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三重维度

2023-06-25 20:36万柯彤
天津教育·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历史

万柯彤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文化高度重视,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红色电影作为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历程的重要载体,发挥红色电影的育人功能,挖掘其中的党史教育资源,多路径强化红色电影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传承红色基因,让爱国主义旗帜在青年大学生心中高高飘扬具有重要价值。

一、何以育人:红色电影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功能定位

红色电影兼容文化文艺表达和哲学思想表达,其政治性、历史性、艺术性特征所展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有助于大学生在欣赏经典中培根铸魂,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红色电影具有导向功能

红色电影采用影像和声音的表现形式将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理念加以演绎。比如,2020年9月上映的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该片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杨根思部队”抽调官兵,组建我国第一支成建制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官兵在异国他乡舍生忘死、在战友牺牲时顽强坚守,不畏危险,保护当地难民营安全的故事。杨根思是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电影中这个背景非常巧妙地展示了我国军人的优良作风。影片中的部分镜头由维和官兵自行拍摄,他们既是影片所要表现的对象,又是创作者,被炮火震得频繁摇晃的真实画面让观众以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战争的残酷,感受中国军队维护和平的决心,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职责、为世界和平持续贡献中国力量的担当,激发了观众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从朝鲜战场长津湖畔的战斗英雄杨根思到今天非洲大地上的中国维和部队,这种历史的传承本身就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而红色电影的艺术表达让这种传承更加广为人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红色电影的政治导向功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仪”。

(二)红色电影具有凝聚功能

历史是时代的印记,电影则是能流传的理想信念。影视工作者在展现历史故事的红色电影中,以我们党和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为内容,以英雄模范、代表人物为原型重现党和国家艰辛探索的奋斗史,展现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历史性。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该片以第三方叙事视角拍摄,以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看待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纠葛的态度作为影片视角,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过程,反映了各民主党派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向心力。1991年上映的《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创造了“六十万胜八十万”的战争奇迹,影片除了宏大的战争场面,还记录了人民群众用小推车往前线送物资的温情场景,生动诠释了陈毅同志说的那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充分展示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强大凝聚力。红色电影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激活更多中国青年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成为汇聚中国力量的“黏合剂”。

(三)红色电影具有宣传教育功能

红色电影具有倾向性,突出宣传教育功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创作的红色经典影片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敢教日月换新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等革命文化,以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2018年上映的《厉害了,我的国》首次以记录片的形式再现了我国在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体制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凸显新时代红色电影的时代主题。红色电影肩负着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应当发挥红色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引导人们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感悟思想伟力,促使红色电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全社会广泛传播的“传声筒”。

二、以何育人:红色电影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内核

红色电影主要包括人物传记、革命历史,红色商业等内容。近几年,《八佰》《金刚川》《长津湖》《水门桥》等主旋律影片一上映就掀起观影热潮,优异的票房成绩反映出大众的情感和喜好,在实现电影商业价值的同时,凝聚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新主流”红色电影用现代艺术表达与革命史实的深度对话,彰显在新时代社会情境下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美学价值,成为深受青年喜爱的党史学习教育渠道。把红色影片中的党史元素作为生动教材,有助于党史学习教育深入青年,深入人心。

(一)用人物传记电影中的精神构建情感共鸣

人物传记电影以饱满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人物”作为电影主题表达和内容价值构建的主体,关键要通过对人物命运发展的描写展现大时代变迁,通过对人物形象和行为的塑造调动观众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如1990年上映的电影《焦裕禄》,讲述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以坚强的毅力、炽热的情怀改变兰考县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理“三害”、战天斗地、撼人心魄的故事,通过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营造弘扬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社会氛围。同时影片通过近十万群众自愿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送焦裕禄骨灰回兰考的画面,成为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见证,潜移默化地激发观众情感共鸣。

红色电影不仅拍摄大众熟知的历史人物,而且常以真实的无名英雄为原型,将中国往事下的英雄群像搬上大银幕。如2019年上映的影片《八子》,就是改编自江西贛南地区“八子参军”的真实事迹,讲述了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最艰难的时期,一位母亲把八个儿子送往战场,最终全部壮烈牺牲的故事。影片中展现的母子、兄弟、战友之间的温情与残酷的战争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了革命英雄为争取革命胜利前赴后继的家国情怀。影片最后,母亲一人在村口孤独等待儿子归来的身影唤起观众的共情,表现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发挥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事迹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可以引发青年观众的强烈共鸣,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已经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生动鲜活的“教科书”。

(二)用革命历史电影中的家国情怀释疑答惑

深受观众喜爱的红色电影大多采用了“用电影讲述历史,用历史激活记忆”的创作思路。随着《百团大战》《南昌起义》《百色起义》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广受好评,红色电影顺应时代发展,以更加具体化的故事情节和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还原革命历史事件,有助于观众更直观、生动地认识历史,潜移默化地对影视作品所传递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认同,比单纯的说教更能直抵人心。2021年上映的影片《长津湖》以57.7亿的票房成绩位居内地总票房榜首,该影片所展现的高层决策和关键台词皆有史可循,用文献记录式的全景叙事方式再现历史,以震撼人心的宏大战争场景还原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又以微观的视角真实地还原了杨根思抱起仅有的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烈故事,还原了志愿军将士在极寒环境中始终保持备战姿势,直至成为一座座冰雕的悲壮画面。该影片以对战争宏大的描绘和对人物入微的描写客观展示了一幕幕发生在长津湖战役中的真实画面。

《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长津湖》续集,讲述了战斗取得短暂胜利之后,“猛虎七连”的战士们继续投入到更热血、更残酷、更火爆的“三炸水门桥”任务中,更加完整地还原悲壮的长津湖战役,表达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让大众真切体会到“最可爱的人”的精神内涵。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为反映民族历史的重要作品,有责任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观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讲好历史故事的同时,树立和弘扬民族自信。《长津湖之水门桥》以冰火交融的惨烈战争场面,再现了在物资保障、后勤补给、武器装备方面存在天壤之别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在狂风暴雪中行军,在冰天雪地里战斗,继续经受着超越身体极限的考验,描绘出志愿军战士敢于直面枪林弹雨,用生命与热血诠释中国军人敢于斗争和牺牲自我的崇高信念、保家卫国的决心。这些红色电影用如椽之笔,完整地呈现重大历史事件,诠释了历史必然性,引导青年更好地正视历史、理解历史。

(三)用红色商业电影中的现代书写引人入胜

随着市场运作商业化、艺术创作类型化、生产制作工业化等进程,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开始了相互融合的趋向。《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等影视作品以精良的制作、强大的演员阵容、震撼的视听效果、覆盖式的集中宣发等商业化策略,使影片脱颖而出,获得成功。2014年上映的《智取威虎山》作为经典红色电影重拍片,在保留革命叙事的基础上,创新地尝试与武侠风格融合创作,3D技术使得茫茫林海和皑皑雪原逼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多处采用“快速剪辑”的拍摄手法增强,影片的紧张感和压迫感,用“慢镜头”呈现子弹、炮弹炸裂时迸发的碎片,营造视觉奇观,在真切可感的具象画面中彰显出经典红色电影在新时代的审美与魅力,调和了商业票房与艺术品质。除了融合创作观念和电影拍摄技巧的创新,红色商业电影中所描绘的主人公形象也逐渐从“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向不完美的平凡人物转变。无论是《战狼》中嫉恶如仇又略显痞气的冷锋,还是《红海行动》中优柔寡断的队长、狂傲不羁的顾顺、焦虑不安的李懂,影片虽然弱化了英雄的“主角光彩”,但从侧面强化了中国军人的信念与责任以及中国军人的英勇和担当。红色商业电影不仅要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体现政治影响,还要在艺术表达之间寻求平衡,其台词也从“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员的意志你是永远打垮不了”等口号式的表达转变为“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令人自豪而动容的句式。实际上,“红色+商业”的电影要求更高,要求影片自觉用现代书写方式将主流意识形态与类型叙事、微观视角、情感驱动、视听奇观等元素自觉融合,书写大国风范。

三、从何育人:红色电影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红色电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根据红色文化的多元性、层次性和形象性,为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格局、新拓展、新态势,应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红色电影所包含的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精神,在融入路径中注重旗帜鲜明地坚持红色教育方向、精益求精地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地构建红色教育方式,将信仰理念外化为具体实践。

(一)旗帜鲜明地坚持红色教育的方向

红色电影所表达的价值观,能够穿过历史和时间的界限,深刻地影响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激励他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因此,红色电影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在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新内涵上下功夫,保证教育方向旗帜鲜明,通过鼓励创作红船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影片,以文化人、以文铸魂,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注入大学生的精神血脉之中,以文化自信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新内涵。艺术创作上要以我们党百年历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坚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时代典范,传递主流价值,从根本上坚守红色电影的思想内涵,明确价值使命是保障红色电影品质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旋律影片呈现出体量大、票房高、话题热的电影群像,相关主管部门应把握机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发挥红色电影宣传教育的积极作用。积极构建文化市场体系,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创作推广、发行放映提供良好环境。同时,要防止红色影视过度市场化和商业化,加强对红色电影创作的引导和批评,严厉打击迎合市场需求,以夸张的故事情节、过度的特效炫技、博人眼球的影视作品,确保红色影片的质量,将红色文化的理论应用到与大学生切实相关的现实性问题中来,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二)精益求精地利用红色教育的资源

红色电影中的优秀作品不仅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以其生动多样、资源丰富的优势,弥补了党史学习教育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不足。一部优秀的红色电影可以把观众拉回到历史的洪流中,使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变得有血有肉,灵魂饱满,这就要求作为教育资源的红色电影的创作要以“精”字为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提升红色电影创作品质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和我的”等系列电影凭借不俗的影片质量赢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无论是以宏大叙事方式还原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细微之处,建构国民的国族认同,还是以“拼盘电影”的形式观照小人物来审视大时代,书写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有目的性、规划性地创作系列电影有助于强化对主流思想的传播和认同。为了更好地将红色电影融入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提升党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原创力,大力支持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品格为元素的创作,整合红色影片资源,建立优秀红色影片资源库,再现红色历史、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牢记红色记忆。在新时代背景下,观众的观影经验日渐丰富,对艺术作品的文化诉求更加多元化,对刻板描写革命历史事件、以仰视视角刻画核心历史人物、过度强化政治意识形态的影视作品并不买账。要想焕发红色电影的生机和活力,提高红色电影的社會影响力,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贴近人民生活,创作一批蕴含时代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红色影视作品。要多样诠释与生动刻画历史故事、人物情感、群众生活,增添电影作品的丰富性与灵动感。文艺发展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电影创作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思想性、历史性,又要兼顾艺术性、观赏性,将中国化、主流化内容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去迎合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达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三)灵活多样地构建红色教育方式

用旗帜鲜明、制作精良的红色电影为资源盘活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还需要高校在丰富教育方式上下功夫,通过党团引领、课堂教学、实践育人等方式,促进红色电影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效度。一是培育大学生的红色影视作品鉴赏能力。增设红色影视鉴赏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和艺术审美,学会赏析红色电影的经典影评,增强对红色影视作品的鉴赏、分析、批判能力。要通过红色影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地提炼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从影视作品中找到现实根源,引发对党史的深层次思考,进而系统地形象地进行相关历史著作和理论著作的学习。二是提高运用红色电影上好思政课的教学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中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教育形式,用优秀红色电影充实慕课和思政课堂,提高教育教学生动性。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应仔细甄别、精心挑选质量上乘、适合授课使用的红色电影,以电影蕴含的红色文化盘活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资源,将红色电影作为认识历史、接受真理的引子,引入生动案例打动学生,有效增强红色文化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具象化、吸引力。三是发挥红色电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引领效应。青年喜欢形象化、故事化的教育方式,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调查显示,70.2%的受访者期待观看与党史有关的影视剧、纪录片或演出。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集中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开办红色影视教育专栏、红色电影影评活动、邀请电影创作主体进校交流,结合红色影片开展理论讲解、交流讨论,深入红色教育基地探析等活动,增强红色电影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注:本文系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天津大学)重点课题“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优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JSZZ2)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历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