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

2023-06-25 19:00曾娅敏
粮食问题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

摘要:俄罗斯、乌克兰是全球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俄乌军事冲突自爆发以来已至一年,对俄乌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全球的经济以及粮食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国作为与俄乌双方均有着重要经贸合作的大国之一,此次冲突对中国农产品外贸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基于俄乌在全球粮食供给中的地位、中国与俄乌的农业贸易现状,探讨了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俄乌冲突 粮食安全 农业贸易

作者简介:曾娅敏(1997—),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

引 言

中国和俄罗斯联邦作为邻国有着天然地理优势,利于协同前进,自2010年起,两国农业领域的经贸合作逐渐拓宽,农业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合作成果丰硕。乌克兰作为世界粮食供应大国之一,农业市场开放程度高,是中国玉米和大麦的重要进口来源地。

在两国冲突爆发前,俄乌两国与中国农业贸易量呈现增长态势。但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对俄乌与我国的农业外贸产生影响。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此次俄乌冲突是否会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程度有多大?会从哪些方面产生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加强防范措施?关于此类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本文通过“俄乌在全球粮食供应地位-中國与俄乌的农业结构差异-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应对”的分析框架,探讨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

一、俄乌在全球粮食供给中占有重要地位

俄乌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大国,在全球粮食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在农业生产上,俄乌均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与充裕的农业资源。同时,两国均具有农业生产禀赋优势,对其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全球粮食生产和贸易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全球市场中的粮食品种,如小麦、玉米、大麦等,均出自俄乌两国。

(一)俄乌两国均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更是农业生产所需的核心资源。俄罗斯国土面积世界第一,土地肥沃,耕地面积占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位居全球第二。而作为农业大国的乌克兰,其黑土地面积25千万公顷,占全球耕地的40%。

自然条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乌克兰,气候条件优越,地处干燥的欧亚大陆气候区。平均气温在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400-700毫米,大多数地区日照时间较长。这种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特别是小麦、玉米、大豆和高粱等农作物。良好的生产条件无疑对俄乌农业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支持,这是俄乌在全球粮食生产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

(二)农产品贸易地位高

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是全球粮食的重要贸易国,也是亚洲、北非和欧洲部分地区和国家粮食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农产品出口总量为1808万吨,2020年农产品出口总量达7900万吨,涨幅高达336%,其中粮食出口达4870万吨,以小麦为主,占3860万吨。同年,俄大麦、葵花籽油和玉米三类农产品出口至亚洲比重均在85%以上,其中对中国的葵花籽油出口比重为24%。同期,乌克兰农产品出口也在不断上涨。总体来说,在冲突爆发前的这十年间,俄乌两国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出口的数量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也在持续增加。

此外,俄乌领导人都很重视农业发展,为了提高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与对外出口。近年来,随着俄乌粮食出口规模的扩大,其国际粮食贸易地位也在逐年增长,是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粮食进口主要来源地,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

(三)农资出口竞争力强

农业投入品是农产品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作为全球第一大氮肥出口国和第二大钾肥、第三大磷肥出口国的俄罗斯,2020年化肥出口金额达70亿美元,在全球化肥供应中扮演重要角色,东欧等地的国家超过50%的化肥都需要从俄罗斯进口。

在能源方面,俄罗斯实力与潜力兼具,其石油与天然气在能源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是他们重要的出口贸易伙伴。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燃料和能源产品出口占其总出口50%以上,金额达到2678亿美元,同比增加60%。在全球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程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源不仅保证农业在生产、收割等环节农用机械的正常运作,是农机具的燃料来源。同时,石油和天然气还是合成化肥的重要原料。农资作为农作物生产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拥有化肥与能源的优势更是大大提高了其生产能力。能源价格的上涨必定提高农业生产成本,促使各国更多使用新型能源如生物质能源,这将进一步导致更多粮食被用作于生产能源,引发人类生存和生产的需求冲突。①

综合而论,在全球化日益增强、世界各地联系日益频繁紧密的今天,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农业、能源战略领域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 使俄乌两国在国际粮食生产与供应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业、能源类大宗商品供应国。

二、中国与俄乌的农业贸易现状与特征

在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不能脱离世界存在,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只依靠自己努力,还需要与其他友好的国家携手并进,互相帮助。随着城乡居民的农产品消费结构日益走向细分化,为保证市场供应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从国际市场适当进口仍然是必要的措施。

一方面,俄罗斯对华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在高速增长。2010年至2014年间,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从1.6亿美元攀升至7.8亿美元。2016年,农产品首次实现对华贸易顺差。2020年,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逼近55亿美元,其中对中国出口达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021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达到历史新高的59.9亿美元。

另一方面,乌克兰在中国农产品进口中也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2014年乌克兰对华农产品出口额7.62亿美元,至2018年则达到13.74亿美元。2020年乌克兰对华农产品出口额35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84%。受农业技术、生产结构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中国与俄乌的农产品贸易品类虽比较集中但具有较强互补性,农产品出口优势的类别差异显著,发展潜力大。

(一)谷物和油脂的重要贸易伙伴

中国对于俄乌两国的葵花籽油依赖度较高。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统计,中国自俄乌两国进口的葵花籽油占总进口量的97%,反映出我国葵花籽油进口几乎全部来自俄乌两国。

乌克兰在中国玉米和大麦进口来源地中占重要地位。大麦是我国重要饲料粮,也是啤酒、威士忌等酒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但国内供应长期不足。作为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饲料粮,也极度依赖国际供应,其供应链呈现出较高的脆弱性特征,一旦输出国环境或者国际市场出现不稳定情况,都将影响中国禽畜等肉类的供应。①

(二)生产资料的高度依赖性

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化肥进口国。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俄罗斯提供了中国大量的氮、磷、钾元素的化肥,占该类产品总进口量的四分之一。尽管我国氮肥和磷肥均可实現自给自足,但钾肥对外依赖度高,俄罗斯就是中国钾肥第三大进口来源国。

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能源体量也颇具规模。俄罗斯是中国天然气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21年,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753.66万吨的天然气,7964.21万吨的原油,各占中国总进口量的20%左右。随着我国农机装备的逐步推广使用,农业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农机运行所需要的能源,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依赖性也将不断增加。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一定程度上依靠化肥的施用量。同时,现代农业的标志以大规模机械化为主要特点,确保粮食安全也需要充足的能源供给。总体来说,俄乌在同中国的农业贸易中,在部分谷物、油脂与农业投入上具有重要影响。

三、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直至今日已有一年之久,在全球化时代,乌克兰与俄罗斯作为粮食出口大国,关系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综合研究来看,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可从短期与长期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市场短期影响

军事冲突影响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体现在资本与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业生产动力不足、战争对基础设施破坏较大以及地区环境的不稳定导致耕作无法正常进行等。进而导致乌克兰地区农业生产的产量减少、粮食供应短缺、农业生产成本与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农业投资受损几个方面。

1. 产量减少影响中国进口。由于此次冲突爆发时间在开春之际,且冲突地区在乌克兰境内,乌克兰粮食春耕播种严重受阻,秋粮大幅减量。乌克兰农业部表示,军事冲突造成了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中电网与水利受到损毁,破坏了30%的农田。并且俄乌冲突会大量减少能投入生产的人力资源,对肥料、燃料和除虫剂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造成负面影响。乌克兰本土粮食产量的减少必然引起出口数量调整,部分国家也相应出台出口限制的政策,这将不利于维护国际粮食市场秩序。进而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的粮食进口会受到制约,粮食进口规划被扰乱,同时,因粮食供给减少,将导致国际粮价抬高,粮食进口成本增加。

2. 供应短缺致贸易受阻。此次地缘冲突导致乌克兰港口封锁,切断了乌克兰向外输出农产品的主要路径。此外,部分陆上的交通基础设施也遭到破坏,使乌克兰粮食运输面临严重的延误,甚至有中断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不仅拉高全球粮食进口成本,也将进一步加剧世界粮食短缺。中国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一员,贸易风险的陡然增加,进一步导致国家进出口贸易稳定性降低。俄乌冲突也推高了油价,轮船、汽车等运输成本随之攀升,进而导致中国国内粮食成本的浮动。

3. 农资进口成本增加。俄罗斯是全球能源供给的主要国家,也是全球化肥的重要出口国家。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国际能源价格指数上涨超过35%,同期化肥价格也上升超过20%。冲突发生以来,西方与俄罗斯针锋相对,相互对对方在经济上采取制裁手段,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也间接导致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在短期内迅速攀升。农资生产和进口成本的增加,将引发种植成本相应上涨,进而导致农业生产经营者收入空间压缩,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

4. 投资受限。俄乌冲突直接导致中国投资俄罗斯和乌克兰农业的相关企业利益受损。在2013-2019年间,中国对俄罗斯农业投资存量增加了3.32亿美元,涨幅达74%。中粮集团在农业综合投资上,已经稳居乌克兰前三。2014年,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国际进入乌克兰市场,现如今,中粮国际在乌克兰已经有了7个战略支点,4个沿第聂伯河东西方向分布的粮仓。俄乌冲突爆发后,俄乌两国的中国农业企业受冲突影响,其农产品生产和贸易面临着重大阻碍。①另外,西方国家将俄罗斯大多数银行排除出SWIFT结算系统,造成其无法进行跨境支付,使全球资金往来受阻,导致卢布贬值,这将致使中俄现有的农业贸易以及农业合作面临汇率变化。这会严重阻碍中俄交易合作,相关贸易、投资企业也会面临经营困难,蒙受经济损失。

二、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市场长期影响

研究表明,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农业竞争力的冲击。

(一)制约粮食市场发展

一方面,俄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球化的发展,而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高度挂钩,势必受到如国际上的生产资源成本升高而产生的负面影响。②另一方面,冲突导致的全球粮食供应短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可能会显著扩大国内粮食价格的发散型“蛛网”效应。③最后,冲突将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对贸易格局产生一定冲击,弱化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④

(二)降低农业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国内土地成本、劳动成本等不断上升,农业竞争力下降。俄乌冲突的爆发导致多国为确保本国的粮食或能源供应也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措施,激化粮食供求矛盾,引发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在全球化肥、原油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下,我国粮食的生产成本也存在被不断推高的情况,粮食成本的增加也会进一步逼退粮食主体,打击粮食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粮食生产与供应能力的进一步萎缩。这也间接增加中国粮食进口的数量、种类、粮价等不稳定因素,从而动摇中国粮食的安全稳定性。

四、俄乌冲突之下中国粮食安全保障需要合理应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的重要指示。俄乌冲突导致粮价上涨,加大了粮食供应压力,阻碍粮食正常流通,其结果就是粮食供需进一步失衡,对世界及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为应对不确定的国际粮食市场,中国应该尽早规划、未雨绸缪,针对粮食安全方面完善预警机制、加强监测、提高应对突发及紧急事件的能力。

(一)加强短期应对

针对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粮食产量大幅减少,我国粮食供给短期或受到波及趋紧。应强化此次冲突所诱发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应对,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优化,积极调整多元化、多渠道布局粮食进口,合理分散和化解国际风险对我国粮食进口安全的威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不受影响。

1. 拓展多元进口渠道。为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莫测,保证国内粮食安全,中国应强化建设国际市场监测体系,提高粮食数量安全预警能力。加强粮食进口结构调整,增加贸易对象可替换性,重点关注供应量少而需求量较大的粮食品种,确保粮食进口成本的合理与粮食供应链的稳定。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国际合作等方式,提升对粮食进口的掌控力度,避免粮食供应链受到国际突发事件的冲击而被破坏。①

2. 保障农业贸易供应。海运是现代各国进行商品贸易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国农产品进口主要运输方式之一。而俄乌冲突导致部分海运航道受到限制和阻碍,进而全球农业供应链被破坏。因此,对外加强农业贸易物流运输保障与监管工作力度至关重要。同时,多元化发展各国农业贸易伙伴关系、对内则加强农业贸易信息现代化平台建设、强化国内粮食储备调控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对于防止农业供应链短缺等突发情况发生缺一不可。

3. 保障粮食价格。合理加强粮食市场价格变化预警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及时跟进,密切关注粮食市场动态变化,加强组织调度。保证主粮绝对安全,增加依赖度高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一方面,及时完善合理机制保证农资的供应和稳定物价,保证农民们的粮食生产成本不会因为外部因素受到较大影响,能得到合理的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另一方面,增加科研经费以及人力的投入,尽快开发有机肥等新型的节能环保肥料技术,满足农产品对于更低价更高效的生产资源的需求,减少进口依赖。②

4. 增强农业企业支持。提高对在俄乌两国的中国农业企业与贸易商的帮助与支持。及时并充分的提供贸易物流政策补贴,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搭建新型结算体系,建立更融洽的多边合作关系,充分适应粮食供应越来越多元化的新格局。③

(二)注重长期选择

俄乌冲突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来说是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冲突的爆发,时刻影响着每个国家的經济发展、政治走向以及人民的生活,粮食安全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为应对粮食安全,在长期选择上应考虑如下措施:

1. 坚持主粮战略。应继续坚持粮食基本实现自给的粮食战略不放松。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连续实现粮食高增产,主粮的自给率连续超越国际平均水平,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仍是现实问题,粮食安全目前能得到的切实保障需要长期维护。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放松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各要素的综合产出,建设高质量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比例,实现粮食保供增收,更好的应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2. 增强农业竞争力。为应对人工、生产资料等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的农业竞争力的下降趋势,可采取三种手段。首先,优化粮食补贴政策,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动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其次,坚持科技创新与强化制度引领,充分利用创新科技与智能化管理等手段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效率。最后,深化改革,构建结构稳、研发强、生态优的新型粮食安全保障格局,打造粮食安全战略新秩序,从而能及时应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稳定。

3. 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长期以来,中国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完善的负责任大国,也是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力量,在国际粮食市场中理应充分发挥大国优势,对国际粮食市场起到了积极正向影响。首先,为进一步增强国际农业贸易格局的稳定性,中国应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市场治理体制的构架与完善,以有效方式提升国家话语权,从而在国际粮食治理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其次,坚持与时俱进,可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各国发展需求的对接互补,加强合作交流,建立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框架,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新的发展方案。最后,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应主导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对话化解分歧,以共同发展替代冲突对抗,从而建设各国参与、互利共赢的全球粮食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赵玉菡,李先德.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与中国应对策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6):91-103.

[2]庞昌伟,范新宇.“俄乌冲突”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J].北方论丛,2022(06):44-55.

[3]姚树洁,王洁菲.乌克兰危机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及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J].宏观质量研究,2022,10(05):117-128.

[4]张帅.乌克兰危机下的全球粮食安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04):149-158.

[5]芦千文.俄乌冲突、国际农业合作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俄乌变局下的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研讨会综述[J].世界农业,2022(05):128-132.

[6]易小准,李晓,盛斌,等.俄乌冲突对国际经贸格局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22(03):9-37+4.

[7]周瑞峰.俄乌冲突或加剧世界粮食危机[J].中国经济周刊,2022(07):102-104.

[8]本刊编辑部.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J].乡村振兴,2022(01):8-13.

[9]朱晶,臧星月,李天祥.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农村经济,2021(09):2-21.

[10]吴郁玲,张佩,于亿亿,等.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21,35(09):116-124.

[11]陈秧分,王介勇,张凤荣,等.全球化与粮食安全新格局[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6):1362-1380.

[12]黄秋洁.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21(05):67-75.

[13]李莎莎,李先德.我国与贸易伙伴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价格月刊,2018(11).1006-2025.2018.11.09.

[14]毛学峰,刘靖,朱信凯.中国粮食结构与粮食安全:基于粮食流通贸易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5(03).

[15]朱兆良,金继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02):259-273.

[16]傅泽强,蔡运龙,杨友孝,等.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04):313-319.

[17]馬九杰,张象枢,顾海兵.粮食安全衡量及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1(01)

[18]封志明,李香莲.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03):1-5.

[19]王明利,鄢朝辉.俄乌冲突对世界及我国食物安全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22(07)

[20]聂常乐,姜海宁,段健.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贸易网络空间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21,41(07):119-127.

[21]姚陈敏,王允,徐兴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乌农产品贸易发展动态及对策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24-29.

[22]许振宝,李哲敏.“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探析[J].世界农业,2016(08):192-196.

[23]唐玉林.俄罗斯与中国农业之间的差异分析与合作展望[J].世界农业,2014(02):108-112.

[24]肖黎.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25]张新颖,李淑霞.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12(05):85-92.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
云南省粮食安全视角下马铃薯产业发展
基于区域竞争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与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