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挑战,让亲子对话开出思维之花

2023-06-23 00:36周慧川郑敏希
父母必读 2023年5期
关键词:反例拖地尾巴

周慧川 郑敏希

借助说明理由、举出反例和进行思想实验这几种方法,孩子的思维训练也能在亲子对话中实现。

亲子对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在对话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做好观察和倾听的工作,还需要考虑孩子思维的发展。

儿童哲学为亲子对话提供了哲学诘问的方式,在亲子对话中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设置一些挑战,帮助孩子深入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故意为难孩子,而是利用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具体来说,对话的挑战可以从这3个角度入手:说明理由、举出反例和进行思想实验。这不仅利于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还能丰富对话的层次,增加对话的趣味。

说明理由,推动深入思考

在亲子对话中,当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父母可以表现出对其观点的好奇,通过类似“你为什么会这样想”的提问,鼓励孩子把背后的理由说清楚。父母尽量不做孩子的答案库,而是成为孩子的探究伙伴。

孩子表述自己想法和理由的过程,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过程,是从无意识思维向有意识思维转变的过程,可以促进孩子更加深入地思考,而不是急于做出判斷。以下是一位妈妈自述其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开展哲学对话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开车,孩子在后座说他想听一首歌,但是只记得歌词。我回应他说需要等车停下来,我才能找到是哪首歌。孩子听了说:“为什么特斯拉不买下苹果呢?”我奇怪地问:“什么叫特斯拉不买下苹果?”他说:“如果特斯拉买了苹果,那我们家的手机、平板,还有车都是同一个系统,这首歌我上午才刚听过,那我现在就可以在车里叫这辆车播放这首歌,妈妈不需要搜索,也不需要停下车。”

三岁大的孩子能为自己提出的想法做出这么长的解释,着实让人感到惊讶,这位妈妈在听到孩子的答案后惊叹道:“现在孩子成长的环境跟我们真是不一样的,所以他提出来的问题和给出的答案明显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于不同的问题,孩子的回答能带给父母不一样的哲学视野。父母的肯定和对原因的追问,不仅能推动亲子对话的深入发展,还能帮助孩子养成在表达观点后说明理由的习惯,在未来更加自信地提出自己的思考。

举出反例,促进多元思考

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来源于两个途径:一个是别人告诉他的,另一个是他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自发形成的。相比起别人告诉的经验,孩子主动生成的经验会更加具体和生动。当孩子阐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后,父母也许有些不同的想法,比起直接传授经验,可以试试举反例的方式促使孩子主动地进行思考。一方面,这有助于孩子基于自己原有的认识产生怀疑,从而主动寻找更多的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孩子从多个维度去思考问题,激发他的深度思考,形成自我纠正。

有一次,幼儿园组织孩子们讨论了“人是不是动物”这一问题,放学回家后有许多孩子感觉意犹未尽,便和父母讨论起来。一位母亲记录了自己和孩子间的一段对话:

孩子:“人不是动物!”

妈妈:“为什么呢?”

孩子:“因为人没有尾巴。”

妈妈:“那螃蟹也没有尾巴,它是动物吗?”

孩子:是。

妈妈:你不是说人没有尾巴,所以不是动物吗?那为什么螃蟹也没有尾巴就是动物呢?

孩子:因为它们生活在水里。

妈妈:那知了既没有尾巴,也不生活在水里,是动物吗?

孩子:这……(陷入了思考)

在这段对话中,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是从孩子提出的观点和理由开始的,妈妈也像对待同伴一样,平等地和他讨论问题,并通过提供一个个反例,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漏洞,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答案。

进行思想实验,开辟新的思考空间

思考实验,就是通过假设不同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的什么事,让孩子试着进行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与判断。父母和孩子可以将思想实验当成一种想象游戏,通过“如果……会怎么样?”的提问,带动孩子进入不同的故事情境,让孩子思考不同情况下能做出的反应,从而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思想实验可以满足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帮助他对于事物的思考更加全面,从而思想更加开阔,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更多样。在一次儿童哲学课上老师和孩子探讨了和“任务”有关的话题:

孩子:“我最不喜欢的任务是拖地,但是给我钱我就会喜欢拖地。”

老师:“你需要钱做什么呢?”

孩子:“买奥特曼卡片!”

老师:“如果妈妈让你拖地,但是没给你钱,你会拖地吗?”

孩子:“不会。”

老师:“那如果妈妈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你会主动帮忙拖地吗?”

孩子肯定地点了点头。

老师通过假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孩子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会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看似是孩子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妥协,其实通过追问也看到了孩子身上可贵的品质—同理心。

哲学的思考往往来自于生活之中,哲学诘问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哲学家,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思考问题。这些诘问技巧能够帮助孩子想得更多、想得更全面、想法更有趣、维度更多元,只要家长用心倾听,这些诘问的小技巧便能够很好地在日常对话中得以使用,从而使得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便得以养成。

猜你喜欢
反例拖地尾巴
几个存在反例的数学猜想
谁去拖地
大扫除
活用反例扩大教学成果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一种家用清洁扫地拖地机的设计
对称不等式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