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美育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3-06-26 16:57郑青林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音乐教师中小学核心素养

郑青林

【摘要】音乐教师美育能力的培养事关中小学美育效果的表现。文中立足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美育理念转变、美育教学渗透、美育创意创新、美育学科融合、美育实践检测等五个方面,论述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美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美育能力的策略,以促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推进与深化,切实保障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小学  音乐教师  美育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编号:JM2022C81)。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6-0154-03

美育即是审美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工作之一。随着2022年教育部颁布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艺术课程转向了以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教学导向。新课标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四大学科素养,也是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标核心素养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发现美的能力”“展现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与体验美的能力”“开发美育课程的能力”等等教育能力提升显得非常必要。那么,如何全面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与美育能力,使音乐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

一、立足核心素养,转变美育理念,培养美育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美育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树立新时代美育理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深化为素养教育。每一次基础教育的改革深化都紧紧围绕着教育为了什么来进行,而在本轮教改深化的过程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使美育逐渐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成为了社会文明的风向标。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能敏锐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以外,要从两个方面树立美育理念来支持美育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大美育”理念

当前的美育观念,往往是狭隘认识误区所造成的。有的音乐教师认为,美育就是“美术教育”,跟音乐教育没有关系;有的音乐教师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不是音乐教育教学可以搞定的事情;还有的音乐教师认为,美育就是“美化环境教育”,更应从设计思维入手……各种不同的看法,看似合理,实则是误区。美育作为审美教育的简称,它与所有的学科都有着重要的联系,无论是艺术课程,还是非艺术课程,美育都是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如古诗词的韵律美、文学的精神美、数学的规律美、外语的语言美……无论什么学科,只要深入挖掘就能找到美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树立“大美育”理念,才能从审美教育的内在要求出发,把音乐教育教学与美育能力培养相联系,才能全面提升音乐教师的美育能力,更好地开展音乐美育工作与活动。

(二)树立从俗到雅的美育理念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美育教学或美育工作中,不要急于高雅审美能力的形成,应立足于生活美育走向精神美育,实现由俗到雅的逐步提升。对于很多中小学生来说,喜欢流行音乐或节奏感强的R&B等,是一种正常的审美过程。音乐教师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审美特点,正确引导中小学生走向高雅音乐教育。音乐教师从内心深处将自我专业化美育要求与中小学音乐美育要求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一步步从通俗或流行音乐走向高雅音乐教育,必须要树立起由俗到雅的美育理念。

只有转变美育理念,走出美育认识误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才能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立足于具体的学情,通过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自我美育能力与音乐美育实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以学(自我学习)促教(音乐教育教学)、培养美育能力的良性发展局面,推动美育教育與音乐教学改革同步发展。

二、增强美育渗透,在审美教育中培养美育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美育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教学的作用发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美育能力,其着力点为服务音乐美育。只有在音乐审美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使美育能力得到培养与巩固,从而不断适应新时代变化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美育能力,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做到:

(一)以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挖掘美育素材,强化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

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着天然的优势,即几乎每个人对音乐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与接受度。这种天然的优势,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挖掘出来,并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使音乐美育价值得到体现。比如,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大海啊!故乡”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三拍子的节奏律动作为美育素材,引导学生感受海浪的动态美,进而把美育拓展为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美育素材挖掘、提炼的过程也是音乐教师美育能力提升的过程。从美育能力的培养视角来看,教师能从音乐教材中挖掘美育素材,不仅增强了美育感知能力,而且增强了美育传播与渗透能力。而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本质上也是音乐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与美育能力双提升的过程。因而,强化音乐美育价值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理解并消化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美育能力的重要载体。

(二)以“乐”育人,在音乐美享受过程中培养美育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美育渗透过程中,最重要的“武器”就是通过音乐来熏陶、感化学生,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追求,进而推动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实现以“乐”育人之目标。如在《歌唱祖国》的教学过程中,从背景介绍到歌曲演唱、从情感共鸣到审美渗透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坚定豪迈的节奏变化与高亢嘹亮的旋律情感交融始终连为一体,学生在音乐美的享受过程中就逐步接受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出音乐对人类审美情感的共同追求,从而实现在音乐享受中培养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而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这个以“乐”育人的过程也是自我美育能力培养的过程,因为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正确引导,实现教学相长,是教师美育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

由此可见,增强“乐”中之美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把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师自我美育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是现实美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学校美育工作应当重视的根本途径。

三、着眼创意创新,强化创新思维培养美育能力

培养创意创新思维,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美育能力培养的根本。美育能力的培养与增强,不仅仅要将音乐作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有效传播给学生,而且要通过音乐传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使美育活动转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全面提升音乐教师的美育能力。

笔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般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互动、教学评价等四个环节渗透创意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以此推动自我美育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设计中,着眼于教学内容与创意创新思维的联系,挖掘出可以开展创意创新活动的地方加以设计,形成创意创新思维培养的契机。如在音乐作品欣赏中,笔者会从旋律变化与情感表达的写作规律入手,紧扣学生认知的水平与能力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从而使教与学的创意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笔者则结合教学设计,通过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引导学生对音乐创意创新进行体验,使教学设计的创意创新转化为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互动中,笔者主要立足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发学生思维的争论争议,并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结合艺术表现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现来体验创意创新的价值,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创意创新思维。在教学评价中,则主要通过改编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对曲或词进行改编,并通过班级播放或演唱的形式,让师生进行共同评价,实现创意创新思维培养。同时,强化音乐教师将相应的成果转化为自我美育能力的培养。以南方民歌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南方民歌特点、规律的挖掘,设计了南方民歌在歌词、曲调的创意启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南方语系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对南方民歌的曲调进行创意创新挖掘,尤其是与北方民歌进行对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某昆曲世家的学生通过南北昆曲的演绎,一下就将南方民歌的特点揭示出来,并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意创新欲望,从而使整个课堂营造出浓郁的创意创新氛围。与此同时,学生们也通过不同角度讨论、变换演唱方式进行交流互动;也可从曲、词、调等变化上入手进行创编,以保持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的热情。通过整个音乐教学的引导,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与创意实践素养都得到培养。而笔者则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自我创新思维在学生启发下得到进一步拓展,而且音乐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得到进一步明确,从而增强了美育能力。

四、突出文化理解,在学科融合中培养美育能力

文化理解是多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尤其是文科类学科,也是各学科之间教学融合的契机。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学科教学融合过程中,培养并提升美育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将音乐美育教学与其他美育教学相联系

美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诚如笔者上述所言,各学科都有美育的素材,都是美育开展的阵地。中小学音乐教育要将音乐美育教学与其他美育教育相联系,使之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如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从歌詞层面的审美来看,可以和语文、外语等学科相联系,通过语言美来形成学科教学的融合;从曲调节奏的审美来看,则可以和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理科学科相联系,将音乐变化规律与理科学科规律性探索相结合,通过规律美来形成学科教学的融合;从艺术审美来看,则可以和舞蹈、美术等艺术学科相联系,通过艺术美的表达使艺术学科相融合。甚至在综合鉴赏中,音乐美育教学可以借助各学科审美教育的优势,将音乐美育教学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全面的审美教育过程,突出审美教育的内在联系性。

(二)将音乐美育与其他美育活动相联系

除了美育教学这一根本平台以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将音乐美育与其他美育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美育活动。如在喜迎二十大美育活动中,笔者以“喜”为主题,通过将歌咏、征文、歌舞、演讲等活动结合一体,形成一个美育系列活动,把音乐作品贯穿到每一个活动过程中,形成一个立体的美育活动,实现音乐美育与其他美育的整合。

(三)将音乐美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环境美育的主轴,通过将校园文化与音乐美育相融合,将高雅的音乐美育追求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相结合,音乐美育就会呈现出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体现出人类求真、向善、追求美内在需要性。

无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是与美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联系,音乐美育的这些联系都建立于文化理解素养的基础上。中小学音乐教学要在吃透文化理解素养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进一步增强美育能力的培养,才能使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美育活动,促进学生美育发展。

五、加强美育实践,在审美实践中培养美育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强音乐美育实践,是检验中小学教师美育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中小学美育实践活动中,其主要的形式是各大节日的文艺活动,或者渗透在研学旅行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音乐教师要利用好这些美育实践活动,并以审美实践活动来检测自我美育能力,找到不足,不断发展与成长,才能使美育能力得到培养与增强。如在各大节日的文艺活动中,笔者往往从三个指标来检测美育能力的培养。其一是文艺活动的实效性,即文艺活动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通过实效性检测,笔者可以将美育达成目标与自我美育能力进行对比,找出自我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其二是文艺活动的审美性,即文艺活动所体现出的音乐审美追求是否达到目标。笔者把高雅艺术追求与文艺活动的审美追求相比较,使美育能力置身于学校的范围进行检测,从而找到美育能力培养的方向与途径。其三是文艺活动的文化性。文化是承载审美的根本载体,透过文化来捕捉审美目标、审美能力,既是对音乐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反馈,又是对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培养的客观反映。而这些反馈与反映,实际上则是对音乐教师美育能力的检测。通过这三个指标发现美育能力培养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培养音乐教师的美育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从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或活动的现实出发,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具体学情,通过音乐研学实践等活动提高挖掘和搜集美育资源的能力,通过各种培训及基本功比赛促进终身学习提升的意识、不断提升“展现美”的能力与素质,通过音乐课程内容进行学科综合、美育渗透,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促进审美心智的美感发展,达到育人模式的转变。以此,全面促进自我美育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超伦.核心素养下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探寻[J].艺术评鉴,2022,669(22):105-108.

[2]周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与策略[J].山东教育,2022,1238(39):49-50.

猜你喜欢
音乐教师中小学核心素养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