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德艺双馨的高质量艺术人才的创新教学路径研究

2023-06-25 10:22张凯宁刘宇
艺术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德艺双馨教学路径课程思政

张凯宁 刘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目前,艺人失德逃税、代孕出轨等负面新闻屡屡引发热议。艺术院校在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系列问题出现之前必须拉响警钟,深刻认识到学校不能冷眼旁观,而必须承担起将学生培养为拥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的重任。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梳理艺术教育相关研究的脉络和热点,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重要综述文献,得到艺术与思政融合的教育机制、艺术院校特色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途径三个方面的启示,从而为艺术院校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课程建设提出宝贵建议。

关键词:艺术人才;课程思政;CiteSpace;德艺双馨;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7-0-03

0 引言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课程,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从2000年至2022年,国内艺术类课程的思政教学研究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发展趋势如何?为探究这些问题,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2],从而探索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研究趋势,以期为关心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1 数据和方法

1.1 数据源

在CNKI以“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跨度为2000—2022年,严格筛选并剔除不相关的文章,选取331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在文献清洗过程中,删除明显无关的文献,将文献数据以TXT形式导出,经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处理和转换,得到有效数据331条。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利用CNKI和CiteSpace软件展开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利用CiteSpace软件,可以以知识图谱的形式使样本文献可视化[3]。研究的实施框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选取CNKI中以“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为关键词的331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然后运用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再根据分析的结果,着重选取经典文献进行阅读,为了解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打好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针对CNKI中2000—2022年的331篇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将可视化分析研究中的样本文献按LLR聚类后,分为8类,代表8种不同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主题,分别为课程思政(聚类#0)、思政教育(聚类#1)、艺术设计(聚类#2)、思政要素(聚类#3)、教育改革(聚类#4)、思政课程(聚类#5)、高职院校(聚类#6)、艺术院校(聚类#7),然后根据聚类后得到的不同数据和结果,依次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每个热点背后所包含的关键时间点、辐射的热点区域以及学者集中研究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2.1 描述性分析

2.1.1 文献发布时间分布

CNKI中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领域文献发表数量逐年增加,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进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上升期、高峰期。2000—2010年为萌芽期,在此期间,每年只发表0~1篇相关文献,可见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概念提出后,初期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2014—2018年,相关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了思政教育的作用[4]。2019年,掀起第一股研究热潮,发文量迅速增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5],明确建议从整体上推進大学课程思想政治建设。2020年发文量持续增加,同年,教育部组织分类推进课程思政[6]。2021年出现了第二股研究热潮,教育部发布了有关课程思政的示范项目名单,学术界对此迅速给出回应,由此体现了课程思政政策背景的高度相关性。

2.1.2 关键词引用频率

2007—2017年,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关键词中,引用率最高的是聚类#0的课程思政(215次),其次是聚类#2的艺术设计(30次)、聚类#3的思想教育(30次)、聚类#4的教育改革(23次)、聚类#5的艺术大学(22次)、聚类#6的思想教育课程(14次)、聚类#7的高职大学(11次)。

2.2 发展趋势分析

2.2.1 关键词聚类分析

课程思政、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思政因素、教学改革等都是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研究的关注点,以课程思政为核心辐射到思政教学、教学改革、艺术教学、艺术设计等。一是高频研究热点课程思政。丁蕾提出以“创造创新、德艺双馨”为核心内涵,加强艺术类大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7]。二是高频研究热点艺术设计。龚明婵等研究者探讨了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路径,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积极推动学校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8]。三是高频研究热点教学改革。杨冬旭等学者探究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9],指出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设计,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结合,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功能,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2.2.2 时间轴分析

2017—2022年,课程思政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思政教育自2018年开始发展,到2022年,还包含了乡村振兴、民间艺术等相关研究热点,研究仍在继续。有关艺术设计的研究始于2017年。到2022年,舞蹈美育、创新、教学实践等一直是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关教学改革的研究始于2016年,众多学者关注艺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一直延续到了2022年。思政课程是2018—2022年的研究主题,包括协同育人、立德树人等研究热点。通过时间线,可梳理出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理清其来源及发展脉络。目前,课程思政研究热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是众多学者高度关注的话题。其中,乡村振兴、民间艺术等话题的关注度很高,所以结合当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如何将乡村振兴、民间艺术等元素融入艺术专业的思政教育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3 国内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启示

艺术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学生承担着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提高艺术生的思想政治素质[10]。根据国内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研究的焦点和趋势,得出未来研究发展的几点启示。

3.1 艺术与思政融合的教育机制

3.1.1 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开展课程思政

在开展课程思政之前,首先要了解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性特征。艺术类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个性强,创作欲和表现欲也较强,富有艺术情操,但其文化素养稍逊于其他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不断充实其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布置与艺术创作相关的工作,使抽象化、复杂化、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生动化。另外,可以利用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思政元素展示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如此一来,就能在满足学生表达意愿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知识框架。

3.1.2 强化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要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经验。同时,与相关思政课教师交流,明确如何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特点,将艺术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改进教学方式,不仅要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还要兼顾思政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计。最后,专业课教师要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保持阶段性的沟通交流,积极利用艺术专业的实践活动性特征,将艺术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使艺术专业学生树立“艺术服务人民”“艺术振兴农村”等意识。

3.2 艺术院校特色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改革

3.2.1 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

创新艺术院校教学模式是加快融合课程思政和专业课教学的必由之路。课程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是当前的热点趋势,线上学习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且互联网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3.2.2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案例的结合

案例教学可以使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直观,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案例中加入红色艺术资源,更新教学模式,使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特色和显著成效,是上好艺术院校思政课的关键。艺术院校大多拥有丰富的红色艺术资源[11],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案例、经典红色文化故事、民间艺术与乡村振兴等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使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引起学生共鸣。另外,通过介绍典型人物事迹,可以更加直观地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同时,引入热点话题,围绕相关话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观点,能够促使教学深入人心。

3.2.3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形式的结合

研究表明,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能优化课程思政的德育效果,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彼此的交流合作。通过建立互动交流小组,可以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迸发思想的火花,从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同时,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3.3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不能共同育人。在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因此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路径方案。首先,在教育观念上,要转变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其次,要充分调动艺术生的专业热情,尽可能地发挥其专业价值。最后,要充分结合艺术设计要素和思想政治要素,利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独有的表现力,点燃爱国主义、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等高尚思想之火,助力课程思政建设。

4 结语

艺术院校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应发挥美育作用,充分发挥艺术专业课程思政的隐性教学作用,兼顾艺术的技能性和价值性,将思政教育的隐性教学与显性教学功能结合起来。本文根据CiteSpace获得的数据和文献综述结果,总结了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即艺术与思政融合的教育机制、艺术院校特色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途径,从而为这一研究领域不断增添活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光帅,李娜.课程思政视域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2):66-69.

[2] 孙林,张益民,田惠仪.结构方程模型在图书情报领域应用现状研究[J].情报探索,2017(2):129-134.

[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4] 董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要点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6):126-129.

[5] 张雷声,顾钰民,佘双好,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J].理论与改革,2020(1):1-21.

[6] 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9):17-22.

[7] 丁蕾.加强艺术类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10):56-57.

[8] 龚明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6):97.

[9] 杨冬旭.艺术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建构要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3):98.

[10] 李巧.构建思政与艺术融合的教育机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3):84.

[11] 沈壮海.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写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两周年之际[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3-10.

作者简介:张凯宁(1994—),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程教育。

劉宇(1971—),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数字化学习、学习分析、课程与教学理论。

猜你喜欢
德艺双馨教学路径课程思政
杏林国手 德艺双馨
——国医大师李佃贵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德艺双馨
——这一方舞台
扎根基层 德艺双馨——记省人大代表、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袁淑梅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德艺双馨 臻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