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也?奇也

2023-06-23 01:34江帆
阅读(高年级) 2023年2期
关键词:王八泥人张奇人

江帆

这位作家实在太擅长讲故事,他语言鲜活酣畅,读起来好像有人在你面前说书、讲相声。在他的这本书里,每則故事篇幅虽不长,但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位作家就是冯骥才,这本书名叫《俗世奇人》。

本月荐书

《俗世奇人》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简介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冯骥才创作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铺花的歧路》《雕花烟斗》《珍珠鸟》等,同时他也出版过多部大型画集,作品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曾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

作品导读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大家对他一定不陌生吧?四年级时,我们曾学习过他的作品——《珍珠鸟》。

冯骥才生于天津。他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有兴趣、有研究。《俗世奇人》一共有36个小故事,讲述的便是晚清光绪年间,生活在天津卫的手艺人、买卖人的故事,这些人都有着高超技艺,带着几分传奇色彩。冯骥才用文字真实地刻画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社会风貌和各色人物:

神医王十二的本领可不得了,“王十二人家是神医……神在哪儿?就是你身上出了毛病,急病,急得要死要活,别人没法儿,他有法儿,而且那法儿可不是原先就有的,是他灵光一闪,急中生智,信手拈来,手到病除。”看到这儿,你是否已经对王十二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呢?

书中还有个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可就是这样一个记性差的医生,却一眼认出了个黑脸巨匪,帮巡捕破了案,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除此以外,书里的手艺人也各有各的绝活——

专干粉刷的“刷子李”被称为“本领齐天”,他刷墙的动作简直就是艺术家的表演,而且“奇”就奇在“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儿,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么有本事的“刷子李”却在故事中被自个儿的徒弟找出了破绽,这是真的吗?

手艺行里,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泥人张到底捏了谁的模样?又惟妙惟肖到什么程度呢?等着你去书里的故事中寻找答案。

天津卫这个地方,也不全都是守规矩的手艺人,坑蒙拐抢也时有发生,有些“小聪明”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蔡二少爷靠着变卖家产度日,最后却赚起了古玩店老板的钱;辛掌柜哄得顾客花两倍的价钱买下一套瓷器……

带着思考阅读,会更有意思,读《俗世奇人》更是如此。

《蓝眼》的主人公绝活儿是看画,一幅画的真假,他拉开半尺就可辨别,从不失手。可就是这火眼金睛也着了道儿。同样,《黄金指》中的主人公也认为自己手指头画画的本领冠绝天下,却不想被能一笔画出一丈二细若游丝长线的钱二爷,和能用舌头作画的唐四爷比了下去。这两个故事读完之后,除了为“奇人”称奇、拍手叫绝之外,你还有别的感受或想法吗?

《大回》和《死鸟》两则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钓鱼能手叫大回,能用最普通不过的东西,几天之内,钓完上千条鱼,而且甭管鱼多杂,他想要哪种就钓哪种,神不神?可你知道这鱼儿的克星最后是怎么一命呼呜的吗?看完准叫你一声叹息。《死鸟》中的贺道台相貌普通,却是个养鸟的绝顶高手,他训出的八哥能说快板,你说神不神?可就是这个“鸟类专家”却落了个“死鸟”的外号,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要把这两则故事放在一起说呢?故事的相似之处又是什么?《大回》中的最后一句话或许能给你一点启发。哪句?请自己去找找吧。

不仅如此,泥人张用自己的手艺反击狂妄的海张五,维护自己的尊严;刘二爷指点俞六想出“四十八样”的把式,在天津站稳脚跟,自己也得了长寿;金鳌有着江湖人的义气,救人于危难……故事里的一众人物仁义豪爽,读这些故事时,人性的闪光面总让我们倍感温暖。

作品欣赏

外貌描写

冯骥才先生既是作家也是画家,你看他写外貌——

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苏七块》)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泥人张》)

此君脸窄身簿,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竿子上凉着的一张豆皮。(《青云楼主》)

其貌儿不扬,短脖短腿,灰眼灰皮,软绵绵赛块烤山芋;站着赛个影子,走路赛一道烟儿,人说这种人天生是当贼的材料。没错!(《小达子》)

模拟小课堂

师: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外貌的?

生:他能抓住特点来写,而不是面面俱到。

师:说得很好!外貌描写最忌“千篇一律”。再仔细读读,作者分别突出了这些人物的哪些特点呢?

生:苏七块很干练。

生:海张五很狂妄。

生:这个人非常非常瘦,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走。

生:这个小达子非常普通,扔在人堆里根本看不到,他会“隐身”!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寥寥数笔,就是一幅简笔画,不仅写出了人的外貌特点,更能凸显人物的性格或职业特征,这就是大作家的本事!

动作描写

冯骥才写人物动作,动词使用不落俗套,行云流水,读来特别痛快——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苏七块》)

模拟亲子阅读

家长:这段写得可真精彩。你觉得这位医生怎么样?

孩子:这是一位很有本事的医生,三下两下就把这人的骨头接上了。

家长:是的。还有啊,这位医生心眼儿真好!

孩子:对对!他看人家没钱付,就直接送药,没收钱。这是个有医德的好大夫。

家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人狠话不多”,多么有个性的“苏七块”,真有人格魅力!

钓鱼时钩到王八,都是竿儿弯,线不动,很容易疑惑是钩上了水下边的石块。心里急,一使劲,线断了!大回不急,稳稳绷住。停了会儿,见线一走,认准那是王八在爬,就更不急着提竿。尤其大王八,被鱼钩钩住之后,便用两只前爪子抓住水草。假若用力提竿,竿不折线断。每到这时候,大回便从腰间摸出一个铜环,从鱼竿的底把套进去,穿过鱼竿一松手,铜环便顺着鱼线溜下去。水底下的王八正吃着劲儿,忽见一个锃亮的东西直朝自己的脑袋飞来,不知是嘛,扬起前爪子一挡,这便松开下边的草。嘿,就势把它舒舒服服地提上来!(《大回》)

模拟小课堂

师:他是怎么稳稳地把王八钓起来的?圈动词,想一想。

生:我圈出了“绷住”“摸出”“套进去”“穿过”“一松手”“溜下去”“提上来”……

师:这大回钓鱼有绝招,非常巧妙。你觉得哪里最巧?

生:钓王八的时候不能急,要稳稳绷住,线跟着王八走。

生:用那个铜环去撞王八的脑袋,然后王八就把水草松开了。

师:像这样精彩的动作描写,书中还有很多。阅读时多留心,你一定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让我们一起打开《俗世奇人》,走进亦俗亦奇的时代,领略个中精彩吧!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刘颖工作室成员)

猜你喜欢
王八泥人张奇人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俗班奇人”——舞王李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论民间艺术的传人与代表性传承人
——以“泥人张”为例
一只王八
一只王八
爷仨钓王八
民国报界奇人黄伯惠
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