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佐夏和青岛医学院成立始末

2023-06-25 07:20门国锋
民主与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药理学医学院

门国锋

作为近代中国首批自主培养的西式医学生,徐佐夏留学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24年归国,先后在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短暂经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两个时期)、国立江苏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青岛医学院等担任教授,并担任国立西北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青岛医学院院长累计2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5位首批获得一级教授荣誉者之一,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第一、二、三届青岛市政协副主席。

更重要的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佐夏中断进修机会,不远万里从德国返回战火纷飞的祖国,用自己贫弱书生的知识培养医疗工作者,支持中国的抗战伟业。新中国成立前后,毅然留下,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建设,即使在“文革”中遭遇不公平对待,也始终笃信中华民族的未来。从徐佐夏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当自强的责任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百折不挠信仰不改的民族自信。

本文将徐佐夏在青岛主持山东大学医学院工作和推动青岛医学院成立的历程进行简要回顾。

执掌山东大学医学院

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设立了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这其中,医学院是复校后新设的学院,师资、设备都缺乏基础,主要由青岛医学专门学校及其附属医院组建而成,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边筹备边招生。

国立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初聘袁贻谨为医学院院长,因其留美未归,后聘李士伟教授为医学院院长。李士伟陆续从各地聘进了沈福彭、冯雁忱、戚天昌、张之湘、梁福临、何森等一批教师,并在仪器设备、标本、图书资料等方面都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勉强维持教学,至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医学院共招进三届学生。

早在1949年1月,李士伟眼看青岛守不住,便提前去担任了台湾省立台北妇产科医院院长。青岛解放后,此前长期在延安工作的魏一斋担任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并兼任青岛市卫生局局长,他想方设法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各种渠道为医学院聘请优秀的教授和讲师,充实扩大医教队伍。

曾经头顶“南湘雅、北齐鲁”“先齐鲁、后协和”两大光环的私立齐鲁大学在1952年被拆分重组,山东医学院是山东仅剩的一所专门医学院校,但其起點并不高,与私立齐鲁大学无法相提并论。教育部也筹划扶持山东大学医学院,为将来在山东建设第二个专门的医学院提供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江苏医学院工作的徐佐夏精神焕发,工作热情愈加高涨,决心为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当他得知山东大学医学院师资不足时,便有回到故乡山东工作的想法。

恰在此时,魏一斋于1951年初调北京任中央卫生部教育处副处长,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位置便空缺了下来。1951年3月,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决定聘徐佐夏为医学院院长、潘作新为副院长,5月,沈福彭被任命为附属医院院长。

而实际上,早在1949年,徐佐夏就已经开始以“借聘”的方式参与山东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工作。据《青岛医学院院志(1946—1995)》记载显示,在1949年12月发布的《1949年第一学期山大医学院教师名册》中的教授14人名单中,就有“借聘”身份的徐佐夏。新中国成立之初,高校教授匮乏,尤其在工科、医科等领域的核心专业,教授更是奇缺,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高校之间“借聘教授”现象很常见,从这点来看,徐佐夏此时的“借聘”应该是江苏医学院认可。

药理学具有研发医药的作用,所以药理学教授在每个大学都很吃香。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抢走了众多药理学教授,这加剧了新中国成立后药理学教授的稀缺。徐佐夏是江苏医学院的骨干教授,江苏医学院怕他不回去,在来青岛之前,和他有过约定:只能为山东大学医学院讲课,不能在这里任职,不能有房子。

山东大学千方百计地想把徐佐夏留下,先是用月租金22袋面粉的高价租下了莱阳路5号供其居住,后又将其推荐为青岛市人大代表。莱阳路5号是一栋面朝大海的房子,系山东掖县籍商人宁文元请建筑工程师王海澜设计,为仿德三段式庭院别墅,占地1681.5平方米,建筑面积693.6平方米。当时食品等物资紧缺,面粉是硬通货,交易都习惯用面粉来衡量物价,从中可见当年山东大学的求贤若渴。

眼见山东大学“挖人”动作凌厉,1951年5月,苏南行署任命徐佐夏为江苏医学院第一副院长,主管教学。透过关键时间节点的一系列记载,可以看到,在1951年上半年,江苏医学院和山东大学医学院在关于徐佐夏的归属的问题上进行了一场顽强的对弈,最终惊动了教育部,在背后又有多少教育界的强势人物掰手腕,就无从知晓了。最终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徐佐夏归属山东大学。1951年8月4日,山东大学医学院在职工俱乐部举行欢迎徐佐夏院长就职及赴朝医疗队胜利归来师生联欢会,时任校长华岗、副校长童第周等到会。

徐佐夏出生于晚清,历经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到山东大学医学院担任院长时候,已经年近花甲,但工作依然十分勤勉。面对设备简陋、人员不足的现状,他一面主持处理学院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一面潜心药理学的教学科研、教材的编写及著书立说工作。由于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家底太薄弱,又是新建设的学院,重点学科教授缺乏,徐佐夏开始利用自己在西北医学院和江苏医学院的关系,为山东大学医学院聘教授。

当时抗美援朝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山东大学医学院及附设医院师生保家卫国心切,派出多期赴朝医疗队。由于基础医疗薄弱,流行病频发,医学院不仅要承担培养师资的重任,还有参与防疫工作。

力推青岛医学院成立

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高校院系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始全面学习苏联的经验。1952年夏,中央教育部制定了“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以华北、东北、华东为重点,进行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工作”的计划。

根据中央教育部的指示,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随即设立院系调整委员会,并召开华东区各大专院校校长会议。山东大学校长华岗参加了会议,在听取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返校后,于8月19日召开校务委员会常委会,传达精神,研究制定山大的调整方案和计划。会议确定工、农、医三个学院和政治、艺术两个系从山大正式建制中调出,独立建校。在经过了思想发动、组织准备等一系列工作之后,到9月底调整工作全面结束,但医学院的独立建校之路却停滞不前。

在华东教育部于1952年制定的《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设置方案》中就确定了“原山东大学医学院独立”。但因为校舍一时难以解决,医学院暂缓调整,继续为独立建院做筹备工作。

此后四年间,山东大学医学院一直为独立而努力。在1952年11月18日召开的山东大学第25次校委常委会上,华岗提出:卫生部已批给医学院90亿元(旧币),但远不够独立建院之用。医学院建院委员会应即按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报卫生部。

1953年5月26日,山东大学成立医学院建院委员会,陆侃如任主任委员,徐佐夏任副主任委员。7月8日,华东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同意山东大学医学院1954—1957年基建计划,呈报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核示。文内主要内容是扩大招生,扩大附院病床等。

《1953年9月14日至10月7日医学院情况汇报》中写道:10月5日,院务会议上,山大童第周副院长传达医学院暂缓独立事,许多教师情绪激动,要求医学院早日独立。

这期间,在徐佐夏的努力下,山东大学医学院基础建设稳步进展。前后期14个科成立了教学小组,一般能在授課前讨论讲稿,订出教学进度;各科都对助教、实习助教订出了培养计划;有的建立了读书报告会制度。并根据卫生部指示,医学院组织专业俄文阅读速成试点班,并向山大报送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短期内能借助字典独立阅读俄文专业书籍。这也意味着新中国成立前医学教育的“德日制”“欧美制”全面转向“苏俄制”。

到1955年初,山东大学医学院已经拥有学生489名,达到新高。根据这年3月18日统计发布的《山东大学全面情况简要报告》附表显示:医学院学生489人,其中,男生322人,女生167人,包括一年级132人、二年级120人、三年级83人、四年级74人、五年级80人、医学专修班53人。

山东大学医学院的骨干教授多有欧美留学经历,致使学风超级严谨,1954—1955学年第一学期考试成绩统计结果显示:医学院参加考试学生407人(不包括实习生)中,不及格学生高达90人,占22%。这意味着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考试不及格,比例相当高。

1955年6月,中央高教部下达有关山东大学迁往河南郑州建立新院的各项问题的通知。后来教育部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山大迁址郑州改为由山大派人到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并给予师资支援。但山东大学医学院独立一事一直没有取得实际进展。

直到1956年3月12日,高等教育部终于批复同意国家卫生部关于山东大学医学院暑假独立建院(定名为青岛医学院)的意见,院址设在已撤销的原青岛工学院校舍(黄台路、松山路及该院其他各处教工宿舍)。

历史充满了机缘巧合,青岛医学院独立后使用的校舍正是先前从山东大学分出去独立的青岛工学院校舍。黄台路10号原本是青岛日本高等女子学校旧址,1917年9月22日动工,1918年5月31日竣工,建筑风格为近代哥特式。1952年成立的青岛工学院是由山东大学土木系和山东工学院土木、纺织系合并而成的。1956年,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成立仅四载的青岛工学院再被波及,纺织系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测量系迁往武汉,建立武汉测绘学院,土木系调至西安,并入新组建的西安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身),其他系调往西安交通大学,青岛工学院建制撤销。

接到同意独立的批复后,山东大学医学院立刻着手准备独立事宜。4月7日,山东大学就医学院独立问题呈文高教部:一、医学院独立后,根据指示使用青岛工学院黄台路、泰山路全部校舍及该院其他各处教职工宿舍;二、独立后所需仪器设备、图书、家具用品等,现为医学院所用者,原则规定一律随迁,属于公用者适当分配,不足造预算解决;三、建院后的组织机构正在研究,另文报告;四、建院经费预算已报,请速核拨;五、派李维新前去汇报。

报送呈文后,5月24日成立青岛医学院独立建院筹委会。8月16日,青岛医学院筹委会向高教部、卫生部呈文,报告独立建院工作情况:一、经过两个月来的积极筹划,现搬迁工作已基本结束。自8月16日起,本院即迁到青岛市黄台路10号办公。二、经中共山东省委同意,由徐佐夏担任院长、潘作新任副院长,崔戎任副院长、党委书记,从立任副书记。

青岛医学院独立后,新生从8月19日开始报到,达到240余人的新高点,主要来自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各地。

9月3日,青岛医学院独立建院,正式上课。共有学生760余人,行政科室11个,教研组20个。一二年级在松山路16号,三年级在黄台路10号,机关设在黄台路。并在9月29日举行首次校庆,上午在德平路第二体育场举行各项体育表演,下午在礼堂举行庆祝大会,除本院领导和师生员工外,青岛市副市长李光远,山大副校长陆侃如、杨希文,市卫生局局长陈志藻以及驻军负责人应邀参加了大会。晚上,还举行了文娱表演。

青岛医学院诞生就是高水准

青岛医学院独立建院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行政管理结构、教学研究组织以及各群众团体相应建立,师资队伍进一步充实,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转。院长以下设秘书室、教务处、总务处(材料科、财务科、总务科)、人事处、院刊编辑室、图书室、附属医院;为协助院长领导有关业务,成立了院长领导下的科学研究委员会、生产实习委员会、图书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基础和临床课教研组20个。医学院首届青年团工委、工会、学生会、民盟支部、九三学社支社在1956年下半年相继成立。学校还加强对外联系和交流,在全国教育界、科技卫生界以及社会各界确立了学院的地位。

1957年,招收219名新生。据统计,录取的总成绩比过去提高30分以上,绝大部分是第一、二志愿。9月新生入校后,在校学生有834人,较1949年青岛解放时增加7倍,较1956年建院时增加60%;教师队伍扩大到15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讲师53人,助教83人。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全部开出,教研组已增加到23个。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一级教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它的出现既是党和国家知识分子政策调整的产物,同时还与当时的工资改革直接相连。为使评级工作顺利进行,高教部制订出教授工资评级标准,学术水平、资历、才能等作为重要的衡量、参考标准。

在1956年9月高教部下发的一二

三级教授名单中,山东大学的一级教授为冯沅君,二级教授为束星北、刘遵宪、杨向奎、童书业,二至三级为吴富垣、郭毅诚、张维华、高亨;山东工学院的一级教授为刘先志;青岛工学院一级教授为王之卓,许继曾为二至三级;青岛医学院的一级教授为徐佐夏,二级教授为潘作新、穆瑞五;同省的山东医学院一级教授为尤家骏,二级教授为张江泉、孙洪泉。山东共有5名一級教授,即徐佐夏、尤家骏、冯沅君、刘先志、王之卓,从中可见一级教授的含金量以及由此彰显的稀缺性。

在获评一级教授的前后,徐佐夏也达到了学术的顶峰。他创建了青岛医学院药理学科,并终生致力于药学研究工作,专长于药理学、药用植物学、毒理学,著作颇丰,除了新中国成立前译著的《简明药理学实习》、《处方学》(1936年由北平大学出版社印刷为教学用书)成为药理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之外,《药理学》根据Eicholty所著《药理学》编译,1952年由上海交通书局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药理学的重要参考书;《毒理学》系根据德国毒理学家Fichner的著作翻译成,1954年由上海医学出版社出版,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预防和治疗食物中毒的重要参考书,此外还有《植物疗法》等著作;1959年,徐佐夏翻译的《药用及有毒植物学》全部脱稿,该书系德国著名药理学者OttoLoewi所著,全书60余万字。此外,他曾负责评阅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试用教材,为我国高校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徐佐夏负责的药理研究组在中药研究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几年来,先后找到了100多种中药药用植物,采集60多种中药标本,并全部通过动物实验,给这些药用植物的培植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1958年后,徐佐夏领导创办了青岛医学院制药厂,主持研制成功了“血压立定片”“抗哮喘片”等12种新药。其中,在1958年10月,药理学教研组研制的“血压立定片”由青岛医学院制药厂投产后,由青岛药材公司包销,已月产60万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作为一所已经办学十年的有一定基础的高校,青岛医学院为山东的医学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58年,根据上级指示,调出骨干教师12人和5000元的物资设备支援昌潍地区创建医学院,当年9月,昌潍地区即在原医士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昌潍医学院;同年,还调出5名教师协助烟台地区建立了莱阳卫生学校;1965年,按照山东省的安排,青岛医学院全面负责筹建沂水医学专科学校,派出院、处级干部到沂水担任筹建领导工作,继之调出党政干部、教师、教学辅助人员120余人和一批教学设备、图书、家具,使沂水医专在革命老区挂牌成立。

1956年10月,根据高教部、卫生部计划,青岛医学院招考副博士研究生(即现在的硕士研究生)4名,其中,眼科2名,皮肤科2名,指导教授分别为潘作新、穆瑞五,这也是第一届副博士研究生,医学院就有两个专业有招生资格,这是非常难得的。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岛医学院从诞生之初就确立了极高的水准。这其中有个细节,1953年6月28日,九三学社青岛直属小组在山东大学工会俱乐部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在山东省的第一个九三学社组织的建立,也标志着九三学社在全国第12个城市里成立了组织,这也是在青岛市成立的第4个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在这一年山东大学医学院的18个科室中,有9位九三学社社员担任科主任,院长和副院长都是九三学社社员。

参考文献:

1.陈琪、沈洪兵:《南京医科大学校史(1934—2014)》,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田广渠、王乃魁、王兰佳:《青岛医学院院志(1946—1995)》,青岛医学院史志办公室,1996年。

3.《国立江苏医学院十周年纪念特刊》(民国三十七年)

(作者为九三学社青岛市委会思想建设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市北区委会副主委,《财经》杂志客户端齐鲁频道总编)

责任编辑:马莉莎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药理学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艺术药理学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Paresse constructive
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