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与能力培养探究

2023-06-26 18:32王辉辉高子昂郭俊娥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7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

王辉辉 高子昂 郭俊娥

[摘 要] 我国正处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快速发展阶段,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重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升。以吕梁学院和山西大学联合培养模式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文献查阅等多种调查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当下两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整体情况。站在师生的角度,切实分析了该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实践效果良好。为申硕高校与其他高校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模式提供了导向参考。

[关键词] 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教学方式;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教学方式与能力培养探究”(2021YJJG330);2022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升探究”(2022YJJG303)

[作者简介] 王辉辉(1991—),男,山西吕梁人,博士,吕梁学院化学化工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极材料研究;高子昂(1998—),男,山西运城人,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郭俊娥(1989—),女,山西吕梁人,博士,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7-0149-04 [收稿日期] 2022-07-10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而联合培养研究生又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其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建期、发展期和提升期,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培养模式[1]。本文着重研究申硕高校与部省属高校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例如:吕梁学院和山西大学的联合培养模式[2]。吕梁学院属硕士研究生培育建设单位,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省市共建高校;山西大学是部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申硕高校依托高层次高校,采用“1+2”模式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素质,加快自身学科建设,培养一批有能力、负责任、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并为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造条件[3-4]。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呈现出“中心化”的趋势,即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部(委)属高校多于省市共建高校,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合理。2008年统计显示,全国2 263所高校中,95.1%的地方高校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这些地方高校努力跻身到申硕高校的行列,申硕高校实力增强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有力的推动力。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分配是解决我国教育资源“中心化”问题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衍生出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来适应当下的大环境。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作为缓解日益严重的教育资源“中心化”现象的一种重要手段,从细节入手,有利于逐步构建教育资源共存、共享、共生的形态,实现教育资源的普惠[5]。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全面步入质量提升、素质提高和内涵发展的新时期,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任务[6]。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然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成为每所高校新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探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与能力培养[7]。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络等渠道查阅国内外有关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期刊论文、硕博论文、相关学术专著等,并且搜集了国家近些年关于联合培养研究生出台的相关政策文本。然后进行梳理总结,从中得到一些研究思路和启示。

(二)个案研究法

本研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吉林工商学院、宁德师范學院以及河南省以郑州大学为中心形成的高校间“抱团”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个例进行研究,分析了这些高校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上的一些特色之处,对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8-9]。

(三)访谈调查法

为了更加细致、全面地了解联培生在研一阶段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且保证研究的真实性,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并列举了五个问题对相关群体进行了调研。2022年3月实施了访谈,共选择了6名山西大学和吕梁学院的联培硕士生,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真实的记录并分析。列举问题如表1。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题有4人选A,2人选B,没有C和D;第二题有3人选A,2人选B,1人选了C,没有D;第三题6人都选了A;第四题6人也都选了A;第五题有3人选A,2人选B,1人选C,没有D。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大多数的选择都集中在A和B,极少数有C,没有一个选择D,这说明他们在研一阶段的学习主动性并不强,学习质量也不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存在问题分析

(一)导师角度

导师与学生身在两地,导师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但没有办法言传身教。对学生的科研指导也只能局限于文字和图片,无法让学生切身感受,以至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导师无法直接看到学生的学习进度,也无法做到切身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师生间的交流变少,渐渐的导师会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的学习没人监督,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一种放养状态,进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导师不能直接发现学生在生活上的一些变化,不能及时跟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惑;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导师也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引导学生走出这种情绪。

(二)学生角度

首先,学生和导师在研一刚开始就异地,有的甚至没有见过面,两者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纽带,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契合度不高,致使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不好意思主动跟导师沟通,进而导致二者间的沟通次数变少。其次,联培学生在研一期间,不像常规的研究生一样有屬于自己的实验室或自己的工位等,他们只能在宿舍学习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但是在工作日大部分学生都会去实验室或自己的工位学习,他们只能独自在宿舍,一边对抗孤独一边学习;又或者他们去图书馆,但图书馆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学习环境,也比较安静,遇到不懂的一些理论知识,也没有同学可以一起交流讨论,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学习越来越无聊,学习主动性也越来越差,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些学生每周看文献的量偏少。同时,在实验方面,由于实验室在异地且与导师及实验团队存在地理距离,因此他们对于科研的认知仅仅局限于文献的研究,无法进行实际的科研观察,更无法实践操作,这使得他们在科研方面进度颇慢。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在地方院校跟导师一起科研,而研一的师弟、师妹在招生单位学习,距离较远,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他们之间交流很少,更多的交流是研一新生之间的交流,再加上他们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在学习上规划不完善,使得联培学生在研一期间的学习质量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差距。最后,联培学生在招生单位没有实验室和工位,没有学习和科研氛围,更没有同门师兄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学习上的动力,慢慢地他们会被这种状态所影响,他们积极上进的学习情绪渐渐被磨灭,学习上的内生动力也越来越少,学习主动性大大降低。

四、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与能力培养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势

1.导师所在的省市共建院校没有设立硕士点,所有的科研项目只能通过导师一人完成,科研进展缓慢。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老师可以接收研究生,并且有了科研助手,可以很好地加快科研进度,加快实验室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导师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

2.学生在第二年和第三年会来到联培院校开展科研工作,在此期间可以得到联培院校的补助,基本实现生活独立,并且在科研期间可以利用两所学校的科研优势,实现很好的科研互补。

3.联培单位的学生人数较少,导师可以很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并且实验室的科研设备充足,不会遇到排队使用设备的情况。

(二)教学方式与能力培养

1.开展线上组会。预定每周三晚上7∶00~9∶00,所有学生参加课题组会议,研一联培学生用腾讯会议线上参会。每次提前安排1~2名学生总结发言本周所学的一篇文献,并制作PPT展示。要求每位学生讲解30分钟左右,期间有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并留出30分钟时间让每位学生对自己一周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总结,最后是导师简单总结本周组会的优缺点,并对下一周的任务进行分配。

2.录制实验视频。导师录制科研实验操作的视频。比如,某个仪器的使用方法讲解、仪器的操作规范讲解或者是某个具体实验的操作步骤讲解等。发给研一学生观看学习,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更直观的印象,在研二阶段能更好地开展实验研究。

3.开直播做实验。通过微信群或者腾讯会议开视频的方式辅助教学。导师创建微信群,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与研一学生开视频直播,可以实现线上教学,高效直观。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导师现场解答,这样可以弥补录制的实验视频中注意不到的一些细节,学生也能更好地把握整个实验操作流程,对实验的掌握更加全面。

4.建立微信小组交流群。导师创建课题组微信群,用于学生日常交流问题,主要也是针对研一学生,平时在看文献的过程中遇到不懂地方可以立即发到微信群求助,师兄师姐或者导师在看到后会即时做出解答,不用等到开组会的时候解答,使研一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五、方案实行后的效果

将上述具体方案实行三个月后,展现了初步成效。再次对这六名联合培养学生进行相同的访谈调查,五个问题的选择结果如下:第一题有4人选B,1人选C,1人选D,没有人选A;第二题有3人选B,3人选C,没有人选A和D;第三题1人选B,4人选C,1人选D,没有人选A;第四题依然是6人都选了A;第五题有1人选B,3人选C,2人选D,没有人选A。与之前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之前的五个问题中,选A和B的人占大多数,几乎没有C和D,而现在的选项集中在B和C,同时也出现了D,只有进行具体实验操作这个问题依然都选了A。从结果看出,学生和导师的交流变多,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对科研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学生进行组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所研究课题中一些问题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他们在研一的学习生活也变充实紧张起来,与导师和课题组成员的联系沟通也变得更为紧密。

结语

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它在提升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的教育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联合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研一期间联培学生与导师有地域限制、导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动态、学生在招生单位因为没有实验室研一期间都不能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创新的理论与实际方案,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助于兄弟院校进行参考和借鉴。实践证明高校间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推动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力途径,对于联培硕士研究生在研一阶段的培养还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具体方式。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剑平,贾翔淇.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历史谱系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37):8-10+27.

[2]陈君,谢晓兰,卓东贤.地方本科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思考[J].林区教学,2021(7):52-54.

[3]杨朝霞,张朝晖,向艳华.“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研究生创新培养新举措[J].广州化工,2022,50(8):193-194+212.

[4]杨维芬.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D].青島:青岛大学,2016.

[5]刘畅,李玉赜,陈连山,等.联合培养研究生对缓解教育资源“中心化”的影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5):554-557.

[6]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研〔2017〕1号[A/OL].(2017-01-17)[2022-05-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701/t20170120_295344.html.

[7]李汉生,张君诚,孙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探索[J].三明学院学报,2020,37(5):95-100.

[8]王玉铎,张天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分析及建议: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3):114-116.

[9]罗五魁,魏远竹.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思考: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6-119.

Research on Teaching Methods and Ability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s in Joint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Hui-hui GAO Zi-ang GUO Jun-e

(1. 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b. Department of of Life Science, Lvliang University, Lvliang, Shanxi 033001, China; 2.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China)

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cultivating high-level talen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joint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s b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aking the joint training model of Luliang University and Shanx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joint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two universities through various survey and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proposes specific solutions, which have good practical results. It provides a guiding reference for the mode of joint training of master students between universities preparing to apply for masters programs and other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oint train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methods; ability training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