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范式澄明与进路选择

2023-06-23 17:38张弛
教育与职业(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学科建设

[摘要]学科建设是本科职业教育获得高等教育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不仅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价值诉求,还要兼顾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价值诉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价值诉求。当前,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面临学术性范式、职业性范式和复杂性范式三种范式的选择,亟须澄明学科建设样态,明确学科建设范式遵循。在复杂性范式指引下,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遵循交叉学科建设的生成逻辑、功能逻辑和制度逻辑,着力推进三重向度构建,构建交叉学科多元共建的学科主体结构、交叉学科规范发展的学科制度体系、交叉学科与专业群一体化的学科融合格局,从而明晰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进路。

[关键词]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学科范式;职业学科;技术学科;交叉学科

[作者简介]张弛(1981- ),女,河北邢台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天津  3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技能社会视域下本科职业教育促进技能型人力资本增值的效应测度与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YJC880087,项目主持人:张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2-0005-09

自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来,我国通过民办高职院校升格、独立学院与优质职业院校合并转设等形式建立了32所本科职业院校,并冠名“职业技术(职业)大学”,开启了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办学实践。诸多学者聚焦于本科职业教育研究。石伟平认为,在从学历社会向技能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建设“学历+技能”的高质量学习型社会,是中国未来的必然选择。曾天山、汤霓、王泽荣等认为,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社会民生、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亚南认为,本科职业教育能提升技能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激发院校办学活力。徐国庆、王笙年认为,本科职业教育具有学术性和职业性两个关键特征,其人才培养应遵循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平台三维度逻辑框架。潘海生、林旭认为,本科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应走向具身化。庄西真认为,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位体系、人才培养和升学与就业制度的保障。同时,还有学者围绕本科职业教育进行了国际比较,如李梦卿、任寰发现,德国等通过“双元制”课程、学位学徒制及“副学士”学位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杨磊、朱德全认为,可以通过建设技术科学大学等路径探索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虽然在政策制度层面确立了职业技术大学的身份合法性,但多元认同问题成为本科职业教育办学的现实挑战,在理念、制度、主体、标准等方面亟須筑牢根基,构建互融、协同、共生的办学与治理框架。基于社会、企业和同行的认同危机,本科职业教育需形塑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着力加强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

学科以知识体系为基础,对同类问题进行专门的科学研究,从而实现知识的新旧更替。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职业教育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的需要,要形成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独特理论知识体系,解决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需要解决的知识论基础问题。当前,职业技术大学学科建设面临艰巨挑战,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亟须澄明学科建设样态,明确本科职业教育的学科建设范式遵循与进路选择。

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意蕴:外在价值、内生价值与实践价值

本科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丰富高等教育内涵、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需要站在多元视角重新审视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价值诉求

纵观中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价值诉求一直推动大学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我国职业本科的发展也不例外,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需求。

其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源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供给性需求。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各种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就业市场对技师、高级技师、高级技能人员的用人需求不断增加,发展职业本科成为改善技能型人才“金字塔”结构的重要举措。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不仅是一种学科自治行为,还是一种人才供给的制度策略,因此,必须在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科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进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与就业的需求。

其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源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异质性需求。本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本科教育形态,其职能与普通本科教育具有高度相似性。服务社会发展这一基本职能不仅不能削弱,反而更应强化,甚至要提升到核心地位。学科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本科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的强弱。学科建设水平越高,本科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越强。

其三,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源于教育治理的公平性需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形成职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双轨并行的发展态势。本科职业教育的开展,初步缓解了职业教育的层次危机,为更多职业院校学生获得与普通本科教育同等的学历公平、投入公平和流动公平提供了机遇和可能,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价值诉求

作为一种新型本科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与应用型本科、研究型大学共同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支撑、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获得高等教育承认的核心要义。自洪堡大学创立以来,学科分化和科学整合促使学科建设向着高深知识生产创新的方向发展,学术发展指向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逻辑起点。本科职业教育虽已通过政策文件取得了高等教育的办学合法性支持,但要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还要厘清其学术发展的知识论基础,通过学科建设取得高等教育的学理合法性承认。

其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提升办学内涵的关键指向。现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尤其要关注以知识生产模式为核心的学科建设。本科职业教育的建立,打破了既有的以专业为纽带的知识构建逻辑,推动知识生产模式由关注专业内部自洽的科学性问题向关注学科外部协调的问题性学术转型。因此,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必须以探索新型知识生产模式为核心,建构自身的学科逻辑和知识论框架,遵循学科渐进式发展规律和演进方向,进一步提升其办学内涵和核心竞争力。

其三,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学位颁发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授予学位的法律依据为200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之一为“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更明确强调,本科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按学科门类授予。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建设也是本科职业教育学位制实施的逻辑起点,必须在遵循条例相关规定基础上,以学科建设为起点,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属性。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价值诉求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发展战略,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不仅符合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诉求。

其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奠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基础。从知识生产角度来说,本科职业教育的知识生产模式不同于其他本科类型,它是以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区域行业企业技术转型升级为目标,进而建设符合自身定位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动态循环系统,支撑本科职业教育授予学位的合法性,奠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其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学科建设作为富有规律的办学行为,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基础,更重要的是重新架构学术性、理论性知识,开发出本科层次的课程知识体系。本科职业教育学科需基于本科层次需求,加强知识论基础研究,科学组织知识系统,构建起本科职业教育课程、学科体系,满足学生适应未来复杂性工作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

其三,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与内涵深化的契机。从办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学校在建设初期高效率实现了师资队伍的结构升级与内涵建设深化。本科职业院校以其高等教育特征,吸引了大量高学历教师入职,快速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跃升,同时也在规训和形塑学科队伍,强化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从而促进学科团队的内涵式发展。

其四,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选择。高等教育源于人、基于人、为了人。随着当今社会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以及知识更新迭代速度的加快,充分提高个人的发展能力是学生群体普遍的内在价值诉求。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不仅有助于满足广大学生接受本科教育的需求,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体发展能力,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范式澄明:学术性范式、职业性范式与复杂性范式

学科范式的建构需基于自身内在结构模型及相应科学理论,有着共同的遵循标准、学科化研究方法以及共同认可的学术成就,进而形成相对成熟的学科共同体。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新生事物,应借鉴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科建设经验,明确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范式路径,即本科职业教育应该遵循何种学科建设范式,并且区分出不同学科建设范式间的关联以及内在边界。

(一)学术性范式:从技术知识到技术学科

美国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Boyer)曾将高等教育的学术类型划分为四种,即探究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这为本科职业教育的学术性定位提供了参照。本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本科类型,其学术定位应为应用的学术,其课程主要构成乃是技术知识,旨在培养专业性的技术技能人才,以支撑本科职业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其一,技术知识源于技术知识生产的建制化和复杂化。技术知识一般分为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种类型,技术理论知识是对现代科学理论知识的技术化,表现为一种技术原理;技术实践知识是对社会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表现为生产实践的技术技能积累。本科职业教育技术知识主要围绕现代科学知识应用层面展开,以服务生产一线的社会实践为目的,其体系化并非完全基于学科内在,而是在理论中浸染、在实践中完善,意在搭建起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知识操作之间的桥梁,呈现出技术知识生产的建制化和复杂化特征。

其二,技术学科是面向人才培养的学术思维形态。技术学科以技术知识生产为目标,其内在蕴含着本科教育的“学术性”特征,即面向人才培养的学术思维形态构建。这一学科建设逻辑遵循现代大学的功能定位展开。技术学科围绕技术知识生产这一核心,重点关注科学进步对技术演进的影响以及通过学术转化实现技术迭代,意在提高职业教育学术含金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性思维系统,从而造就社会认可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其三,学术性范式是基于技术知识导向的技术学科建设逻辑范式。技术学科作为一种学科建制,以技术知识为学科知识论基础,支撑起本科职业教育的学科合法性地位。本科职业教育遵循学科建设的学术性范式,需要以技术知识生产和传播为导向,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技术理论知识生产和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加大对一线生产技术技能经验的总结提炼,使其上升到技术知识理论高度,从而实现办学的学术性目标。

(二)职业性范式:从职业知识到职业学科

职业知识来源于岗位工作,與相应的岗位保持紧密关系,这使得职业知识成为技术技能工人胜任工作岗位并赖以生产、生存的基础。

其一,职业知识根源于学生职业工作起点。职业知识是在行动中显示的知识和作为从业人员在职业中充分发挥作用所需要的知识。本科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层次的延伸,在保持职业教育内在连贯性的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特征。其知识体系来源于职业或岗位群的需求,遵循工作体系逻辑,始终围绕市场岗位需求变化进行人才培养。因此,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职业知识。

其二,职业学科是面向人才培养的职业现场感知形态。职业学科以职业知识生产为目标,其内在蕴含着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这一特征延续了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遵循职业的逻辑需求对知识进行重组,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及课程、实践教学把职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它要求学生能够面向人才培养的职业现场,形成一定的职业感知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从而具备完整的岗位工作任务能力。

其三,职业性范式是基于职业知识导向的职业学科建设逻辑范式。本科职业教育学科的职业性范式是基于职业知识导向的学科建设范式,其以服务一线实践需求为核心,致力于培养符合职业市场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工人。职业学科建设必须从传统的工作过程导向转变为职业知识导向,扭转重形式、轻内容的局面,使职业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这一学科建设范式不是工作过程知识的简单系统化,而是通过职业知识有效促进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

(三)复杂性范式:从多元知识到交叉学科

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类型,本科职业教育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学科、技术学科、科学学科等多类型学科的知识,并遵循复杂性知识生成逻辑,在交叉学科这一维度之下建构起学科大厦。

其一,多元知识根源于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知识基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思辨性教育知识、实证性教育知识、诠释性教育知识和批判性教育知识四种主要知识传统。多元知识传统影响了人们对学科建构基本问题的认识,知识传统间的争论也影响了学科成熟度的提升。本科职业教育的知识基础来源复杂,涵盖多元知识体系,包含技术知识、职业知识、默会知识、行动知识等不同分类,因此,其学科建设的知识基础是多元知识。

其二,交叉学科是面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形态。交叉学科是知识加速生产与知识组合创新的产物,通过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科学与技术边界的消融,以此打破单一学科建设逻辑,进而推进职业性范式和学术性范式的内在融合。交叉学科在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注重面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紧扣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凭借多元知识系统加速催化,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其三,复杂性范式是基于多元知识导向的交叉学科建设逻辑范式。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复杂性范式注重引导学科建设从相对封闭性、僵化性和静态性向注重开放性、适应性和动态性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一流学科的高水平发展。随着社会和产业发展等价值需求的迭代升级,其知识基础将更趋于多元化,进而涵盖社会发展更多维度和层面的知识。因此,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应遵循复杂性范式,构建兼具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学科体系。

三、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逻辑遵循:生成逻辑、功能逻辑与制度逻辑

虽然职业性范式注意到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独特性,但大部分试点专业涉及诸多学科,很难依托单一学科。学术性范式将本科职业教育纳入应用技术型本科范畴,忽略了其类型教育的特征。在知识多元分化的背景下,本科职业教育更倾向于选择复杂性范式作为学科建设范式,这源于其内在的功能逻辑、生成逻辑与制度逻辑。

(一)交叉属性下的生成逻辑:基于知识的“生命周期”管理

知识生命周期管理是管理知识客体的全生命周期,特别涉及和关照知识如何被采集、组织、存储和利用。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一般围绕知识的“生命周期”进行,即在知识生产、传播与利用三个彼此联系的层面展开制度化的学科建设。

其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知识生产要搭建技术平台。目前,新建本科职业院校多从民办专科层次职業院校升格而来,少数公办专科职业院校通过合并转设获取本科教育举办权。这些新建校保留了原有的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技术平台,同时为适应教学需要,不断加强物理、化学等实验室基础研究平台建设,这为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知识生产载体。这些载体为应用技术情境问题的科学解释、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应用技术实验发现或验证的空间。

其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知识传播要健全科研平台。现代科学认为,知识作为一种文明形态,必须借助一定的介质才能进行储存和传播。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所能依托的介质主要为科研平台,如开放的媒介交流平台、共享式的数据化资源库。多元知识的实践性和情境性特征促使职业本科及时做出应对,教育数字转型和信息技术赋能都在呼唤本科职业教育学科的学术体系构建,以营造良好的技术理论知识生产秩序和传播生态。

其三,本科职业教育学科知识运用要完善成果转化体系。本科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是以科研知识生产服务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并将多元化、复杂性知识传递给学生,实现知识和个体之间的传递与应用。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将复杂性知识通过课程开发纳入各类专业课程,将知识进行结构化、系统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相应的教学法展开教学,进一步提升知识利用效率。

(二)交叉属性下的功能逻辑:基于教育职能的复合性

本科职业教育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属于高等教育,其学科建设也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交叉地带徘徊,体现出一种交叉属性和跨界融合特征。

其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要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美国学者约翰·S.布鲁贝克(John S. Brubacher)指出,现代大学的首要职能是探索高深的学问。就本科职业教育而言,其“高等性”不完全体现为高深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更在于对高深复杂性知识的外化和利用,即通过教育手段使学生掌握多元知识的基本原理和复杂性技能。本科职业教育应满足高等教育合法性要求,同时加强实践性科学研究,促进专业群建设与学科建设协同,实现与社会岗位需求变化的同频共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其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2013年出版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  ISCED  2011》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指主要为学习者掌握在某一特定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从业所需特有的知识、技艺和能力而设计的教育课程。这一教育分类法规定了本科职业教育归属于其分类要求,并延续其职业教育质的规定性。作为类属职业教育的本科职业教育,必然要面对技术迭代变化和劳动形态复杂性演进的外部环境,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高层次”的定位,不应是培养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的劳动者,而是瞄准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职业型人才。

(三)交叉属性下的制度逻辑:基于学科发展的建制动能

本科职业教育不是职业教育层次的简单延伸,也不能被简单地当作一种高等教育亚类型,而是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跨界融合,必须兼顾交叉属性下的学科发展规律,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支撑功能的现代诉求,实现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螺旋递进。

其一,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应遵循学科建制的合法性指向。交叉学科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形态,依托两种及以上单一学科基础,致力于从多元角度解释对象世界,经过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种跨越学科单一性的知识理论体系。这与职业教育所倡导的“跨界性”“产教融合育人”等理念高度契合,为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合法性指向。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需围绕学科规训活动构建制度体系,紧扣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强化交叉学科结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交叉学科内外部组织建制。

其二,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应遵循学科建制的融合性目标。本科职业教育由于其自身的跨界融合型特征,本质上是一种跨组织文化行为。一方面,要重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秩序构建,形塑个体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共同知识视野,从而增强人文科学学科在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的存在感。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团队建设,重视交叉学科带头人培养,组建交叉学科科研团队,加深学术交流,激发知识观点的碰撞、融合与创新,促进创新性学科领域的产生。

四、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进路选择:复杂性范式的交叉学科三重向度构建

学科建设是人类基于自身认知与外在世界、社会以及人自身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智力分工,同时也是一种专业人士获得认可并获取其他外显或内隐资源的组织建构。本科职业教育需要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在复杂性学科范式指引下,构建交叉学科多元共建的学科主体结构、交叉学科规范发展的学科制度体系、交叉学科与专业群一体化的学科融合格局,全面推进学科建设。

(一)构建多元共建的交叉学科建设主体结构

交叉学科因其多元学科背景,不仅展现出知识生产的多元化特征,更体现出现代社会多元化治理的特征。每个参与主体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期待,也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国家、高校、市场三类主体常处于同一利益博弈场域。当共同利益占主导地位时,合作常常比较顺畅,呈现出多方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因此,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差异,打造多元共建的学科主体结构。

其一,交叉学科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国家。国家战略利益需求是交叉学科建设的根本驱动力。国家作为核心主体地位的确立,一方面来自政治权力的赋予,另一方面来自自身资源的投入与开发,这决定了国家在交叉学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新时代,国家作为交叉学科建设的核心主体,致力于培养服务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高质量职业教育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体现了政府在学科治理中的宏观引导作用。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依托交叉学科建设方案,把国家战略意图转化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国家发挥着核心主体作用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二,交叉学科建设的具体执行者是高校。高校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教育政策的具体执行者。高校在交叉学科设置上拥有自主学术权力,可以在二级院系之间调配资源,突破组织机构内部拘囿,按照资源高效配置原则进行整合。但是,在有限资源条件下,高校在交叉学科建设方向上需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满足国家的教育战略需求,符合学科建设的未来方向。为此,高校需要进行科学论证,辨析交叉学科建设的知识论基础、理论体系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充分发挥学科自治潜力,强化交叉学科本体意识,遵循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突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限制,通过学科间资源分配,促进资源与信息的有效交流,在执行教育强国方针政策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学科建设方案,让有限的教育资源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其三,交叉学科建设的平衡力量是市场。市场是平衡交叉学科建设资源“成本—收益”的外在力量。这一外在力量在交叉学科建设过程中充当“智囊助手”作用,成为衡量交叉学科建设成效、矫正交叉学科建设方向的重要推动者。市场的平衡方式与国家、高校有着显著不同,不以政策、文件等规定性方式出场,而是通过反馈人才培养的“成本—收益比”等形式,借此引導教育进行资源配置,进行学科专业优胜劣汰式“筛选”。此举既保证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质量,又达到了协调政府权力和高校权力的目的,充分发挥市场在交叉学科建设过程中的政策引导、学科评估以及资源配置中的平衡角色,切实提升交叉学科建设成效。

(二)构建交叉学科规范发展的学科建设制度体系

学科制度有着较为复杂的内涵,不仅包含学科外部层面的实施方式,还包含学科内部的规范体系。为此,建设交叉学科除了需健全内部学科制度规范之外,还要完成外在的学科机制构建,健全完善交叉学科课题资助、相关学会建设、同行评议等制度设计,构建规范发展的学科制度体系。

其一,健全交叉学科课题资助制度。当前,在国家、省部级课题资助方面,交叉学科虽已得到关注,但本科职业教育交叉学科的课题资助仍然相当薄弱。学科建设最关键的问题是知识生产。知识生产具有两种行为模式,一种是自发的,另一种是有组织的。学科建设单靠个人自发性研究难以完成,特别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交叉学科选题,更需要依托带有强烈组织色彩的课题支撑。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资助力度,健全本科职业教育交叉学科建设专项资助制度体系,以提升交叉学科研究质量。

其二,建立交叉学科学会制度。从中西方发展经验来看,专业性学会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性学会依托学术共同体,不断规范学科建设领域,促进学科研究范式成熟,形成学科研究壁垒,强化该学科研究者作为“知识生产者”的身份认同。以欧洲国家为例,17世纪以来,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科学院等代表性学会的成立,促进了现代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在学会的积极推动下,原来个体的知识研究行为逐步演变为有组织的学科建设,知识传播速度显著加快。对于本科职业教育交叉学科建设而言,建立国家、省级交叉学科学会并完善相关制度是凝聚领域专家学者力量、构建学科共同体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建立交叉学科同行评议制度。同行评议是现代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关涉学科知识利用问题。交叉学科同行评议机制是检验学科成熟度的关键指标,必须建立科学、公正、统一的评价标准,能够进行学术资源的科学分配,成为引领学科发展的“指引针”。本科职业教育交叉学科实施同行评议制度,即在项目资助、职务晋升、学术奖励、论文出版等方面对交叉学科知识利用进行审查。为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受学术共同体普遍认可的同行评议制度,在评审过程中采取科学的评议方法,确保在学术共同体统一标准体系下实施评价,促进交叉学科知识得到充分利用。

(三)构建交叉学科与专业群一体化的学科建设融合格局

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新建职业本科院校作为交叉学科建设的实施主体,其教学单位的设立多依托专业或专业群。因此,本科职业教育交叉学科建设离不开专业群的前期积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也离不开交叉学科支撑,两者共同构成了学科专业群一体化发展的融合格局。

其一,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专业群建设契合。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现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其基本思路是以专业建设服务专业群发展,并通过专业群建设促进专业的集群化发展。一个专业群主要围绕某个知识领域实施组群,一般涵盖两个及以上专业。不同专业之间既具有内部相似性,又有专业差异性,呈现出多元学科特征。本科职业教育交叉学科建设研究的重点就是以解决职业现场问题为方向,其研究是为了服务生产实践需求而生,这与专业群建设具有高度契合性。本科职业教育交叉学科建设通过对专业性、复杂性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职业能力发展所需要的多学科知识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形成本科职业教育所需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而促进专业群科学组群,推进本科职业教育交叉学科建设。

其二,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团队与专业群教学团队相辅。本科职业教育交叉学科研究团队既是学科研究者群体,也是专业教师群体,两者具有高度重合性。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常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服务于科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服务于人才培养需求,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优秀的专业教师往往是科研活动的积极推动者。交叉学科研究团队是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需充分吸纳高学历博士教师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进行师资的高效整合。研究团队设立之后,研究人员还要在专业群建设方面履行专业教师职责,进行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以科研反哺教学,促使科研与教学活动相辅相成。

其三,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平台与专业群实训基地共享。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建设要充分利用本科职业院校既有的专业实训基地加以改造,购进功能齐全的设备、软件等,促进实训基地功能延伸。本科职业院校多依托某一优质高职院校建立,先天拥有职业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资源基础和实习实训经验积累,这也内在规定了本科职业交叉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本科职业院校需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挖掘区域行业企业的合作潜力,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学徒制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等方式,探索合作共建产业研究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混合式教学与服务团队,利用平台基地进行实质性校企合作,促进平台成果落地转化,实现交叉学科研究平台与实训基地的功能融合、共建共享。

总之,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是国家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重要依托,不仅要澄明其学科建设范式,更要明确其进路,以学科范式引领学科建设方向。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复杂性范式基于职业教育知识演进和人才培养层次变化衍生而来,有其内在的学科建设逻辑和实践需求。随着信息技术迭代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不断对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复杂性范式指引下的本科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如何落地、学科专业群如何深度融合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如此方能高质量建设我国本科职业院校,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满足社会各界期待和实践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学术本科、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概念释义、办学特点与教育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022(8):61-68+75.

[2]石伟平.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助推技能社会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42-44.

[3]徐国庆,王笙年.职业本科教育的性质及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22(7):104-113.

[4]陆宇正,曾天山.协同共生:职业本科教育办学治理的逻辑生成与运行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11):48-55.

[5]徐国庆.开发技术知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突破点[J].教育发展研究,2020(9):47-55.

[6]张弛.职业教育价值实现:意蕴、需求、制约与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6):48-54.

[7]徐国庆.高职教育高等性的内涵及其文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68-70.

[8]姜大源.职业教育:模式与范式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1+19.

[9]李政.职业本科教育的学科建设:大学职能的视角[J].江苏高教,2022(3):111-118.

[10]徐国庆.工作知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的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11):59-63.

[11]王成军.教育学的多元知识传统与学科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7):3-8.

[12]闫丽霞,周川.从传统范式到复杂性范式的转向:论一流学科生长路径的构建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20(3):24-29.

[13]郝天聪.交叉学科:职业本科学科建设的定位与方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2(21):53-60.

[14]马费成,望俊成.信息生命周期研究述评——价值视角[J].情报学报,2010(5):939-947.

[15]李胜,徐国庆.职业本科教育技术学科:学术意蕴、内涵要素与建设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146-152.

[16](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7]方文,韩水法,蔡曙山,等.学科制度建设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2002(3):74-91+206.

[18]王战军,张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交叉学科建设价值内涵及实施方略[J].大学教育科学,2023(1):26-34.

[19]王建华.学科、学科制度、学科建制与学科建设[J].江苏高教,2003(3):54-56.

[20]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67-71.

[21]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5(22):19-23.

[22]張弛.“一体两面”分析框架下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7(9):12-18.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学科建设
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四新”建设的知识逻辑与实践路径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音乐学副修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高层论坛」评述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