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

2023-06-21 06:00苏毅鸿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质量金融数字

苏毅鸿,田 娴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财金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一、引言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动力机制接续转换,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相较于经济高速增长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多元化的,涵盖增长动力转变、结构优化、系统稳定、绿色发展、福利共享等多重内涵。如何衡量和测度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就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运用科技创新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亦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近年来,党中央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相关数字金融产业运行,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引导数字金融资源精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因此,研究数字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效果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理论方面,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果和路径,科技创新对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实践方面,揭示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能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关于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文献较少。本文仅选择若干文献进行简要综述。邓志敏认为科技金融模式不够多元化、在降低科技金融投资风险方面乏力等因素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3]。

王慧艳等人认为,我国在运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仍有显著空间,应当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的深度结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4]。赵丽霞等人认为,提升创新产出能力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优化经济的结构、规模有重要路径参考意义[5]。许佳琦认为,适度的金融发展水平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活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的必要条件[6]。华坚等人认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相关省市经济高质量水平的差异性有重要影响[7]。孙祁祥等人认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表现形式,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分别为提升研发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和价值层次、提升科技世界竞争力[8]。孙艺璇等人认为,专利授权数等科技创新要素较强地驱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驱动作用表现存在区域之间的差异性[9]。金成晓等人认为,数字金融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信贷等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可以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10]。赖俊明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认为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增加吸纳能力、加速投资转换、提高资金使用质量,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11]。

关于数字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的促进作用上,研究具体影响路径的较少,使用实证分析进行相关研究的亦较少。

三、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一)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作用机制

本文认为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2-14]:其一,优化城乡协调水平。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为广大农村居民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家庭创业活动,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数字金融发展带动信贷产品逐步丰富和下沉,以往农村居民创业融资难问题得以破解,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使农村居民在线上申请信贷资金支持,由此缓解了资金压力。其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数字金融是一种新型的创新金融方式,通过数字金融技术的发展实现对资金融通、发现价格和支付清算等功能的完善,将有限资金精准匹配到资金需求者手中,降低金融资源错配情况的发生,提升整体金融资源使用效率。其三,降低金融风险。传统金融发展难以有效追踪资源的去向,对资金的控制程度有限,风险系数较大。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规避这种问题,对资金进行精准把控,降低传统银行间市场的风险,进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假设1: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二)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作用机制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5-16]:其一,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科技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的流程、模式,改变传统的生产要素使用模式,实现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率。其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在互联网时代,产业结构升级还表现为结构高级化,即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大。科技创新使地区获得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对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进行“关停并转”,促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其三,引领行业发展趋势,便捷生产生活条件。科技创新是有市场导向的,其根本目的是破解客户需求的难点,以技术创新实现产品迭代,提升客户满意度。例如,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出现,引起了传统手机行业的变革,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假设2: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三)科技创新的中介作用

科技创新行为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金等成本,而一旦形成科技创新成果,则会对全社会的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性,因此科技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这决定了科技创新需要政府主导或者扶持。政府通过创办科研机构、增加财政支出等方式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数字金融能够与政府的财政政策形成互补,地区的创新型企业在得到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能够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取资金,进行科研创新。

假设3:科技创新在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四、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经济高质量增长测算指标体系

动力机制转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传统的依靠投资和资源消耗,转向为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和社会消费水平扩大上来。结构优化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一、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尤其是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比重大幅降低,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并且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促使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系统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状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机制转换过程中会出现新的矛盾,维持系统稳定,能够保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发展模式,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会明显上升。福利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17]。基于此,本文从动力机制、结构优化、系统稳定、绿色发展、福利共享5个方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体系(见表1)。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体系

动力机制使用全员劳动生产率、最终消费支出、科学技术支出、进出口总额等来衡量动力机制。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打破传统的经济、社会固定模式,加速结构调整升级。结构优化包含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以及投资结构等,分别使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城镇化率、工业投资比重来衡量。系统稳定分别使用经济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就业率来衡量。绿色发展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主要致力于绿色发展,才能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与保护四个方面考察绿色发展状况,分别使用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森林覆盖率等四个指标。高质量发展突出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强调了共同富裕的本质,支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本文从成果共享和福利改善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成果共享使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福利改善使用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和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来度量,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2012—2021年。

(二)模型构建与平稳性检验

基于中介效应原理,设计本文回归模型,如下:

hgdpt=c1+β1*lncret+β2*lncapt+β3*lnedut+β4*lncost+β5*lnopent+εt

(1)

lnrdt=c2+α1*lncret+α2*lncapt+α3*lnedut+α4*lncost+α5*lnopent+ηt

(2)

hgdpt=c3+λ1*lncret+λ2*lnrd+λ3*capt+λ4*lnedut+λ5*lncost+λ6*lnopent+θt

(3)

其中,c为常数项,α为回归系数,εt、ηt和θt为随机误差项。hgdp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使用上文测算结果。lncre表示数字金融,为核心解释变量,lnrd为科技创新。此外,本文选取了资本、教育、消费和开放四个控制变量。研究样本为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本文使用ADF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本文所有变量均为非平稳序列,但一阶差分后得到平稳序列,说明这些变量满足一阶单整条件。

(三)协整检验

ADF检验表明本文选取的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通过协整检验验证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若存在协整关系,则可以进行回归分析,本文使用Johansen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迹检验结果

表4 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

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均表明hgdp与lncre、lnrd等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此可以说明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四)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回归,结果以OLS为准,2SLS是为了保证结果稳健,考虑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性问题,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从结果来看,核心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及显著性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模型回归结果稳健(见表5)。

表5 模型回归结果

lncre与hgdp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390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数字金融有效促进了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高,由此说明本文假设1成立。lnrd与hgdp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198且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科技创新促使了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高,说明本文假设2成立。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科技创新能够产生乘数效应,科技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直接应用于生产经营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科技创新的渗透作用,能够带动生产要素的变革,提升要素使用效率,促使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考虑中介变量科技创新之后,lncre与hgdp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269且在10%的水平下显著,同时lnrd与hgdp的回归系数也显著,根据中介效应原理,可以认为科技创新在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由此说明本文假设3成立。数字金融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效应为0.390,直接效应为0.269,间接效应为0.121,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31.02%,说明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中,有31.02%的正向作用是通过科技创新的渠道传导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经济高质量增长主要包括动力机制、结构优化、系统稳定、绿色发展、福利共享等。其中,绿色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福利共享、动力机制和结构优化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系统稳定的权重值最低;数字金融和科技创新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数字金融也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水平提高;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中,有31.02%的正向作用是通过科技创新渠道传导的。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加快资金周转效率,扩大信贷资金供应量。资金周转速度提高,则意味着相对增加了资金供给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应通过合理调配资金,加强信贷管理,提高资金周转速度。投入绿色发展领域,结合中央政府实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支持绿色风投、绿色保险等行业发展,畅通民间资本融入,形成政府资金与民间资本的良性互动,实现“1+1>2”的发展效果

第二,加强数字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出台科技金融政策,推动地方政策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地,提供配套政策支持。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担保基金建设,为科技创新融资提供必要支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出台配套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科技创新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科技企业审批、咨询服务等配套措施。

第三,搭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引导各方主体共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出台配套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目前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力有限,应当出台相关信贷政策支持绿色发展相关科技创新,进一步激活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搭建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建立由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共同组成的高效服务平台,组织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企业,完善绿色企业名录库,通过政府担保、补贴,低利率再贷款等多种方式,破解企业融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问题,进一步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质量金融数字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答数字
数字看G20
P2P金融解读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