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点,骨子里的风雅

2023-06-26 01:25闽中
海峡姐妹 2023年6期
关键词:茶食茶果兴味

文/闽中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食色,性也。”可见华夏大地的饮食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

“饮食”,饮在前,却重在食。正如中国最传统的饮料便是茶,但喝茶不止于喝茶。不配茶食,总觉得辜负了它。

喝茶不一定要有茶点,但有了它,便别样地生出了许多茶带不来的俏皮和世俗气。

在《茶经》中,有两处提到的“茶果”指的就是古人饮茶佐食的糕点。《茶经·茶之事篇》中“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恒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惟下匕奠茶果而已”,即是此意。

茶与茶食,不同于可乐配薯片,也不同于啤酒配炸鸡,它们更像一对两相清欢的知己。茶食搭配有一个小口诀——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所谓甜配绿,即甜食搭配绿茶来喝,如用各式甜糕、凤梨酥等配绿茶;酸配红,即酸的食品搭配红茶来喝,如用水果、柠檬片、蜜饯等配红茶;瓜子配乌龙,即咸的食物搭配乌龙茶来喝,如用瓜子、花生米、橄榄等配乌龙茶。

不过也有不同的看法。周作人就说:“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所吃的东西应当是清淡的茶食。”

茶点有干果类、鲜果类、糖果类、点心类,点心又分西式和中式。如同才子佳人,茶需要有登对的茶点,勿须多,只要有得宜的一两样便好。

一款具有欣赏性的茶点,亦能改变喝茶的心情,如果是一盘精美的茶点摆在眼前,会觉得十分美好。

为了要配得上这一口好茶和一颗喝茶的闲心,茶食就得十分小巧精细。尤其是糕点类茶食,有的做得像花朵一样,荷花酥、佛手酥、麻花卷、牡丹花糕……让人不忍入口。在口味上,那些馅、糖和果实又十分融合,“在舌头上分不出各自的味来”。似乎,只有这样一味茶食才不枉一杯茶的精致。

人们对茶食循时节而食和“尽精微”的用心,是对品茗之趣的追求,也是对生活闲暇之乐的期待。

这些茶食,虽不是什么珍馐玉馔,但因为嗜茶人吃出了门道,茶食就多了些兴味,它们也就变成了与茶最登对的茶伴。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可心的茶食,并不因为它们有多别致,味道如何美味,而是因为这道茶食上的某种记忆和细碎的情怀,令人流连忘返。

茶食,吃得有门道,才吃得有情怀。

茶食也好,茶膳也罢,在喝茶的这个活动里,茶是主角,人更是主角。喝茶的三两好友,不拘天色早晚,以时间为经,闲话谈资为纬,时时啜口碧色茶汤,佐以清秀点心,共同却又各自完成了一场精神修行,相安无事,岁月静好。

如今的茶点花样百出,各式各样的茶糕、牛轧糖、芝士派层出不穷,味道当然是好的,可要吃出那古典美人、雨中嫩芽的兴味来,却是不易。

可见好茶点需要好的想象。茶点不用多么繁复,需要的是对生活趣味的感知和追求。就像周作人在《北京茶食》里说的: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必要的。

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还是愈精炼愈好。

猜你喜欢
茶食茶果兴味
2种茶果不同组织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
茶食泰斗老婆饼
当现代设计师遇上古典茶食
A TASTE FOR DESIGN
茶果
褪去浮华,扎根生活
如何富有“兴味”地进行古诗教学
探究我国茶食的制作历史及文化
关于触感教育的几点感悟
论苏轼的丑石观与审美兴味