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术后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行腹腔热灌注治疗

2023-06-24 08:17罗俊峰吕熙胡军李敏李包根周文斌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癌细胞腹腔外科

罗俊峰,吕熙,胡军,李敏,李包根,周文斌(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目前临床治疗进展期胃癌以手术效果最佳,腹腔镜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微创、解剖精准、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患者的首要选择,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优势突出,但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导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进食时间延后,影响术后恢复[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以减轻患者身心压力、促进身体功能尽快恢复为主要内容,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恢复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护理模式,在外科临床应用广泛[2]。胃癌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转移风险,实施单纯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效果有限,应寻找其他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复发风险[3]。近些年,腹腔热灌注治疗在胃癌术后得到应用,对术后残留的癌细胞及病灶清除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能够加快胃肠蠕动,预防粘连发生,利于患者尽早排气、排便,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因此,应该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挖掘腹腔热灌注治疗的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让更多的胃癌患者从中受益。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胃癌术后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行腹腔热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9.37±6.85)岁;体重41-87kg,平均体重(68.32±7.03)kg;发病部位:10例胃体,14例胃窦幽门,11例胃底贲门;组织学类型:低分化4例,中分化25例,高分化6例。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9.86±6.52)岁;体重41-86kg,平均体重(68.72±7.41)kg;发病部位:9例胃体,13例胃窦幽门,13例胃底贲门;组织学类型:低分化5例,中分化23例,高分化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选者均经病理确诊,分期为Ⅱ-Ⅲ期;②无胃癌放化疗、手术治疗史;③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④知情同意书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②存在腹腔粘连者;③伴有精神疾病或视听障碍;④已发生远处转移。

1.3 方法 两组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治疗:①术前访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方案、术后康复管理等内容,嘱咐患者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休息,缓解焦虑、恐惧心理,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确保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②肠道准备。根据手术情况进行肠道准备,减少液体及电解质丢失,告知患者术前2d无渣饮食,提前6h禁食、2h禁水。③术中管理。提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术中使用加温装置维持患者体温,术中所用液体均需加热后使用。④术后管理。术后根据患者耐受程度予以镇痛干预,轻度疼痛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法缓解,中重度疼痛予以镇痛泵止痛。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压疮形成,指导患者进行简单活动,术后第1天在床上进行翻身和模拟踩脚踏车运动,术后第2天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下床活动,制定活动目标,循序渐进完成。术后12h内可少量饮水,12-24h口服营养液,未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时,可增加营养液,通气后可逐渐恢复饮食,由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基于此,观察组加用腹腔热灌注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腹腔热灌注治疗,将4000ml生理盐水加热到43℃,持续对腹腔进行灌注,可根据患者情况加入化疗药物,每次持续时间60-90min。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①记录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进行两组间对比。②比较两组腹痛、腹胀、感染、吻合口瘘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n=35) 术后排气时间(h) 排便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术后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 68.32±15.31 74.29±17.55 28.38±4.87 82.75±14.61 9.34±1.12观察组 46.89±8.54 52.53±10.05 28.13±4.33 215.34±42.75 7.76±0.85 t 7.232 6.365 0.227 17.363 6.648 P 0.000 0.000 0.821 0.000 0.000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胃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发病患者并无典型症状,但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导致预后较差[5]。手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重要选择,通过切除病灶达到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的目的,随着外科技术快速发展,胃癌手术出现巨大创新,传统开腹手术因创伤大、恢复慢逐渐被微创手术取代[6]。腹腔镜手术日趋成熟,在多种疾病中均取得良好效果,通过特殊设备无需开腹便可完成牵拉、切割、缝补等手术操作,已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同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也越来越被广大外科医师所熟悉并执行,让消化道肿瘤患者进入医院后便得到了正规的围手术期管理,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减轻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7]。

加速康复外科是近些年提出的一项新理念,通过优化围术期路径减轻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使患者达到加速康复[8]。腹腔镜胃癌术后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其可行性已得到证实,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但如何预防术后转移、复发仍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难题[9]。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会出现微小癌结节、癌细胞脱落,导致术后转移、复发风险较高,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因此术后及时杀灭脱落的癌细胞及微小癌结节,是减少复发与转移的关键。腹腔热灌注治疗是近些年治疗中晚期腹腔肿瘤患者的腹腔化疗方法,除了其本身具有杀灭残余癌细胞和微小病灶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不断循环的温热盐水来刺激胃肠道组织,无痛、无害、无副作用,促进胃肠道动力恢复,减少胃瘫发生概率,尽早排气排便,从而早日进食,让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也能减轻患者经济压力[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相当,但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胃癌术后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行腹腔热灌注治疗效果较好,利于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效果确切。腹腔热灌注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将化疗药物、温热效应、腹腔灌洗三方面综合起来杀灭癌细胞和亚临床病灶,在预防与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腔积液方面效果突出[11]。腹腔热灌注治疗逐渐被大众认识,其治疗原理主要为以下几点:①温热效应能够直接杀伤癌细胞,癌细胞的获能方式为无氧糖酵解,43℃恒温下会导致细胞内乳酸堆积,癌细胞对热的敏感性大大增加,由于癌细胞含水量较高,相比正常细胞热损失更加明显,可达到杀伤癌细胞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②化疗药物的添加在温热效应下更利于促进药物与癌细胞的结合,使癌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最大程度地发挥抗癌作用。③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得到延长,因存在“腹膜-血浆屏障”作用,相比静脉给药,腹腔内化疗药物在腹膜表面的浓度更高,加之腹膜吸收能力较强,使得化疗药物可长时间、高浓度地作用于残留癌细胞[12]。④通过腹腔灌注的方式给药能够扩大药物作用范围,所有腹腔脏器、腹膜表面均可接触药物,彻底清除腹腔内的残留癌细胞,降低种植风险,预防术后复发,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癌术后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行腹腔热灌注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排气、排便时间,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缩短,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癌细胞腹腔外科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癌细胞最怕LOVE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假如吃下癌细胞
癌细胞最怕Love
正常细胞为何会“叛变”? 一管血可测出早期癌细胞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