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分析

2023-06-25 23:16程昌达唐承丽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2期
关键词:空间格局产业转移开发区

程昌达 唐承丽

摘 要:开发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场所,从开发区角度研究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对湖南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开发区整体承接产业转移规模较大,各开发区间的规模差异明显;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高值区在湘东北、湘东南呈组团状分布,低值区在大湘西地区集中连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高值区在长株潭地区,次级高值区分布在湘北和湘南地区,低值区分布十分广泛;各开发区间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差异较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差异较大;各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关键词:开发区;产业转移;空间格局;湖南省

中图法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1]。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国务院在《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引导转移来的产业向园区集中。皖江城市带、湖南湘南、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后得到批复,中部地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高地。开发区作为中国区域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中国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2]。从开发区的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对推动城市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较早对产业转移进行研究的有赤松要、弗农等人。他们分别提出了“雁行模式”[3]和产品生命周期论[4],认为不同地区的发展梯度差异导致了产业转移发生。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起步和全球化的深入,2000—2010年,学术界对产业转移的研究进入高潮。

学术界对产业转移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产业转移的动因和影响上。动因方面,追求产业承接地低廉的相关要素成本[5-7]是最普遍的观点,人力资本存量[8]、优惠政策也被认为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9]。影响方面,现有研究视角多集中在产业承接地,认为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地有带动关联产业发展[10]、优化产业结构[11]、创造就业机会[12]等积极作用,但产业转移也是一把双刃剑,产业承接地可能会发生环境污染[13]、被跨国公司掠夺市场[14]等消极结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研究者主要是运用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15]等方法描述区域内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16]探究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研究区域主要是区域[17]、省域[18]等较大尺度。关于产业转移的衡量方法,国外研究者主要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角度出发,使用企业区位变迁数据衡量产业转移[19],而国内没有关于企业区位变迁数据的系统统计,研究者对产业转移的衡量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使用“行业增加值占全国该行业增加值比例的变化”[20]“既定区域固定资产净值比重变化”[21]等相对量指标衡量产业转移;第二类是通过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化来测度产业转移[22];第三类是使用“实际利用来自省外境内的资金”[15]“外商直接投资额”[23]等绝对量指标衡量产业转移。三类方法各有优劣,在不同情境下可以发挥不同的效果。

总体来看,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内容虽然比较丰富,但是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空间格局等地理学领域的研究相对不足;现有文献较少从开发区视角研究产业转移,且缺乏在较大尺度上对多个开发区的整体研究。

2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涉及的研究区域及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湖南开发区年鉴2020》和《湖南统计年鉴2020》。由于湖南省有5个省级开发区截至2020年尚未建立相应统计制度,多年未提交统计数据,本文确定了可获取数据的湖南省139個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作为研究区域,并利用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器确定各开发区的经纬度坐标,然后在地图上标识。

2.2 研究方法

在衡量产业转移上,由于缺乏开发区各行业增加值、投入产出值等相关数据,以及上述指标的份额变化包含了产业承接地原有产业兴衰的因素,不能准确地衡量当地实际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因此本文采用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分别表示来自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来自国际的产业转移。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空间分析。

2.2.1 赫芬达尔指数

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其表达式为

式中:为赫芬达尔指数,Xi为第i个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占全省的比例,n=139(湖南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的数量)。赫芬达尔指数越大,表示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集中度越高。

2.2.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描述湖南省各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在空间上的整体分布,以及该分布是否存在显著的集聚性。采用GeoDa中的单变量Moran I指数来表示,其表达式为

式中:n=139(湖南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的数量);Xi、 Xj为第i、j个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为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的平均值;Wij为空间权重矩阵。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描述湖南省各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在局部范围内分布的局部特征差异,以及局部区域内的空间异质性与不稳定性。同样采用GeoDa中的单变量局部Moran I指数来表示,其表达式为

式中各变量定义同式(2)。

3 实证研究

3.1 水平测度

2019年,湖南省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

7 133.34亿元。排名前10的开发区中,湘潭市有3家,郴州市有2家,岳阳市、株洲市、益阳市、娄底市、长沙市各有1家,表明承接国内区际产业转移较多的产业园区并不是高度集中在省会,许多地级市都有1家或以上产业园区成为本市承接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中心。从地级市尺度看,郴州市的开发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为411.52亿元,位居湖南省首位,甚至高于省会长沙市的开发区(375.78亿元);此外,岳阳市、湘潭市、常德市、娄底市、益阳市的开发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也超过了200亿元;而衡阳市、湘西州和张家界市的开发区则不足100亿元,张家界市开发区更是不足10亿元。从县域尺度来看,郴州市、长沙市、娄底市各产业园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差异较小,表明这些地区承接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内部分布较为均衡;而湘西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衡阳市县域产业园区承接国内区际产业转移较少,几乎是市区的产业园区一家独大。

2019年,湖南省实际使用外资181.02亿美元,在金额上小于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表明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为主。排名前10的开发区中,长沙市有5家,湘潭市有2家,株洲市、常德市、郴州市各有1家,这表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较多的开发区集聚性相对更强。从地级市尺度来看,长株潭地区、永州市、郴州市、常德市的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额较多,其中长沙市的开发区位居首位,达26.87亿美元;郴州市、湘潭市、永州市的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额也超过了10亿美元;而湖南其他大部分地级市的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额较少,邵阳市、怀化市、湘西州的开发区甚至不足1亿美元。从县域尺度来看,各县域产业园区实际使用外资额差异较大,实际使用外资额较多的产业园区主要位于长沙市、郴州市、永州市、常德市的县域,其他大部分县域产业园区实际使用外资额较少,甚至为0,表明湖南省许多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较为弱势。

2018年,湖南省正式启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内,政府颁布了“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审批流程简化”“管理权限下放园区”等优惠政策,使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2019年,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一年后,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982.1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额31.57亿美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33.84%和32.08%。可以看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转移规模不大,特别是大湘西地区,在招商引资上还有待加强。相比2018年,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速分别为31.05%和15.38%,均低于湖南全省平均增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其中包含众多精壮劳动力和高学历人才。大湘西地区许多地方交通不便,截至2020年,大湘西地区的公路、高铁密度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需要完善交通网等基础设施条件以加大对产业的吸引力,同时需要提高待遇以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

3.2 空间格局分析

利用Arcgis10.2软件的自然断点法功能,把湖南省各开发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分为5个档次,分别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然后通过Arcgis10.2软件的空间可视化功能,在地图上以点的形式表示各开发区,通过点的大小来表示上述5个档次(见图1、图2)。

3.2.1 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空间格局

就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而言,总体分布格局为高值区在湘东北、湘东南的开发区呈组团状分布,低值区在大湘西地区的开发区集中连片(见图1)。分档次来看,处于“高”和“较高”两个档次的开发区主要位于长株潭三市、环洞庭湖三市,郴州市和娄底市。上述地区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规模较大,可能是因为上述地区具备一定经济基础,产业链相对完善,拥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此外,邵阳市、怀化市也有个别开发区处于这两个档次,可能是因为这些開发区所在地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成为所处地级市的经济中心。处于“中等”档次的开发区主要位于湖南东部,并且分布较为均匀,多位于毗邻市区的县域。上述地区一般为发展水平居中的地区或所处地级市的次级核心。处于“低”和“较低”两个档次的开发区在全省均有分布,但分布在湖南东部的开发区主要位于城区外围,可能是因为这些开发区毗邻处于“高”和“较高”两个档次的开发区,各类要素被周围更强大的开发区虹吸,导致这些开发区在产业链中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承接产业转移较少;分布在大湘西地区的开发区集中连片,可能是因为上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强大的产业链,同时交通不便,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较差。

3.2.2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空间格局

就实际使用外资额而言,总体分布格局为主要高值区在长株潭三市的开发区,湘北和湘南地区的开发区各有一个次级高值区,低值区分布十分广泛(见图2)。分档次来看,处于“高”和“较高”两个档次的开发区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长株潭三市和郴州市的开发区,以及常德市和永州市的个别开发区。上述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规模较大,可能是因为上述地区对外联系便利,与国际产业链有更深刻的关联。处于“中等”档次的开发区主要在永州、郴州、湘潭,常德市区,以及长沙市、岳阳市、益阳市、娄底的个别开发区。上述地区毗邻处于“高”和“较高”两个档次的开发区,可以推断毗邻强大的开发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上并不一定是不利因素,对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可能比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更需要在地理上集聚,更需要邻近境外。处于“低”和“较低”两个档次的开发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区外围的开发区、常德县域的开发区,在其他市州的分布集中连片。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上处于不利地位。湖南省开发区虽然整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规模较大,但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大部分开发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较少。

3.3 空间差异分析

采用赫芬达尔指数衡量湖南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的优点是承接产业转移权重大的地区对指数结果影响较大,湖南省东部的开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大部分经济指标上均占绝对优势,因此赫芬达尔指数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湖南省各開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

计算得到2019年湖南省开发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的赫芬达尔指数为0.014 8,实际使用外资额的赫芬达尔指数为0.025 3,表明虽然湖南东部的开发区在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总体上区域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除长沙外,紧邻长江的岳阳和毗邻广东的郴州都是对外交流便利的地区,株洲、湘潭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导致湖南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承接的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没有高度集中在长沙;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也发挥了作用,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这些地区的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有了一定增长。但湖南省各开发区间承接国际转移的区域差异非常显著,空间分布集中度远大于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的空间分布集中度,高度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在常德市和岳阳市的开发区,以及永州市和郴州市的开发区还存在两个次级高值区。这表明实际使用外资额与当地的开放程度显著相关,长株潭地区作为湖南省的核心,拥有较高的开放程度,而常德市和岳阳市靠近长江,永州市和郴州市靠近港澳,拥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而其他开发区中,许多开发区位置闭塞,交通不便,对外联系少,导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很少,甚至为0。

将2014—2019年各年份(缺2017年数据)湖南省开发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的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对比(见图3)。可知,湖南省开发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的赫芬达尔指数在2014—2015年略有下降,2015—2016年有一定上升,之后又急剧下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湖南省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额的赫芬达尔指数呈持续下降趋势,2015—2016年下降最快。湖南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呈减小的趋势,主要是因为落后地区的开发区发展速度相对更快,许多开发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3.4 空间自相关分析

运用GeoDa软件中的单变量Moran I指数对2019年湖南省开发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分别进行全局空间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湖南省开发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的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177,实际使用外资额的的空间自相关系数为0.247,二者均大于0,且Z值均大于1.96,P值均小于0.05,通过了95%水平下的置信度检验。可以认为2019年湖南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明显的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格局,且实际使用外资额的空间集聚程度大于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可知,2019年湖南省开发区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的高—高集聚区都集中在长沙市及其附近地区的开发区,低—高集聚区分布在高—高聚集区的外围,表明长沙市及其附近地区的开发区是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高地,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衡阳市区、怀化市区的开发区在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存在高—低集聚区,表明该地区县域开发区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较少,市区开发区一家独大;湘西州、怀化市和邵阳市的开发区在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都存在大量低—低聚集区,表明这些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普遍较少,且实际使用外资额的低—低聚集区远多于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的低—低聚集区,表明许多开发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规模很小,分布集中连片。承接产业转移规模适度的差异是合理的,但大湘西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弱势地位过于严重,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大湘西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湖南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测度上,总体看规模较大,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规模大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

(2)空间格局上,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高值区在湘东北、湘东南的开发区呈组团状分布,低值区在大湘西地区的开发区集中连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高值区在长株潭三市的开发区,湘北和湘南地区的开发区各有一个次级高值区,低值区分布十分广泛。

(3)空间差异上,湖南省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较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较大,但是上述差异在2014—2019年都呈缩小趋势。

(4)空间自相关分析上,承接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高—高集聚区集中在长沙市及其附近地区的开发区,低—高集聚区分布在高—高聚集区的外围,衡阳市区、怀化市区等地的开发区在实际使用省外境内资金额存在高—低集聚区,湘西州、怀化市和邵阳市的开发区存在大量低—低聚集区。

4.2 建议

无论是湖南省还是中部地区,在招商引资,争取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通过招商引资,积极承接更多产业转移,将开发区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大循环,实现经济的复兴。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对产业的吸引力。通过承接的产业转移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经济韧性。②利用高等院校的优势,重视科学技术的开发。加强开发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为相关产业建设提供专门的人才和技术服务。③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培养当地的龙头产业,实现规模效应,与转移来的产业更好地进行分工合作。④承接产业转移应发挥当地特色,建设特色园区,提高专业化水平。⑤提高开放水平,加速融入“一带一路”,不仅要在开放中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还要让本地区的特色产业走出去。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8):37-44.

[2]胡森林,曾刚,滕堂伟,等.长江经济带产业的集聚与演化:基于开发区的视角[J].地理研究,2020,39(3):611-626.

[3]AKAMATSU K. 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1962,1(s1):3-25.

[4] 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2):190-207.

[5] PENNINGS E,SLEUWAEGEN L.International Relocation:Firm and Industry Determinants[J].Economics Letters,2000,67(2):179-186.

[6] KURATA H,NOMURA R,SUGA N,et al.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North-South Trade:Industrial Relocation,Wage and Welfare[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20,28(1):119-137.

[7]盧根鑫.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4):33-42.

[8] DE MELLO L 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Growth:A Selective Survey[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7,34(1):1-34.

[9] CHENG S M,STOUGH R R. Location Decisions of Japanese New Manufacturing Plants in China:a Discrete-Choice Analysis[J].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6,40(2):369-387.

[10]刘友金,尹延钊,曾小明.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转移的互惠共生效应:基于双边价值链升级视角的研究[J].经济地理,2020,40(10):136-146.

[11]张琴.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1983—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4):137-144.

[12] TANCHANGYA P,CHOWDHURY N H,CHU Y J. Impact on Growth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 and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Returning Industry Transfer[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2019,4(4):134-141.

[13] PAPPAS D,CHALVATZIS K J,GUAN D,et al. Energy and Carbon Intensity:A Study on the Cross-Country Industrial Shift from China to India and SE Asia[J]. Applied Energy,2018,225:183-194.

[14] LALL S. Transnational,Domestic Enterprises,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ost LDCs:A Survey[J]. Oxford Economic Papers,1978,30(2):217-248.

[15]张建伟,苗长虹,肖文杰.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38(3):106-112.

[16]孙久文,胡安俊.产业转入、转出的影响因素与布局特征:基于中国城市四位数制造业的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97-104.

[17]滕堂伟,胡森林,侯路瑶.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态势与承接的空间格局[J].经济地理,2016,36(5):92-99.

[18]仇方道,蒋涛,张纯敏,等.江苏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13,33(7):789-796.

[19]段小薇,李璐璐,苗长虹,等.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16,36(5):681-690.

[20]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32(2):1-10,124.

[21]李颖,杨慧敏,刘乃全.新经济地理视角下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以纺织业为例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2,34(3):30-40.

[22]刘红光,刘卫东,刘志高.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6):79-88.

[23]李斌,陈超凡,万大艳.低梯度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0(2):93-96.

Measurement of Industrial Transfer Level 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Zones in Hunan Provinces

CHENG Changda,TANG Chengli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Abstract:Development zon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accommodating industrial transfer. Studying industrial transf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zon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transfer undertaken by development zones in Hunan Province was measured and its spatial pattern was analyzed using the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and th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reveal a large overall scale of industrial transfer undertaken by development zones in Hunan Province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ale among different development zones. In domestic scale,the high-value zones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are clustered in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Hunan,while the low-value zones are concentrated in western Hunan. In international scale,the main high-value area for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s located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and the secondary high-value area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Hunan,with low-value areas widely distributed. The differences in undertaking domestic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mong different development zones are relatively small,while the differences in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re relatively large. There is significa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undertaken by different development zones.

Key words:development zone; industrial transfer; spatial pattern; Hunan Province

猜你喜欢
空间格局产业转移开发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云南省烤烟产量空间格局及其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