员中,持有农机修理工证书的人员仅占13%,大部分农机维修人员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没有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部分农机使用人员在农机具使用过程中对机械构造、机械维修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靠自己积累的经验向农机维修业转行,靠经验维修,能完成简单的焊接、换件等工作,难以解决疑难杂症。多数在乡、村(社)、交通要道的农机维修服务点规模小,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维修器具和维修设备,无专业的检测仪器,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作业,使得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2.3 维修费用高、质量低,零配件供应量不足

由于乡镇农机维修点设备简陋,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农机一次维修成功率较低。许多农机维修点不提供上门服务,导致送修周期长,收费高,大部分农机户年平均修理保养费在650 元以上。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农业生产机械使用率和故障率都较高,乡镇维修点年平均维修台数为167.8 台,在修复中往往需要换件修理,乡镇分销点备用配件库存较少,须由市级公司或厂家供货,换件维修周期长,影响农业生产。农机使用者缺乏机械常识,和农机维修人员之间沟通存在较大信息不对称,增加了维修人员的时间成本和额外工作量。

2.4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滞后

农机维修行业信息不对称。随着农机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新型高性能的大型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机械、排灌机械的推广应用,对维修技术和维修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农机管理方、农机维修服务提供方、职业院校、农机维修需求方缺乏及时高效的联动。目前,洱源县农机维修行业无论是人才队伍、技术力量、维修设备,还是零配件供给,都不能满足高新农业机械维修的现实要求。农机维修能力滞后于农机装备能力增长,维修技术落后于农机装备技术更新,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滞后。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对乡镇农机维修点的政策扶持力度

将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中,对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的厂房建设、维修设备购置、设备更新升级、技术培训等予以资金扶持,并侧重扶持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乡镇农机维修点。将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纳入农业机械发展规划中,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社)三级农机维修服务网,解决偏远山村农机维修困难问题。

3.2 加强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培训

建立乡村农机维修人员人才库,把农村农机手、农村维修人员、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列入农机人才队伍中来。制定农机维修工人才培养方案,借助农机制造企业研发能力和职业院校的课程研发和建设能力,制定农机维修工培训课程标准。由于各县、乡、村(社)农机种类不同,可搭建农机维修技能在线学习平台,与农机制造企业、职业院校共建农机维修在线课程资源库,提升学习便捷性。与具备师资、场地、设施的职业院校合作,举办农机修理工短期培训班,并形成常态机制。依托村委会、村图书馆等场地,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各类农机技术培训,向农机手传授农机保养、维修、跨区作业注意事项等内容。职业院校教师可定期到村(社)开展线下培训,采用课堂讲授、现场答疑、实操示范的教学方式解决参训学员提出的实际问题。利用农闲时节定期组织农机维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使现有的农机维修人员都取得职业资质。为培育农村人才、促进乡村农业增效、服务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规范维修市场,建立高效配件供应链

农机维修事关农业生产,但乡村农机维修在市场配置中属于弱势地位。由行政部门给予政策扶持,健全农机维修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建立农机维修点、工商和质量监督等部门的管理协调机制,构建高效农机零配件供应体系,确保农忙时节高故障率农机配件库存保有量充足,定期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维修质量、配件质量,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4 加快构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协调农机维修服务提供方、具备农机维修培训条件的职业院校、农机维修需求方,构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农机维修”和大数据,建立农机维修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农机维修服务供需对接[6]。行政部门作为管理方,需做好指导和质量标准构建;农机户、农机维修点、农机企业作为农机维修服务提供方,需提供维修服务;具备农机维修培训条件的职业院校可开展农机维修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在线课程建设等工作,多方协同,构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如图1 所示。同时,可依托村委会构建符合当地村情的高故障率农机配件小型库存点,通过“互联网+农机维修”平台,通过每个村(社)的村负责人、大学生或能人,将他们设为该村的站长,指导经过培训的农机户对简易故障进行自行修理换件,提高农机修理效率[7]。此外,“互联网+农机维修”平台建设面临着乡村农户线上业务的认知度、信任度、接受度不高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农机维修直播、农机维修技能培训直播,借助短视频优秀“三农”博主提升传播力,实行整村推进,建成一批“互联网+农机维修”示范村(社),以点带面协同推进。同时,增加平台对农民的服务内容,可借助更大网络平台提高农民对农机维修平台的黏性[8]。多方共建农机维修服务信息平台,使农机维修精准服务于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图1 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4 结语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农机数量对农机维修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精神,就要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要加快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促进农机维修政府公益性服务和市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9]。高原山区农户不集中、土地规模小、农机种类多等问题依然是构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面临的困难[10]。增加对乡镇农机维修点的政策扶持,加强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培训[11-12],规范维修市场,构建高效配件供应链,政府职能部门、企业、院校协同发力共同构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13-14],提高农机维修质量,多措并举协同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洱源县维修点维修服务
洱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思考
浦江开展农机维修点安全生产检查宣传活动
我国农机维修人员达92.8万人
数字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共享单车能骑多久?
县域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小学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洱源县高寒山区彝族小学为例
肥城市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调研报告
排队论在设定产品维修服务人员中的应用
凤起之城——洱源县凤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