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的历史逻辑探析

2023-06-26 15:24杨婕屿
理论观察 2023年3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人类

杨婕屿

摘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项极富理论深度和战略高度的伟大构想,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旗帜和标杆。要想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必须溯其根脉,从历史逻辑上进行系统梳理:在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二史”有机统一中把握历史逻辑,在优秀文化与先进成果的“双优”根脉继承中剖析历史逻辑,在伟大复兴与百年未有的“两局”交织情境中探究历史逻辑。

關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历史逻辑;“两个大局”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3 — 0015 — 0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问世以来,就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它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更揭示了共建共享的新国际政治伦理准则。后疫情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成为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利之所在、势之所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方面的诸多分歧,“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没有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与普遍自觉。对此,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的历史逻辑,从根源上寻找达成某种共识的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在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二史”有机统一中把握历史逻辑

“人类命运共同体”虽是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命题,但它的思想内核却始终存在于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中,其生成的历史逻辑是历史眼光与世界视野的辩证统一与深度融合。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世界历史做了高度概述,即世界历史是不同国家、民族与地区,在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及各民族分工中,逐渐打破原始封闭状态,形成全面的依存关系,由相互割裂、相互分离、相互排斥,走向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关系的历史。也就是说,世界历史这个概念并非原生,而是在人类文明向外拓张的过程中诞生的,真正的世界历史并不是产生于人类诞生之初,而需要追溯到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以及资本与生俱来的扩张本性,使资本主义源源不断地将本国生产的商品运向世界各地,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掠夺资源,开辟殖民地,这一方面为殖民地国家带来深重苦难,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大洲、各国、各民族与各地区之间孤立封闭的状态被彻底打破,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市场得以初步形成。

十八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爆发更是极速加剧世界市场的形成。蒸汽机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为工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远行的航船将货品运往世界每一个角落,生产力水平前所未有地提高,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①所有这一切都归功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所催生的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而这种发展在资本逻辑的运作下是不会停止的,这是资产阶级的逐利本性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此基础上,世界范围内的交往越发密切,小范围的市场交易扩展到世界范围,区域历史也彻底实现了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具有了现实性。

如果说时间限度为世界历史发展刻画主要轮廓,那么伴随而生的侵略扩张和对外战争便为世界历史增添了许多黑暗的色彩。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的过程,也是野蛮的剥削掠夺的过程,抢占先机发展起来的国家为了转嫁国内矛盾、抢占市场,掀起阵阵腥风血雨。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赤裸裸的侵略扩张史,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资本带来大量财富的同时,更带来残酷的剥削和掠夺,阶级不平等加剧,资产阶级穷奢极侈,而贫苦的劳动者们缺衣少食,阶级矛盾越发不可调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未来的命运只能受制于资本,走向恐怖。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世界范围的问题也纷至沓来,人类社会正迈向史无前例的世界历史新时期,构成了呼吸相通、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形成了一荣皆荣、一损俱损的“地球村”。立足于这样的世界历史背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凭借对历史和现实中资本主义所暴露出的虚伪本质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国际形势进行深刻洞察,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战略构想,为世界发展趋势擘画蓝图,这是引导人民真正走向美好未来的光辉大道,也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既是对世界历史演进奥秘的非凡把控,更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伟大智慧。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回顾五千年中华民族发展史,纵然有分有合,有起有浮,但中华民族的血管中从未流淌过侵略、暴戾的血液。我们曾拥有辉煌灿烂的文明和无与伦比的强盛实力,这本可以成为血与火征服与掠夺的本钱,但却只留下张骞出西域、郑和下西洋等美好故事,将和平友好的理念传播向世界各地。在中华历史中,经历过大汉王朝、大唐盛世、大明帝国,受到全世界的尊敬与崇拜,但任何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都没有武力侵略他国,妄图称霸世界的先例,只有与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佳话。只能说,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的气度,以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共同体”心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西方侵略者以坚船利炮叩开中国大门,又以无数非正义的战争和不平等的条约为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历经一个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终于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居安思危,痛定思痛,正因为深谙霸权主义的无耻行径,我们才更加珍惜和平共处的不易,绝不会把这样的痛苦传递给其他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国的社会性质、政党性质、指导思想、历史传统、国际地位等各个方面都决定中国必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国初期,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以及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周恩来总理先后代表中国在中印会谈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于1985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将中国推向世界。20世纪末,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国际局面,我们并未因此颓靡不振,而是积极谋求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基础上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使新世纪成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世纪,是一个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①进入21世纪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世界”构想,倡导世界各个国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摒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谋求各国共同发展,兼顾各国利益,推动形成均衡发展的全球关系。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新时代有新的外交表现,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创见。自2012年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后,又在后续讲话中得以不断发展完善。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对话会上进一步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他說:“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②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主张以文化交流超越文化偏见,面向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关,增强合作,加强对话,世界人民才能共迎美好明天。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沿袭自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睦邻友好的对外理念,继承近代历史的苦痛遭遇及深刻启示,传递各代领导人外交精神,又彰显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清晰洞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历史逻辑。

二、在优秀文化与先进成果的“双优”根脉传承中剖析历史逻辑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中国领导人基于人类先进成果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考察而对全球发展给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和跃升,其生成的历史逻辑是对“双优”根脉的传承与发展。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土壤,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和”文化的优秀基因,更可以看到“大同思想”的智慧闪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世界观。《礼运·大同》篇中,详细描述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景象:按照才能选拔人才、男女老少各得其所、人们生活富足、思想高尚,全世界达到一种人人为公、全民公有的和谐境界。这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处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发展、人类未来社会美好蓝图的勾画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大同思想”中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与大同思想的内容有所不同,但追求美好生活的本质是一致的,既要求在物质文化生活领域满足世界各国人民的需要,又要提升公民素质和思想境界,满足他们的精神文明诉求;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大同思想”中选贤任能,人人各得其所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以往构建国际秩序的思维和视野,促进世界各国互联互通、政治互信和共建共享,既不抬高发达国家的地位,也不贬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而是鼓励世界各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以双边合作、多边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优势和潜能,这与“大同思想”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传统文化中“和谐”“仁爱”的社交观。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但对中华民族产生最为深刻影响,深深融入每位中国人民血脉的文化流派无疑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文化。儒家以仁作为内在修养的精神状态,以礼作为对外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礼体现在人与人交往或国与国交往中就是“平和”“和谐”“和睦”,推行礼的目的,在于追求“和”。《论语》第一篇学而中就有所阐释:“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①先王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能采取和顺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非诉诸武力,后世在“和”文化的影响下,也始终坚持以“和”作为处理国内外各种纠纷的方式。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和谐”“仁爱”已成为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态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承“和”文化,坚持和平非暴力的对外交往方式,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和平友好、互相尊重的准则要求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华民族无论如何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定不移地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要求以和睦友善的态度对待他国,中国致力于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的理念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团结合作;其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号召全世界一同走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坚持对话解决争端,协商化解分歧,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学习借鉴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学习了西方优秀哲学思想中关于个体与集体关系的辩证思考,同时也借鉴了当代国际政治领域关于运用“共同体”思想解决地区发展问题的优秀案例,是对西方优秀哲学传统与当代政治实践的继承发扬。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借鉴了西方优秀哲学传统。卢梭从公众意志的角度探寻“共同体”产生的原因,他主张人们通过订立集体契约的形式,将自己的部分权力让渡给公权力机构,以保证和平与个体自然权利的有效实施,并且致力于寻找一种“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②的共同体形式。黑格尔将国家视为共同体,并认为共同体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伦理精神”的“完成”,国家通过伦理调节社会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才能实现个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马克思通过对唯物史观的深入研究,发现阶级历史中隐藏的秘密,即国家只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满足统治阶级利益而形成的“虚假共同体”,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虚假共同体”终将消亡,取代它而存在的将会是一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真正联合体。这些共同体思想虽然在表述上有很大差异,所要阐述的哲学思想也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探讨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汲取西方近现代哲学中关于处理个体与整体关系的智慧,主张任何人、任何国家的行为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都有权利和义务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学习了当代国际政治经验。共同体思想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事实上,它早已被广泛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欧盟就是运用共同体思想的一个典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欧洲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受战火冲击严重,国际地位下降,在美苏夹缝中求生存。为了摆脱冷战阴影,提高国际地位,增强经济实力,联合成为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的唯一选择,欧洲人民也从战争的惨痛教训与严酷现实中认识到,某种超国家的共同体组织更能缓和民族仇恨,最终在1967年,欧洲共同体得以成立,对欧洲发展乃至世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当前世界各个地区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共同体形式,例如“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东非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它们大都是为了解决发展困境而走向联合的举措,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政治协商、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启示着世界“独木难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当面对单个国家无法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时,世界各个国家要树立共同体思维,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清当今各种国际问题的复杂性与世界各国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命运关系,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号召各国人民共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对当代国际政治经验的学习与借鉴。

三、在伟大复兴与百年未有的“两局”交织情境中探究历史逻辑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①而今,两个大局已成为中国发展至当代最重要,也是最准确的历史定位。作为新时代的外交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遵循两个大局的当代史逻辑,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为应对后疫情时代中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发展方向。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治本之策

2020年至今,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加剧了世界矛盾,全球经济遭遇致命打击,深度衰退,同时也为世界敲响一记生态的警钟:资本主义的现代性祸端日益暴露,放任资本无限制地扩张,并以“科学技术万能”粉饰太平的面具终于被撕下。人类逐渐醒悟,经济发展绝非我们追求的唯一目的,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最终只会威胁人类自身。这场全球危机的爆发还使我们看到全球问题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看到了全球化进程之迅速及世界各国“共命运”的关系,病毒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疫情大考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逃避和推卸责任不行,甩锅和污蔑别人不行,搞疫情政治化、“阴谋论”更不行,仅仅关注本国的情况完全无法阻止疫情的蔓延,世界各国必须紧密团结在一起,携起手来,风雨同舟,共同应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所说的那样:“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②

世界历史前进的车轮只会通向更多元、更开放的未来,我们无法回避时代发展的趋势,只能顺势而上,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断完善外交格局,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世界各国必須将意识形态矛盾与过往的仇恨放下,建立通力协作、平等相待的“共同体”,共同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才能寻找到破局之策,推动世界朝着“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未来前进。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国家富强创造良好国际环境,为民族振兴凝聚中国自信,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轮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两极之一的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遭受重大打击,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自诩为世界中心,不断干涉他国的政治事务,但在资本的关系性时空中,世界成为无限延展的平面,新帝国无法通过资本主义来控制世界,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它已经“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②,东西部其他国家或地区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逐渐在国际上拥有越来越多话语权,“一言堂”已不再适应当今世界形势,合作和对话才能带来新突破,我们必须打破既往国际秩序中的“中心—边缘”结构,才能促进世界各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以双边合作、多边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优势和潜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看到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存状态,揭示了国家和国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新关系,深刻回答这一决定人类未来发展和美好生活的重大问题,为中华民族走向富强之路创造和平发展、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良好国际环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新的外交观念。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甚至居于世界前列,我们有底气也有实力为世界展现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但经历了百年苦痛的我们是不够自信的,如果对民族不够自信,对文化不够自信,对制度不够自信,没有自信的国民就不会有自信的民族,那么民族振兴只会成为一纸空文。因而,我们必须要转变过去“藏拙”“韬晦”的对外态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的外交观念,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与全世界各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作为一个发起者与倡导者的身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一个自信自立的大国形象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新的发展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促进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路径。目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产生了重大国际国内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会一直持续,它一方面促进很多国家政治行动的改变,推进我国和世界各国在多领域的合作,促使我国经济和政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解决困扰甚至威胁我国发展的许多问题,例如美国哄抬产生的四万亿元外汇,通过与中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既有效处理了外汇问题,同时也极大缓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发展路径,不仅对国内外各方面决策产生积极影响,也为国家安全、人民群众安全撑起一把牢固的“保护伞”。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顺应新时代新目标的重要外交举措,它源于历史,引领现实,指向未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发展史与世界历史经验的有机统一,更是应对当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破局之策。它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又是站在历史的高度,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对全球发展问题的审视,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继续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阮建平,林一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挑战与建设路径[J].中州学刊,2018(11).

[4]王岩,殷文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生成的四重逻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8).

[5]雷江梅,赵耀.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6).

[6]刘同舫.全球现代性问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智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9).

[7]谢亚洲.“金融资本”与当代新帝国主义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20(07).

〔责任编辑:秋 水〕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人类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