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主题意义的英语绘本教学

2023-06-26 01:13杨静
关键词:主题意义绘本阅读小学英语

杨静

摘 要:主题意义是围绕主题并通过语篇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相关。指向主题意义的英语绘本教学,需要做到:读前趣味导入,明晰主题内容;读中多元推进,感悟主题内涵;读后深化拓展,探索主题内蕴。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绘本阅读

主题意义是围绕主题并通过语篇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相关。通过探究主题意义,学生能够达成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实现对其主题思想的深度感悟,达成课程育人。指向主题意义的英语绘本教学,需要教师对阅读语篇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基础,设置适切的问题,创设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主题内容、感悟主题内涵、探索主题内蕴,深化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本文以黑布林英语阅读小学d级Skater Boy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Skater Boy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主要讲述了小镇上的滑板男孩因为滑行速度飞快而招致妈妈们的担忧与反感,但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他,就在妈妈们密谋如何阻止他的过程中,滑板男孩以风一般的速度救下了一個失足掉落攀登架的婴儿,使得妈妈们对其改观。这一故事意蕴深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滑板男孩的勇敢与善良,形成正向的价值观,展现新时代少年的精神风貌。

一、读前:趣味导入,明晰主题内容

绘本教学的落实与推进应以趣味性为依托,全面调动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视频、图片等素材,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引入的素材要与主题紧密相关,帮助学生快速地明晰主题内容。

本节课中,教师首先展示现实生活中滑板男孩们的视频。其中展现的男孩们潇洒的姿态、勇敢的性格立刻吸引了学生,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也使其知道本节课与滑板男孩有关。紧接着,教师提问“What do they like doing?”“What can we call them?”“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对滑板男孩的印象逐渐加深,知道了“They like skating. We can call them ‘Skater boys.”,以及“They are cool, free and fast.”。这里的问题紧扣主题展开,巧妙挖掘学生的语言生长点,在拓宽学生语言容量的同时,有效揭示了主题,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把握了主题内容,走向对主题意义的探索与理解。

二、读中:多元推进,感悟主题内涵

绘本通常篇幅较长,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动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文本内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以及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充分交流,感悟主题内涵。

(一)泛读“识人”

泛读,即“泛泛地读”,要求学生快速翻阅绘本,找出主要人物,逐步“识人”,为深入感悟主题内涵搭建支架。

由于在课前视频中教师已经介绍了生活中滑板男孩的形象,所以学生很快说出这一绘本的主人公是“Skater Boy”。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泛读故事的起因部分,找出能够体现Skater Boy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学生迅速找到了“too fast”“the fastest child”“cant see him”等词汇。随后,教师抓住绘本图片中滑板男孩的滑行路径,引导学生共同玩一玩趣味路径手指游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滑行的速度之快,共同对滑板男孩有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接着,教师让学生泛读后面部分的内容,看看故事中还有哪些人物。学生发现:除了滑板男孩以外,故事中还有一组对他态度截然不同的人物,即妈妈们和孩子们——妈妈们对滑板男孩的态度是“dislike”,孩子们的态度则为“like”,由此构成了故事冲突。

这样的泛读,使得学生快速建构了人物之间的关联,有效建立了对绘本主题的初步感知。

(二)精读“理事”

绘本教学中,精读必不可少,这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查找细节的关键路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精读,理清故事的发展顺序,进一步深入文本,感悟主题。

在泛读后,学生知道,孩子们和妈妈们之间是有矛盾冲突的。教师抓住这一点,设计了“Why do the children like him?”和“Why do the mothers dislike him?”两个问题,以此推动学生精读故事,理清发展脉络。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圈画关键词发现:孩子们喜欢滑板男孩是因为他是“最快的孩子”,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扮演滑板男孩,甚至做梦梦到的也是滑板男孩,这引起了妈妈们的担忧,也成了妈妈们不喜欢滑板男孩的原因,并悄悄商量着阻止他。至此,学生对故事的起因和经过有了清晰的梳理。那故事的结局如何?教师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想象:“故事最终的结局究竟是孩子们能够继续喜欢滑板男孩,还是妈妈们的计划成功,阻止了滑板男孩呢?”留有悬念的结局,推动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再次投入故事之中。通过精读故事的高潮部分,学生知道:所有的孩子终于可以和滑板男孩一起游戏与玩耍,因为滑板男孩利用自己滑行速度快的优势,在危急的情况下帮助一个小婴儿脱离险境,赢得了妈妈们的喜爱。可以说,学生对整个故事的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故事脉络,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主题、探索主题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基于精读时圈画的关键词句,以故事山的形式进一步梳理故事脉络。最终绘制的故事山见图1。

在问题的导引与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挖掘故事细节,不断地梳理故事的逻辑顺序和发展脉络,加强了对故事的理解,有效发展了精读能力。

(三)共读“通感”

为探究主题意义,绘本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共读,领会绘本蕴含的深厚情感是极有必要的。绘本故事长且情感浓厚、意蕴深刻,在共读的思维碰撞中,学生能打通已有认知与绘本情感意蕴之间的通道,吸收他人的观点,丰厚自己的想法,从而对主题内涵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识人”“理事”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推动学生以合作共读的方式,走进故事深处,体会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感知故事蕴含的情感和主题内涵。教师问道:“After reading the whole story, what do you think of Skater Boy?”有学生谈道:“滑板男孩看似冷酷,实则内心温暖,乐于助人。”“我们学习的不是滑板男孩的速度,而是他的善举。”教师追问:“Why do you think Skater Boy is kind? Can you use some words or sentences to prove it?”学生回归语篇,共读故事,寻找证据。有学生发现,在描述滑板男孩救助小婴儿时,故事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races and races、catches Baby、hands Baby to his mother”——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体现了滑板男孩毫不犹豫、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救下小婴儿的优秀品质,可见他是善良的。还有学生注意到,故事中妈妈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开始的“dont like”到“want to stop him”再到“like him”以及“let children play with him”,体现出滑板男孩的举动对妈妈们的感染。另有学生发现,孩子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At first, the children just like Skate Boy. But at last, they adore and want to become Skater Boy.”

合作共读的形式,让学生找到了充分的证据证明了滑板男孩的善良,逐步感悟到了文本的主题内涵:我们学习知识、技术,是为了帮助别人,发挥价值;不能简单地以貌取人,要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才能作出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多角度的思考、讨论,助力学生有效形成了情感上的感悟和共鸣。

三、读后:深化拓展,探索主题内蕴

绘本的主题内蕴丰厚。读完绘本之后,教师应挖掘多个渠道,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助力他们深层探索绘本的主题内蕴,以丰富、升华主题意义。绘本中贴合故事的图片、丰富的想象空间等,为拓展提供了渠道。

(一)借图片拓展

绘本的突出特点是充满了有趣、精彩的图片,教师可以撷取部分重要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等,弥补文字阅读中的缺憾,丰富故事的主题意义。

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滑板男孩能够成功帮助他人的原因,教师出示绘本中孩子们梦中出现的Skater Boy的人物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张图片中的形象区别:梦中的滑板男孩外形冷酷、速度飞快,似乎不关心人情冷暖;现实中解救小婴儿时的滑板男孩,全身都穿戴着专业的滑行装备,凸显了善良和勇敢。学生对此这样表述:“He wears a helmet on his head. He wears knee pads on his knees. He wears elbow pads to protect his elbow. He wears wrist guards to protect his wrist.Thats why he can help the baby successfully.”两张图的巧妙对比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了人物形象:外在配备专业的装备,内心勇敢而友善。这样的对比也巧妙地丰满了主人公的形象,充实了文本的主题意义:Know more about each other, learn to help and love each other.

(二)以情节拓展

绘本通常讲述的是想象新奇、美丽浪漫的故事,情节生动离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往往能引起他们丰富的联想。教师可以聚集故事情节,以问题激发学生想象,充实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实现主题意义的升华。

在故事的最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滑板男孩的行列,教师由此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表达——“接下来小镇上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的想象奇特,比如“Maybe theres a fire, and Skater Boy can skate very fast to call firemen.”“Maybe Skate Boy can help binmen to pick more and more rubbish on the street.”“Maybe Skater Boy can skate quickly to save another baby out of danger.”学生的回答令人惊喜,也令人感动,可见,他们不仅读懂了故事,理解了故事的主题意义,更学习到了滑板男孩的友善之举,延续了滑板男孩的助人精神。虽是简单的对情节的想象与表达,却促成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主题,无形中升华了主题意义:Be brave and kind! More and more Skater Boys will join in!

指向主题意义的绘本教学,要抓牢主题意义这一核心,合理安排读前、读中和读后各环节,组织学生明晰主题内容、感悟主题内涵、探索主题内蕴,一步步实现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绘本阅读小学英语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绘本阅读分析
孩子们与绘本的那些事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